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2022-03-11武宁宁

幸福家庭 2022年19期
关键词:入园礼貌小班

■文/武宁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幼儿期是幼儿个性和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班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一、抓住入园适应关键期,为幼儿交往做好铺垫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面对陌生的环境、同伴和教师,其会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同时,小班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外,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幼儿的表现大不相同,例如,有的幼儿不会表达,有的幼儿性格腼腆害羞,有的幼儿占有欲、好胜心强,这会对他们适应集体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如何帮助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学会主动与人交往,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以积极的状态投入一日活动,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助力幼儿快速适应集体生活的关键。

(一)适应活动的准备

1.创设温馨的班级环境,营造家的氛围。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缺乏安全感,不会主动与人交流。对此,教师应在班级创设温馨的环境,通过环境创设让幼儿入园后能够产生愉悦感和安全感。在创设区域时,教师应以社会性区域为主,环境的布置以暖色调为主,营造温馨的氛围,给幼儿家的感觉,减轻他们面对新环境的焦虑。

2.多种途径,提前熟悉了解幼儿。在家访前,教师可以给家长发放幼儿入园前的调查问卷,并汇总、梳理幼儿入园登记表,提前了解班级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教师还可以推出“认识篇”“生活篇”“交往篇”三期线上课堂,与幼儿进行互动。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的线上课堂“认识篇”以教师讲述绘本故事《幼儿园的一天》为主,同时带领幼儿云参观幼儿园的活动场所,帮助幼儿提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引导幼儿识记一些重要场所,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的向往,以减轻幼儿入园后的焦虑。在线上课堂“生活篇”中,为了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作息,教师和幼儿一起录制了吃饭、穿衣、穿鞋、洗手等小视频,帮助幼儿了解入园后的生活。在线上课堂“交往篇”中,教师分享绘本《我想和你交朋友》,给幼儿介绍了一个交朋友的好方法。

3.打卡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为了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使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师要让幼儿产生自我服务的意识。我园开展了“争做生活小能手”每日打卡活动,记录幼儿每天的成长和进步,让大家共同见证幼儿的进步,这也增强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为其顺利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打下了基础。

(二)渐进式体验,让幼儿顺利适应

在“如何缓解幼儿入园焦虑”这个问题上,通过多次研讨,我园教师制定了幼儿渐进式入园体验方案。具体来说,在幼儿入园后,三天时间在园体验2小时;三天时间在园半天,用餐不午睡;两天时间在园半天,用餐并午睡(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适应情况选择是否午睡,不作统一要求),直到幼儿全天在园,开启真正的幼儿园生活。

(三)大胆尝试,将室内外游戏相结合

入园适应活动不应仅限于室内,教师还应根据班级幼儿的适应情况,大胆采用室内与户外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借助户外丰富的游戏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

二、多种形式,探索幼儿学习交往的路径

(一)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促使幼儿主动交往

熟悉的环境会让人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幼儿入园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一张全家福,展示在“娃娃家”的墙壁上,这能给幼儿一种心理暗示。在班级中创设各种区域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区域游戏,放松心情,自由交往。

(二)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1.依托故事绘本,激发幼儿的交往兴趣。绘本是一种新型的故事读本,以其精美的图画和简单易懂的语言获得了幼儿的青睐。我园充分挖掘绘本的优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结合小班幼儿的交往现状,从归属感、交往、规则这三方面入手,筛选出58本绘本,以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晨间阅读等形式分享给幼儿,逐步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2.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幼儿交往互动的能力。幼儿只有掌握了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才会产生与人交往的兴趣。对此,我园教师通过社会交往技能口诀、童谣、儿歌以及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交往实践中掌握方法、技巧,以此来培养幼儿主动交往的能力。

小班幼儿的交往意识刚刚产生,与社会交往相关的口诀、好玩有趣的游戏,可以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交往的技巧,从而为幼儿将来的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组织“礼貌月”主题活动,创设交往的良好环境。为了使幼儿掌握并熟练运用交往的技巧,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营造友好、宽松的交往氛围,我园开展了“礼貌月”主题活动。

首先,通过绘本故事,组织幼儿讨论故事内容和自己眼中的礼貌行为;其次,让幼儿收集礼貌用语,学习与人交往过程中语言表达的技巧,帮助幼儿养成礼貌用语习惯;最后,开展“礼貌宝宝”评选活动,教师利用评价的方式激发幼儿的交往意愿,每天点评、月末评选,选出班级的“礼貌宝宝”。

通过“礼貌月”活动,幼儿知道了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礼貌用语,懂得了人与人交往应该懂礼貌,学会了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在幼儿园形成了人人使用礼貌用语、处处使用礼貌用语的氛围。

4.开展混龄活动,提供自由的交往空间。我园教师打破年级的界限,把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放在同一个空间内,通过大带小、小促大的活动方式,以生活互助、班级联谊会、户外体育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拓展了幼儿的交往范围和交往空间,让幼儿通过互助、示范、模仿、学习等形式自主地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在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月,我园教师引导中大班幼儿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与小班的弟弟妹妹交往,帮助弟弟妹妹叠衣服,一起玩室内游戏,教他们如何看书,和他们一起搭积木。

混龄活动不仅满足了幼儿与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需要,扩大了幼儿的交往范围,还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家园合力,助力幼儿开心交朋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健康领域”一章中提出:“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同时,在“社会领域”一章中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因此,要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教师就要做好家长工作,实现家园互动,寻找各种有效途径,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情况和幼儿的发展现状。

(一)组建“友好交往”小组

教师可以引导班级中住同一小区的幼儿自由组成“友好交往”小组,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邀请组内成员来自己家做客,或在家长的陪伴下去小伙伴家一起游戏、活动等。这一活动形式不仅可以引导幼儿学会交往,还可以为幼儿的交往创造机会,提供自由交往的平台。

(二)开展“炉边时光”活动

我园发挥学前教育专业机构的优势,服务社区和家庭,提供场地、玩具、材料,定期开展“炉边时光”志愿者项目,吸引社区的家长、幼儿前来参加。笔者所在的小班组以此为契机,向本年级组幼儿发出邀请,每周六上午根据自愿报名情况开展“炉边时光”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绘本阅读、亲子律动、户外游戏、手工制作、科学体验等。由此,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开展交往,体验到了与人交往的乐趣,积累了社交经验,他们的交往能力越来越强,朋友也越来越多。

(三)开设家庭教育讲堂

我园每月一次的家长课堂不仅增强了家长的教育能力,也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在家长课堂中,教师会向家长讲解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必要性和指导方法,以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实际上,在幼儿教育中,家长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只有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感,使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总之,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从小班开始就要予以重视,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重视沟通技巧的传授,提供形式多样的交往平台,以帮助幼儿掌握交往技巧,助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入园礼貌小班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小猴买礼貌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
暗恋是一种礼貌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