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要方便也要新鲜
2022-03-10民生周刊于海军
□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最近一段时间,天津的孙先生迷恋上了预制菜。春节假期,他和妻子的餐桌上有一半是预制菜。在手机APP或网络平台下单后,菜品由店家提前制作封装,并快速送达,孙先生收货后只需简单加工,便可享受一桌美味。
“平时上班忙,我和爱人都没时间做饭。假期有时间了,又嫌麻烦。这种预制菜方便、省心,味道也不差。”孙先生说,网络平台上预制菜种类繁多,酸菜鱼、糖醋排骨、黑椒牛柳、小鸡炖蘑菇等菜品应有尽有。
所谓预制菜,是指将各种食材配以辅料,经预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消费者不用自己下厨,直接跳过洗菜、烹调,只需要简单加工、摆盘再加热,就能“做”出一桌饭菜。
近年来,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加之疫情影响,“宅经济”拉动预制菜从供应餐厅向供应家庭拓展,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会突破8300亿元。
因方便受热捧
北京丰台的刘女士作为预制菜铁粉,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在网上购买预制菜。“除了方便快捷,提高做饭效率,预制菜的摆盘品相也很好,味道也很正,比我自己亲手做肯定是要强得多。对于没有时间又不太会做饭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这种方式是一个趋势。”刘女士说。
“有些菜自己想做,操作起来又特别麻烦,现在在网上买好(预制菜)放冰箱里,什么时候想做就拿出来,很省事。”北京朝阳的胡先生春节在北京过年,他和爱人第一次把预制菜列入年夜饭菜单。在他看来,年夜饭一部分自己做,一部分购买预制菜。整体效果不错,年夜饭做好发到朋友圈获得不少亲朋好友点赞。
山东济南的孟女士关注预制菜有一段时间,自己也在招待客人时使用预制菜,春节假期,她网购了品牌连锁店的半成品年夜饭,口味兼顾南北方特色。
孟女士选购的半成品菜肴全程冷链运输,品质有保证。“免洗、免切、免调料,非常方便。预制菜品类除了家常菜,也有一些特色的、高端的。比如一些海鲜菜品网上也有,一些地方特色小吃也逐渐出现在网上。只要耐心挑选,品类还是挺多的,而且有些商家也保证提供保质期更短的鲜品预制菜。”
某电商平台生鲜食品业务负责人陈先生告诉《民生周刊》记者,预制菜最大的优势,就是省时省力,还能吃得好。目前平台的特色预制菜产品很畅销。陈先生认为,节省消费者时间,解决消费者痛点,让消费者更方便的商品一定会受欢迎。
虎年春节前,《民生周刊》记者走访北京多家商超看到,各大店家为消费者准备了多种多样的年夜饭预制菜,有熟食凉菜,有加热即食菜品,还有火锅汤品等。北京西城一家超市负责人陆先生表示,上架的预制菜生产工厂均有相应资质,做到所有商品可追溯。
陆先生介绍,预制菜已存在10年有余,随着保鲜技术、包装技术的提升,预制菜不是以往大家印象里的“二次加热”那么简单,品质和口味上都有所提升。
互联网经济专家高扬认为,预制菜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可以省去洗、切、烹饪等一系列繁琐工序。此外,在家吃饭,既可避免人员密集接触,又能满足家庭聚会,延续和家人吃团圆饭的传统习俗。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预制菜市场将是各大平台和商家争抢的香饽饽。
高质量发展是关键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预制菜相关企业6.81万家,2021年新增4212家。业内专家表示,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加快、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预制菜有广阔市场空间。
随着电商、O2O平台的兴起与发展,预制菜进入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景中。不过,也有专家指出,预制菜品在国内尚处发展初期,经营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数量庞大但市场集中程度较低,区域性特征明显,竞争激烈但格局不明朗。需要企业紧跟客户及消费者需求,持续创新,快速研发、迭代新产品,以精细高效管理满足客户要求。
事实上,由于预制菜采用速冻方式保鲜,食物在运输途中对于温度的要求较高,温度达不到,极易影响食材新鲜度。有业内人士表示,中餐饮食品类丰富,预制菜对不同温区的产品包装技术、保鲜技术甚至物流运输技术都有较高要求,这对餐饮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未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产业端完整、产品品质稳定性、品牌可信度、消费场景创新、菜品口感保障来推动。
根据《2020—2026年半成品菜行业市场调查与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半成品菜生产企业众多、竞争较为激烈,集中度低,规模化企业较少。虽然半成品菜行业市场空间大,但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价格竞争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下降。企业树立品牌形象能够区别于同类竞品,走出激烈的价格竞争,建立自身优势,提升产品附加值,高质量发展是关键。
某电商平台上出售的预制菜菜品。图/于海军
《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预制菜的安全卫生问题是消费者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很多人关注食品的储藏运输,往往忽略预制菜原材料的来源。预制菜食材的新鲜度、安全性问题需重视。”天津宏达食品公司负责人马女士表示,加工过程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规定、原材料的新鲜程度如何、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使用量等都需要注意。此外,在运输过程中,冷链环节的温度控制、运输途中的破损问题都需要关注。
随着预制菜市场的火热,大量企业进入该领域,监管部门也不能缺位。“相关部门监管既要为新业态提供包容的监管环境,又要防控可能由此而来的风险。”互联网经济专家高扬表示,相关部门应根据新业态精细化监管。此外,预制菜消费增加,还需引导消费者安全操作,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