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分析

2022-03-13董立强

新农民 2022年1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董立强

摘要:大力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将农业绿色发展视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重要引领措施是实现我国生态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生态农业经济效率的必经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了解我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强化对不同地区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常见问题,总结生态农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新时期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农业绿色转型、释放农村内需潜力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部正在坚定农业农村保供固安全、强化政策扶持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农业振兴循环工作,大力扶持新型生态工业绿色化、现代化建设,积极统筹农业农村的各项保障性工作,逐步实现了全國全年粮食产量高位增产、“菜篮子”产品链持续性扩大、生态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持续性推进、绿色农业转型速度不断增快、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目标。以汉江生态农业经济带的“襄阳引擎”、四川省犍为县乡村振兴发展为代表的生态农业现代化经济发展案例彰显了我国在新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也为我国不同地区乡村建设风貌提供了可复制性的、可推广性的经验模式。对国内外农业生态化与经济化发展现状分析可知,农业生态化与农业经济化两者协调发展理念是在经济繁荣、环境危机、能源紧缺的条件下产生的。“粗放式”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评价农业生态化与经济化两者协调发展的理论、两者关系及评价指标已经成为目前学术界热门的研究内容。

1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分析

1.1 农业经济基本概念分析

众多学者一致认为农业经济的基本概念可理解为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广义概念下的农业经济指的是在所有与农业生产、农产品交换及分配、农副产品消费等领域相关的经济类关系及活动,其关注点在于如何促使农业生产关系与农业生产力更加匹配,如何使农业生产活动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助推剂”;狭义概念下的农业经济指的是农业生产活动可视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最为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所带来的经济方面的效益。

1.2 农村生态环境基本概念分析

农村生态环境指的是在农村这一特定的区域内生态与环境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主要包括了农村生态发展质量、农村农业生产环境以及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2015年,在农业农村部的指导下全国各地坚守“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任务,着重关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改善工作,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改善工作正式提升日程,并在此后的几年间获得了显著的成绩。

1.3 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基本概念

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这一概念是在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转变而来的,其目的是在维持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治理,其评价指标为在农村这一特定区域内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相互促进。

2 我国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中常见问题分析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始终坚持农业社会化和生态化理念,坚持通过促进农业经济回馈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生态环境带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道路以提升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多重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农民没有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农民群众是生态农业建设项目的主体,但较为薄弱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如围湖捕鱼、乱用农药等)势必会加剧生态环境持续性恶化,环境恶化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地塌陷、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粗放性”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盲目追求高产量而忽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致使大量耕地土壤受到严重污染,进一步加速了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丧失;(2)部分南方水产养殖环境逐渐恶化:多数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年限较为久远,在长期使用和忽视管理的前提下多数基地已经出现了排水渠道堵塞、淤泥与鱼类排泄物大量堆积等情况出现,不仅严重阻碍了养殖产业的经济创收,还影响整个养殖环境(如外来物种入侵、水资源富氧化严重等);(3)新型农村生态农业旅游业发展迟缓且发展水平不足:众多新型农村生态旅游业仅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游客,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旅游产业的规划 。大量游客来到生态新型农业旅游项目之中并未体验到丰富的旅游体验,游玩内容同质化严重,并且多数项目游玩零星分散于多个地区无法形成规模(统一性不足);(4)新型生态工农业经济产物加工技术无法满足不同客户的实质性需求:简陋的农副产品包装及加工技术手段并未从传统技术层面突破,无法满足不同客户群体对生态农副产品的实质性需求;此外,新型技术手段与本土农业产品特性之间存在较大的“冲突”,从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较低、环境污染程度较为严重 ,生产效率大幅降低。

3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生态农业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分析

3.1 持续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产业

产业结构的完整性和创新性的发展有利于地区经济或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持续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坚持不断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及升级系列性工作,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的特色产业,并结合其他优质产业以形成强大的“产业合力”。我国南方地区传统农业产业单一,在新时期背景下应集中力量做好以下几点:(1)持续性优化和完善南方种植业的产业结构:除了坚持传统粮食作物生产工作之外,还应多鼓励人民群众种植茶叶、水果、中药材等特色的经济型农业。增大农业种植的多样性、重视不同农作物生长环境的需求,采用“套种”或“林下种植”等新颖种植方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农业经济价值;(2)坚持扩大优势农业产业种植规模,统筹兼顾地完善和改进管理办法。如在我国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应着手建立以“公益林保护基金”为基础的商品林与公益林种植及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制度体系,利用政策调控或经济手段适当调整商品林与公益林经济效益之间的差距,进而在保障人民群众及政府林业产业经济效益增收的过程中保护林业物种多样性;(3)积极搭建综合性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如在南方地区发展林业种植与家禽养殖于一体、粮食种植业与渔业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在北方地区发展高层(如树木)+低层种植(如马铃薯、花生)+豆类作物(如大豆)+养殖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立体特色生产模式;(4)除了重视传统农作物和经济农作物产业发展之外,还应充分利用当地优质的自然资源(如江河、梯田等)开展相关的旅游产业。为了进一步持续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还应重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充分利用生态、绿色、健康等品牌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渠道打通以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3.2 积极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以增速乡村振兴进程

不同的农村产业繁荣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进程的关键,也是不断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以《关于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等为代表的政策文件也充分说明我国在持续性加大相关项目的支持力度,在全国选取多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以发挥其引领带动和示范发展的作用。具体措施可总结为以下几点(1)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在农作物产区或农产品优势区引入知名企业开展“乡企联合”发展模式,或积极开放政策鼓励和扶持本地中小型企業的发展,将企业发展活力与农村优质资源融合加快农产品加工渠道的建立;(2)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运输渠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商业发展模式,通过“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方式将“互联网+”的模式应用于农业发展之中,搭建农业经济发展平台,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参与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规划之中;(3)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项目的发展进程,先完善各项公共设施,然后深度挖掘本地区自然与人文故事,最后树立示范乡镇品牌。

3.3 重视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利用技术手段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重视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强技术成果转化是以科学技术创新驱动生态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提升生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挖掘农业资源发展潜力的关键。我国农业农村部陆续引发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拨款建立了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逐步改善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条件。(1)各地应积极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开展全面的技术合作,不断提升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水平,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强化科学技术在提升农业资源利用率以及转变农作物养殖中滥用农药的现状;(2)向农民群众积极宣传科技手段提升农作物经济效益的优势,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将多种种植技术(如快速嫁接开花技术)、养殖技术(如基于山羊养殖规模效益化的养殖技术)等新型技术手段普及到农民群众之中;(3)积极推广适用于本地区的测土配方技术、低残留高效果的农药或生物制剂以减少农民群众对化肥、农用薄膜等产品的应用频率,在提升农作物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显著降低农业生产活动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3.4 瞄准农业生产需求,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

2021年11月29日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了“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推进会议”,会议指示全国人民应坚持全产业链强化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的推进工作,持续性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以奠定现代化生态农业发展基础。(1)在货运物流、直播电商等新型产业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完善的基础交通设施是推动农业产业经济效益增收的关键。此外,强化冷链物流运输产业和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平台的搭建,以便于农副产品能在短时间内销售和运输出去。如海东市索卜滩村地坪硬化、路灯常亮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互助县雨水排放沟、道牙石、截水沟、雨水管、“村村通”道路等基础设施也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之中;(2)为了避免雨水量较大的季节和干旱季节对农作物生长及农民群众生活环境带来不利影响,需要通过建设水利工程提升乡村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并且,还应积极向农民群众普及新型节水农业灌溉技术,在改善灌溉浇地方式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3)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配置农机装备机械化发展及专业技术性人才培养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和财政补贴力度,始终将提升农业现代化和生态化发展水平、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工作目标,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以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和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3.5 完善农业生态保护机制

我国多个地区正在致力于完善农业生态保护机制,并在解决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上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农村森林覆盖率持续性扩大、林草植被结构多样性正在转变、水系环境污染问题被得到了有效的解决。(1)地方政府应将生态保护工作和任务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之中,编制全面的农业生态保护方案,明确和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实际工作措施,对生态保护工作实行严格的评估考核制度体系,将农业生态保护工作的成效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关部门还与行政执法部门联合应对违法捕捞、废污水乱排放、挖砂采石等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的执法工作;(2)加大对生态绿色农业的财政扶持力度,通过与专家学者交流和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积极探索生态绿色农产品的商业价值和生态价值。农产品在种植过程中会使用到多种类型的农药、化肥等对环境不友好的化学制品,农业科技工作者及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鼓励农民群众使用有机肥、应用秸秆还田等技术手段提升土壤肥力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3)积极提升生态农业发展公众参与积极性,可尝试通过电视、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向农民群众宣传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与提升农业经济产值之间的相关性及重要性,定期发布相关知识和技术。

4 结语

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探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坚定不移地探索农村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通过了解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总结发展历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因地制宜”地制定解决措施,才能够切实保障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玉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J].山西农经,2019(5):113.

[2] 苏毅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湖北农机化,2019(18):15-16.

[3] 黄丽莹.云南省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1.

[4] 任献贞.试论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2):56.

[5] 林彬.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17):30.

3022501908252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生态文明视野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