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与多元:重大主题报道的理念及实践创新
——以总台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系列报道为例
2022-03-11贾雪帆
☉贾雪帆
重大主题报道是新闻媒体根据党和国家较为重要的规划发展部署、宣传思想理论和重大新闻事件等在短时间内做出的相对集中式的系列节目和报道。对重大事件进行主题报道是媒体提升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构建舆论场域、开展组织动员、形成社会凝聚力和推动政府工作的有效方式。
2022年恰逢香港回归25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在庆祝大会、特别报道节目、新闻系列报道和专题片的基础上,通过理念和实践创新制作了系列视听作品,为展示“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道路的正确性构建了坚实的舆论场域。
一、理念创新,突出主题报道“最新思路”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执政理念,这一理念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的期待和要求。在重大新闻报道过程中,新闻媒体要坚持反映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求为先,充分反映其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建设的评价、倡议和心声。
以“人”为报道重心,充分报道人民是否安居乐业和当家作主,是对“一国两制”和“港人治港”政策的重要体现。总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特别报道》(以下简称《特别报道》)中践行了这一理念。节目开场以展示香港市民的日常工作生活画面和香港特区领导人对国家政策支持的发言开启,同时配以“97香港回归”、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开通、学校升国旗和学生课间生活、市民参与选举和日常生活、香港科技文化发展等画面来体现香港人民的生活现状。
衡量以人民为中心的标准之一,是在节目传播上以人民需求为先,即以核心价值观为报道基点,满足受众接受信息的兴趣点和对媒介的使用习惯。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受众对信息接收的渠道日益多元,由于不同平台传播特点不同,节目制作时切忌以一套模板在各平台中简单的“复制粘贴”,而需根据媒介特点制作不同节目以满足不同平台受众的需求。如《良政善治开新篇》以时事新闻和电视平台受众为主,《香江兄弟》以广播平台受众为先,《香港,展信安》照顾到了短视频用户的收视需求,《香江永奔流》等节目满足了专题片、纪录片爱好者了解香港现状的意愿,《紫荆花盛开》则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香港回归主题歌曲。
(二)多元化报道理念
贯彻多元化报道理念,需报道时打开视野,强调内容和传播途径的丰富多样,既着眼于回归报道本身又不拘泥于回归报道本身①。对多元化报道理念的运用,可通过在单一报道基础上融入其他相关内容,侧面展示报道目标;可以报道非经济内容为主,通过其他内容表达经济发展程度;还可以深入报道国家政策的落实情况,通过区域性一体化发展程度来突出国家对香港发展的支持。
如《特别报道》和《香江永奔流》,虽然表面上看是持单一报道理念,即通过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额和人均数据增长、港股市值增长、外汇储备增长等数据呈现香港经济繁荣发展,但实际上,节目加入了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的通车以及香港国际机场扩建等,通过对香港基建快速发展的多元报道来反映国家对香港发展的重视。
大湾区建设是国家为香港融入发展大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对大湾区的全面报道也可从区域性报道角度来呈现香港发展现状。《直播大湾区》即通过非港澳的大湾区城市港澳青创基地建设和对港澳人才创业在社保、纳税、房租等优惠政策的解读,体现国家对港澳人才在发展环境和政策上的支持。节目通过对港澳居民子弟学校(广州)建立、湾区一小时交通圈打通、港籍深圳公务员黄家达、港籍广州公务员黄钊逸、港籍中山中医院医生杨锦鸿的报道来体现港澳居民在祖国的安居乐业,从而反映出香港回归后的大好前景。
(三)宏大与个体报道并重理念
过去,香港回归庆祝报道多以报道回归后的繁荣稳定为主,而随着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港陆同胞深入交流、密切联系的报道也愈发必要。因此,在报道时需要坚持宏大与个体报道并重的理念。宏大与个体的叙事报道理念是和谐共生而非“二选一”的关系,对于国家和地区间发展的宏大叙事可通过个性化的手法表现出来,同时又可以把个人融入到国家的背景框架中,使其在发展中具备融合发展的共生关系②,以提升受众的共情能力。让人民成为节目主角,用“小视角”反映“大主题”,挖掘其中的“回归元素”和“融合元素”,讲好回归后的繁荣故事。
《特别报道》和《香江永奔流》通过经济增长的宏观大视角展示香港的繁荣稳定,这是宏大报道思路的具体体现,也是纪念香港回归报道的通常思路。总台在这一思路的基础上,更多加入以“人”为主体的个体元素,来体现香港公民的安居乐业,如《特别报道》对市民日常生活、商人经商、学生茁壮成长等画面的呈现,《香江永奔流》的《港人有话》板块中梁安莉、曾钰成、陈清泉等香港公民对回归后国家建设的贡献等。
《香港,展信安》等节目则以个体报道为主要思路,通过小视角表达人民的安居乐业。如“一人茶餐厅”老板李凯瑚制作“加油布丁”赠与3万余名香港警察,公开支持警察保卫香港治安,其经营的“一人茶餐厅”得到了全国各地顾客的支持,被顾客授予“十四亿人茶餐厅”的称号,并在深圳开设分店。23岁短道速滑运动员朱定文自13岁起就在吉林、新疆等地长期训练学习,感受祖国的多元文化,并成就自己的冠军梦。
二、实践创新,借助多方平台共同发声
(一)利用多平台,传播人民之声
目前,我国新闻传播主要渠道已发生了巨大改变,截至2022年6月我国已有超10.51亿网民,互联网普及率达74.4%③。
为了适应媒体环境的变化,占据更有影响力的新传播渠道,总台通过传播矩阵来扩大引领力、传播力和影响力。《香江永奔流》在央视一套、央视四套、央视新闻客户端、抖音公众号等平台全方位同步播出,使节目覆盖至电视、网络社交和移动平台。这是在电视平台具备99.66%的国民涵盖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融媒体信息调配能力,使信息能够覆盖至更多平台,其中大部分节目在以服务台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为主的央视四套中播出,影响更多的境外受众。
除了主要在广电平台播出的《特别报道》,总台也打造了更符合移动平台播出的新媒体节目《香港,展信安》和更具艺术化加工处理的广播剧《香江兄弟》,充分利用全媒体来扩大传播影响力。
(二)跨界联合与区域化报道,实现多元宣传
多元化报道理念在传播内容和途径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次报道,总台同样采用了“技术实用化”⑤的手段来实现多元化传播理念,以更适合信息内容传播的场景来突破媒体间的传播渠道“血栓”,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的影响力。
央视新闻和网易云音乐共同打造的《紫荆花盛开》,由总台和网易云音乐共同播出。不同平台通过自身优势制作和传播节目,使受众在专业传播场景中接收专业节目,这是扩大传播效果的新模式探索,也为媒体提供了新的融合创新思路。
《直播大湾区》采用“广电+新媒体”的“1+12小时”跨平台直播报道模式,同时发动大湾区各城市媒体对节目进行转播,利用新媒体端为受众提供讨论和交流的平台。尤其是覆盖香港居民730万的CGTN和148万的大湾区之声2022年6月落地香港,使节目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同时发力,获得了超7.05亿人次收听收看,形成了巨大的话题影响力。⑥
(三)多版本联动播出,满足“点”“面”需求
选择合适的报道视角、运用联动式信息传播理念、充分发挥社会价值,是融媒时代做大做强重大主题报道的基础。⑦在报道中,总台根据不同媒介特点打造不同版本的节目,并进行联动传播,引发了受众对节目的兴趣,实现了强化信息传播效果的目的。
《香江永奔流》运用多版本创作思维,根据新媒体传播特点推出了《港人有话》系列短视频和25集小型纪录片,在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传播。就传播渠道而言,互联网各平台是“点”,电视是“面”,同时抓牢不同平台进行联动传播,实现“点”“面”结合,提升传播效果。
《香江兄弟》制作了普通话和粤语两个版本,在粤港澳大湾区之声和香港电台同步播出,采用了多元化的宣传路径,照顾到不同受众的收听需求。就国家层面而言,粤语区受众是“点”,普通话语区受众是“面”,照顾不同语言受众的需求是多版本实践思路的体现,也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传播理念。
三、融合传播,构建主流舆论传播场域
(一)台网深度融合,形成强大合力
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进行媒体叠加和相融,目的是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产生更强的传播合力。广电平台在直播过程中更倾向选取性报道,移动平台直播优势在于与受众间的交互,短视频更多利用受众的碎片时间进行传播⑧,不同平台拥有不同受众群体和不同的影响。
专题片《香江永奔流》不仅在总台新闻频道、中文国际频道和央视新闻客户端同步播出,还同时制作了25集更适合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短视频平台传播的小型纪录片在抖音等平台进行传播,建立起了全平台传播体系。通过抖音平台搜索“香江永奔流”话题显示,截至2022年8月31日,相关视频的播放量已超过了2 亿次。
广播节目《家国两相依》通过总台中国之声和央视新闻客户端,以“声音+文字+图片”的形式进行多重传播。这种传播不仅发挥了移动端可视化的传播优势,弥补了广播“可听不可视”的劣势,而且通过视听双重传播和多平台叠加传播,提升了信息传播范围和效果,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合力。
(二)丰富使用场景,实现受众引流
技术升级改变了节目的传播形式和受众接收信息的习惯,只有当内容与平台传播特点高度吻合,才能最大程度释放传播力,实现信息联动。总台通过差异化内容制作和引流手段,来释放各平台的传播力。
《见证香港故宫》尝试采用引流手段,进行“先网后台”式的宣传。这里的先网后台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先网络播出,然后电视播出,而是在节目正片播出前通过立体化的传播思路,利用央视新闻、哔哩哔哩、新浪微博等移动平台播出系列宣传片,以引发受众的兴趣,从而实现对受众向电视端的引流。根据“CCTV记录”公众号统计,《见证香港故宫》首播后即在各平台热搜榜中登榜9次,在快手热榜更是荣登榜首,视频播放超过1500万次,微博相关话题讨论超过了2亿次,“CCTV记录”公众号相关文章的阅读量也超过了10万次。⑨这些数据均说明了媒体引流尝试的成功,为其他主题报道在打造传播矩阵时提供了思路。
(三)激发融合活力,打造创优内容
内容创新要充分发挥媒体的长处,才能在报道中创造出更加优质的产品。央视新闻客户端就充分发挥新媒体融合传播的优势,拓宽产品研发思路,借助更专业的力量打造了更专业的节目内容。
《紫荆花盛开》由央视新闻客户端联合网易云音乐共同出品。网易云音乐是一家拥有超过1.06亿首歌曲、52.9万独立音乐人的专业音乐媒体平台,用户收听的歌曲有超过31.4%源于平台推荐。⑩因此,在音乐内容制作和消费上,网易云具备制作团队和用户群体的优势;而在视频内容制作和传播上,央视新闻更具优势。两者在内容制作上的“分工合作、择长传播”是此次回归报道的一大新探索,也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全新尝试。
截至2022年8月31日,在央视新闻搜索,可看到歌曲MV的浏览及播放量超过86.3万次。这证明了此次总台跨界融合尝试的成功,也为广电媒体跳出既有圈层、合作其他资源平台打造更加专业和优质的内容产品、实现媒体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四、结语
随着我国媒体环境的变化和受众接收信息习惯的改变,重大主题报道在报道理念和实践方面也需要进行创新。报道理念方面,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报道中心,实现报道的核心目标;二是要运用多元宣传,通过丰富内容与形式,使报道主题的呈现不再单一;三是需要重视个体化的报道手法,提升受众对节目的共情力,运用“小视角”来反映“大主题”。报道实践方面,一是要充分利用融合思路,尊重受众的媒体使用习惯,利用融媒传播矩阵打造不同类型的节目;二是要尊重不同平台的传播特点来创作节目内容,丰富受众的使用场景,对受众进行平台间的相互引流,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三是可通过跨界合作,利用不同平台的优势,打造更加专业的产品,扩大传播范围和提升影响力。
注释
①夏天、陈志生:《我国冬奥会报道理念嬗变及展望》,《体育文化导刊》,2022年第4期。
③《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cnnic.cn/NMediaFile/2022/1020/MAIN16662586615125EJOL1VKDF.pdf.
④《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http://www.nrta.gov.cn/art/2022/4/25/art_113_60195.html.
⑤张雷刚:《建党百年主题报道的融合传播探索——以人民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为例》,《出版广角》,2021年第9期。
⑥《好评如潮!总台CGTN纪录频道和粤港澳大湾区之声频率在港热播》,央广网,http://news.cnr.cn/native/gd/20220702/t20220702_525893088.shtml.
⑦郑士炎:《历史性重大主题报道的故事化呈现——以宁波广电集团新闻综合广播〈决胜脱贫在今朝〉为例》,《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年第4期。
⑧李冉:《融合传播背景下主流媒体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研究——以总台军事节目中心八一建军节特别报道为例》,《电视研究》,2020年第12期。
⑨《进!一张图速览《见证香港故宫》成绩单》,“CCTV记录”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TU5MzQ2Nzk0MQ==&mid=2652036913&idx=2&sn=5aff16fe833688142 27bb62a1d5cddce&chksm=6d23ec7b5a5465 6d41e2399086b99c3709f38319713855b7c11 1adb575022100645364cb6df3&mpshare=1&scene=1&srcid=0915eRBeY945m1s7Y5sgFrqJ&sharer_sharetime=1663242977549&sharer_shareid=a863e9f133f770a7f624d091bd2483 dc&exportkey=AdkEDE2HtYh7ceM9VmdW7 U0%3D&acctmode=0&pass_ticket=mGqbSiL F6Wa4lcg9zl2MQ%2B%2FalgmkPrcEuEt4%2 FQunWsPuSJpLH4YkTjY%2BmU34QDbl&wx_header=0#rd.
⑩《网易云音乐2022年上半年度财报发布 收入达42.6亿元》,扬子晚报网,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2417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