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5、CA199、SCC-Ag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022-03-10孙艳艳井水杨大平陈钟玉
孙艳艳,井水,杨大平,陈钟玉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妇科,安徽 宿州 234000)
子宫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子宫肉瘤等。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近年来子宫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临床研究显示,由于子宫恶性肿瘤病变部位隐匿且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而就诊时已为晚期,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2]。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子宫恶性肿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诊断子宫恶性肿瘤的手段主要有影像学检查以及肿瘤组织活检等,但对于子宫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此类检查手段灵敏度不高,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则更具有临床意义[3-4]。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水平与多种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对疾病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5-7]。本研究主要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5、CA199、SCC-Ag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妇科收治的4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组)、82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包含子宫肌瘤37例、子宫腺肌病2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良性组)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进行门诊检查的4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妇科肿瘤患者为首次因妇科肿瘤就诊,并于影像学、病变组织活检等检查后确认为罹患子宫内膜癌或妇科良性肿瘤,健康体检者经影像学及病理诊断排除妇科肿瘤疾病;②受试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妇科肿瘤疾病病史者;②子宫内膜癌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或入选前已开始新辅助化疗等恶性肿瘤治疗手段进行干预者;③就诊原因为妇科肿瘤术后复发者;④合并对研究指标造成影响的其他疾病者;⑤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性疾病者;⑥近期进行其他特殊检查及治疗者;⑦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完成全程检查者。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相关要求。
1.2方法 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疾病类型、月经情况等病历资料。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平静状态下外周肘静脉血5~10 ml,室温下静置30 min后,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的Allegra 21R型高速离心机离心,其中CA125、CA199以离心半径15 cm、3 000 r/min离心15 min,SCC-Ag以离心半径10 cm、3 500 r/min离心30 min,分离取上层清液,-80 ℃保存待检。采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CL-2000i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检测,CA125(批号:171055)、CA199(批号:171162)、SCC-Ag(批号:171173)试剂盒购自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CA199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SCC-Ag水平。正常范围:CA125<35 kU/L,CA199<35 kU/L,SCC-Ag<1.5 μg/L。
2 结 果
2.13组一般资料比较 良性组年龄29~61岁,平均(49±10)岁,绝经59例、未绝经23例;子宫内膜癌组年龄31~62岁,平均(49±9)岁,绝经30例、未绝经18例;对照组年龄32~59岁,平均(48±10)岁,绝经27例、未绝经13例。3组年龄及月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27,P=0.653;χ2=1.261,P=0.532)。
2.23组血清CA125、CA199、SCC-Ag水平比较 3组受试者血清CA125、CA199、SCC-A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和子宫内膜癌组血清CA125、CA199、SCC-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癌组血清CA125、CA199、SCC-Ag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见表1。
表1 3组受试者血清CA125、CA199、SCC-Ag水平比较
2.3血清CA125、CA199、SCC-Ag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相关性分析 将子宫内膜癌组设定为1,对照组和良性组设定为0,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125、CA199、SCC-Ag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具有显著相关性(r=0.239,P=0.002;r=0.307,P<0.001;r=0.284,P=0.001)。
2.4血清CA125、CA199、SCC-Ag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125、CA199、SCC-Ag水平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分别为69.85%、71.08%、72.57%,特异度分别为70.87%、73.92%、74.56%,而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8.47%、特异度为90.06%,见表2、图1。
表2 血清CA125、CA199、SCC-Ag在早期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效果
注:CA为糖类抗原,SCC-Ag为鳞状细胞癌抗原,ROC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3 讨 论
女性子宫恶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手术、放化疗是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整体治疗效果较差,特别是对于分期严重、术后复发的患者治疗效果有限,预后较差[8]。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30万女性死于宫颈癌,20余万女性死于子宫内膜癌[9-10]。子宫内膜癌作为妇产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两种组织学类型,其中组织学类型为Ⅱ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0%~63%。相关研究显示,约50%未采取治疗措施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将于10年内进展为子宫内膜癌[11]。因此,早期筛查、尽早发现子宫恶性肿瘤并及时给予科学有效的干预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增生、雌激素长期持续性刺激、延迟绝经、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等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但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存在困难。如分段诊刮术虽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性较高,但该诊断技术在盲视状态下进行操作,对子宫内膜病变程度、范围及位置等难以掌握,易遗漏局限性小病灶[12];磁共振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相对较高,但由于磁共振成像分布率存在局限性,无法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癌病灶与周围组织浸润情况[13]。近年来有研究显示,血清肿瘤标志物与多种恶性肿瘤密切相关,且血清肿瘤标志物能有效鉴别子宫疾病的良恶性[14]。
CA125作为恶性肿瘤细胞中普遍表达的高分子糖链抗原,其能降解子宫内血管基底膜导致子宫内膜破裂出血,且有研究显示,CA125可通过血液采样测试来筛查子宫内膜癌[15]。CA199作为恶性肿瘤细胞中高分子量黏蛋白型糖类蛋白,与CA125均是多种恶性肿瘤的血清标志物[16]。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检测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血清肿瘤标志物逐渐被发现[17]。如SCC-Ag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最早发现其存在于肺部、宫颈等鳞状上皮细胞胞质,健康女性血清中SCC-Ag的水平较低,不超过1.5 μg/L[18]。相关研究显示,SCC-Ag作为肿瘤抗原片段中的一个糖蛋白片段,可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等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能分泌到血液中,促使血清SCC-Ag水平显著升高,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19],28%~88%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SCC-Ag水平明显升高[20];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99、SCC-Ag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群,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21-22]。本研究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组和良性组患者血清CA125、CA199、SCC-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子宫内膜癌组高于良性组,与刘秀玲和贺全勤[18]及刘晓良和任健康[23]的研究结果一致。另外,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血清CA125、CA199、SCC-Ag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及其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血清CA125、CA199、SCC-Ag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具有显著相关性,三者联合检测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88.47%、特异度为90.06%,对子宫恶性肿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与王智凤等[19]、刘晓良和任健康[23]研究显示的血清CA125、CA199联合检测以及CA125、SCC-Ag联合检测在子宫恶性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血清CA125、CA199、SCC-Ag水平在子宫内膜癌及妇科良性疾病患者中均升高,但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及健康体检者,三者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具有显著相关性,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