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022-03-13朱晓玲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14300
朱晓玲/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14300
赵蔼霞/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畜牧兽医所 318020
猪细菌性感染主要危害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等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临床上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包括猪丹毒、大肠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副嗜血杆菌病等,其中的一些疾病可能由其他的传染性疾病激发感染出现,也可能是原发病产生。为此,应该加强对细菌性疾病的监测和管控,减少蔓延的可能性。
1 当前猪细菌性感染的变化特点
1.1 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在规模化养殖场中,大量使用某些抗生素会导致猪的机体对传统的抗菌类的药物的抵抗能力下降,如果想要抑制继发或者并发感染,需要采取交叉用药、联合用药和加倍用药量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1.2 条件性致病明显在规模化养猪场中,猪种的引进比较频繁,加之饲养密度大和封闭管理等方式很容易使猪产生应激反应,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类疾病。主要的应激因素包括以下几种:饲料中的营养不均衡、养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突然发生变化、饲养管理不当等,不良应激会打乱菌群平衡,导致病菌占据优势之后会引发动物疫病。
1.3 多种复合感染发病概率高当前的猪病诊断难、治疗难和防控难,因为多种继发感染现象比较普遍,比较典型的混合感染病症有非典型猪瘟继发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等,或者猪蓝耳病继发细菌性疾病以及寄生虫感染等。
2 细菌性疾病流行特点
2.1 发病的季节在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场中,细菌性疾病常年发生,在每年的晚春和夏秋季节是高发期,尤其是久雨之后放晴很容易感染发病,因为该时期环境高温高湿,加之周围环境污染很适合细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增加了染病的可能性。
2.2 易感对象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都能感染细菌性疾病,但感染程度和日龄、性别以及营养状况等存在很大的关系,一旦低龄仔猪和妊娠期的母猪患病危害比较大,同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其他类型的猪只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多呈现隐性或者慢性发病的特点,发病率相对较低。此外,长期营养不良、管理环境不当以及机械性创伤等也容易感染细菌性疾病。
2.3 传播途径细菌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多样,病原菌直接污染饮水和饲料,导致发病,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也能染病,垂直传染也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一旦猪表面黏膜受损病菌也会入侵机体,也可以通过呼吸道入侵传播。
2.4 主要的致病因素引发细菌性疾病的因素有多种,包括生长环境,长期生活在闷热潮湿和通风不良的养殖场很容易发病,养殖场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大、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超标也会增加发病率;饲料配比不科学,导致机体长期营养不良,造成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病;思想管理水平低下,没有做好生物安全防范措施,不重视日常的消毒和卫生管理工作,造成猪群整体免疫能力下降,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3 常见的细菌性疾病
3.1 猪链球菌病
3.1.1 主要症状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为败血症以及脑膜炎,病猪还伴有发热症状,运动失调,在感染1~2d 之后可能死亡。
3.1.2 防治措施猪链球菌病的感染性强和死亡率高,病程时间短,目前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合理的规划饲养密度,注意圈舍的通风管理,定期的消毒。发现疑似病猪之后要及时隔离,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可以选择深埋或者焚烧,禁止流入市场。可以有针对性的治疗,注射30%的安乃近,每天2 次,在治疗的过程中配合使用猪排疫肽,效果明显。
3.2 猪肺疫
3.2.1 主要症状猪肺疫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细菌性疾病,主要由猪巴氏杆菌引起,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其中急性型病情最为严重,会出现败血症和急性肺炎,慢性病例的危害程度较低,会出现发热和关节炎等临床症状。
3.2.2 防治措施为断奶仔猪接种猪肺疫弱毒疫苗,间隔1 个月之后再加强1 次,可提高预防的效果;为种猪注射猪肺疫弱毒菌苗或者猪三联疫苗;每年至少注射2 次;在春季做好饲料的管理工作,可以在其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和抗应激类的药物,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针对疑似病猪和确诊的个别病例要及时隔离,然后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养殖场,为其他的猪群喂食氧氟沙星等抗菌类药物,每天2 次,连续3~5d。此外,通过药敏试验的方式选择高敏类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3.3 猪丹毒
3.3.1 主要症状猪丹毒是人畜共患疾病,主要由猪丹毒杆菌引起,会出现急性败血性猪丹毒或者亚急性型疹块型猪丹毒,在炎热的夏季是高发期,染病之后皮肤潮红、体温升高,死亡率较高。亚急性型猪丹毒的主要症状为皮肤出现疹块,并且体温升高,病情扩散之后出现淤血现象,按压后不会消失。
3.3.2 防治措施病死猪采取焚烧或者深埋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对接触过病猪的其他健康猪和工作人员要彻底的消毒。在发病后的24~36h 是最佳的治疗时间,选择青霉素类的药物或者头孢类的药物治疗,控制好剂量,达到理想的效果。
3.4 仔猪渗出性皮炎
3.4.1 主要症状仔猪渗出性皮炎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疫病,是一种皮肤性传染性疾病,冬季和春季是高发期,对3~5 日龄的哺乳期的仔猪的危害较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接触感染是主要的感染方式,尤其通过伤口接触感染。患病猪的体温升高40℃~42℃,食欲不振,贫血,日益消瘦,最终可能死亡,即使少数患病猪耐过之后也会成为僵猪。
3.4.2 防控措施因为仔猪是主要的感染群体,做好仔猪的护理工作,针对出生3d 内的仔猪,应该帮助其确定好哺乳的位置。发现病猪之后及时隔离治疗,使用温热的淡盐水或者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体表患病部位,在干燥之后涂磺胺类的药物,效果明显。
3.5 仔猪大肠杆菌病
3.5.1 主要临床症状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对仔猪的危害较大,主要的症状为仔猪白痢和仔猪黄痢。
3.5.2 防控对策在日常养殖中,应该做好养殖场的保温和消毒工作。在母猪产前的40d 左右,可以注射疫苗,选择大肠杆菌基因工程三价活菌苗,注射1 剂即可,在母猪生产前的15d 再加强免疫1 次,提高免疫的效果;在母猪产仔之前的2~3d,可以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来预防该病;针对出生3 日龄和7 日龄的仔猪,可以注射长效土霉素等保健类的药物预防;为了提高防控的效果,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敏感的抗菌类药物,加入母子康散和益母生化散等;患病仔猪可以口服庆大霉素,可以肌肉注射氟苯尼考等抗菌类的药物,如果出现严重腹泻,要适当的补液,每天2 剂,连续用药3~5d。
3.6 副猪嗜血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猪腹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有比较高的死亡率。发病之后可以选择硫酸卡那霉素肌肉注射,结合猪的体重每千克20kg,在晚上注射1 次,连续用药5~7d。做好养殖场的卫生和消毒管理工作,可以选择2%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对注射的地面和墙角部位彻底的喷洒消毒,经过2h 之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再使用科星复合碘喷雾消毒,效果明显。
4 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4.1 坚持预防为主应该认识到防控细菌性疾病的重要性,做好饲养管理人员、猪群和养殖环境的管理工作。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定期的打扫、冲洗和消毒养殖场;能够为猪群营造适宜的生长温度,适度控制60%~70%,控制好饲养的密度,保证圈舍的干净和干燥,每天定期的通风;定期使用火碱溶液对猪舍彻底的消毒,清理养殖场周围的杂草和杂物,将各类昆虫和鼠类消灭干净;做好日常的灭蚊和灭鼠工作;加强对养殖场周围犬科类动物和猫科动物的管理。
4.2 禁止喂食发霉变质的饲料发霉变质的饲料对猪群的危害比较大,如果少量的饲料发霉,可以使用除霉剂,选择无毒副作用安全比较好的除霉剂,如果发霉饲料较多,不能够再次使用。
4.3 严禁使用大量的抗生素有些抗生素长期使用会产生抗药性,导致抑菌的效果不明显,或者根本起不到治疗的作用。对妊娠期的母猪和公猪,能使用磺胺类的药物和抗菌增效剂,也不能使用巴豆、牵牛等中药药物。
4.4 做好免疫工作为猪群定期的接种疫苗,如病毒性腹泻三联活疫苗、猪瘟和乙型脑炎疫苗等;可以给仔猪接种猪伪狂犬和口蹄疫等疫苗,有选择性的接种猪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等疫苗;接种完成之后还要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免疫的效果。合理地使用免疫增强剂能够保证抗体的快速产生,同时抗体的持续时间长,对促进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5 结语
在规模化猪养殖中会出现各种类型的疫病,其中就包括细菌性疾病,并且种类多,治疗难度大。为此,要做好日常的防控,加强管理,重视细菌性疾病的监测,减少发病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