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急危重症疾病患者急救护理模式与实施效果分析
2022-03-11盛怡胡曙荣
盛怡 胡曙荣
410001长沙市第三医院急诊医学科,湖南长沙
急危重症疾病主要包括休克、昏迷、惊厥、脑疝、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急性肠穿孔、大量失血等[1-2],由于疾病发病突然、进展迅速,若未及时救治,可导致多组织器官损伤,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治疗时机是影响救治效果与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3-4]。不同的急救护理模式对救治时间和治疗效果有不同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56 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规范化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模式与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56 例,按照抛硬币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28 例。参照组男15 例,女13 例;年龄38~76 岁,平均(57.09±1.31)岁;体重46~80 kg,平均(63.04±1.26)kg;受教育水平:小学7 例,初中8 例,高中7例,本科及以上6 例。试验组男16 例,女12 例;年龄39~75 岁,平均(56.95±1.36)岁;体重47~79 kg,平均(62.98±1.29)kg;受教育水平:小学6 例,初中7 例,高中8 例,本科及以上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具有沟通障碍者;中途退出研究者;治疗依从性差者。
方法:(1)参照组患者应用基础急救护理模式,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出诊,主要包括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了解患者意识状态,评估病情,给予氧气支持治疗,监测生命体征等。(2)试验组患者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入院前急救护理: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医护人员需在5 min 内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跟随救护车赶往现场,在去往现场途中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安抚家属情绪,指导其简单急救操作,维持患者生命体征。抵达现场后,立即观察患者意识体征,评估病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维持通气,将其转移到救护车内,给予静脉输液支持治疗,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连接心电监护设备,监控患者生命体征。在转运过程中,与院内急救人员保持联系,做好急救准备工作,以提升急救效率。②入院后急救护理:抵达医院后,急救医护人员立即评估患者病情状况,进行血常规、心电图、超声等辅助检查,开放绿色通道,保障各项检查的优先处理,缩短检查结果出具时间,同时将患者送往抢救室,为其展开相应的抢救工作,延续患者生命。注意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全程协助医师工作,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记录用药情况,做好输液管理,预防不良反应发生,保障抢救质量。此外,还需要与家属进行沟通,介绍急救流程,减少家属排斥情绪,维持家属冷静状态,提高抢救工作的配合度。在抢救结束后,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时,将其转送到相关科室进行专科治疗。另外,还需要为患者进行其他护理,如认知护理、情绪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康复护理等,有效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减少不良情绪,保障治疗安全性,维持机体营养均衡,提高身体抵抗能力,促进病情恢复,缩短康复进程。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服务质量、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情况。①抢救服务质量:包括抢救护理服务质量、抢救管理服务质量、抢救药物使用质量。采用自拟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后抢救服务质量越好。②护理满意度:评估对抢救护理服务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情况。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评估,分数90~100分为对抢救护理服务满意,70~89 分为比较满意,0~69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参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患者护理后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
两组患者护理后抢救服务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患者护理后抢救服务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抢救服务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抢救服务质量评分比较(±s,分)
?
两组患者护理后抢救成功率比较:试验组患者护理后抢救成功率为100.00%(28/28)。参照组为85.71%(24/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7 7,P=0.037 9,P<0.0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43%,高于参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讨 论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主要负责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的救治工作。急危重症疾病患者是急诊科的常见人群,因为此类患者病情危重、进展迅速,需要急救人员快速评估病情并展开相应救治,以挽救患者生命[5-7]。在进行抢救的同时给予科学的护理模式有助于缩短急救时间。基础急救护理模式虽具有一定效果,但不十分理想。而规范化急救护理模式是一种理想的急救护理方式,主要通过入院前急救护理,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准备急救用品随救护车赶往现场;在途中安抚患者家属情绪,指导简单急救操作;在抵达现场后,立即评估患者意识状态,采取合适的救治方法,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在转运过程中通知院内急救人员做好急救准备,提升急救效率。入院后立即评估患者病情状况,做好相关辅助检查工作,开放绿色通道,送往抢救室进行抢救,提升抢救效率,挽救患者生命。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全程协助医师工作,预防不良反应发生,保障抢救质量;做好家属工作,提高抢救配合度[8-10]。经过上述一系列抢救护理,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保障抢救工作质量,提升抢救成功率,护理价值较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护理后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服务质量、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模式能够缩短患者抢救时间,加速患者康复出院,提升抢救服务质量,挽救患者生命,临床意义显著。
综上所述,对急危重症疾病患者使用规范化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急救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抢救效率,改善抢救服务质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