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雅砻江中游楞古水电站夏日滑坡发育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2022-03-10裴小龙杨瀚文宋东阳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坡体滑坡体基岩

裴小龙,杨瀚文,宋东阳,杨 斌,田 野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河北 廊坊 065000;2.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 北京 100032;3.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 陕西 西安710100;4. 中国地质调查局应用地质调查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特别是环青藏高原的周边地带。伴随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四川盆地周边河谷的快速下切,形成了高山峡谷地貌,同时还蕴藏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受地形地貌特征影响,在这一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水电工程建设,加之库内水位大幅度提升,为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1]。如2003年7月三峡库区发生的千将坪滑坡典型案例[2]。

雅砻江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深切河谷区,全长1 571 km。雅砻江干流共规划了22级水电站,其中楞古水电站是雅砻江中游河段梯级开发的第三级。调查发现,楞古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坝内分布有唐古栋滑坡、夏日滑坡和马河滑坡等多个特大型-巨型滑[3−5]。文中以雅砻江楞古水电站夏日滑坡为例,在现场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试验测试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夏日滑坡蓄水后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该研究为楞古水电站库岸滑坡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对同类型滑坡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 研究区工程地质概况

楞古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康定、雅江两县境内,控制流域面积77 543 km2,占雅砻江全流域面积的57%。坝壅水高82 m,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2.19×108m3,调节库容0.12×108m3,初拟正常蓄水位2 479 m。雅砻江在研究区河流走向大体为北东-南西,地势呈东西高、中部相对较低。山顶与河谷的高差达500~1 000 m,谷深切呈“V”型谷,谷坡狭窄陡峻,整体坡度35°左右,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景观。研究区内河谷两岸斜坡地貌较发育,夏日滑坡位于雅砻江右岸,雅江县波斯河乡夏日村附近(图1)。

图1 夏日滑坡区域构造位置图Fig.1 Structural location of Xiari landslide

夏日滑坡区位于宋玉断层、孜河-楞古背斜以及雅砻江近南北向河谷所围限的区域之内。宋玉断层两侧花岗岩劈理化严重,并带有断层泥和断层角砾岩,活动断裂的发育导致区内河谷岸坡非常破碎(图2)。区内第四系覆盖较薄,坡体主要为基岩,以三叠系变质砂岩为主,代表性岩层产状为355°∠53°,在强烈的构造应力挤压作用下,岩石易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和破裂,甚至形成密集层间劈理构造带[6−7]。夏日滑坡上部主要为印支期花岗岩,下部为三叠系块状变质粉细砂岩和第四系胶结砾石层、砂砾石层和胶结砾石、块石、砂、亚砂土、亚粘土等,岩层倾向坡内。

图2 宋玉断层构造剖面图Fig.2 Songyu fault structure profile

2 滑坡破坏边界及发育特征

2.1 滑坡变形破坏边界

夏日滑坡在地形地貌、边坡结构以及变形破坏现状等方面有很大差别,文章根据坡体的地貌形态、物质组成、边坡岩体结构特征以及变形破坏现状,将夏日坡体划分为三个区(图3),并对各区的稳定性做出定性的工程地质评价。分区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的因素[8−9]:①地形地貌因素;②地层岩性与边坡结构;③变形破坏现状,特别是岩体变形迹象以及卸荷裂隙发育状况;④对工程的重要性。

图3 夏日滑坡分区特征Fig.3 Xiari landslide zoning characteristics

Ⅰ区:为夏日边坡老滑坡区,位于夏日村坡下临江一侧[8]。老滑坡体后缘较为宽大,前缘缩口。主断壁高220 m,滑坡残体后缘高程2 560 m左右,前缘河床部位高程约2 350 m,横向宽350 m,厚度20~50 m,前缘剪出口位于2 360~2 380 m高程,高出河水面约5~30 m,沿线可见泉水呈带状渗出。Ⅰ区上下游边界清晰,两侧均为基岩陡壁。上游侧基岩因卸荷风化强烈,岩体较为破碎,在坡脚附近,可见完整的变质砂岩出露。下游侧岩体被花岗岩脉穿插,可见清晰的结构特征。

Ⅱ区:位于Ⅰ区下游侧的基岩山梁为界的下游部位,为夏日滑坡现状崩滑区,被上下游基岩山梁所围限。滑坡体物质组成为:上部为斜坡崩塌物以及基岩风化产物组成的土石混合体,下部为砂岩,岩层倾向坡内。第四系覆盖较薄,坡体主要为基岩。

Ⅲ区:为夏日滑坡后缘区,表层主要为青灰色砂岩与灰黄色花岗岩块石,地形坡度与夏日滑坡原始地表坡度相近,表现为前缘较为宽缓,后缘较陡。相对而言此区属于稳定区,故不作为重点调查区进行研究。

2.2 发育特征分析

Ⅰ区:属于老崩滑堆积体,坡体后缘较为宽大,前缘缩口,滑坡后壁圈椅不呈理想弧形,推断滑坡在一定程度上受母岩的结构特性控制(图4)。现状后壁不是滑后的初始断壁,滑坡发生后在断壁顶部发育有一系列错落台坎和崩落,断壁前缘崩塌造成主断壁一定程度的后移,崩落的岩土体形成了倒石堆。滑坡残体两侧为基岩山梁,岩体卸荷风化强烈。滑坡体目前无整体复活迹象,但局部稳定性差。考虑到夏日滑坡为一高速滑坡[8],滑动后滑体滑动势能已经大幅消减,现滑坡主滑段滑面平缓,滑坡残体可获得较高的整体稳定性,不会发生大规模整体剧烈滑动,水库蓄水后滑坡体至多将以蠕滑—渐稳方式运动[10−11]。

图4 夏日滑坡Ⅰ区特征Fig.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Xiari landslide zone I

Ⅱ区:自上游到下游,可以分为基岩山梁段、泥石流冲沟段,龟背段(此段坡面较为完整,形似龟背,但呈凹形)和“勺形崩滑”段(图5、图6)。根据工程地质现场调查,周边基岩中未发现较大断层。从坡体物质组成方面看,Ⅱ区斜坡体上部主要为碎石土,并夹有少量较大块的孤石,而含量最多的还是块径比较小的岩块,这主要是由原来上部基岩风化、崩塌、滚落、堆积而形成的。Ⅱ区内表层堆积有厚度不等的崩塌物质,下部分布有全强风化层序清晰的缓倾角砂岩,并未发现大规模的滑坡体形成时局部地层翻转、崩塌和杂乱岩体相间分布的现象。下层基岩顶部风化比较强烈。从岩体结构特征方面看,本区段岩土体存在倾向坡外的不利结构特征,岩体被切割为块状结构,较为破碎,并可见错动擦痕,主要结构面产状为:110°∠25°、240°~267°∠53°~60°和35°∠20°,岩体被切割为块状结构(图7),结构面赤投影见图8(面⑤为坡面产状),其前缘稳定性储备不高。

图5 夏日滑坡Ⅱ区特征Fig.5 The characteristics of Xiari landslide zone Ⅱ

图6 夏日滑坡Ⅱ区工程地质剖面图Fig.6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ection of Xiari landslide zone Ⅱ

图7 Ⅱ区岩体结构特征Fig.7 The rock mass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zone Ⅱ

图8 Ⅱ区岩体结构赤投影图Fig.8 The rock mass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stereogram of zone Ⅱ

Ⅱ区已经滑塌的部位并不属于典型的整体滑动,而是一种典型的“勺形崩滑[12],此种类型的崩滑体大多处于位置较高的陡倾斜坡上,母岩破碎,或为原有老滑坡或崩塌体,崩塌体高位剪出或崩落后形成长程高速碎屑流或崩塌。再考虑到整个坡体的岩体特征与“勺形崩滑”体的成生原因与1967年大洪水有关,表明其稳定性储备不高。水库建成后,本区段水位将上升129 m(图6),斜坡岩土体含水量增加和库水作用强烈,抗剪参数在饱和状态下大幅弱化,坡体前缘可能产生滑移式塌岸甚至引发大规模整体滑动[13−14]。

经上述宏观地质定性分析,自然状态下该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而坝内蓄水工况时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最大,Ⅱ区可能出现失稳破坏。故重点对Ⅱ区在蓄水前、后的稳定性做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3 夏日滑坡Ⅱ区稳定性分析

基于野外详细调查,结合勘察测试数据,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重点对夏日滑坡Ⅱ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岩土体参数见表1所示,计算过程采用莫尔-库仑准则[15−18]。考虑滑坡边界效应,长宽高均预留100 m,并参照夏日滑坡的实际空间几何形态,建立高800 m、长1 120 m、宽10 m的计算模型(图9),模型中基岩、滑体、滑带的网格边长为分别为30 m、15 m、8 m,共划分4 596个节点和2 200个网格。利用CAD建立二维图形,采用ANSYS拉伸、划分网格,最后导入FLAC3D进行计算分析。

图9 夏日滑坡II区有限差分模型Fig.9 Finite difference model of the Xiari landslide Zone II

表1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取值表Table 1 Values of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rock and soil

资料表明,目前夏日滑坡坡脚水位为2 350 m,楞古水电站建成蓄水后水位为2 479 m。通过模拟蓄水前后不同水位对应的滑坡地下水位表明:在蓄水前,滑坡体整体处于非饱和状态,饱和部分仅分布在坡脚局部部位;蓄水后,滑坡体前部大部分已饱和(图10),此时水对滑带土的软化作用不容忽视。考虑蓄水影响,将饱和部分滑坡体和滑带土做一定程度的折减,模拟蓄水前和蓄水后工况下的夏日滑坡变形破坏特征[19− 20]。

图10 蓄水前后滑坡地下水位Fig.10 Groundwater level of landslide before and after impoundment

3.1 蓄水前滑坡稳定性

运用有限差分法对天然工况下夏日滑坡稳定性进行模拟。图11(a)为滑坡位移云图,滑坡体主要变形区位于滑坡坡脚范围,但整体位移量较小,最大位移仅为0.016 m,此外滑坡后缘局部出现浅表层变形,最大位移为0.006 m;剪应变增量云图表明,应力也主要集中在坡脚位置,见图12(a),但剪应变增量有向滑坡深部扩展的趋势;目前处于剪切破坏塑性区的单元也主要存在于前缘坡脚部位,见图13(a)。基于内置的强度折减法计算,滑坡安全系数Fs=1.23。表明在天然工况下夏日滑坡的变形主要集中于坡脚部位,但整体位移量很小,稳定性较好,这也与目前的现场调查结果一致。

图11 蓄水前后位移云图Fig.11 Displacement contour map before and after impoundment conditions

3.2 蓄水后滑坡稳定性

水库蓄水对库岸滑坡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21−23]。图11(b)为蓄水之后夏日滑坡的位移变化特征,显示出明显的两级滑动,前缘上部变形在0.15~0.2 m,下部变形在0.075~0.15 m,表明夏日滑坡具有沿基岩滑床向下分级牵引变形滑动的特点,坡脚部位的最大位移达到了0.2 m,为蓄水前的12.5倍,变形主要沿前缘次级滑坡滑带滑动,且越靠近前缘变形越大。前缘坡脚及剪出口处剪应变增量值最大,正处于剪切屈服状态的单元已逐渐形成条形区域,见图13(b),总体上已沿次级滑面形成一条集中贯通的剪切带,见图12(b)。此外,深层滑带也出现局部的贯通。根据前期试验测试和相关工程类比[18,24−25],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滑坡前缘安全系数Fs=1.02。说明在库水位作用下,先期剪切带强度弱化,诱发滑坡局部滑动,破坏方式为前缘牵引式滑动。在滑坡前缘失稳破坏后,滑坡体的剪切破坏可能会继续向上逐渐发展,牵引整个滑坡发生大规模滑动。

图12 蓄水前后剪应变增量云图Fig.12 Shear stress increment map before and after impoundment conditions

图13 蓄水前后塑性区分布图Fig.13 Distribution of plastic zone before and after impoundment conditions

4 结论与建议

(1)根据坡体的地貌形态、物质组成、滑坡成因和滑动机理分析,将夏日滑坡划分为三个区。经宏观地质定性分析,Ⅰ区滑坡体无整体滑动迹象,但水库蓄水后,局部可能将以蠕滑-渐稳方式运动,但不会发生大规模整体滑动;Ⅱ区目前已经出现一定的变形破坏,稳定性最差,尤其水库建成后,坡体前缘可能产生滑移式塌岸甚至引发大规模整体滑动;Ⅲ区整体上较为稳定,不做为重点研究区。

(2)数值模拟表明,蓄水前,夏日滑坡Ⅱ区整体稳定性较好,只在前缘局部出现变形;蓄水后,Ⅱ区滑坡体变形明显扩大,前缘沿先存的次级滑带滑动。建议在夏日滑坡Ⅱ区前缘进行格构锚固和抗滑桩支护,以免水库蓄水后滑坡前缘滑动对水电设施造成破坏。

(3)建议利用现有的成熟监测技术,对滑坡灾害隐患进行早期识别和监测预警。西部高山峡谷区域,由于地域广,传统的人工监测技术较难实施,可利用InSAR技术对高山峡谷区域的滑坡灾害隐患广域进行早期识别[26−28],达到有效减灾和防灾的目的,并为水电工程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猜你喜欢

坡体滑坡体基岩
降雨与水位波动作用下的水库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
采动-裂隙水耦合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理
薄基岩工作面开采覆岩运移规律*
滑坡体浅埋隧道进洞分析及应对措施
强降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分析
干砌石护坡灌注混凝土施工方法在水电站大坝施工中的应用
贵州省习水县桑木场背斜北西翼勘查区构造情况
中央凸起南部基岩内幕成藏条件研究
卧虎山水库溢洪道左岸滑坡体稳定分析及加固
水布垭古树堡滑坡体成因分析及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