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的由来
2022-03-10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2年2期
魏晋以前的汉字中,是没有“脸”这个字的,当时表示“臉”的意思的字大多是“面”“颜”等。“脸”字最早出现时,也没有“颜”“面”的意思,而只是“颜”“面”上的某个部位。
南朝梁武帝《代苏属国妇》一诗中有“帛上看未终,脸下泪如丝”的句子,其中“脸”是“睑”的意思,也就是指眼皮。白居易的《相和歌辞·王昭君》“眉销残黛脸销红”中,“脸”是“颊”的意思,是眼下可以施粉的部位。没有“脸”这个字以前,“面”就是“脸”。《说文》曰:“面,颜前也。”今天还在流传的 “面子”“面红耳赤”“不看僧面看佛面”中的“面”仍是“脸”的意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脸”的范围越来越大,到了唐代,“脸”和“面”就基本一致了。岑参的诗句“岸花仍自羞红脸”中的“脸”已经是现在脸的意思了。以后更为普遍,一直到明清之前,“脸”和“面”用法一致,都是书面用语,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白居易“犹抱琵琶半遮面”、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都将脸、面用进了文学词句。沿袭到现在,“脸”和“面”范围虽然一致,但我们通常把“脸”当作口头用语,而把“面”当作书面用语了。
323250190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