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规突发事件三种主流演化分析方法的评析
2022-03-13赵宇
赵宇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全球化进程加速,非常规突发事件频发,“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等名词进入大众视野。从“911”恐怖袭击、汶川大地震、日本核泄漏危机、次贷危机再到新冠肺炎疫情,非常规突发事件给社会经济发展带了巨大的损失。面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在时间紧迫、任务紧急、认知滞后、信息有限、资源紧缺[1]、处置风险容错率低等高约束情景下,容易导致一段时间的政府失灵,也难以靠一个领导干部拿出一个较为理想且可行的处置方案,这对应急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前学术界,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研究分析方法和研究视角从静态分析、单一学科走向综合的、多学科融合[2],并形成了四大类型演化分析方法:如以演化分析和周期分析为代表的米特洛夫的“五段论”、薛澜的“四段论”;以情景规划为代表的巴巴罗索尔的随机线性规划理论、黑伊登的情景规划理论以及范维澄的非常规突发事件的信息处理与演化建模;以系统动力为代表的惠特利“混沌理论”、塔勒布“黑天鹅理论”;以网络拓扑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建构模型、神经拓扑网络等等。如何借助应急管理分析方法对非常突发事件进行分析,成为一个迫切而现实的课题。
一、非常规突发事件周期演化方法分析的评析
(一)非常规突发事件周期演化分析方法的机理分析
作为突发事件分析的最常用的方法,周期演化分析一般用于突发事件从生成到终结期间的因果关系、演化路径和演化规律,为应急管理者提供更可靠的决策依据。演化模型分析认为突发事件是由一连串充满因果关系的事件或因素构成的,存在着持续的因果联系,而且事件生成是由量变引发质变,因此突发事件是可以进行预防的,这与“海恩法”则相互映照。由于演化分析大多是建立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因此将非常规突发事件周期演化过程分为风险系统失衡域、风险系统平衡域和风险系统临界域(如图一)。
第一,风险社会系统从平衡域到临界域。风险社会失衡一般都会经过平衡域、临界域和失衡域三个阶段。在平衡域状态,风险社会系统的内部是和谐的、有序的、平衡的,内外风险因素引发的不平衡处于系统自我调适的可控范围内。在临界域状态,风险社会系统的内外部的风险因素不断累积,实现了量变的积累,为下一步非常规突发事件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风险社会系统从临界域到失衡域。在临界域状态下,非常规突发事件完成了积累,呈现出一些前期特征和风险征兆,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状态,风险社会系统的控制系统与失衡风险处于一个临界平衡状态。在失衡域状态,非常规突发事件生成,其带来的失衡风险完全突破风险社会系统的控制 ,并呈现出蔓延、转换、耦合和衍生等四种演化路径:如突发事件蔓延形式(A—B)是指常规突发事件A通过制度、技术和媒体等路径引发非常规突发事件B的形式;突发事件转换形式(A—B)是指常规突发事件A通过在时间范围、空间范围、领域范围的转换为非常规突发事件B的形式;突发事件耦合形式(A+B=C)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常规事件通过相互影响和相互交织生成非常规突发事件C的形式;突发事件衍生形式(A—B—C)是指常规突发事件A连续引发多起类似事件,并最终生成非常突发事件的形式。
第三,风险社会系统从失衡域到平衡域。当非常规突发事件引发风险社会系统处于失衡域时,要采取应急管理措施加以应对,通过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四种演化路径,分别采取时空隔离、路径限制、多维结耦、衍生断链等措施让风险社会系统的控制系统与失衡风险之间尽快恢复到临界状态,来让风险因素处于风险社会系统的可控范围之内,从而让风险社会系统恢复平衡域。
(二)非常规突发事件周期演化分析方法的评析
突发事件周期演化分析方式是依据突发事件生命周期或演化周期等理论,而提出的一种突发事件分析方法,有着以下三个优点:首先,有着经典理论基础为支撑,是基于爆发时间、损害程度和临界点三个维度建构的演化周期模型,与突发事件经典理论的“三阶段”“四阶段”“五阶段”的周期划分相吻合。其次,方便应急管理者掌握使用。掌握演化分析方法不需要借助太多分析工具和辅助决策支撑,分析方法简单明确,易于上手。再次,演化路径给应急管理者提供思路。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四种演化路径,为应急管理者判断复合型、跨界性耦合性的非常规突发事件提供了应急管理的思路,方便应急管理者按照分析方法制定应急措施。
同样,周期演化分析方法同样存在三个问题:首先,理论假设存在“应然”和“实然”脱节的可能。演化分析的理论假设是基于持续的因果分析基础之上,但是这种连续性因果建构,会因为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认知时间滞、信息有限等原因,难以准确有效及时建构分析模型,而且模型建构很容易因为政治稳定、群众诉求和领导个人偏好等因素影響模型“应然”和现实“实然”的匹配度。其次,临界点理论引入会对风险预警和应急决策提出更高要求。虽然会让风险预警作用更加突出,但是由于非常规突发事件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临界点是很难有效识别和有效把握的,“预测—应对”的应急管理模式在面对非常规突发事件从临界域到失衡域的转变时容易失效,无法发挥应有作用。
二、非常规突发事件情景规划方法分析的评析
(一)非常规突发事件情景规划方法的机理分析
应急管理的情景规划法,是指在风险社会系统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或者导致风险社会系统从现状向未来发展的一系列动力、事件、结果的描述和分析。与传统应急管理分析的“预测—应对”模式相比,情景规划方法是以“情景—应对”为基础[3],是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城市突发事件治理和区域性灾害复盘与恢复(如表一)。
根据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情景演化,可以将非常规突发事件演化情景分为初始情景、中间情景、过渡情景和终结情景。初始情景是指非常规突发事件从风险源到生成之间的状态和趋势;中间情景是指非常规突发事件从呈现跨界、分型、涌现等扩散状态和趋势,是危机态势发展最为迅速的情景,也是应急管理处置介入阶段;过渡情景是指非常规突发事件从危机状态走向平衡状态的状态和趋势;终结情景是指非常规突发事件经过应急管理,逐步恢复到风险社会系统可控范围之内的状态和趋势。
从情景规划角度来看(如图二),由于非常规突发事件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其四个情景既是相互独立的,又呈现出情景交叉、情景转换和情景接续的情况。尤其是按照情景规划的不同,可以将非常规突发事件情景分为连续性情景、突变性情景和间断型情景三种。
连续性情景是指突发事件情景具有高度连续性和接续性,极少出现情景转换的情况,主要出现在单一类型非常规突发事件,并引发同一类型的次生突发事件,其情景演化主要以协同性情景和惯性情景为主。如在特大地震灾害中,引发的次生突发事件主要是自然类灾害而非其他突发事件类型,像余震、泥石流、堰塞湖等,但次生突发事件很难引发同类型的非常规突发事件。
突变性情景是指突发事件具有复杂自适应系统的特点,情景具有一定随机性、涌现性,情景接续性和连续性不强,经常出现情景转换。其情景演化以涌现型情景、转化情景和耦合性情景为主,如金融危机引发国家债务危机,从而引发国内外战争,从经济危机转换为国内外战争,出现非常规突发事件类型的转换;如苏联切尔诺贝利事件,由核泄漏的事故灾难,变成“事故灾难+生态破坏”耦合性非常规突发事件。
间断性情景是指突发事件自身具有非周期性特点,情景不具备连续性和接续性,经常出现连续性情景和突变性情景共存交叉、且呈现无序性排列的现象。如“万年一遇”暴雨是按照概率学来划分的,其发生概率是非周期性的,而且容易出现突变性情景,特大性暴雨与周期性降雨在一定时期内同时出现,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与损失。
(二)非常规突发事件情景规划方法的评析
作为突发事件分析方法,情景规划分析法具有三个优点:首先,是当下与未来的平衡。其分析视角不仅关注当下的现实问题,也注重未来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适用范围较广,尤其是需要大规模、长周期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其次,展示方式更加直观。情景规划分析不仅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来收集整理分析,还可以为应急管理主体提供多维度、数据化、未来导向的可视化决策依据。最后,提升迭代能力。情景规划不仅为应急管理者提供突发事件演化路径的应对思路,更能帮助应急管理主体迭代管理思维、心智模式和管理方法,实现应急学习、应急组织、应急规划和应急处置的多维统一。
同样,情景规划方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情景阶段分期不明朗。初始情景、中间情景、过渡情景和终结情景的分段标准不明确,在现实应急管理过程中不容易应用,尤其是对于像新冠肺炎疫情这种缺乏有效认知、缺乏预警措施的非常规突发事件。二是缺乏程序化模式和定性标准,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作为长期预测的工具,情景分析给予操作者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但是,在面对高约束的非常规突发事件情景,定性标准和程序化模式的缺失往往使操作者无从入手,难以保证在约束时间内保证决策的质量。
三、非常规突发事件系统动力法的评析
(一)非常规突发事件系统动力法的机理分析
系统动力学是基于系统行为与内在机制间密切的依赖关系,通过模拟仿真和系统回路方法,来探求现实世界中系统内在规律,以求从整体上改善系统行为机会和途径的一门科学。按照系统动力学的理论,现实复杂系统内部的众多变量,在它们相互作用的反馈环里存在重要的因果关系[4]。作为系统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随着复杂自适应系统从管理科学引入到风险分析[5],越来越多的应急管理学者采用这种分析方法对非常规突发事件进行分析。这种研究方法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将系统分析和动力分析跨界地融合在一起,以“整体控制—部分博弈”为基础原理,打破“结构—功能”研究模式,通过建立开放性的拓扑状反馈关系網络从整体上改善系统行为。其次,根据研究需要,从系统中提取需要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以“控制—反馈”为动力基础的拓扑网络关系,以系统边界、重要变量、反馈网络和关键杠杆等动力学要素为研究基础进行解析。最后,系统动力学不仅分析非生命系统要素,也对生命系统乃至人的心智模式进行分析,帮助系统在迭代变化不断寻求系统的整体平衡和整体可控状态,避免整个系统的崩溃与解体。
一个系统越混乱,熵越大;反之,一个系统越有序,熵越小。 非常规突发事件系统动力法的基本假设是,熵是风险社会系统混乱程度的一个概念,当系统的熵值达到最大值时,整个系统就进入“热寂”状态,即将崩溃[6]。非常规突发事件所产生的动力会按照力学的方式层层进行传递、扩散和蔓延,遇到风险社会系统的薄弱环节,将会加剧整个风险社会系统的不平衡;遇到风险社会系统的阻力因素,将会受到一定阻隔,并呈现不同程度的作用力衰退;非常规突发事件产生的动力会在不同因素之间形成反馈循环,风险社会系统的自适应能力成为系统内部作用力的平衡杠杆,多个作用力传导形成的反馈循环组成了拓扑网络。
风险社会系统通常是呈现一个有序稳定的平衡状态。但随着各种增熵因子的增加,化解增熵能量的负熵因子的有限,增熵能量和负熵能量就会出现不均衡的状态,这种不均衡的状态会不断地积聚,如果超过风险社会系统的承载能力,就会发生整个风险社会系统的崩溃,呈现出多演化路径和次生损害交叉影响的现象。系统动力法的关键是要严格界定风险社会系统边界,找出影响风险系统的关键反馈并形成反馈环网络,关注反馈环的速率和异常变量,通过平衡增熵因子和负熵因子的关系来调整总熵和以实现风险社会系统的整体平衡。当应急管理者通过应急处置让风险社会系统总熵减少到系统可控状态,关键反馈循环的速率将会大大降低,一部分反馈循环因为结构改变将不会发挥原有功能,系统从极度混乱无序的状态重新进入有序运行的范围,形成新的平衡状态和耗散结构,并等待下一次风险社会系统从失衡到平衡的过程,循环往复。
(二)非常规突发事件系统动力法的评析
作为突发事件分析的重要方法,系统动力法具有三大优点:首先,树立系统治理的观念,要站在风险社会系统的整体角度来思考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题,强调整体性治理、多元参与。其次,系统动力法将会帮助应急管理主体直指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核心问题和关键反馈,并通过复杂自适应系统的模型展示,让应急管理者将主要精力放在关键事项上。最后,系统动力法会督促应急管理者同步更新心智模式和应急管理模式,实现两个模式的相互影响和螺旋上升,从而更好认知风险社会系统,更加客观辩证地认知关键反馈、重要杠杆和薄弱环节,为下一步修复完善和重新设计风险社会系统提供迭代思考。
同样,系统动力法存在三个问题:一方面是模型建构不够科学。系统动力模型是建立在因果关系上的,面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由于缺乏有效认知、认知时间滞后等原因,在建立有限几个系统动力演化模型时,容易出现关键变量和关键反馈环的遗漏。另一方面是模型建构的实证反馈时间较长。由于系统动力演化模型涉及多个关键反馈循环,在非常规突发事件严格时间压力的情况下,实践证实较长的反馈时间会给应急决策者带来较大的时间和舆论的压力。此外,容易忽视人的主观性。人类是通过他们的意愿、动机和行为塑造各种社會系统的,而系统动力学从一个价值中立角度对非常规突发事件进行描述,容易忽视人的主观因素对非常规突发事件演化的影响。
四、结论
无论是周期演化分析、情景规划分析还是系统动力分析,三种非常规突发事件分析方法都存在其优点和缺点,都能帮助我们离非常规突发事件演化规律更近一步。在面临非常规突发事件压力情景时,领导干部很难通过一种分析方法或一个单一视角进行结构化认知。因此,建议领导干部在应急管理过程中,依据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压力情景,相机抉择,综合使用这三种主流分析方法,必要时也应积极征求和听取专家的意见。“创新思维+多种分析方法+结构化信息+ 应对经验+相机决策”,应该是领导干部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时较为合理的选择。
基金项目:2020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演化情景视阈下非常规突发事件整体性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020PY5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吴倩,雷长群.非常规突发事件情景下的应急决策机制设计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9,(09):72-73.
[2]范维澄,霍红,杨列勋.“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结题综述[J].中国科学基金.2018,(03):297-301.
[3]刘霞.非常规突发事件动态应急群决策“情景一权变”范式[J].云南社会科学,2010,(5):21-22.
[4][英]迈克尔·C·杰克逊.系统思考一适于管理者的创造性整体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9-87.
[5]王世雄,徐琪,郑兴旺.基于复杂自适应供应网络脆弱性的突发风险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0,(4):37-38.
[6][7]李红霞,袁晓,田水承.非常规突发事件系统动力学模型[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4):477-478.
作 者: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 波
370550033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