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使用者获得感提升技术路线研究
2022-03-11张昌佳
苏 斌,张昌佳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 510500)
0 引言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保证全体人民“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是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内容。
“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建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目前绿色建筑主要关注绿色技术的应用,其与社会公众对建筑舒适性、健康性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绿色建筑发展的驱动不足、市场积极性不强,发展后劲不足[1]。提升绿色建筑使用者的获得感,也成为绿色建筑进一步发展的突破方向,从而实现建设领域的绿色发展[2]。
绿色建筑使用者获得感提升技术路线研究,有利于政府找准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着力点,提升绿色建筑质量、提高建筑使用者创建绿色建筑的主动性,建立新的发展模式,形成绿色建筑发展良性循环[3]。
1 绿色建筑使用者获得感内涵
对“获得感”相关研究[4]指出:“获得感”主体是全体人民,是全面且宽泛的。因此,绿色建筑获得感的主体应是建筑使用者,其来源人对建筑需求被满足程度。根据马斯洛理论,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人对建筑的需求主要来源于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一定程度上,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也能在建筑中得到满足。相关研究提出[5]:获得感是指人在收获一定的利益后所产生的满足感,既包含了物质层面,又涵盖了精神层面,是对满意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在物质上有得到感,在精神上有满足感。因此结合前述研究和相关定义,课题提出将获得感定义为:建筑使用者使用绿色建筑过程产生的得到感与满足感,其基础是绿色建筑满意度,其外延包含绿色建筑产生的附加利益和需求收获。
用户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 Degree,简称CSD),又可以称为顾客满意度,指用户在购买前对产品性能的期望,与购买后对产品的实际感知这两者之间综合比较的结果[6]。由于功能、受众人数和固定特性影响,建筑的满意度研究主要集中在住宅建筑,住宅用户满意度作为目前人居环境领域研究最多的主题之一,GALSTER 等人[7]提出住宅用户满意度是住户对其住房的一种心里感觉状态水平,它取决于住户入住之间对住宅的期望和入住之后的实际感知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两者之间差距越小,则住户满意度就越高;ROHE等人[8-9]则认为住宅用户满意度是住宅用户对其所居住的住宅、小区环境以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满意程度;而张原[10]则通过借鉴国外相关文献将其定义为用户在入住之后,对住宅的总体满意程度。总的来说,建筑满意度就是使用者在使用建筑后对建筑满足其需求的评价。绿色建筑的满意度,则需要考虑绿色建筑内涵下建筑使用者的满意度。绿色建筑包括3个方面的内涵:①解决资源,②保护环境,③改善人居。
2 绿色建筑使用者获得感调研
为了研究绿色建筑使用者的获得感,笔者在6 月15日~7月15日期间对东莞地区绿色建筑项目进行了现场调研。通过实地拍照、现场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有目的地选取了不同建筑类型、不同使用者类型进行了详尽的了解和分析。
2.1 调研内容
调研的绿色建筑项目共5 个,分别为项目A(商业)、项目B和D(住宅)、项目C和E(办公)。现场访谈主要对象有建筑使用者、建筑管理者。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3 个方面:①项目绿色建筑的概况、特色;②访谈对象对绿色建筑技术的认知和评价;③绿色建筑使用者和管理者的需求、运营和反馈意见。
问卷调查主要包括需求重要性评价和满意度评价,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类。公共建筑分为商业、办公两类。问卷包括总体评价以及节约高效、绿色环保、舒适健康3个方面。
重要性评价选项采用较为通用的5 级指标,即完全不重要(1)、较为不重要(2)、一般重要(3)、较为重要(4)、非常重要(5);满意度评价选项采用较为通用的5 级指标,即非常不满意(1)、不满意(2)、一般(3)、满意(4)、非常满意(5)。
2.2 调研结果
2.2.1 现场访谈结果
通过对每个项目分别抽取2 名建筑使用者和建筑管理者进行现场访谈,结果总结如表1所示,包括项目类型、访谈对象、特色绿色技术、主要问题等4个方面的内容。
表1 绿色建筑使用者获得感现场访谈结果汇总Tab.1 Summary of On-site Interview Results for User Sense of Gain about Green Building
2.2.2 问卷调研结果
在项目A 现场对消费者随机发放调研问卷,完成共计34份有效问卷。由图1可知,该商场整体上已经普遍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的满意度高达80%以上。对该商场的满意度,整体上被调研者中18%表示非常满意,64%表示满意,18%表示一般;在商场建筑绿色方面,被调研者中18%表示非常满意,50%表示满意,32%表示一般;在商场的逛街、购物体验方面,被调研者中26%表示非常满意,53%表示满意,21%表示一般。
图1 项目A整体满意度调查结果Fig.1 Overall Satisfaction Survey Results of Project A
在项目B 和D 现场寻求物业对小区住户随机发放调研问卷,每个项目均完成共计19份有效问卷。由图2⒜、图2⒝可知,小区整体上已经普遍得到了住户的认可,住户未出现不满意的情况。对于B 小区的满意度,整体上被调研者中63%表示非常满意,37%表示满意;在小区建筑绿色技术方面,被调研者中63%表示非常满意,26%表示满意,11%表示一般。对于项目D 的满意度,整体上被调研者中58%表示非常满意,42%表示满意;在小区建筑绿色技术方面,被调研者中63%表示非常满意,37%表示满意。
在项目C和项目E现场寻求物业对小区住户随机发放调研问卷,每个项目均完成共计29 份有效问卷。由图2⒞、图2⒟可知,办公楼整体上已经得到了大部分工作人员的认可,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分别达到72%和90%以上。对于项目C 办公楼整体办公条件的满意度,整体上被调研者中24%表示非常满意,48%表示满意,28%表示一般;对于该办公楼整体设施∕装修环境的满意度,被调研者中24%表示非常满意,41%表示满意,34%表示一般。对于项目E 办公楼整体办公条件的满意度,整体上被调研者中17%表示非常满意,73%表示满意,10%表示一般;对于该办公楼整体设施∕装修环境的满意度,被调研者中38%表示非常满意,45%表示满意,17%表示一般。
图2 项目B、D、C、E整体满意度调查结果Fig.2 Overall Satisfaction Survey Results of Project B,D,C,E
2.3 绿色建筑使用者获得感评价中重点问题分析
2.3.1 停车问题
在项目A 调研过程中,有些消费者反映地下停车场略闷且停车不方便;在项目B 调研访谈过程中,物业工作人员反应地下车位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在项目C 调研过程中,有20%被调研者不满意地下室车库通风效果,45%被调研者不满意地下室停车设施;在项目D 调研访谈过程中,物业工作人员反应地下车位不足,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地上停车地面的大理石易被压坏,增加了维护工作;在项目E 调研访谈过程中,工作人员反映停车场问题比较突出,例如停车场通风不畅、区域热环境差,停车场有些车位划得太密、停进去出不来、开不了车门,下班需要排队、停车出口少导致等待时间超长,扫码缴费故障、超时需重复缴费,标识不清楚、出入口设计不合理,地面太滑、刹车打空转等。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首先是由于用地紧张,开发商最初并未预留过多地下车库空间,其次是项目规划设计初期对于未来业主日益增长的停车位需求预测不够,导致设计预留停车位不足;最后由于设计者对于车库日常运行人性化设计考虑欠佳,导致后期汽车出入运行管理困难。
因此,建议绿色建筑项目今后应合理增大地下停车位配比,以满足住户或使用者日益增长的车位需求;加大卫生间和车库等局部地区的通风设施使用频率,改善室内环境;地上停车地面宜选用适用性强的沥青材料,减少不适宜的大理石的使用,车位可考虑使用立体停车位以节省停车空间;地下车库布局方面人性化设计,管理方面进行一定的改进和优化,合理规划车流,以提高车库使用者的满意度。此外,在鼓励推行绿色出行的大环境下,建议合理设置自行车停车区域,汽车停车设施预留至少20%比例的充电桩设施以供电动汽车使用。
2.3.2 噪声问题
在项目B(住区附近有高速公路)调研访谈过程中,住户对于室内空间布局较为关注,且对于室外噪声较为敏感,投诉问题也较多,而做了隔声加强措施(外窗加厚、道路声屏障)的几栋对交通噪声的投诉明显低于其他楼栋。在项目C 和项目E 调研访谈过程中,业主投诉主要集中在施工噪声投诉等。在项目D调研访谈过程中,住户投诉噪声方面主要为临道路一侧,因其为驾照考试路段,楼板撞击声投诉方面偶发,集中在少数几户。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首先是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对于项目周边噪声预测不够,对于建筑外窗等隔声薄弱部位未采取隔声性能较好的构造;其次是项目规划设计时并未对项目布局进行合理优化,使噪声敏感房间远离噪声源一侧,且在后期未采取相应消减噪声传播措施;最后,开发商在设计初期并未对业主日益增长的室内声环境品质要求予以足够的重视,对于室内楼板撞击声隔声措施并未有效落实。
因此,建议开发商今后在项目规划时对项目整体声环境状况进行合理预测,对于建筑外窗等隔声薄弱部位且位于噪声源一侧的房间提高其隔声性能;优化项目整体布局,尽可能使噪声敏感房间远离城市道路一侧,并在道路两侧设置隔声屏障,道路与建筑之间多设置绿林降噪;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落实楼板撞击声改善相关措施,提高住户居住空间声环境品质;项目局部地区施工应避开噪声敏感时间段,合理规划施工时间,并积极采取相应减震降噪措施。
2.3.3 用水问题
在项目A 调研过程中,商场一些店铺人员反应广场绿化浇灌有问题。在项目B 和项目D 调研访谈过程中,物业工作人员反应小区小范围内绿化喷灌不太合适,会喷到行人;在项目C 和项目E 调研访谈过程中,工作人员反映中水系统使用效果并不理想,不愿意使用,业主投诉厕所卫生排水较多。
出现上述喷灌不合理现象的原因,首先是景观设计对于喷灌的喷头作用半径未能合理估计,导致喷射范围超出设计范围;其次是喷头设备质量问题,以及设备后期未合理维护导致喷头被堵出现喷射异常;最后,景观专业设计时未能合理选择喷头形式。对于中水系统,由于设计方在方案设计阶段未能合理估计后期运行管理和维护费用及可操作性,导致设计未能正常投入使用,造成资源浪费现象。卫生间排水问题主要归结于施工质量,排水坡度及排水路径未能达到施工图纸设计要求。
因此,建议项目景观设计时对于喷头作用范围进行合理预计,在保证灌溉效果的同时尽可能不超出绿化带范围;管业管理单位应对喷头后期进行合理的疏通、清洁和更换等运行维护操作,保证喷灌正常使用,并合理安排喷灌时间,尽可能选择人群活动较少的时间段进行灌溉,例如初晨和深夜;景观专业应合理设计不同地点的喷头形式,对于布置于常用人行道附近的喷头选择单向喷头等。计划设计中水系统的项目,方案阶段应进行可行性分析,充分考虑后期运行维护费用、操作难度以及准确计算投资回收期,不盲目进行中水回用系统设计造成资源浪费。严格把控卫生间排水施工质量验收,减少后期运行环境卫生隐患。
3 绿色建筑使用者获得感提升技术路线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需求层次理论有2 个基本出发点:①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②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因此,只有当人们对绿色建筑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对绿色建筑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才会获得更高的满意度,更强的获得感。建筑安全质量属于建筑的基本需求,只有当该需求被满足以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讨论进一步的获得感,因此建筑安全质量应作为绿色建筑获得感首要敏感因素。
在项目A 调研过程中,被调研者普遍会认为与其建筑体验紧密相关建筑室内外环境、节水节电节材措施等传统技术较为重要,但对于可再生能源利用措施和非传统水源利用等较为陌生的绿色技术措施不重要。在项目B 和D 调研过程中,被调研者普遍认为重要性排序如下:提高建筑质量与品位、改善室内外环境质量>保护环境、不破坏污染环境>节约能源、用地、用水、材料。以上调研结果表明,被调研者普遍关心建筑室外内舒适度和建筑环境品位,这些方面将对绿色建筑使用者的满意度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建筑获得感。
综上所述,影响绿色建筑获得感的敏感因素可归纳为三点:①建筑安全质量;②室内外舒适度;③建筑环境品位。其中建筑安全质量主要包括场地自然灾害、建筑结构承载能力、栏杆防护措施、部件材料耐久等,室内外舒适度主要包括通风、采光、隔声、温湿度等,建筑环境品位主要包括室外景观绿化、用水质量、人文关怀、公共服务与交通、物业智能化等。
3.1 保证建筑安全与质量,满足基本功能要求。
建筑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要实现绿色建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改善人居的作用,首先要保证建筑安全与质量,满足其基本功能要求。当建筑的基本功能得到满足后,建筑使用者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拥有更强的获得感。
3.2 控制增量成本,将节约化为经济效益。
由于绿色建筑技术的使用,绿色建筑相比普通建筑会存在一定的增量成本。使用的绿色建筑技术越多,相应的增量成本会越高。部分绿色建筑技术虽然能节省资源或降低建筑后期运行成本,但这些节约的效益并不能直接反馈给建设方,而其过高的初投资往往使得建设方出于初投资方面考虑不得不放弃采用。控制增量成本一方面减少了建设方的初投资,另一方面降低了消费者的购房压力。因此,控制了绿色建筑技术的增量成本,将绿色技术的节约效果转化为最直观的经济效益,建设方与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获得感将会有明显提升。
3.3 重要宜居属性的显著改善。
人们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的要求在不断发生变化,并且总体上需求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这个必然的进化趋势导致人们越来越关心人居环境及自身的生存状态。噪声、通风、采光、温湿度、停车、绿化等重要宜居属性彰显着它们在人们心中日益提高的地位。降低环境噪声、改善建筑构件隔声性能、优化室内外自然通风和采光效果、提升室内外环境热舒适度、完善停车服务设施、增添绿化种类与覆盖面等重要宜居属性的改善已成为绿色建筑必不可少的功能与作用。因此,重要宜居属性的显著改善将会极大的提升绿色建筑使用者的获得感。
3.4 生活环境层次的明显提升。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人们在生理、安全、社交等需求得到满足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即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认同以及欣羡。合理设置室外健身场地、老人与儿童活动场地、专用健身跑道,优化物业服务(出入口防尾随、app远程管理投诉等),人性化无障碍设施,用水用电远程计量,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便捷等,有助于绿色建筑使用者生活环境层次的明显提升,从而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的获得感。
3.5 额外收益
目前市场上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并没有优惠政策,而且可能会更加昂贵,或许会导致消费者在购房时产生些许抵触心理,这反而不利于提升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获得感。
因此,可考虑实施购买绿色建筑的房贷优惠政策(例如购房贷款利率下浮一定百分比),让购买者切实体会到绿色建筑带来的经济效益。此外,可强化公众对绿色建筑运营成本和良好居住环境的政策认知宣传,使得消费者知晓绿色建筑带来的后续收益与潜在价值,从而提升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获得感。
3.6 归属感与自豪感
绿色建筑尚属较新事物,未走进社会各界民众的心中,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与宣传作用可以起到提升绿色建筑获得感的作用。
可结合“全民节能行动”、“节能宣传月”等活动,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构建立体化的建筑节能宣传体系,广泛宣传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普及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宣传绿色建筑形象,鼓励绿色建筑申报获奖认证,让绿色建筑给人以高端、美好、向往的感觉,提高公众对拥有绿色建筑的自豪感。
4 结语
本文调研了东莞市典型绿色建筑项目绿色建筑技术使用情况,通过现场实地调研商场、办公楼和住宅小区,并与工作人员交流访谈,发放调研问卷,对消费者和住户关于绿色建筑的认知、需求和满意度进行了调研,对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对应可行性建议,为今后绿色建筑项目获得感提升提供了改进策略和手段。最后,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并结合调研结果分析了绿色建筑获得感敏感因素,提出了绿色建筑使用者获得感提升的基本技术路线:保证建筑安全与质量,满足基本功能要求;控制增量成本,将节约化为经济效益;显著改善宜居属性,明显提升生活环境层次;获取额外收益,提升归属感与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