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体现教学做合一
2022-03-13施炳东
施炳东
(合肥市南门小学湖畔花园分校 安徽合肥 230000)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思想,他认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的说明,也是教育现象的说明。按照陶老先生的理论,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学做是一体的,正如生活与教育是一体的。教学做合一为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学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实际上也是课程改革的方法论。笔者认为,这一方法论应该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其中包括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发挥好主渠道的作用,让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得到真正体现,光靠枯燥说教是不行的。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以及“做”本来就是一件事情。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贯穿和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使课堂活起来,更能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品行,能独立自主,有爱心,有探究精神,能适应社会的目的。笔者认为,道德与法治课上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教学做合一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必须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这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教学做合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要营造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学生有自我发展、独立思考的潜能,会很自然地重视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自主合作、自由参与、主动表达。
其次,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提供如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明天更美好”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先带着问题去观察周围的变化,发现的变化越多越好,结果学生发现了许多已经变化或正在变化的事物,如楼更高了、路更宽了、树更绿了、街道变整洁了……给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这正是学生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动手、动脑的结果。
最后,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的空间。学生喜欢展示自己,教师可以在相应的情境里让其展示,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锻炼学生。比如在教学“挑战第一次”一课时,我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想做的事,有的学生走上讲台高歌一曲,有的学生表演了一段绕口令,还有的学生跳了一段舞蹈……学生们兴致勃勃,班级里洋溢着热情与欢笑。
可以说,只要在课堂上贯彻教学做合一这个思想理念,给学生创设他们喜欢的情境,让学生勇敢地展现自己,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一定会有声有色。
二、合作探究,自主评价
研究性学习旨在让学生通过积极探究,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并进行充分的分析、思考和判断,从而锻炼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教育教学手段。
在教学“明天更美好”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感受到变化中的美好,我在课堂教学中预设了两个教学步骤:一是给学生展示过去和现在的家乡的图片,让他们观察和欣赏,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二是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一组“变化中的家乡”材料,让学生相互交流,看谁发现的变化多,谁发现的变化更美好。这两个环节无疑都充分调动了学生做与学的积极性。从课前准备到课堂交流,学生经历了动手准备到动脑思考、用眼睛观察到用语言表达的过程,其中合作与探究过程是学生学习与融合的过程,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用心观察,认真记录整理,并加以思考。在对照片进行对比时,学生内心真挚的情感被激发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知不觉中实现通过观察家乡的变化发现变化中的美,从而更加热爱家乡的教育目的。
教师不仅可以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也可以让学生合作分享。在教学“学习有方法”一课时,我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故事和学习方法,让学生明白同学之间就是要共同学习、一起进步、一起学习,班级里学习氛围很浓,其乐融融。
可以说,只要在教学中推行教学做合一这个思想理念,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共进,让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一定会有滋有味。
三、植根生活,春风化雨
生活其实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材料。我们班里的大多数学生来自乡村,乡村里蕴藏着广泛的教育资源,乡村是广阔的,乡村生活更是精彩的,各种各样的家禽和小动物,每个季节地里生长的蔬菜和庄稼,还有绿树红花……这些精彩的乡村生活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进行展现。
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二年级教学“学做‘快乐鸟’”一课时,课堂上,有的学生分享了游戏带来的快乐,有的学生分享了读书带来的快乐,还有的学生分享了挑战自我带来的快乐,其中有一位学生分享了父母关心自己带来的快乐。有一次他的父母在农田里劳作回来迟了,这位学生在家里写完作业后就等着爸爸妈妈回家,等着等着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等他醒来发现身上盖着爸爸的衣服,桌子上有热气腾腾的饭菜,还有爸爸妈妈的笑脸,原来爸爸妈妈回家后做好了饭菜在等他醒来,他觉得那一瞬间自己很幸福、很快乐,爸爸妈妈在外面那么辛苦了,回家还这么细致地照顾他。他的故事让全班学生都深受感动,有的学生甚至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联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和妈妈深沉的爱。
可以说,只要在课堂上融入教学做合一这个思想理念,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去调查访问,学生一定会受到环境的熏陶,在行为习惯上进行改变,这样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也延伸到了课外,走进了学生的内心。
四、教化无痕,润物无声
学生的生活应该是开心的、阳光的、积极向上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应洋溢着生活的美好,从而使学生热爱生活,憧憬美好未来,去探索、去追求、去不断攀登,因此,我们要做一个集智慧与爱心于一体的教师。教学做合一在课堂上的充分运用和有机结合,需要教师有娴熟的课堂技巧、丰厚的文化底蕴、饱满的工作热情,这样才能使自己在课堂上厚积薄发,达到行知合一的境地,达到教化无痕、润物无声的效果。在“明天更美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20年后的家乡“房子盖在云朵里”,用自己的画笔描绘“未来的城市是五彩的”,用诗一般的语句去想象“到那时,我的家到处都能看到绿叶……”还有学生自豪地说:“我会坐上神州20号到月亮上去做客……”此时教师已无须再用过多的语言去启发、去点拨学生。学生已由感而发:我们该为明天做什么准备呢?此时教育的目的达到了,且在无痕中悄然进行。品德教育尤其需要“无痕教育”,教师要艺术性地隐蔽教育意图,处处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关注细小情节,这都是实现教育无痕的有效途径,也是课堂教学做合一的最高境界,更是品德教育的理想境界。
当然,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要与孩子相互尊重、平等对话,静待花开。
教育无痕,教育有术,教育植根于心,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五、转变观念,教会学习
要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真正贯彻“教学做合一”思想,最重要的还是要转变思想观念,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教学的观念转变了,我们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改进;只有教学的观念转变了,我们希望的创新才能真正发生。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的第一要务是要真真正正地搞懂“教学做合一”这一教育思想的内涵与本质,在课堂上遵循教育规律,融入这一思想,从而让学生爱上这门学科,学会自主学习。
首先,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学习。教学做合一这一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核是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师生的互动活动能够融为一体,教师和学生要达成一个引导学习、自主研究以及实践反思的新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学堂,大家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围绕一个活动或者话题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坚持才有收获”一课时,我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坚持”,有什么收获。学生顿时热情高涨,有的学生说去年冬天一直坚持跟爸爸一起跑步,现在感觉越跑越轻松;有的学生说坚持写了一学期的毛笔字,现在写的字漂亮多了;有的说这学期坚持每天背诵一首诗,现在会背好多首诗了;有的说自己坚持给家里养的花儿浇水,现在花儿养得可好了;还有的说坚持去踢球已经有一个星期了,现在可以颠球了……学生说得兴致勃勃,而且收获满满,同时也感悟到了坚持就会有收获的道理,不用教师苦口婆心地说教,学生在这样的氛围里自己学会了学习,很多学生表示回家以后将继续坚持,甚至有的学生还制作了每日坚持记录表。
“教学做合一”的课堂里,教师和学生是和谐平等的,课堂上开展着各种各样的互动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尽情地展现自己,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素养,从而学会学习。
其次,打造开放式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去感知,从而真正能够做到习得,让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在“试种一粒籽”一课时,正是春天,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何不真的种下一粒子,让这一粒种子和学生一起成长呢?让学生在种植的过程中体验成长的乐趣。于是课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任务——种植需要做哪些准备?想种什么就把种子和工具带到学校来。上课那天,我们先交流了一下各自了解到的种植知识,展示了自己带的种子,然后我带着学生来到了劳动基地,让学生种下自己想播种的植物,也播种了希望。种下了一粒小小的种子后,学生们有了期待,收获了知识,这样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收获良多。
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而教学做合一这一思想正是生活教育最好的注解和诠释,让学生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我们道德与法治课堂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