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2-03-11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薯块病原菌马铃薯

马铃薯淀粉含量较高,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马铃薯作为常见食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马铃薯的需求量越来越高,马铃薯栽培、种植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但是由于部分地区种植户在马铃薯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中采取的措施不合理,导致马铃薯品质和产量受到一定影响。为马铃薯现代化、集约化种植提供依据,本文分析了马铃薯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提升马铃薯品质和产量,保证马铃薯的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

1.1选种

随着中国生物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现阶段中国已有黄色、紫色、七彩色等上百种马铃薯种类。各地区在种植马铃薯时,要依据当地气候条件、地理地貌、土壤土质及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合理选种。

1.2科学整地

1.2.1选择合适的栽培地点

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是保证马铃薯品质、提升马铃薯产量的基础,在选地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尽量选择前3年种植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的农业用地作为马铃薯种植地;(2)马铃薯是块茎类作物,对土壤品质要求较高,栽培土地应疏松、灌溉、排水便利。

1.2.2土地合理规化及底肥合理施用

应依据马铃薯栽培地面积、气候特征及马铃薯品种特点,对马铃薯栽培地区进行畦道宽度划分、确定合理的栽培密度;要进行土壤深耕、细作,耕作深度应在30 cm以上,以提升土壤松软度,保证土壤营养成分充分释放;使用土壤检测仪对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酸碱度等指标进行检测,结合马铃薯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施用有机肥、微生物菌肥,促进马铃薯的健康生长。

1.3种薯处理

1.3.1薯块催芽

将马铃薯均匀平铺在阳光较好的地段进行晾晒、催芽,为保证阳光照射均匀,定期对马铃薯进行翻动。在催芽过程中,要定期清除病芽和腐烂芽,将马铃薯嫩芽催生到0.5~1.0 cm再进行播种。

1.3.2合理切块

为保证马铃薯正常出芽,每个马铃薯块应保持1~2个嫩芽,重量应在30~40 g,同时为避免病原菌在种薯间传播,应准备两套以上的切割刀具,并备好75%酒精,当切割马铃薯芽发育不好或携带病原菌时,应及时更换刀具,并对刀具进行消毒。

1.3.3薯块消毒

为杀灭薯块携带的病原菌或寄生虫,在播种前,应使用温水消毒(45~60℃进行薯块浸泡、晾晒处理)或采用百菌清等药剂浸泡薯块。

1.4薯块播种

薯块播种应选择天气晴朗的春季,土壤温度7~10℃时播种比较适宜。在播种时,应依据马铃薯种类,选择合理的播种行距、株距,从而控制栽培密度。

1.5田间管理

1.5.1肥水管理

合理的灌溉、施肥是保证马铃薯健康生长、提升马铃薯品质和产量的关键,在灌溉和施肥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豆粕、畜禽粪便等有机底肥要施加足量,以提升土壤松软度和空气流通性,维持薯块良好的生长环境;(2)在马铃薯苗期、花期,为保持其枝叶繁茂,提升光合作用,在施肥过程中应适当增施氮肥,进入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后,则要合理控制氮肥用量,避免马铃薯地上部分“疯长”;(3)通过叶面喷施及灌溉等方式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避免马铃薯“缺素症”;(4)引进现代化灌溉、施肥设施,依据马铃薯品种及栽培地气候条件,合理引进微喷、滴管及水肥一体化等现代灌溉、施肥设备,配合土壤检测仪对土壤指标进行实时检测,采取科学的用水、用肥措施,在保证马铃薯品质和产量的同时,提升肥料和水资源有效利用率。

1.5.2田间管理

在马铃薯栽培过程中,为给马铃薯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要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强田间管理:(1)及时补种,对于播种半月后仍未出土的马铃薯苗,要及时用备用苗进行补栽;(2)及时除草,在播种前要进行1次集中除草,避免杂草过于旺盛,影响马铃薯出土;马铃薯出土后,要进行1次统一的除草,以保证马铃薯苗期的健康生长;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应依据实际情况定期除草,避免杂草与马铃薯争夺营养,抑制马铃薯的健康生长。

2.1茎基腐病

马铃薯茎基腐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型病害。该病原菌主要侵染部位是马铃薯的茎基部及块茎;出苗前发病,幼芽腐烂,无法出苗;生长过程中发病,潮湿时茎基部有紫黑色霉层,发病严重的植株顶部萎蔫,逐渐死亡,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储存期发病,导致马铃薯块茎腐烂。

2.2晚疫病

晚疫病对马铃薯影响较大,甚至能导致马铃薯绝产。该病原菌主要侵染部位是马铃薯叶片、叶柄和薯块;湿度较大时,沿病斑周围有白色霉层,如果病斑侵染到叶柄,会导致整个叶片萎蔫,甚至引起植株枯死;薯块发病时,病斑腐烂、坏死,由于湿度较大,病斑处易引起其他病原真菌和细菌的侵染,加速薯块腐烂。

2.3地老虎

地老虎主要通过幼虫啃食马铃薯接近地面部分的茎基部位,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运输,被危害的马铃薯容易倒伏,在危害严重的区域,会出现大面积的断垄缺苗现象。

2.4蛴螬

蛴螬主要是通过幼虫危害马铃薯,幼苗时期,啃食嫩茎,引起幼苗死亡;钻食薯块,影响薯块品质和产量;伤口易被病原菌侵染,增加枯萎病、黄萎病等土传病害传播的风险。

2.5二十八星瓢虫

二十八星瓢虫主要通过幼虫及成虫啃食马铃薯叶片、叶脉。被危害的叶片往往出现“开天窗”现象,从而影响马铃薯正常的光合作用。

2.6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是防治马铃薯病虫害的有效途径,主要包含以下措施:(1)马铃薯播种前,进行土壤深耕、晾晒,杀灭土壤中的有害病原菌和靶标害虫的越冬虫蛹、老龄幼虫:(2)及时清除马铃薯残枝病叶,并集中销毁,以减少传染源。

2.7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是针对马铃薯靶标害虫有效且绿色的防治手段,具体包含以下措施:(1)利用地老虎、马铃薯块茎蛾等靶标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对其成虫进行引诱、捕获;(2)配置糖醋液,捕获地老虎等害虫成虫,降低危害。

2.8科学用药技术

科学用药技术是指通过喷施农药来对马铃薯病虫害进行防治,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优先使用降解较快、对天敌及环境友好的生物农药:如喷施氨基寡糖素提升马铃薯抗病虫能力,喷施枯草芽孢杆菌、白僵菌防治马铃薯地老虎,施用淡紫拟青霉防治马铃薯根结线虫;(2)使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地老虎,使用3%阿维菌素·吡虫啉颗粒剂防治蛴螬,使用53%烯酰吗啉·代森联水分散粒剂防治晚疫病,使用3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防治茎基腐病。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核桃庄乡人民政府张学莲)

3134500338231

猜你喜欢

薯块病原菌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红薯储藏期受害诊断技术及预防办法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火星马铃薯”计划
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比较
马铃薯主粮化
介绍三种优良种子/甘薯良种“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