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驱气藏污水回注能力评价与指标预测
2022-03-10刘启楠鹿克锋伍锐东
刘启楠 鹿克锋 伍锐东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0 引 言
以水驱气藏为主的A气田,目前已进入生产后期,各井产水即将超过平台污水处理能力,若将污水排海处理,所引起的海洋环保问题将非常严峻,本文以A气田为靶区,研究污水回注过程中各项参数指标的确定和预测。
A气田目前已全面出水,预测未来平台排海污水约22.13×104m3,将超过国家环保批复的11.00×104m3最大排放量。因此,为保护海洋环境,开展了水驱气藏回注能力评价研究,包括:最大注入量、注入压力、合理注入速度等参数。
为提高气田开发的整体经济效益,选择1井、10井、3井和4井作为回注井。4口井位于独立井区,不会产生井间和层间干扰,且生产管柱完好,低产低效,无后续挖潜空间。
1 回注能力评价
污水回注前需要评价并预测回注能力和指标,本文通过物质平衡、数值模拟等技术原理,提出了回注能力评价技术,以此确定可注入总量、泵压、地压和瞬时注入量等参数。
1.1 可注入总量研究
可注入总量计算原理为物质平衡[1],计算公式见式(1)。依靠流体的可压缩性进行注入,当地层压力上升至地层破裂压力时,回注停止,此时的回注量即为该层的最大可注入总量。
Iw×Bw=V×Ce×P
(1)
可变形为注入总量的式(2):
Iw=V×Ce×(Pf-Pr)/Bw
(2)
式中:Iw为可注入总量,m3;V为地下孔隙体积,m3;Ce为综合压缩系数,MPa-1;Pf为地层破裂压力,MPa;Pr为当前地层压力,MPa;Bw为注入水的体积系数。
考虑到现有生产层位皆为水驱气藏,储层孔隙中存在气和水两种流体,气和水的压缩能力不同,需分别计算含气层和含水层的可注入空间[2],因此式(2)可分别写为式(3)、式(4)、式(5):
Iw1=V气×Ce气×(Pf-Pr1)/Bw
(3)
Iw2=V水×Ce水×(Pf-Pr2)/Bw
(4)
Iw=Iw1+Iw2
(5)
式中:Iw为合计可注入总量,m3;Iw1为气层可注入总量,m3;Iw2为水层可注入总量,m3;其中综合压缩系数Ce由式(6)求得:
Ce=Cg×Sg+Cw×Sw+Cf
(6)
式中:Cg为气压缩系数;Sg为含气饱和度;Cw为水压缩系数;Sw为含水饱和度;Cf为岩石压缩系数。
破裂压力Pf可由式(7)求得[3]:
Pf=0.023×H×0.75
(7)
式中:H为储层垂深,m;考虑到地层意外破裂的风险,计算结果建议乘以0.8的安全系数。
根据以上计算方法,可求得单井理论可注入总量,计算结果见表1和图1。1井、3井、4井通过挤压水来进行回注的空间为10×104~29×104m3,而包含10井在内的气层可注入量为28×104~144×104m3,可见现有生产层位的回注空间主要集中在可压缩性强,且压力衰竭的气层中。
表1 可注入总量计算参数
图1 单井理论可注入总量
1.2 泵压地压研究
为求取污水回注时的井口所需泵压,建立井筒管流模型,模拟污水从井口注入至地层,此过程中共存在5个作用力,分别是:地层压力、井底流压、液柱重力、摩擦阻力和井口油压[4],其中地层压力、井底流压、摩擦阻力和井口油压为注入的阻力,而液柱重力为注入的助力,因此,注入泵压计算方法见式(8)。
P注=Pt+P摩-P液+P流+Pr
(8)
式中:P注为注入泵压,MPa;Pt为井口油压,MPa;P摩为摩擦阻力,MPa;P液为液柱重力,MPa,P流为井底流压,MPa;Pr为地层压力,MPa。
式(8)中井口油压、液柱重力和地层压力皆可由现场和测试数据求得,P流可由式(9)计算:
P流=I日/Jw
(9)
式中:I日为单井污水日注入量,m3;Jw为储层的吸水指数,m3/(MPa·d)。
而摩擦阻力P摩可由式(10)计算:
(10)
式中:L为油管长度,m;d为油管直径,m;v为瞬时速度,m/s;ρ为污水密度,kg/m3;系数λ可由式(11)求得。
(11)
式中Re为雷诺数,可由式(12)求得:
(12)
以此计算摩擦阻力随日注入量的变化曲线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随瞬时流速(日注入量)的上升,摩擦阻力会快速上升,导致注入泵压的提高,从而增加投资费用,因此需设计合理的日注入量来降低泵压。
图2 摩擦阻力随日注入量的变化曲线
根据A气田日产水量变化趋势,考虑最大日注入污水量为1 300 m3,计算使用单井回注的摩擦阻力数据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高注入量情况下各井的摩擦阻力为32~50 MPa,已超过各储层的地层压力,不具备可行性,因此需要考虑多井合注分摊1 300 m3注入量,降低单井的摩擦阻力。根据各井摩擦阻力变化趋势可见,当单井注入量小于500 m3时,摩擦阻力皆小于10 MPa。
表2 摩擦阻力计算参数
根据以上计算方法求得井底流压和摩擦阻力后,可由式(8)求取4口井的注入泵压与日注入量的关系,极限条件为地层压力达到破裂压力(含安全系数0.8),计算结果见图3~图6和表3。
从图3~图6和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日注入量越大,注入泵压上升趋势越快,可注入总量和可注入时间越少。按照相同注入量下,注入泵压的大小进行排序为:10井<3井<4井≤1井。由图6可以看出,1井注入泵压起点高,开始注入后地层压力会快速接近地层破裂压力,导致整体注入量小,经济性较低。因此建议仅使用3井、4井、10井进行注入。
图3 3井的泵注压力预测
图4 4井的泵注压力预测
图5 10井的泵注压力预测
图6 1井的泵注压力预测
表3 最大注入泵压及可注入时长数据
1.3 瞬时注入量优化
为分摊平台共1 300 m3的日产污水总量,需考虑多井分摊合注,合理的单井注入量分配可以降低泵注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提出注入量优化曲线为基础的优化技术,以此来综合优化单井瞬时注入量,达到经济有效的回注。
经上文研究可知,随着井口注入量的增加,所需的泵压也会增加;同时,受限于不同地层的吸水能力,井筒附近在注入后会出现憋压现象,导致井底流压快速上升,各井的井口注入压力变化曲线如图7所示。因此还需控制注入后的井底流压低于地层的破裂压力。
图7 井口注入压力变化曲线
注入量优化图板:根据各井的注入能力与回注层的吸水能力,以物质平衡法(式(2))与管流模型(式(8))为基础,提出了单井的注入量优化图板,可计算各井在不同注入量下,地层压力、井底流压与累积可注入总量的关系,见图8~图11。
图8 1井注入量优化曲线
从图8可以看出,1井由于储层吸水能力差,不同注入量下,井底流压变化非常敏感,在日注入量超过200 m3时,井底流压就会达到地层的破裂压力,导致可注入总量小;同时在相同注入量下,1井所需的注入泵压也远大于其他3口井,因此不再将该井作为回注井考虑。
从图9可以看出,3井储层吸水能力好,在4口备选井中,不同注入量下的井底流压变化最不敏感,可注入总量差异也不大;同时在相同注入量下,3井所需注入泵压上升趋势缓慢,具备较好的回注条件。
图9 3井注入量优化曲线
从图10可以看出,4井储层吸水能力较好,不同注入量下,井底流压变化不敏感;但是回注层水体能量大,当前压力系数高达0.98,因此可注入总量在4口井中整体较小,回注条件一般。
图10 4井注入量优化曲线
从图11可以看出,10井储层吸水能力较好,不同注入量下,井底流压变化较不敏感;同时储层无强水体提供能量,当前压力系数仅0.38,回注空间较大;在低注入量下可依靠液体重力自行注入,而无需依靠电泵加压,具备较好的回注条件。
图11 10井注入量优化曲线
综合上述4口回注井及回注层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吸水能力、可注入总量及所需泵压的排序,以此提出各井的配注量建议:
吸水能力:3井≥10井≈4井>1井
可注总量:4井≥3井≈10井>1井
所需泵压:10井<3井<4井≤1井
其中1井吸水能力弱,可注总量小,所需泵压大,不建议作为回注井。
根据以上的建议配注量,计算各井达到地层破裂压力时的最大井口泵压、可注入时长和可注入总量,具体见表4。
表4 回注指标预测
2 应用与实践
根据污水回注可行性研究提出的设计方案,A气田于2018年11月开展了10井污水回注实验,采用无泵自流回注方式,日注污水100~250 m3,井口压力趋势也与设计一致。截止2019年2月,10井合计注入污水10 624 m3,其注入曲线见图12。
图12 10井注水曲线
3 结束语
针对海上水驱气藏开发中存在的排放问题,污水回注废弃储层可有效避免生产污水排海,减少了缴纳环保税额的同时,切实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解决了海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为维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