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亘古如新

2022-03-12李小雨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月亮

李小雨

有一年夏天在安徽南陵,夜里十二点去厨屋喝水,得走一段室外的路。走廊正中一只微弱的黄光灯泡,将空气照成颗粒状向四面发散。稍稍一抬眼,是巨大又深沉的夜,又重又黑地占满目光所到之处,我不敢多看。喝完水回房,抬头看了看天,一弯血红的落月挂在半空中!那一瞬似被定住。这样的月亮是第一次见啊,会永远记得。

很久很久以前,月亮在人们的生活中必定更加闪耀。那时还没有这样密集高大的住宅,除了远处突起的连绵山脉,没有什么能够遮挡望远的双眼。月在文学作品中也处处可见,作为被凝视的对象、被寄情的依托——为的就是它亘古常在,永远观照人世间的阴晴圆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其七),悲欢离合都在月下发生,而这轮月始终清冷澄明。善感之人面对月亮,总会牵出某种心绪。那么,你在人生的不同时刻望月,心中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古诗十九首(其十七)

无名氏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选自萧统编《文选》)

赏析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成于众人之手的一部诗歌选集,以“深衷浅貌,短语长情”为人称扬。这首“孟冬寒气至”写怀人之思,从天气起首,孟冬是十月,北风惨栗正与怀人者心情相合。天气转冷,仍未得到远人归家的音信,这种相思愁情让人夜不能寐,遥望天空众星,那每逢十五的圆月,在其他时候皆是亏缺。这不免使人想起人世间的离合,离别的日子总是多过重逢啊。而上一次得到远人书信,已是三年之前。三年来书信总是随身携带,信里的言语读了又读,“长相思”“久别离”等早已深铭于心。

望月思人是非常经典的写作主题。这首诗中,“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二句属于虚写,虽然未必见到了真的月亮,但通过月之圆缺完成了一个很好的衔接。从分离日久未得音信的悲苦愁闷的现在,回想起互相心有所属的过去。而今,月亮仍是夜夜自盈自亏,但那所思之人的心意如何,是否还能再与我团圆?

枕草子(节选)

清少纳言

月月是,蛾眉月。在东山的边里,很细的出来,是很有趣的。

月明之夜望着明亮的月光,怀念远方的人,回想过去的事,无论是烦恼的事,高兴的事,有趣的事,都同现在的事情感觉到,这样的时候是再也没有了。《狛野物语》说不出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情节,文章也很陈旧,没有什么可看,但是里边(写主人公)因了月光想念前情,拿出虫蛀的蝙蝠扇,吟咏“曾经来过的马驹”的诗句站着的那场面,却是富于情趣的。

月下的雪景几日来下着雪,今日停止了。风还是很猛的刮着,挂下了许多的冰柱,地面上处处现出黑的地方,屋顶上却是一面的雪白,就是卑贱的平民的住宅,也都表面上遮盖过去了。下弦的月光普遍的照着,非常的觉得有趣。好像是在用白银造成的屋顶上,装着水晶的瀑布似的,或长或短的特地那么挂着,真是说不出的漂亮。(在自己的车前,)走着一辆车子,也并不挂着车帷,车帘也很高的卷上了,月光一直照到车厢里,(车子里的女人)穿着淡色和红梅的,白色的衣服,重叠七八件,加上浓红的上衣,颜色极其鲜明的互映着,显得非常的好看,(旁边的男子)是穿着浅紫色的凹纹的缚脚裤,白色的单衫,棣棠和红色的出衣露着,雪白的直衣连纽也解开了,从肩头脱了下来,很美丽的露出在外边。一边的缚脚裤伸在车辕的外面,路上的人遇着看见了,一定觉得很有意思吧。

(选自清少纳言著、周作人译《枕草子》)

赏析

清少纳言是与日本经典名著《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齐名的女子,《枕草子》是她“把自己眼里看到,心里想到的事情,也没有打算给什么人去看,只是在家里住着,很是无聊的时候,记录下来的”随笔集。在她笔下,经常出现“很有意思的”“很有趣的”字样,轻快的语气使人眼前浮现出她饶有兴味地穿行在生活中的脸庞。她常常能从日常采撷出精美的物事与片段,月亮是其中之一。从东山边细细出来的蛾眉月,普照着白银般的雪屋顶的冬日下弦月,晚归之人在月色修饰下的装束及姿态,对月怀人时那若有所失的怅惘,这些都是平实人生中富含趣味的时刻。月亮本身和由望月而生的情思都让人同时怀抱着美的启思与淡淡的哀愁。清少纳言看似很轻很淡地写下这些,却在人心里画上了重重一笔。

看得几多满月

沈书枝

在乡下,月亮是不可忽视的。李白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从幼儿时期便有的熟视,如今的人若想拥有古人这份未曾隔绝的经验,恐怕只有在乡下才能实现。因为月亮固然大而常见,不像星星的光芒那样细弱,轻易被大气层中的灰尘、气体、光污染所遮蔽,城市的夜晚却到底有太多光亮的东西了。中天一轮清冷的半月,带给一个小孩的感受,有时大约不超过路边一盏路灯,或是对面人家楼房里明明灭灭的灯火。而乡下则不同,在夜晚广袤无垠的黑暗中,在绵延起伏的田地、水塘与山坡上,月亮的存在直入人心。无遮无擋、出门即天地的环境,使得无论是黄昏或暗夜,只要在外面,就很难不注意到那天空里唯一显著的明亮光源。

月亮是一个在乡下长大的小孩最初认识的事物之一,是如同爸爸妈妈、小猫小狗那样亲近的存在。吾乡的人过去教小孩指认月亮,有专门的歌谣,开头曰“月亮月亮粑粑”,后面如今则已不复记省。粑粑是用糯米粉和籼米粉调和焖煎而制成的圆饼,地方有腌菜粑粑、蒿子粑粑、南瓜粑粑、糖心粑粑诸种,是一年四季中大受小儿欢迎的零食,“月亮粑粑”的称呼,因此别有一种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亲密在其中。

我小的时候,很喜欢跟随大人去亲戚家吃饭,因为喜欢回来走夜路,有逸于常规的快乐。倘若是吃晚饭,回来时天已黑透,便很高兴,心里充满不为人知的欢喜。乡下没有路灯,手电筒就是我们那时候生活里最有趣的人工光源了。我小时候常常怪父母不让我打手电筒,他们说打手电筒的人走路反而看不清。自己走了几步,才发现他们说的是真的,打着手电筒走在弥漫的茫茫白光后面,反而不及跟在打手电筒的人后面走看得清楚明白。

没有带手电的冬天夜晚我们有时也会打火把。路边已收割的稻田里,到处堆满一堆一堆圆圆的、盖出锥形顶的干草堆,去这样的稻草堆上抽两把稻草,夹在腋下,抽一束稻草出来,用抽烟的火柴点成火把,就这样擎在手上,一路燃着照着,一束将尽便抽出另一束来续上。火光灼灼,照在人的脸上头上,烧尽的黑灰飞舞,是非常有意思的事。冬天早上我们去上学,常常可以看到大路上散落的未燃尽的最后一点稻草把子,每隔一段便一小把,稻草梗的端头烧得黑黑的。夜里很冷,地面上一层厚厚的白霜,稻草上面也缀满了雪白的霜花,等到太阳一出来,就晒化了。

这是没有月亮的夜晚。等到月亮出来,甚或很大,这些照明的手段便全不需要了。有月亮,走夜路的感觉便大不相同。大家不用再低头凝神,一心一意注视着脚下可能的坑洼,追逐着前面的人手里的光源,尤其在大路上,可以松松散散地拉开,一面自顾自慢慢走,一面举目四望这月下的田野。月亮是太亮了,轻薄的光洒在举目的田畈上,稻禾绵延,一片又一片,又密又齐地挤站在一起,绿色几乎消隐,只不那么纯粹的黑。近处的花与叶还看得清,远处的山影则是深重的浓黑。总是有声音,春天的青蛙,夏秋的细虫,冬夜里格外动人心魄的事,是经过的人家门口伏睡看家的土狗的吠鸣。大人们一面走一面说话,小孩子跟在后面,一不留神已落到最后一个。前面刚刚经过的万家的坟,会有鬼魂追上来吗?吓得心里一抖,赶紧拔足紧走几步,赶到大人中间,才又若无其事地走起来。

相较于升在半空、已变得晶光皎皎的明月,我更爱初升或将落时红红的月亮。初三初四夜细如铜钩的新月,红得如同咸鸭蛋黄颜色,黄昏时倏然在西边深蓝山影上亮起来,要到这时候,才能注意到它的存在,还以为是才升上来的。晚霞粉红深紫的颜色逐渐消去,暮晚的深蓝遮盖一切,云黯淡下去,月亮愈发红起来,很快落进山下,沉沉不见。这纤细的红色落月的滋味,小时候的我并不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只是那样背过去罢了,不觉得有任何不同。一直要到近三十岁,有一年过年回家乡,正月初三的夜里出门倒水,一眼望见天边一钩新月,将落未落,如同灯火照耀后的橘样红。漫天星星密布,过往儿童时期所见与成人后的情感体验同时涌上,在那一时给我以启发,使我明白自然之辽远与伟大,可以在人心上种下多么坚强的种子。这种子即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沉睡,到了将来,在时间与地点合适的时机,还是会即刻醒转,传递给人那自古昔以来人们共通的忧郁和对美的领悟。

此外是白天的月亮。半上午或半下午时印在天上一枚粉白的月亮,看不到一丝夜里那样耀眼的晶光了,只尽是收敛、温润,在淡蓝晴天上,犹如遗忘在黑板上的一幅粉笔画,被人不小心用手掌蹭去了下面一小部分。这样的月亮,也令人动容。到北方生活这几年,难忘的是有一年秋天,和朋友们去远处游玩,回来经过沽源与独石口,路边多土豆与燕麦,在远远的山坡上如丝带一般延展开来,呈现着黄绿交错的秋色。是中秋后第二天,在独石口一段倾圮的土城墙上,傍晚巨大的圆月,带着一点点盛极而后的虚缺,正在天边升起。远处北方丘壑分明的重重山脊上,月亮越升越高,終于在深蓝的天空中变得冰冷明亮。山风极冰,身边巨大的风车缓缓转动,发出轰隆隆的声响。虽然被冻了个够,这样无有所求的自由,也已经珍贵如同遥不可及的月亮了。

人们常说一生看得几回花,实际人的一生中,又能看得几多满月呢?

(选自《文学报》2019年10月17日第12版)

要到有过真正的人生阅历以后,

才能让我们在某一个时刻被其悠远深意击中,

那种会心,正是亘古如新之月带来的人生礼物。

赏析

一直到成人以后,我才注意到白天也会出现月亮,有时是下午,有时是清晨。它们都只在淡蓝的天空中印出很轻的白色,仿佛不愿扰人。后来了解到相关知识以后,才对这种“白天也能见到月亮”的惊奇生出一点羞惭,月亮围着地球转,西升东落呀。

正如书枝所说,城市与乡村的月亮是不同的,在高楼间、绿化树梢,乃至于各种光源之上见到的月亮,虽然在某种时刻足以震撼人心——比如足够澄黄的超级满月——但仍然不能与乡间那从巨大黑暗的平野之上升起的月亮相提并论。也正因为此,前人留下许多关于月亮的诗词文章,如我们幼时烂熟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后逐渐会遇上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我们要到有过真正的人生阅历以后,才能在某一个时刻被其悠远深意击中,那种会心,正是亘古如新之月带来的人生礼物。

猜你喜欢

月亮
修理月亮灯
月亮 等
月亮减肥记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砸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