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额度调整研究

2022-03-11李锋亮余晨珺

关键词:助学金硕士资助

李锋亮 余晨珺

近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迅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也越发突出。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明确指出,研究生教育担负着培育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人才基石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及财政部于会后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2]可见,研究生教育能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社会收益,因此根据“谁受益、谁支付”的原则,各级政府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的标准与政策,一方面使得研究生教育能够吸引更高素质的人参与,另一方面也能让更多的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投入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习与研究。

2014年我国开始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与之配套,研究生国家助学金也覆盖到所有全日制研究生。[3]2014年以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生教育的资助政策也不断调整。《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改革完善资助体系,激发研究生学习积极性;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建立完善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以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4]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长吕建平也表示,中央财政会建立健全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以支持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完善研究生多元奖助体系,并不断提高标准,改善研究生学习、生活和科研条件。[5]

从2017年春季学期起,中央高校的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提高至每生每年1.5万元。[6]然而,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却始终保持在每生每年0.6万元的水平。[7-8]因此,非常需要实际测算我国当前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应有的资助水平,这是当前完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增强研究生资助体系的保障作用,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

一、文献调研

研究生阶段是我国当前唯一实现了全日制学生资助全覆盖的非义务教育阶段[9],这与其教育属性密切相关。研究生教育具有鲜明的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并表现出明显与强大的正外部性,在提升学生自身知识素养的同时,提升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与创新水平,从而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10-11]因此,裴庆祺等认为研究生教育成本的分担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公平,而构建完善的资助体系是实现教育成本分担的决定性因素[12];提升研究生助学金资助水平有利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社会收益的提升。[13]同时,还有学者指出,社会效益与个体效益孰高孰低与专业类型密切相关,其中,理学、农学、军事、教育学等学科的社会收益相对更高。[14]国家助学金政策优化是提升研究生资助水平、支持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础措施。相对奖、贷、勤等其他资助方式而言,国家助学金政策具有特殊性[15],其目的是资助学生的基本生活支出。而在研究生阶段,实现学生资助全覆盖更是凸显国家助学金资助学生的基本生活支出这一特殊性。

已有国家助学金的相关研究不仅肯定了资助对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的贡献,也指出了高校国家助学金的现存问题。如施亚玲等人针对全国13所高校调查发现,博士研究生助学金能保障多数博士研究生的基本生活,而硕士研究生实际获取的来自国家和学校的助学金额度难以覆盖基本生活支出。[16]李锋亮等研究发现,助学金对提升大学生成绩方面的效果不明显。[17]多位学者认同我国助学金总投入大[18],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助学金概率更高[19-21],但吴斌珍等分析发现,仍有一半以上贫困学生未获得助学金。[22]杨钋等对全面实施研究生收费政策前的研究生资助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认为我国研究生资助体系的瞄准效果和减贫效果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3],尤其是刘霄等指出,专业硕士、学术硕士等学位类型的差异是影响资助政策瞄准效果的重要制约因素。[24]洪柳等的实证研究发现,尽管存在高校层次、专业和家庭经济情况等差异,但是学生对于资助额度、资助比例、资助评定机制、资助对经济压力的缓解程度等方面满意程度偏低是不争的事实。[25]此外还有研究也讨论分析了助学金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26]然而,现有研究并未对资助政策尤其是国家助学金数额标准的调整提出具体建议。

国外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研究同样重视学生资助政策对于教育公平的影响,更多地关注入学环节的公平性,聚焦于学生资助对于入学机会、学位类型和毕业率的影响。以美国为例,相关研究指出,其贷款类资助占比较大,赠予型的助学金政策研究较少;国家资助在发放之前对于学生需求的了解不够准确[27];对学生就学成本分担的作用有限[28-29];非学费的费用即生活成本是高校学生经济压力增长的主要来源[30]等。

除了学术研究,很多高等教育强国非常注重包含学生资助数据或是学生资助专项跟踪调查的数据库建设,如美国的高校学生资助研究(National Postsecondary Student Aid Study,NPSAS)、青年纵向调查(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Youth,NLSY)、英国劳动力调查(Labor Force Survey,LFS)、德国社会经济追踪调查(Socio-Economic Panel,SOEP)等。而我国目前在学生资助方面的数据库建设相对落后,对于学生资助数据、追踪调研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总体而言,通过文献调研获得两个重要发现。其一,国际上非常重视学生资助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而国内这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其二,近年已有研究针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的充足程度进行考察,但当前研究对现行标准下能否实现政策目的、满足不同地区学生基本生活支出等方面得出的结论有限,尚需更为确切的政策调整研究方案。

二、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基本资助水平测算

接下来,本研究将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额度应有的资助水平进行测算。本研究将“基本资助水平”指标定义为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与硕士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之比。其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按照每生月均600元(除寒暑假)计算;而“基本生活支出”则是本研究探索构建的核心指标,即生均每月基本生活支出。将二者作比分析,即可知国家助学金对硕士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的资助水平。

由于目前我国相关数据库建设的缺乏,本研究只能基于文献、居民消费支出数据以及自主构建硕士研究生消费价格指数这三种方法来分别进行测算。三种方法的说明及其优缺点如表1所示。方法1基于已有文献调研结果,即采取已有研究的调查结果数据,按照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进行折算得出硕士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方法2基于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类目数据,即运用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将其中不属于硕士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的项目(如医疗保健)进行删减或调整,再按照CPI进行折算,得出近5年我国分省(不含港澳台地区)的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金额及相应资助水平。方法3根据我国硕士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和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的相关研究结果,构建“硕士研究生消费价格指数(硕士研究生CPI)”,并分别取用2015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方法3-1)和城市居民低保标准(方法3-2)为基数,估算近5年我国分省(不含港澳台地区)的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金额及相应资助水平。最后,将三种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综合比对,以提升估算结果的稳健性。

表1 三种测算分析方法总结

(一)方法1:基于已有调研结果

综合国内文献调研,本研究首先采取以下四项有代表性的关于高校学生生活支出调查结果作为基准,并根据物价指数变化加以调整,以估算当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资助水平。本研究假定硕士研究生的支出和高校学生生活支出基本一致。

其一,2013年的一项全国大学生研究报告显示[31],高校学生人均月消费支出为945.6元,其中伙食支出所占比例达60%。此外,高校学生消费支出水平受到家庭收入水平、城乡、地区及性别影响较大,城市大学生月均消费金额高于农村学生,且集中在500至1500元之间,而有60%的农村大学生每月的消费水平在500至999元之间。

其二,2011年的一项全国大学生调查数据显示[32],每生年均住宿费为978元、日常支出为5860元。高校学生就读成本包含住宿费、伙食费、学习书籍费和学杂费。本研究测算的硕士研究生基本支出不含学费而只有日常支出和住宿费,故每个硕士研究生月均基本生活费支出为684元。按照CPI折算至2019年,生均每月600元的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水平为70%,即能够覆盖硕士研究生基本支出的70%,存在30%的提标需求。

其三,鲍威和陈亚晓根据一项2010年针对北京高校学生的调查数据,认为北京市普通本科生的刚性就学成本均值约为10910元。[33]按照每年10个在校月份的均值计算和逐年CPI折算,可知北京市高校学生在2010年的月均生活费标准为1091元,2019年则应为1363元。此外,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资金来源及学生群体都可能存在差异,故其生活费用水平也不尽相同,如该调查显示民办本科和专科的成本远高于普通本科。按照此项研究结果,北京市高校学生基本生活费已经达到现行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标准的2.27倍,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标准亟须提升。

其四,一项2011年针对长沙市普通本科和高职学生的消费水平调查显示,来自城市的学生月均消费约875元,农村学生为795元。[34]经过折减去社交旅游等其他非刚性单项消费以及一次性缴纳的住宿费,仅含伙食、通信、生活用品、书籍工具和考试考证费用,则学生月均消费约690元。将该地CPI代入折算至2019年得出资助水平为70%。该项地方预测结果与第一项全国数据预测结果不谋而合,反映了我国平均水平和中部地区资助水平较接近70%,但不能反映出地区之间的差异。

由此,基于我国历年CPI对高校学生基本生活支出进行折算后,我国近5年硕士研究生现行国家助学金标准的资助水平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经调查的基本生活费和CPI折算后的硕士研究生月均生活费及资助水平

两项全国调查分别显示,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仅能满足我国硕士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的70%和56%。根据对北京和长沙的调查显示,每生每月600元的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存在30%至50%的资助缺口,难以覆盖基本生活支出。由此可知,当前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的整体资助水平有待提升。这一方法基于已有的高校学生调查结果,其结论简单直接,但由于能够获取的分析样本有限,在代表性、普适性上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故而本研究继续采取第2、3种方法,以提升测算准确度。

(二)方法2:基于居民消费支出

接下来本研究以国家统计局每年的居民平均消费支出值为基准,将学生住宿费等支出进行删减或替代后,计算硕士研究生的消费支出。这里的假定是,硕士研究生的基本消费支出和居民平均消费支出没有明显差异。由于近5年公开数据没有进行城乡区分,本研究采取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和各省市的居民平均消费支出进行折算。

一方面,在居民平均消费支出的基础上进行删减,即减去衣着、医疗保健和其他支出,得到了包含食品、住宿、生活用品、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支出的硕士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另一方面,在居民平均消费支出的基础上进行替代,即以硕士研究生实际住宿费每学年约1000元的标准替代全国居民人均居住支出。我国普通高校的住宿费收取标准自2001年起维持在每学年每生800元至1200元的区间范围内,至2008年仍维持在每生每学年1200元以内[35];硕士研究生生活用电、用水、用气价格按居民用电、用水、用气价格执行,若现行价格低于居民类价格的则维持现行价格不变。[36]因此,此处统一按照1000元进行住宿费的替代处理。尽管各地的高校住宿费均根据各地的教育、物价、财政部门制定统一标准,但基本稳定在生均每学年1000元。

随着基本消费支出水平的逐年提升,国家助学金的整体资助水平稳定在50%至60%的水平。换言之,按照该方法,我国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现行政策存在近50%的人均资助缺口,提升空间较大。表3是基于这一分析得出的硕士研究生基本消费支出以及相应的资助水平。

表3 基于居民消费支出和CPI折算后的硕士研究生资助水平

分析数据可知,各地的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水平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而走低,上调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额度已经是各地都存在的需求。各地资助水平平均值为56%且基本处于50%至70%的区间范围内;其中,部属高校较为密集的北京、上海、江苏和湖北四地的平均资助水平分别为34%、28%、45%和53%。而且,东部、中部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居民消费水平更高,实现的资助水平更低,各地资助水平相差较大。2019年,资助水平最低的为上海,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仅能满足其基本日常支出的28%;最高的为西藏,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覆盖硕士研究生基本日常支出的79%,存在每生月均约160元的差距。这一现状反映了我国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现行标准低,并未很好地达成覆盖硕士研究生日常支出需求的目的,尤其是高校密集的东部、中部地区存在较大需求缺口。表4是基于这一方法分析得出的硕士研究生基本消费支出以及相应的资助水平。

表4 基于居民消费支出和全国CPI折算后的硕士研究生资助水平

由此可知,以居民生活支出为基准进行直接替换的方法2所得资助水平较方法1更低。其中,两种方法测算出的北京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水平结果较为相近,分别为34%和44%。

(三)方法3:基于硕士研究生CPI的分析

本研究的方法3将自主构建硕士研究生CPI。本研究一方面参考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架构发展,另一方面根据硕士研究生群体的生活消费结构特点进行调整。住校硕士研究生的基本生活支出由伙食费、住宿费、学习书籍类用品、交通通信等类别构成(除学费和寒暑假支出)。

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我国CPI权数的编制方法是根据各类别消费品的权数比例、市场价格进行以五年为一个周期的调整。[37-38]目前,我国CPI权数政策在2015年后开始了新的五年周期,八大类别于2015年前已有所调整,包括将食品和烟酒合并为一类,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等指标则进行细化。

续表4

据已有文献和公开数据,同样假定硕士研究生的基本支出和其他群体相差不大,本研究构造出适用于硕士研究生的CPI。有调查显示,辽宁高校学生在2008年前后的食品相关支出占比达67%以上,远高于我国CPI中食品所占权数。[39]而且不同高校对食堂的补贴存在差异,因此影响到学生的消费结构。根据公开数据和已有研究,高校学生的伙食消费占基本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在50%至70%之间,交通通信占比在10%至20%之间。因此,本研究以2016年新基期为背景,提出的硕士研究生CPI分布权数、逐年指数分别如表5、表6所示。

表5 我国CPI和硕士研究生CPI权数估算结果对比

表6 硕士研究生CPI及各类指数的逐年变化

接着,在得出增速的基础上,分别参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方法3-1)、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下文称低保标准,即方法3-2),设立分省的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标准的绝对值。

方法3-1以调整后的各地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基准线,运用硕士研究生CPI估算2015年至2019年的硕士研究生人均消费支出。此处采取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调整方法与上文相同,即折减去衣着、医疗保健、其他类消费支出并替代住宿类消费支出。经硕士研究生CPI调整后,得出2015年至2019年各地硕士研究生基本消费支出,相应的资助水平如表7所示。硕士研究生基本资助水平为62%,但各地差异仍然较大。2019年,部属高校集中的北京、上海、江苏和湖北四地硕士研究生基本资助水平分别为35%、33%、48%和68%。由此可知,此处计算出的资助水平与方法2调整得出的资助水平较接近,但整体测算水平略高,仍然低于方法1直接取值得出的资助水平。

表7 基于居民消费支出和硕士研究生CPI折算后的硕士研究生基本资助水平

方法3-2即以各地的低保标准为基准线,运用硕士研究生CPI估算2015年至2019年的硕士研究生最低生活支出,结果如表8所示。有研究表明,我国低保标准普遍偏低,具体名目包括居民的食品和日常水电煤气等消费,仅能反映学生的基本生活支出中的基础部分;而且不仅与当地居民人均生活支出、工资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指标挂钩[40],还与各地具体财政标准有关,且与地方财政密切相关。[41]因此,本研究将低保标准视作不含学习书籍类费用的生活费用标准,运用上文构建的硕士研究生CPI权数和逐年的硕士研究生CPI指数调整得出各地高校硕士研究生最低保障标准。

表8 基于城市居民低保标准和硕士研究生CPI折算后的硕士研究生资助水平

可见,我国每月600元的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标准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低保标准基本持平,但在北京、上海等地资助水平还不及低保标准的70%。说明现行的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标准是较低的,难以满足硕士研究生实际的基本生活支出需求。

(四)对三种核算方法的综合比较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三类方法的四个结果如表9所示。方法1基于过往的调查结果测算得出结论,反映出中部地区高校硕士研究生基本支出需求与全国平均水平较为接近,而且东部、中部地区多所高校测算出的资助水平与另两种方法的估算结果较为一致,一定程度上检验了结果的可靠性。方法2直接在居民消费支出数据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代表了硕士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的高线;方法3-2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基础上进行测算,代表了硕士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的低线;方法3-1平衡了已有数据和硕士研究生的基本生活支出结构特点,其分析结果也介于方法2和方法3-2之间。

表9 经三种方法测算的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水平

基于居民消费支出的测算结果显示,全国范围的国家助学金资助水平普遍偏低,且随着居民消费支出水平上涨而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资助水平从2015年的68%下降到2019年的52%。2019年各省的国家助学金资助水平介于28%至79%之间,即便在居民消费支出相对较低的西部地区,当前的资助标准也仅能满足硕士研究生基本日常生活支出的50%至70%。基于本研究自主构建的硕士研究生CPI的测算结果显示,全国范围的资助水平普遍偏低且逐年下降。2019年,全国范围的资助水平约为62%,国家助学金的资助标准仅与大部分地区的低保标准持平,而北京、上海等地的国家助学金标准尚不足低保标准的70%,无法满足硕士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

因此,本研究认为,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的基本资助水平仅约为硕士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的60%,而且对于地处物价水平较高地区的硕士研究生而言,支持其日常基本生活开销的比例不足50%。可见,当前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标准较难覆盖其基本生活支出,每生每月需至少增加400元,方能满足硕士研究生基本需要。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实际测算了现行资助标准下硕士研究生的资助水平,发现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偏低,甚至无法满足西部地区硕士研究生基本日常生活支出。综合以上的分析结果,可以认为现行的硕士研究生助学金标准整体偏低,全国的基本资助水平约为60%,即国家助学金的资助标准与基本生活支出需要之间至少还存在着每生每月400元的缺口。

本研究使用不同指标和方法进行测算,基于一个基本假定,硕士研究生的基本支出和其他群体没有明显差异,然而这个假定只是为了分析的方便。实际上,硕士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可能更高,因为需要有更多的社会交往,而且硕士研究生需要支付更高的机会成本。

此外,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对国家助学金的需求程度不一,各地资助水平也因消费水平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在同一地区的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国家助学金的需求程度也会受到院校、学位类型、个人经济状况等多重因素影响。而现行的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并未将高等教育和学生个体因素纳入考量,对国家助学金的资金利用效率形成了一定制约。

本研究对国家助学金资助水平的实证分析显示,近5年我国各地经济水平迅猛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资助标准并未相应提高,高等教育各阶段的资助标准的提升速度都明显滞后于经济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这就导致国家助学金的资助水平逐年下降,越来越难以满足硕士研究生的基本生活需要。尽管我国硕士研究生在助学金之外也有奖、贷、勤、补等其他类型资助,但是各有设限,并不能实现100%覆盖全体硕士研究生,如奖学金主要是基于入学后一定期间的学业表现、发放名额十分有限。当前阶段,仅有国家助学金实现了覆盖全体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资助目标,在资助其基本生活支出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综上,本研究建议提增我国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标准,以每生每月提增400元为参照,以切实满足硕士研究生的日常生活支出问题。此外,相关部门和机构可以综合采纳本文三种估算硕士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需求的方法,参照各地的实际生活消费水平,建立动态监控和调整机制,完善信息化建设水平,及时调整硕士研究生助学金额度标准,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将不同地区、高校类型之间的基本生活支出需求差异纳入资助调整的考量范围,对资助政策进行动态调整,充分发挥支持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作用。这对于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猜你喜欢

助学金硕士资助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