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质量体系适宜性 助推企业发展高质量

2022-03-11李惠英

企业文明 2022年2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措施

李惠英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手段,更是拓展技术创新的路径。四川红华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于2018年依据GB/T19001-2016标准要求实施升版,并通过转版认证审核。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以来,“适宜性”不断提升,充分体现了公司质量至上的发展理念。

GB/T19001-2016是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为基础的,这就要求公司必须强化“质量管理人人有责”的意识,彻底摒弃“质量是质量部门和生产单位的事”的观念。

首先,拓宽质量管理体系范围。“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公司把党建工作优势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为公司的质量提升行动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推动力。质量管理体系强调“领导作用”,管理者对质量的态度决定员工的行动,因此,如何选出好的干部是各级党组织的主要任务,各级管理者对质量体系有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领导团队率先垂范亲自学习理解、参与实践,足以引领各层级员工尽职尽责,发挥以上率下的影响力,也为实现质量管理“全员积极参与”的目标打牢基础。

其次,加强质量文化体系建设。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质量文化建设是质量管理工作的精神。质量文化体系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领导是群众的风向标,公司各级领导自上而下积极参与、全面负责,带动员工群体把制度要求融入日常工作,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习惯变成自然。

人是引发质量风险的不可控因素之一,因此,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不断提升员工岗位能力是公司质量管理中的主要基础工作。

首先,要调动各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建立、健全质量奖惩管理制度,设置质量年度奖励,坚决制止质量违规行为,严格控制不合格生产,强化激励惩戒机制和全员质量意识,保证了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制度规定对质量改进合理化建议实施后效果显著的,对开展质量经验反馈活动有实效可借鉴分享的,对质量违规行为敢于制止、举报或消除产品质量隐患的员工进行奖励。制度规定对生产中因人为原因出现不合格产品的,对因产品质量引发顾客投诉、索赔的,对不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未保证工序质量的,对质量事故的直接(主要)管理责任人、检验员和操作者等进行惩罚。奖励(惩罚)范围涵盖公司各岗位的各级员工,奖励形式按年度进行评议,并按所做的贡献(成绩)大小分为3个等级,评议时以对“质量”的贡献为准,不卖人情不撒“胡椒面”,不限制名额,刚性兑现。当员工真正体尝到热衷质量贡献的甜头和触碰质量红线的苦头,如何选择,显而易见。不断优化“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将对员工的质量奖惩考核纳入绩效考核,员工对质量的贡献直接体现在奖金。

其次,要提升各岗位人员的履职能力。员工因岗位不同对质量知识的把握也不尽相同,对各级领导的培训,主要以质量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含程序和制度)、国家的质量建设战略决策、国内外质量管理发展的先进理念等内容为主,确保各级领导认识到自己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作用。对非质量管理岗位员工的培训,主要以质量管理体系对各岗位的要求、质量管理制度、适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方法和质量意识教育,保证各岗位员工熟悉自己在质量管控中的职责、具体工作和掌握质量工具方法的运用。

没有激励就没有执行力,提升培训效果的关键在于用好激励奖惩办法,对积极认真完成培训,且收效良好的员工给予一定物质或精神奖励,对未完成培训,态度不端或培训效果差的员工在年终绩效考核中予以一定惩罚,促使员工建立荣誉感和紧迫感。

风险管理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风险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首次被引入標准,尚未被普及推广,在国内理论和实践基础薄弱,没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可借鉴。目前公司在质量风险管理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首先,制定适宜、可操作的质量风险管理程序。公司质量部作为质量风险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体系中风险控制措施的更新和执行,并负责组织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同时对风险管理全过程实施跟踪、监视和控制。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识别,并组织指导各生产单位对生产提供过程做风险识别。按照标准管理要求,围绕产品实现过程,从公司内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两方面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判定风险之后,制定应对措施,并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对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重新策划措施、再次评价;若达到预期效果,则风险管理结束。鉴于风险的可变性,对风险管理全过程实施风险监控,以保证达到预期效果。每年初组织各责任单位对职责范围内可能存在的风险充分识别,就识别结果编制风险清单;通过对风险的产生原因、发生的概率、后果严重程度进行分析,根据风险系数划分风险等级,确定关键、重要、一般风险,对风险处理作出优先顺序决策;就所确定的各级风险策划应对方案、制定具体控制措施,并每半年和一年定期评价所采取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当未达到预期效果时,重新制定新措施,直到实现预期结果。

其次,实施有效、动态的质量风险管理措施。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中,“运行”是质量风险识别的重点,包括运行的策划和控制、产品要求的确定、产品设计和开发、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控制、生产提供的控制、不合格输出的控制7个过程。在风险管理中,以这些过程为中心展开与技术和产品质量有关的风险识别与分析,并参考GB/T 27921《风险评估技术》、结合生产实际选择具体方法。制定应对措施时按照“应对风险采取的措施应与对产品的潜在影响相适应”的基本原则,并充分考虑可操作性。有效的应对风险措施能有效应对风险和预防减少风险的不利影响,应对措施有效性评价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评价准则为:原确定风险已得到处理并变得可接受。公司主要通过年度质量目标措施计划半年自评报告、质量体系运行年度自评报告、质量体系内审、日常质量监督及管理评审等形式实施有效性评价。当评价发现应对措施效果不大或不明显,所确定的目标未达到时,立即重新制定应对措施;当评价后出现新风险或引发了二次风险的情况,则重新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应对的第二次循环。

总的来说,风险监控是对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应对等全过程的监视,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因此公司应对所识别并确定的重要、关键风险建立专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清单”和“跟踪检查记录表”,形成活动监视记录,并根据生产实际调整应对措施,尤其是当风险可能超出了公司在策划期间的预期,则再次更新策划期间确定的风险和应对措施,进而实现了对风险的动态管理。

(责任编辑:马成维)

3706500338277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措施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