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云上智控”引领湿地管理进入新时代
2022-03-13
云和地处浙西南,居瓯江上游,是丽水市的地理中心。林地面积近8.37万公顷,湿地公园面积2354.67公顷,其中湿地面积875.3公顷,湿地保有率93%。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以高低错落、层层叠叠的梯田为景观主体,以河流、沼泽、瀑布和丰富的湿地植被为景观要素,形成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湿地景观,拥有江南独特的、美学价值极高的梯田景观群,以及云海、雾凇、冰雪、山村、竹海、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观,有“中国特色旅游最佳湿地”“浙江林业科普基地”“浙江十大最美湿地”之称。
梯田湿地公园由人工梯田湿地、高山草甸化沼泽湿地、森林沼泽湿地组成,形成“山、水、林、田、村”和谐共生,独特、稳定的复合生态系统。有3个湿地植被型组、20个群系,有湿地维管束植物70科296种,包括南方红豆杉、银杏、枫香、苦槠、甜槠等204株保护植物和古树名木。湿地脊椎动物5纲19目35科10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6种。有虎纹蛙、鸳鸯等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繁衍。经调查,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内共有古树名木375株,隶属20科25属29种。其中一级保护3株、二级保护20株、三级保护332株。
以项目建设为牵引
打造智慧湿地新样板
近年来,云和县着重突出“云上智控”项目建设。全县抢抓数字变革机遇,创新启动梯田湿地保护“云上智控”项目,构建起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小气候监测、灾害预警、应急处置、森林康养、科普教育的一体化智控体系,点燃湿地管理数字化新引擎,全面打造智慧湿地“云和样板”。将任务拆分到一级任务4项,二级任务15项,三级任务37项。归结起来,可以用“四个化”来概括“云上智控”这个项目的特点。
生物保护数字化。充分利用高空视频、高清视频、无人机和红外相机等技术进行连续观测,采用AI识别方法,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前端采集,结合环境气候大数据,建立生物多样性、生物成长、生境等数据库,形成野生动植物、珍稀物种、古树名木等监测识别“一张图”,对生长状态、生存环境、變化趋势以及生态效益等进行有效分析评估,全面构建起生物多样性防护网。
预报预警智能化。基于3D GIS引擎技术,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湿地小气候监测,形成可视化、分级化的基础图层、资源图层、专题图层,对火情、气象、植物病虫害、动物疾病危害等大数据进行全方位智能分析,建立风险预警阀值,构建湿地公园火情灾害、气象灾害、物种危害三大预警体系,实现预报预警“闻讯而动”。
应急指挥一体化。根据灾害危险预警,建立可视化应急指挥系统,实现险情分析、精准定位、指令下达一键智控,依托巡护人员管理系统、无人机与单兵巡护系统,实现应急处置过程全跟踪,处置结果归集反馈。同时,对接县级应急管理系统,实现应急处置部门高效协同联动,全面构建湿地保护智慧应急处置机制。
文旅体验精品化。基于梯田湿地生态资源优势,推进梯田湿地旅游资源数字化迭代,依托VR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升级梯田科普热气球,推进以生态体验、农耕文化、智慧旅游、动植物科普等为主题的湿地文化建设,打造“美丽与智慧”并存的“中国最美梯田”,加快构建人与湿地和谐共处的新局面。
以农旅融合为场景
促进梯田湿地新跨越
云和县的湿地建设在场景化应用方面也有自己的经验,总的来说就是以农旅融合为场景,促进梯田湿地新跨越。具体来讲,就是以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串联周边文化古村落,有机融合农业、文化、旅游等场景,在农业中传承文化、以文化来带动旅游,打造三生融合、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的现代新田园生态场景。
以“农业现代化、农田景观化、农作生态化”为主线。实施万亩梯田整治工程,重点加强灌溉水源、田坎修复、农耕道路、灌渠梳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梯田大地景观提升改造、梯田文化农耕道路风景线、农业观光索道等工程,推动湿地生态修复等工作,促进云和梯田永续发展。深化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工作,推广应用稻鱼(鳖)共生、药稻轮作等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打响梯田稻米、梯田纯酿、梯田老茶等“梯田三宝”品牌,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实现绿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以“农耕文化、银矿文化、畲族文化”为主题。通过场景还原、现场演绎、节庆活动等多形式联动,带领游客走进层层叠叠的梯田风光,感受云和梯田传统文化。重点建设“一核心+四组团”,即以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以下垟、坑根、梅竹、黄家畲4个村庄为子平台,实施中国农耕文化活态博物馆、黄家畲村地质文化景观工程等项目,举办梅源芒种开犁节、畲族文化节、谷雨茶事等农事节庆活动,最大限度保护、传承和展示农业文化遗产。
以“梯田景区”为主打。实施世界梯田博物馆、九曲云环农旅摄影采风基地、花园乡村建设等项目,全力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继续发挥云和梯田作为全球梯田保护与发展联盟发起地的优势,大力宣传和推进梯田生态保护工作。推出“景区+”田园农耕、传统村落、银矿遗址等特色游玩线路,发展休闲农业游、乡村度假游、农耕文化游、畲族文化游、银矿文化体验游等农文旅融合产品,形成联动发展态势,以旅游反哺梯田湿地生态修复和农民致富。
下一步,云和县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工作计划安排。第一,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工作合力。运用林长制的管理责任体系,实现湿地资源网格化管理,强化部门联动和统筹谋划,明确林业、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等单位的职责分工,狠抓责任落实,共同促进湿地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第二,加强投入保障,提升工作效能。切实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财政扶持,加大对湿地修复、智慧湿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形成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探索市场化、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参与湿地建设与保护。第三,加强氛围营造,提升工作影响。加大对湿地保护管理的宣传力度,一方面运用传统方式宣传,如显著位置树立大型宣传牌、利用户外LED显示大屏轮番播放、广场宣传服务等。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进行宣传,如微信公众号、数字化场景应用平台等,全方面、多视角、分时段开展宣传,营造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增强社会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379650190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