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郭建梅:在爱情里共同成长
2022-03-11胡晓鸣
同样的天性淳朴、积极上进
1978年,高考恢复第二年,刘震云以河南省文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等到大二开学时,他听说新生中有个小师妹是自己的老乡,还是以安阳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被法学系录取的,刘震云想一睹才女的风采。小师妹叫郭建梅,清纯质朴,一双大眼睛透着灵气,刘震云一见她,不由得心生好感。而郭建梅对刘震云的第一印象并不好。那时的刘震云留着小平头,脚下穿着一双破了洞的千层底布鞋。初次见面,刘震云请郭建梅在食堂吃了一顿饭,一边吃饭,一边对着郭建梅大谈文学。他的手上贴了一块胶布,郭建梅问:“怎么了?”他急中生智回了句:“小提琴拉的呗!”还煞有介事地说当年在部队文工团怎样怎样的才华横溢。郭建梅乐不可支,心想这人穿着一双旧布鞋,却在这里自吹自擂,真逗!
随着两人认识的一步步加深,郭建梅越发感觉到刘震云的淳朴与温暖。刘震云很节俭,穿的鞋子全部是母亲做的,穿到烂也不舍得丢弃;他在食堂总是喝稀饭吃饅头。可在郭建梅过生日时,他给她买了两朵塑料花和4个有伤疤的梨,很明显是几角钱一堆的那种。郭建梅异常感动。她知道,刘震云家里也穷,就是这样的花和梨,他不知道要省多少天的饭钱才买得起,同样的出身,同样的天性淳朴、积极上进,不知不觉间,两颗心在靠近。
郭建梅大学毕业两年后,两人结婚了。
彼此温暖,共同成长
结婚后,郭建梅任职于全国妇联法律顾问处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律师》杂志社。那一年,刘震云在《人民文学》发表了短篇小说,引起文坛关注。丈夫在文坛崭露头角,女儿乖巧懂事,自己的工作也稳定舒心,这似乎是童话故事中的幸福结局。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郭建梅在采访中,被“公益律师”这个概念迷住,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脑海里诞生。回到家,郭建梅对刘震云说,她打算辞职,当一名公益律师。在那个年代,辞掉“铁饭碗”去干公益事业,可谓惊世骇俗,大多数亲友觉得她疯了。刘震云毫不理会旁人的意见,态度鲜明地对妻子说:“相信自己,道路虽然曲折,可前途无限光明。”一听这话,郭建梅心里顿觉踏实了。
第二年,郭建梅辞去公职,与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成立了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一个专业从事妇女法律援助的公益性民间机构。而她则成为中国第一位专职公益律师。
家里有两个箱子,里面装的全是退稿信。刘震云刚开始写作时,遇到瓶颈,有时花费很大力气创作出来的作品,却得不到认可,他陷入迷茫。这时,郭建梅反过来耐心地鼓励他,让他相信自己的才华。刘震云从焦虑中走出来后,以满腔激情投入创作中。后来,他相继发表了小说《一地鸡毛》《温故一九四二》等,成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此时,从事公益律师第五年的郭建梅感到身心俱疲。那段时间,她经常痛哭,一坐下来眼泪就哗哗地流。刘震云心里着急了,便带妻子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郭建梅患上了抑郁症,是由于长期精力透支造成的。
刘震云为了照顾妻子,停止了一切工作,一打听到哪家医院治疗抑郁症效果好,他马上就带妻子去求医。一年后,郭建梅的抑郁症被彻底治愈。从2005年起,郭建梅连续获得“中国公益事业杰出贡献奖”“中国法律界十大社会公益人物奖”“全球女性领导者”称号等。爱妻成了“获奖专业户”,刘震云自感压力不小。为了赶上妻子的速度,他埋头写作,两人你追我赶,互相滋养,谁也没有落下。这,就是最好的爱情。
(摘自《做人与处世》胡晓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