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北流市河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探析

2022-03-12寇江文

南方农业 2022年24期
关键词:河村特色

寇江文

(玉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广西玉林 537000)

贺雪峰将乡村比喻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认为乡村建设要服务于现代化大局,乡村振兴是巩固“三农”压舱石地位的重要战略[1]。魏后凯指出“三农”研究长期处于滞后于实践、滞后于政策的局面,亟待改变[2]。基于此,以广西玉林市北流市新圩镇河村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河村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实践经验,以期实现实践研究促进理论创新,理论创新促进政策创新[3]。河村为广西北流市新圩镇下属行政村,距北流城区 15 km,区位优势明显;总面积12 km2,其中山地面积超366.67 hm2、耕地面积超213.33 hm2;拥有大量传统民居建筑,极具乡土特色。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河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展开探索与实践,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并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1 发展现状

党的十九大以来,河村作为北流市首批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和全国首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地区试点村,以集成改革试点村为契机,聚焦土地综合整治、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宜居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基层有效治理五大领域展开探索。

1.1 聚焦土地综合整治,为乡村振兴提供多元力量

1.1.1 经济动力

通过宅基地有偿腾退机制,将县级统筹土地复垦资金返回村一级统筹,改变以往“土整归政府、土整归老板”的做法,使“土整归村、土整归农民”,将原有“政府发包项目、企业实施”变为“村集体发动、农民开垦”,按原有标准由政府向村集体收购复垦指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来,河村村集体收入由2018年的5.0万元提升到2021年的252.9万元。

1.1.2 市场活力

在村民合作社下成立乡建公司,租赁开发农村闲散土地,节约了10%左右的程序性成本,为村集体让利了20%左右的工程利润,使土地复垦利润超过40%,极大地降低了人力成本,使土地整治利润高达73%。

1.1.3 群众主力

为提高村民参与积极性,实施“土整归村、土整归农民”,改变传统利益机制,让村民成为“三清三拆”工程的主力军,清拆补偿金、土地租金、劳务费增加了村民收入,进而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与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培育主力军。

1.2 聚焦产业融合发展,赋能助推乡村振兴

通过产业集群融合和空间重构,对全村土地资源进行功能分区,实现产业集群融合发展,赋能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1)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生态养殖、特色种植等第一产业群,以及农业观光、文化体验等第三产业群,形成“一轴一心双核七区”的功能布局,南部依托田园等生产空间为生产发展核,北部依托大容山生态资源为生态发展核;依据全村土地生态资源和发展现状,规划综合服务集散区、现代农业观光区、特优果树种植区、休闲田园养生区、传统文化体验区、精品渔业养殖区、生态山林涵养区7大功能分区。目前,河村已建成超级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种植示范基地 66.67 hm2、番石榴种植基地40.00 hm2、百香果种植基地106.67 hm2、蔬菜种植基地6.67 hm2、沙糖橘种植基地33.33 hm2。

2)通过盘活乡村闲置土地发展加工制造业,成立达华电子厂和壮美箱包加工厂,为村集体创收28.39万元,带动80名村民就业,每人月增收3 000元。依托广西宏邦食品有限公司带动当地果蔬加工业,生产百香果果脯、百香果汁等农副产品。建立东云果业直播基地,在极具乡土特色的传统建筑内开展直播营销。积极构建“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引入电商企业,依靠品牌影响力拓宽果蔬销路。

1.3 聚焦生态宜居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3.1 建立“黑白灰”污水处理系统,推动生态宜居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前,河村生产生活环境较差,普遍存在脏、乱、臭现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河村加强区域生态治理,将本村水资源分为黑(粪水)、白(自然雨水)、灰(厨卫排出的含有洗涤剂的水)3种水源,建立“黑白灰”污水处理系统,采取“三水分流”法。黑水从化粪池溢出后流入黑水处理池,进行就地浇灌或转运还田还林;灰水含有洗涤剂,不能直接浇灌,每隔10~20 m建造1个沉砂池进行过滤和拦截,再经植物吸收达到零排放后排出;在未复耕地建造水塘,水塘上设置水上菜园,种植绿色蔬菜,水塘下吊置网箱,养殖泥鳅等,增加农业经济效益。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的实施使河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农村水资源整合、利用,修复了南流江支流生态环境,使河村获评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1.3.2 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试点,助力打造美丽乡村

河村拥有大量建于清末民初的传统民居建筑,极具乡土特色,但大部分民居内部设施损坏严重,不宜居住。为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河村依托“全市美丽宜居(乡土特色)示范村建设试点”项目建设“新房改造旧房修复示范点”。以乡村旅游和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为切入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深挖乡土特色和历史人文资源。按照“一带一河四示范”的规划思路和“一轴一心双核七区”的功能布局,以“三清三拆”为突破,聘请鲍国志乡建工作室为设计团队,与北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共同规划设计。对河村主干道两旁新房“一房一品”升级改造;对旧房进行修缮,坚持保留乡土特色,并将传统房屋打造成共享农庄等;在道路两旁和房屋四周种植花卉、蔬菜,美化村庄环境。

1.4 聚焦乡风文明建设,坚守乡村振兴之魂

秉持“留得住乡愁”的理念,依托特色稻田、大容山等自然资源,构建包含田园风景、特色民居等的文艺创作基地,吸引画家等前来采风。改造村史馆,助推文化振兴,树立“留得住乡愁”文化品牌。截至目前,河村已建设广西青年书法家协会河村采风基地等文化基地。

1.5 聚焦基层有效治理,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1.5.1 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筑牢党建强化领导

1)在上级党委支持下,统战部门指导成立村民理事会、义工队等,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2)宣传部门建立覆盖全村的宣传网,设包片宣传员,宣传乡村振兴战略。3)纪委部门下移监督关口,拓宽监督举报渠道,监管和规范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等各项工作。4)政法部门推行服务型网格体系建设,将全村划分为多个网格,将村干部等吸收为网格员,并对全村进行精准化管理和服务,群众若发现安全隐患等信息可及时向网格员反映,网格员立即向上汇报,及时解决群众各项事宜,实现有事“不出格”。

1.5.2 整合基层执法力量,助推法治乡村建设

1)严格施行三级网格化管理,将网格化管理责任落实到村干部,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发现违法行为立即倒查,并扣除村干部绩效奖金,督促村干部做到真管真控。2)发动群众建设农村“雪亮工程”和“天网工程”,安装摄像头23 600多个,打造“平安家园”监控平台。3)选派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以下简称“三官一律”)组成工作队进驻农村,为群众提供相关法律服务。村民因征地补偿等产生纠纷,“三官一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调解村民纠纷,并在村集体、村民和公司签订合同时提供法律意见和法律援助。为推进法治建设,河村在广场修建法治文化长廊等,营造法治氛围;通过“三官一律”进村和培育人民调解员等措施,坚持让矛盾不出村,充分发挥“三官一律”法治保障角色和人民调解员润滑油角色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

2 发展困境

2.1 产业发展动能不足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电子加工厂和服装加工厂工艺水平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及大额订单;蔬菜种植点分散、规模小、种类普通,缺乏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果蔬加工品类少、市场需求少;景点基本处于规划状态,缺乏民宿、餐馆等旅游配套设施;产业现有业态单一,发展动能不足,制约着河村农村现代化进程。

2.2 文旅缺乏特色品牌

到河村的游客类型单一,大多是慕“河村模式”之名前来的机关人员,或是由乡土特色品牌吸引的附近市民游客,在“一村一品”、特色小镇大量涌现的当下,河村的乡土特色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

2.3 村干部、群众相关知识匮乏

1)村干部作为乡村治理的核心,肩负农民致富和乡村发展的双重责任[4]。但是,河村村两委干部“三农”知识匮乏,缺乏对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认知,缺乏对农产品市场的科学分析和把握能力。2)新发展阶段的现实情况对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村干部队伍建设不完善问题亟待解决。村民缺乏科学种植与绿色农业的相关知识和观念,影响了河村绿色农业及现代化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 应对措施

3.1 构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1)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模式转变的动力源泉,要大力发展新业态,加快引入服装设计、智能制造与加工等核心技术,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2)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知识型农民,建设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3)加速开发旅游市场,引入知名商户,完善公厕、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进而完善农村现代化产业体系。

3.2 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河村历史悠久,要深挖历史人文资源,打造人文旅游资源牌。例如,河村北靠大容山,可在生态环保范围内开发大容山生态资源,发展生态垂钓、餐饮等为一体的体验式旅游模式,打造特色文旅品牌[5]。

3.3 构建“村校”全面合作平台

河村区位优势明显,距当地高校仅10 km,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构建校村合作平台。借助高校旅游管理、智能制造、市场营销等专业资源优势,通过校村合作机制,为河村干部群众提供“三农”课程,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村干部和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在旅游开发、市场调研、种植等方面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6]。

4 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坚实基础[5]。河村充分发挥党委主导和群众主体作用,聚焦五大领域,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使河村从“空心村”蜕变为“网红村”,实现从依赖财政“输血”到依靠改革“造血”的可持续发展。河村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破解发展困境,寻找突破口,构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构建校村全面合作平台,从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猜你喜欢

河村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特色小镇”看“浙”里
百姓事,记在笔头刻在心头——记水磨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燕振昌
“老政委”情满崔河村
名古屋市长再次拒绝道歉
名古屋市长欲访中国大使馆被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