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2022-03-12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检察风云 2022年3期
关键词:数字化技能数字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数字化发展将给农业农村带来长期、全面、变革性的影响 (图/视觉中国)

随着新一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发展已经成为时代趋势,无论是在生产、生活或是服务领域,将给农业农村带来长期、全面、变革性的影响。在推动城乡数字化转型、共享发展红利的同时,要深刻认识到由于城乡数字化发展阶段、基础、特征不同而面临的问题,在广泛、充分吸收服务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应用、推广经验的基础上找到更加符合农村地区的包容、平衡发展路径,切实推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布局与协调合作。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作为关键切入点,全面推动工信、网信、农业农村、教育、科技等部门的资金投入、资源倾斜与交流合作。通过数字技术推进第二、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互动关系从“核心与边缘”的单向关系,转向“互补与互惠”的双向关系,全面推进一二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加速推动建成“以城带乡”“以城兴乡”“以工哺农”“以智助农”“城乡互促共进”的现代农业农村。

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给城乡就业带来的差异化影响。积极构建数字时代新型城乡就业优先政策,应对数字技术对城乡就业总量、就业结构与就业质量的影响,推动“数字新岗位”成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加速器”。明确快递物流、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农民工群体集中的灵活就业领域的劳资关系,压实用人单位、相关平台责任,推动劳动收入、劳动安全、社会保障等机制向更适应新就业形态发展方向完善。切实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群体的正当权益,谨防“算法剥削”“数据困人”等情况的出现。

鼓励引导信息通信企业、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参与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产业振兴”。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运输、现代营销、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强化产业链建设和供应链管理,参与建立健全种养、加工和服务标准。引导、支持企业引入、聚集数字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仓储+物流”的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园。通过数字领域企业参与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助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统筹推进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加强农村地区固定、移动宽带网络建设,提高整体网络供给质量,在覆盖基本实现情况下推动网络入户率提高。加速推进5G、“千兆光网”、卫星互联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在部分有需求、有能力的农村部署,探索更多农业农村商用场景。对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探索由产业基金、市场主体等发起、主导的市场化或半市场化建设模式。加快推动农村地区水利、电力、交通、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改造,提高远程实时监测、在线运维以及相关数据采集能力,打造智能化传统基础设施体系。

持续推动更加精准、有效的“普遍服务”。积极组织引导相关通信、互联网等企业,加快农村地区高质量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专网与工业互联网等产业专线建设,加大有效投资力度。进一步落实降低资费要求,推动农村地区整体保持网络应用资费价格下降、网速提升趋势,针对特定群体实施更具有針对性的专项降费行动,推动基础电信企业与其他企业主体联合共担成本,加强对政务、医疗、教育、金融服务等公共服务类App的定向资费减免。

推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农村生产端应用。夯实智慧农业基础,加快推动遥感卫星、北斗导航等系统建设与应用,加速土壤、气象、育种等农业大数据的采集,推进农业生产信息数据库和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强化数据流通与集成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等与农村地区产业深度融合,加强智慧农业专门性和通用性技术研发推广,推动农业装备、农机等数字化改造,研发推广智能农业装备、智能农机,加速推进数据、模型等新生产要素与工具在农业应用,加快农业生产模式变革,拓展“互联网+农业”的创新实践,打造数字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加快推动新模式新业态与农村地区产业深入融合。组织各方协同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构建以企业和当地居民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体系。进一步加强交易、冷链、加工、仓储等一体化的农村电商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农村电商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完善金融服务、品牌建设、网络营销等相关服务体系。拓宽新型农业主体互联网应用渠道,基于不同农村地区禀赋优势,进一步探索短视频、直播、社交等新模式新业态与生态农业、休闲康养、文化旅游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打造农村“原生态”“定制化”等产业竞争力标签。

加快完善农村地区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地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与上级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推进政务服务线上审批和服务全覆盖,推动线上线下服务融合,拓宽农村居民获取政务服务的渠道,提高政务服务供给质量;构建农村政务信息数据平台,打造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推动农村各类数据互联互通,支撑精准施策以及资源精准投放。

完善农村地区“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农村学校、医院接入网络,加速推进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在农村地区全面覆盖,加强医疗、教育等专网建设,支持整合或开发面向农村地区的特色在线教育、医疗资源,促进城乡、区域间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完善教育、医疗健康数据库,创新“同步课堂”“沉浸式运动”“远程医疗指导”等数字服务模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数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制定覆盖城乡的数字技能政策体系,完善数字技能培育生态。借鉴国际电信联盟(ITU)等组织在提升落后地区、居民数字技能方面经验,研究制定“数字技能政策工具包”,完善从顶层设计到配套政策的设计制定,针对不同技能水平群体,制定差异化的教育与培训实施指南。以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为牵头单位,成立数字技能联盟,联合政产学研等多方主体,完善协同创新、利益分配等机制,体系化提升相关教育、培训供给能力,推动形成良好数字技能培育生态。

强化数字技能相关课程、师资、设备场所等基础保障。加快能够适应农村地区文化、物质条件和学习习惯的数字技能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打造符合农民等群体需求的数字技能基础或进阶课程,加强相关课程在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中的普及力度,保障智能终端、数字技能学习场所等供给。针对农村地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加快推动公共服务和其他类型网站、App的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让任何人都能够平等便利获取网络信息。同时,加强网站、App管理,尽可能避免出现相关群体在互联网被诱导、欺诈等情况发生。

全面深刻总结中国网络扶贫理论经验。结合发展经济学、数字化发展与数字经济前沿理论研究,进一步梳理、总结中国网络扶贫政策框架、演进脉络与理论基础,构建更加系统化、理论化的中国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全面脱贫的方案。进一步加快中国网络扶贫理论经验的深化发展,探索網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等网络扶贫五大工程,在建设数字乡村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等领域的深化应用。

全面加强数字减贫领域的国际合作。如果国际社会欲在2030年前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那么使世界上所有人访问和使用互联网并消除数字鸿沟仍是一个需要应对的挑战(ITU,2020)。中国网络扶贫的实践经验表明了数字红利并非仅局限于高收入国家或大城市,通过政府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主体创新实践模式,分阶段、分步骤的消除长期以来因结构性因素和市场距离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条不紊地推动贫困地区相关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居民人力资本积累与数字技能的培育,不断激发数据要素活力,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数字减贫的效果将大为可期。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减贫中国方案的总结、研究、推广与合作,加快数字技术在贫困消除方面的应用,为全人类的反贫困探索道路提供来自于数字技术的火光。

编辑:张程  3567672799@qq.com

猜你喜欢

数字化技能数字
高级技能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