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22-03-12张健徐海华
张健,徐海华
(1.蓟州区人民医院感染管理部,天津 301900;2.蓟州区中医医院,天津 301900)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为常见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体皮肤、呼吸道等处[1]。该病原菌能够诱发多种感染性疾病,现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2]。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不合理用药情况较为严峻,促使AB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给临床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与挑战[3]。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医院检出的AB 菌临床分布、耐药性各不相同,故及时明晰某院的AB 菌临床分布特征与其耐药性,对于指导临床合理化治疗意义重大[4]。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 年6 月—2021 年6 月某院临床分离的163 株AB 的科室分布情况、样本来源、药敏试验数据,分析该病原菌的临床分布特征与耐药性,旨在指导临床更为合理化的选用抗菌药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本研究中163 株AB 均为2020 年6 月—2021 年6 月期间某院住院患者送检的痰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样本中分离而得。
1.2 方法
1.2.1 细菌分离、菌株鉴定方式
采集所有患者的各类标本于血培养瓶内,严格注意无菌操作,必要时需反复多次的采集,采集完成后将采集到的标本接种在哥伦比亚血平板、巧克力平板上,并将其放入37 ℃培养箱内培养24~72 h;于培养结束后采用VITEK-2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做菌株鉴定,观察菌落形态,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剔除同一患者的相同致病菌,统计AB 的分离情况。
1.2.2 药敏试验
采用药敏纸片与药敏平板进行药敏实验,药敏试验结果根据NCCLS-2013 推荐鉴定标准评估。
1.3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和(%)进行描述。
2 结果
2.1 AB 检出科室分布
163 株AB 主要来源于ICU,占比45.40%(74/163),其次为呼吸内科、感染科,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AB 检出科室分布(n,%)
2.2 AB 检出样本来源
163 株AB 以痰液检出最多,占比58.90%(96/163),其次为尿液、伤口分泌物,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AB 检出样本来源(n,%)
2.3 AB 耐药性情况
163 株AB 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替坦、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阿莫西林、头孢孟多、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低,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AB 耐药性情况(n,%)
3 讨论
3.1 AB 的临床概况
AB 作为条件致病菌,其在院内分布较为广泛,且易长期存活,较难被清除,当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极易并发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5]。AB 为无法主动运动的革兰阴性菌,因质粒、转座子、整合子等的可移动性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6]。AB 为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可于各种物体表面定植,当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时易感性增加,极易并发AB 感染,且侵入性操作多、行呼吸机治疗时AB 感染风险更高[7]。AB 感染发生不仅会造成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加重经济负担,还会增加死亡风险,影响预后[8]。因此,及时明晰某院AB 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情况,对于指导某院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意义重大。
3.2 AB 的科室、样本来源的分布情况
AB 在临床的各种院内感染致病菌分离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且近年由于抗菌药物等广泛使用,促使该病原菌的检出率不断升高,且由其导致的各种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大难题之一[9]。本研究结果显示,163 株AB 主要来源于ICU,占比45.40%(74/163),其次为呼吸内科、感染科,提示ICU 是AB 感染的主要科室,分析原因认为ICU 患者病情危重,咳嗽反射明显减弱,无法顺利排出痰液,极易导致痰液淤积,引发吸入性肺炎[10]。同时,ICU 患者监护治疗期间多需要持续通气、静脉穿刺、导尿管留置等侵入性操作,AB 易侵入,进而引发感染[11]。此外,本研究中163 株AB 以痰液检出最多,占比58.90%(96/163),其次为尿液、伤口分泌物,提示AB 主要感染呼吸道与泌尿系统,其原因为AB 属呼吸道寄居菌,故AB 引起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的概率增加[12]。同时,机械通气、导尿管留置等属于侵入性操作,病原菌易经管道侵入人体,引发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故痰液、尿液中AB检出率较高[13]。
3.3 AB 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163 株AB 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替坦、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阿莫西林、头孢孟多、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低,究其原因在于AB 会生成β-内酰胺酶,抗菌药物的β-内酰胺会受到该酶的作用而被破坏,进而导致药物活性消失,从而产生较高的耐药性[14]。AB 还可在抗菌药物的作用下产生诱导酶,对菌体成分进行修饰,致使与药物结合部位变异,或经基因突变引起靶位变异,促使抗菌药物失去其作用靶点。同时,临床医师在患者发生感染后,为尽早控制感染,在病原菌检测结果出来前主要凭借主观经验进行抗菌药物的选用,而所用的抗菌药物多为广谱抗菌药,从而促使病原菌的耐药性升高[15-16]。
综上所述,某院的AB 主要来源于ICU,多于痰液、尿液内检出,且该病原菌对临床常见的抗菌药物普遍耐药,临床医师需严格按照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规范抗菌药物的选用,以做到针对性治疗,最大限度减少耐药菌株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