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跨文化管理策略和建议

2022-03-13张云迪孟瑶商贺婧李双涛国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

现代企业文化 2022年32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跨国企业企业管理者

张云迪 孟瑶 商贺婧 李双涛 国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增加,叠加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背景,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包括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等。世界上不同国家或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为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经营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很多企业海外市场失利的主要原因便是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可见,跨文化管理风险已经成为影响跨国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重点分析跨文化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管理策略,为跨国企业海外市场经营发展提供借鉴。

一、跨文化管理风险概述

(一)跨文化管理风险概念

随着跨国企业的不断发展,跨文化管理已经成为学术研究中的重点内容。跨文化管理主要是指跨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经营发展中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进行有效管理,消除员工之间的文化隔阂,提升员工之间的协作能力以及工作积极性,从而更好推动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跨文化管理风险主要是指跨国企业在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进行管理过程中,对于文化差异以及文化冲突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因文化背景的不同相互之间产生文化隔阂以及文化冲突,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工作质量,进而影响企业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情况严重还可能导致企业经营活动失败。

(二)跨文化管理风险特点

跨文化管理风险主要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客观性。世界上不同国家或地区具有不同的区域位置、发展历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语言文字等,这些决定了不同国家或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跨国企业在海外市场进行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聘用其他国家的员工,这需要企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要满足其他国家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要对其他国家员工进行管理,在该过程中便产生了跨文化管理风险。由于世界上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客观的,而这种文化差异是导致跨文化管理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跨文化管理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消失或者转移。二是复杂性。文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内涵丰富,包括宗教信仰、价值理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以及审美取向等,同时,一个国家的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会受到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文化的复杂性为跨文化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增加了跨文化管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从根本上决定了跨文化管理风险的复杂性[1]。跨文化管理风险体现在跨国企业海外市场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其中在某些方面尤为明显,比如组织协调、上下级沟通、员工激励等。三是可控性。跨文化管理风险虽然非常复杂,难以防范,但是并不意味着跨文化管理风险不可防控。企业管理者全面准确把握不同文化特点,并对各种类型跨文化管理风险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便可以采取有效策略对跨文化管理风险进行防控,最大程度规避跨文化管理风险的发生。

二、跨文化管理风险产生原因

跨国企业管理者只有全面深入了解跨文化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才能够在跨文化管理中最大程度规避风险,或者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跨文化管理风险较为复杂,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将跨文化管理风险产生原因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优越感

人们在多年的成长过程中,受到母国文化长期的熏陶,自然而然会形成母国文化的优越感,认为母国文化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如果跨国企业管理者在海外市场经营管理中带着这种文化优越感的思想,便很容易导致跨文化管理风险。相关研究表明,文化优越感、文化歧视是导致文化隔阂以及文化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2]。具有文化优越感的跨国企业管理者在海外市场经营管理中,往往不能平等对待其他国家的文化,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也难以及时察觉,在问题处理过程中多以母国文化为中心,不利于不同文化背景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利于海外分支机构顺利融入当地市场,进而不利于海外市场业务的拓展。

(二)管理思维差异

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世界上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在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上存在明显差异。跨国企业管理者如果不能及时转变管理思维,在东道国依然采用母国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没有充分考虑东道国的管理特点,将导致其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低下,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管理者决策难以真正落地实施。对于美国企业来说,其在管理人员选聘方面倾向于选择年轻、积极、有魄力的人员,并且在企业管理中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挥;对于日本企业来说,其在管理人员选聘方面倾向于选择年长、有资历、有经验的老同志,并且在管理中主要采用亲善管理模式,并注重团队精神。如果我国跨国经营企业不了解美国与日本在管理方面的特点,依然沿用国内的管理理想和管理模式,将可能产生跨文化管理风险[3]。同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管理人员在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以及习惯作风等多个方面均存在差异,这些会导致不同文化背景的管理人员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或者同一件事情时,具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涉及企业厂址选择、经营目标、管理方式等,进而增加了跨文化管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跨文化沟通困难

跨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以及跨文化管理均是建立在跨文化沟通基础上的。积极顺畅的跨文化沟通有助于消除文化障碍,提升跨文化管理水平,促进跨国企业的经营发展。跨国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各种数据信息的传递、思想的沟通、决策的制定、谈判的进展以及领导概念的建立均是通过不同文化背景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之间以及企业员工与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实现的。跨国企业涉及多种文化以及多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文化体系的复杂性,增加了文化沟通难度。特别是在沟通双方存在明显的价值观差异以及宗教信仰差异时,跨文化沟通往往难以持续进行,并且在沟通过程中可能产生多种不确定性,进而导致跨文化管理风险的产生。

(四)商务惯例和禁忌差异

受到文化差异影响,世界上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商务惯例以及禁忌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同。跨国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过程中,必然会与各种文化背景的合作伙伴以及商人进行沟通交流,在该过程中面对多种做生意的方式,如果企业管理者不了解或者不熟悉对方的商务惯例以及禁忌,将可能对对方的观点形成误解,或者在不经意间冒犯对方,不利于双方顺利沟通,进而不利于企业业务的拓展。

三、跨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策略和建议

(一)形成正确的跨文化管理观念

对于跨国企业来说,要想提升跨文化管理水平,避免跨文化管理风险,首先便应该形成正确的跨文化管理观念,提升对跨文化管理的重视程度。跨文化管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表现形式多样,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因此,跨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经营过程中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通常情况下,跨国企业管理者到其他国家或者地区进行工作时,由于思想理念、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以及语言文字等多方面的影响,在跨文化管理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障碍,不利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企业的顺利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首先应该正确看待文化差异,理解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并且其对于跨国企业发展具有两面性,其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管理以及业务拓展带来了挑战,但是如果合理利用这种文化差异,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有助于形成创新火花,反而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在进入东道国市场之后,应该首先尊重文化差异理解文化差异,并将其作为提升自身管理能力的首要步骤。基于这种认识,跨国企业管理者应该认真学习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法律、语言以及文化背景,了解东道国的风土人情以及生活消费习惯,在此基础上基于企业发展实际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员工能够紧紧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共同努力,推动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说,对于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方面的差异可以通过学习来进行调整,避免产生冲突;对于生活习惯以及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可以通过沟通交流达到彼此理解认同,避免产生冲突。

同时,企业管理者在努力规避跨文化管理风险的基础上,还应该充分发挥文化差异在企业跨国经营中的优势。母国与东道国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但是,这些文化差异并非一定相互排斥,部分情况下可以相互补充或者相互共存。因此,通过对文化差异进行合理利用,可以有效弥补单一文化的不足,有助于为跨国企业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形成跨文化优势。以肯德基为例进行分析,其在中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便是运用了跨文化优势的结果,其通过中美文化的碰撞形成了适应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既保留了母公司的文化特点,也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元素,通过对中美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采用合理的冲突管理策略

在跨文化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最棘手问题便是文化冲突,主要是指多种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排斥所引发的问题。相关研究表明,在跨国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如果对不同文化背景员工给予不同的管理态度,将会导致企业员工之间出现严重内耗,严重降低企业工作效率和质量,不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4]。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两种文化之间既不可能完全相同,也不可能完全排斥。因此,如果只关注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排斥,便容易导致文化冲突;如果关注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似性,找到它们之间的结合点,便可以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在跨文化管理中文化冲突便迎刃而解。因此,在对文化冲突进行应对过程中,企业管理者首先应该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以此对两者之间的矛盾进行调和,在工作中求同存异,积极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其次,企业管理者应该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制定跨文化沟通机制,在沟通过程中尊重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注重沟通技巧,对于沟通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应该及时向企业管理者进行反馈,避免发生文化冲突。再次,企业管理者应该组织各种正式的以及非正式的沟通交流,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协调,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三)加强跨文化培训

通过跨文化培训提升企业管理者跨文化管理能力是解决文化差异的有效措施。但是,目前部分跨国经营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跨文化培训的重要性,或者出于节省成本支出考虑,没有形成长效的跨文化培训机制,限制了企业跨文化管理水平的提升。跨文化培训是一项系统工作,包括文化认知培训、文化差异敏感性培训、语言培训、跨文化沟通培训、文化冲突处理培训等多个方面。跨文化培训的主要对象为跨国公司外派到东道国的管理者以及企业员工,通过跨文化培训,提升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更好适应东道国的文化环境。为了提升跨文化培训的效果,培训方应该在讲授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以及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有助于更好消除企业员工之家的文化障碍,提升对各种不同类型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5]。因此,跨文化培训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企业员工之间顺利沟通,维系良好人际关系,推动企业业务顺利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四)实施本土化策略

本土化策略主要是指跨国公司在海外市场经营过程中要坚持思维全球化以及行动当地化的理念进行跨文化管理。目前,本土化策略的有效性已经被众多跨国企业所证明,因此,这是跨国企业在跨文化管理中应该采取的重要策略。跨国企业为了能够顺利在东道国市场打开局面,推动当地业务的快速发展,必然会雇佣部分当地员工,这部分员工对于东道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等均较为熟悉,因此,可以帮助跨国企业规避很多弯路,降低经营风险。同时,通过雇佣当地员工,还可以减少企业外派员工数量,避免不同文化背景企业员工之间发生文化隔阂和文化冲突,降低企业内耗,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支出,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摩托罗拉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便将本土化战略作为其跨文化管理的重要策略,其向中国转让先进技术,并在中国当地招聘大量员工,积极推动中国市场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的本土化和当地化,在降低企业中国市场经营成本的同时,快速提升中国市场份额。摩托罗拉企业在中国与当地企业开展了多项技术合作,积极推动了跨文化沟通交流,深化跨国合作和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差异的存在必然会导致文化隔阂以及文化冲突,进而导致跨文化管理风险,不利于跨国企业业务在东道国顺利开展,部分情况下还可能导致企业跨国经营失败。因此,跨国企业应该提高对跨文化管理的重视程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跨文化管理水平,规避跨文化管理风险,为跨国企业东道国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跨国企业企业管理者
大型跨国企业每年逃税885亿美元
企业管理者纵论品牌建设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从研发看企业的“走出去”与“请进来”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冲突及应对策略
中国企业管理者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跨文化冲突视角下的法国电影《岳父岳母真难当》解读
跨国企业组织与文化创新问题研究①
在华跨国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对员工关系的影响分析
企业管理者要为社会奉献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