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2022-03-11■文/吴杰
■文/吴 杰
计算能力是指个体处理数学计算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理运算能力的关键时期,而计算能力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理运算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指导他们形成数理观念。基于此,笔者从小学生数学技能薄弱的原因入手,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探讨正确的训练对策,以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其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计算题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重点内容。同时,计算题在应用题、选择题中的覆盖面也很广,可以说,计算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小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耐心
缺乏耐心是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忽视检查。检查可以提高准确率,计算结束后的检查环节是不容忽视的,但部分学生缺乏耐心、过度自信,在计算过程中忽视了检查,导致一再出错。二是厌烦复杂的计算过程。部分学生对复杂的运算任务和计算过程,会没有耐心去核验结果,使得计算频频出现错误。
(二)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部分小学生的运算过程混乱,这是他们没有养成良好计算习惯的体现。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一再强调计算过程要清晰易懂、简单明了,但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如列的竖式歪歪扭扭,数位没有对齐;呈现的计算过程较为混乱,看不清楚;等等。此外,有些学生没有养成使用草稿纸计算的习惯,有时会在书本上、课桌上甚至手背上计算,写得密密麻麻,这样难免会出错。
(三)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掌握不扎实
部分小学生对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掌握得不扎实,在面对一些较为复杂的计算问题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面对复杂的计算过程也不知道如何灵活运用简单方便的计算方法,导致计算速度、准确率等达不到相应的要求。
(四)过于依赖计算工具
现今信息技术发达,各类计算工具的存在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学生只要会使用各类计算工具,并输入正确的数据,就能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这使得部分小学生对计算工具产生了较高的依赖性。部分小学生在遇到计算题时第一时间就想用计算器,这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原因
在小学数学计算中,学生只有扎实掌握与计算相关的基础知识,正确灵活地运用合适的计算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但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好关于计算的基础知识,在计算时往往无从下手或混淆概念,从而导致出错。部分学生不知道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没有真正掌握计算方法,大多只是模仿计算,因而难免出错。此外,部分学生的口算基础不扎实,在运算时,一个口算的错误就可能导致整个结果出错。
(二)习惯和心理方面的原因
由于小学生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具象思维,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粗浅的,只关注表面和浅层逻辑,因而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有的学生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在计算结束后不会主动检查、核实,导致准确率较低。有的学生认为计算题太难,没有树立正确的心态,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出现一些错误。有的学生不喜欢在草稿纸上计算,而是直接口算,容易因自己的口算基础不牢固或忽略必要的操作而出错。
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运算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值形式、计算符号等都带有高度的抽象性,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与好胜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运算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计算的热情。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帮助小动物回家”游戏,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应的课件,在小动物的“家”里放一些算式题,在小动物的“家”附近有这些算式的答案。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帮助小动物找“家”,即计算相应算式并将其与正确答案连线,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了解读题、查题、计算、查验等完整的运算过程,并训练学生在查题和查验时的注意力。教师还要认真纠正小学生乱写乱算的不良习惯,促使小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运用计算器,减少学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正确计算的前提,教师应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方法、定理等,为学生进行正确计算打好基础。在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时,教师要先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告诉学生如何在具体实例中进行验证,最后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对运算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并教会学生灵活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基本运算问题,得出准确的结果。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能力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注重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并采用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开展相关的训练,如口算游戏、口算接力等,以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另外,教师也要教会学生锻炼口算能力的技能与方式,让学生注重简便计算方法的应用,以增强学生的口算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奠定基础。
(五)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是学习难度比较大的一门学科,为了让学生轻松掌握数学知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对于数学计算题,为了降低学生的计算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钻研问题中关键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的计算题,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
(六)分析错题给予针对性指导
在小学生每次做完计算题后,教师都要引导学生检查,找出错误,分析错题原因,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醒学生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计算题让学生去做,在做完后与学生核对,重点分析他们做错的题目,让学生知道题目做错的原因,避免下次再犯错,从而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此外,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以免学生因知识点掌握不牢固而出错。
(七)引导学生认真读题
小学生比较贪玩、好动,在计算时没有足够的耐心,有时会因没有认真读题而出错。对此,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耐心,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读题,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举办竞赛活动,出一些学生易错的计算类题目,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看看哪组准确率最高,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培养学生的耐心,促使学生认真读题,从而做到准确计算。
(八)采用多种趣味性教学方法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驱动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1.游戏教学法。小学生的年龄小,大多好动、贪玩,喜欢游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游戏的形式设计课堂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小邮差”游戏进行口算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计算题,将其写在纸上装进“信封”,在黑板上画出“邮箱”,并在上面写上这些计算题的答案。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扮演“邮递员”,让学生准确计算并说明自己手中的“信”应该投进哪个“邮箱”。
2.情景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学校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有趣、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将教学情境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计算相关的知识点,从而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综上所述,计算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相关的活动,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提高数学练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