短视频风口下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力塑造途径探析
2022-03-13◎郑燕
◎郑 燕
(会泽县融媒体中心,云南 会泽 654200)
2015年3月,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推动互联网发展和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纳入监管范围;同年6月《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正式施行,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服务功能正式上线;同年7月8日,全国主流媒体融合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为电视民生新闻行业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1]。2019年是5G 商用元年,5G 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产业格局逐步形成。短视频市场规模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1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59 亿,较2018年底增长2.71 亿,短视频网民规模占全体网民总数的78.6%,使用率达88.6%,短视频网民使用手机数量达7.84 亿部。使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已成为大多数受众使用网络的主要方式之一,短视频用户数量增长迅速。短视频平台成为网民获取民生新闻信息、进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作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诞生的短视频平台——手机短视频平台,也在逐渐成为当下民生新闻传播发展的新风口。
一、从央视民生新闻入手探讨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现状
民生新闻作为我国中央电视台的传统优势栏目之一,因其专业性、权威性和服务性得到了受众的认可,已然成为我国民生传媒行业的一张“王牌”,可以说其影响力远超其他新闻节目[2]。2017年4月,央视民生新闻栏目发布了第一条“新视界”微博,目前已然成为了我国最大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布平台。有业内人士指出:“央视民生新闻频道作为中国唯一权威专业的民生新闻播报平台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电视民生新闻媒体到新媒体的转变。”这也是为何近年来不少媒体工作者会将央视民生新闻视作短视频时代下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舆论形态转型的样板栏目来看待,也有受众将央视民生新闻解读为“民事报道”和“民生报道”,足见其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
(一)现有民生新闻的品牌影响力不足
作为中央电视台旗下的一个栏目品牌,民生新闻一直以来都是新闻频道重点打造的王牌[3]。从栏目定位上来看,央视民生新闻栏目作为中央电视台首个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现场直播并实时播报民生新闻的电视节目,可以说其定位高于普通民生电视节目;从节目模式上来看,尽管央视民生新闻栏目有着严谨的直播流程和丰富的新闻素材来源,但相较于其他新闻栏目来说更像是民生趣闻。而这就在微观程度上限制了民生新闻频道主持人最强播报专业性和影响力的发挥,另一方面也使得受众在观看内容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颇。相较于央视民生新闻栏目这种主流新闻频道,其他民生新闻所具有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略显不足,与央视民生新闻栏目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表现为民生新闻品牌影响力不足强,新闻内容不能体现“重磅”“头条”“为民办事”等服务宗旨,整体来看影响力有限,无法与主流新闻频道形成良性竞争[4]。
(二)新闻资讯的覆盖面不利于增强传播效果
当下央视民生新闻在央视新闻客户端上的关注人数及互动人数都远低于其他新闻栏目,可见虽然中央电视台一直坚持对民生新闻资源进行整合、运用和运营,但这一战略的实施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而其他地方的主流媒体的民生新闻栏目也是如此。例如,在2016年某地民生新闻栏目改版为更加接地气的“小王调停”栏目之后,以“全媒体报道”“多视角解读”等方式向受众发布了大量新闻资讯,但实际上当时该栏目在内容呈现上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不仅使用过时的民生资讯进行覆盖推送,受众对内容质量极为不满,认为资讯内容同质化严重,新闻传播效果并不佳。从历年来电视民生新闻频道在民生新闻内容生产上表现出的同质化现象来看,其新闻资讯呈现方式和内容质量都已趋于严重的同质化,在新媒体时代下逐渐落伍。
(三)电视民生新闻创新力度不够
传统电视民生新闻需要在发展之初就确立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不能故步自封,应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寻找自身发展的道路。在传统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迅速却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下,电视民生新闻如何做好创新,成为了摆在众多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民生新闻栏目中引入新闻推送APP 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传播方式,然而这种方式与“直播+新闻”模式相比过于单一,难以形成有效竞争[5]。此外,新闻平台各大短视频平台仍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中,而在电视民生新闻与短视频融合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也是需要尽早解决的。
二、短视频风口下民生新闻传播现状
在互联网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逐渐呈现出明显的自身特征。传统媒体播报的新闻成为了中老年受众的精神食粮之一,伴随着短视频和直播技术的兴起,短视频逐渐成为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的重要传播形式,短视频与传统新闻传播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其在传播效果上更为突出。从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使用短视频传播的状况来看:民生新闻通过短视频直播技术将整个新闻采编过程呈现在广大受众面前,而体育类、生活类等节目则借助直播技术将部分视频片段剪辑并通过文字进行发布,在电视节目中利用短视频直播平台向受众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现场报道,也成为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一)民生新闻短视频剪辑
在电视民生新闻领域,直播是当下最受欢迎的方式之一,直播可以通过画面与声音来展现新闻的全过程。例如,在播报体育新闻的过程中,由于体育比赛进程非常关键,所以需要不断将实时现场画面进行剪辑和加工制作,以更好地向受众展现比赛情况和运动员的精神风貌。而这种短视频剪辑和包装是非常适合体育类题材内容的一种传播方式,也更有利于受众对新闻内容进行直观理解。例如,体育类节目《体坛风采》将该平台上体育类栏目中部分视频片段剪辑成视频内容并发布于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APP 平台等媒体上完成播出。除此之外,该节目还使用了文字报道模式以及直播模式进行传播。利用短视频剪辑进行现场报道的方式,也成为了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方向之一。
(二)利用短视频进行现场新闻播报
短视频在传播上拥有“随时随地观看”的特点,其不受民生新闻节目播出时间的影响,在直播与互动中能够充分展现地域特色,让受众通过短视频形式进行观看,达到随时随地了解民生信息的效果。2022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我在北京等你》直播活动中,主持人向受众展示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幕式闭幕式时现场拍摄的照片。与以往节目采用文字、图片等传统形式不同,此次直播活动中采用短视频拍摄技术进行拍摄、直播,并且通过短视频平台向受众展现了北京冬奥会等多个重要衍生活动、北京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冬奥精神风貌。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由于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无法实现面对面新闻报道。而随着短视频平台技术和内容生态体系的完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传播影响力逐渐扩大,通过短视频形式进行现场报道,更加符合当下受众参与信息互动、共享新闻资源、提高新闻舆论影响力、推动电视媒体持续性发展的新形势。
三、短视频民生新闻传播力塑造途径
在短视频风口下,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传播者。在此背景下,新闻传播方式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也带来了大量新内容需求和渠道方式改变。这一转变的直接结果就是传统电视民生新闻媒介影响力下降,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电视民生新闻媒介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制定转型策略,同时调整未来发展战略定位。面对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平台给电视民生新闻带来的新变化,传统电视民生新闻务必要重塑新闻内容和新闻传播方式,进而使新闻传播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其中短视频作为短时间内最具代表性,也最具传播力、影响力的新媒体传播形式之一,是当前和未来电视民生新闻中发挥传播优势和提升传播力的重要手段。
(一)采用“新闻+短视频”传播模式,实现电视民生新闻在短视频平台的升级转型
现如今,短视频已然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不仅需要优质的新闻内容,而且也需要高质量的新闻图片、视频等信息来对民生新闻有着一个感官上的认知。传统电视民生新闻在融合微信、微博、QQ 等即时通讯媒体后进入短视频传播时代,这些短视频媒体可以为民生新闻提供内容和渠道上的多向选择。在短视频平台上,民生新闻发布单位除了具备传统电视民生新闻传播渠道之外,还能够在短视频平台上第一时间同步发布新闻资讯。从某种程度上说,“新闻+短视频”传播模式实现了电视民生新闻在短视频平台中,从单一播报电视民生新闻形式向多平台融合传播样式的升级转型[6]。
(二)优化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力
在短视频时代,短视频传播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短视频传播能够有效地改变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截至目前,短视频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运营矛盾。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信息发布与反馈不畅,严重影响受众获取信息的体验。另外,由于新闻发布技术不够成熟,一些新闻资讯没有及时进行准确有效的播报。因此,民生新闻和短视频作为两个不同领域中最具代表性、传播力、影响力的媒介形式,双方结合可以增强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力。
四、从“大众传媒”到“融媒体”形态进行传播
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曾凭借自身“人性化”的特点和优势,成为新闻传播中最重要的媒介形态,甚至一度成为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发布组织。然而现阶段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民生新闻媒体逐渐从“大众传媒”步入“融媒体”形态,民生新闻逐渐脱离传统的新闻信息传播形态,而进入融媒体播报环境中,在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媒体自身所具有的专业性、时效性、互动性、权威性。融媒体形态通过发挥其互联网“主力军”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积极推动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进行转型,使之更加贴近受众。移动化受众已成为新闻获取的流量密码。由此可见,“短视频”时代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作为信息传播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新闻传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未来“短视频”传播将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响力,这既是中国民生新闻业面对短视频时代转型、发展所采取的必然举措,也为未来我国民生新闻业如何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传播力提供了新方向和路径。民生新闻要在新形势下抓住机遇迅速转型发展,并塑造自身传播力。作为民生新闻媒体要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脉络与传播特点,把握时代发展趋势,适应受众的消费需求变化趋势、心理需求变化规律,以及媒介传播形态发展规律,不断进行创新、调整与突破,推动传统电视民生新闻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五、从“新闻作品”到“生活方式”新闻形态进行传播
目前,手机用户成为信息消费的主力军,受众对于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碎片化的特性。面对海量的民生新闻,受众的新闻获取成本不断上升,在选择民生新闻时也开始从传统电视民生新闻中“获取”转变为“听说”,然后利用各类信息媒介来获取详尽的新闻内容,在碎片化阅读的同时扩大知识面和提升人文素养。而从碎片化信息中获取的新闻正是受众进行信息消费和生活体验的主要来源,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方式”已成为受众关注及理解并认同的重要因素。作为社会重要媒介之一的民生新闻,是受众生活中出现次数最多且影响最大、最受关注的媒体内容。因此,民生新闻在信息传播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但传播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受众的“生活方式”,例如选取受众基数大的APP 进行民生新闻传播,并且选取清晨或者深夜下班族刷手机时进行第一时间推送,在保障符合受众生活方式的同时,完成优秀新闻作品的播报,有利于增强电视民生新闻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六、结语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我国传统新闻中最具代表性的电视媒体形式,承担着传播“百姓声音”的重要使命。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使得其能够在时代发展浪潮中保持生命力。在短视频风口下,广播、电视、纸媒等传统电视民生新闻也应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形势和受众需求变化,推出适合受众的新闻产品。民生新闻是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其又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关于民生的相关内容,应为受众提供更多有价值、有意义、高品质的新闻内容。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应抓住机会,将自身专业优势转化为传播力优势,积极顺应短视频风口下的时代变革趋势,塑造新时代电视民生新闻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