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耕文化资源在乡村旅游中的开发利用

2022-03-10杨君如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农耕文化乡村旅游

杨君如

摘 要:为研究农耕文化资源在乡村旅游中的开发利用情况,该文阐述了农耕文化对于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列举了农耕文化资源在乡村旅游中开发利用的几种模式,分析了农耕文化资源在乡村旅游中开发利用时存在的问题,并以安徽省三瓜公社为案例,提出了农耕文化资源在乡村旅游中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耕文化;乡村旅游;三瓜公社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3-0160-04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arming cultural resources in rural tourism. Firstly, it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farming cultur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secondly it lists several 3mode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arming cultural resources in rural tourism, 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arming cultural resources in rural tourism, and it takes Sangua Commune in Anhui Province as an analysis case,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arming cultural resources in rural tourism.

Key words: Farming culture; Rural tourism; Sangua Commune

近年來,我国旅游市场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态势更是繁荣。尽管乡村旅游产品形式多样,然而实际上缺乏文化内涵,难以满足游客精神上的需求,乡村旅游要想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1]。我国传统农耕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农耕文化资源作为文化支撑,农耕文化的传承也需要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因此,农耕文化资源在乡村旅游中的开发利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目前,安徽省农耕文化资源在乡村旅游中开发利用的模式有农业景观、农家乐、传统村落观光、民俗文化体验、农耕文化展示等5种模式。然而,在农耕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农耕文化开发层次较低、与乡村旅游融合程度较低、缺乏科学合理规划等问题。安徽省农耕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较好的案例是三瓜公社,通过对三瓜公社案例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农耕文化资源在乡村旅游中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主要是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资源,加强农耕文化和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做好农耕文化旅游项目规划。

1 农耕文化对于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 当代社会农耕文化的缺失 随着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伦理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与缺失。[1]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机器化大生产和工厂数量的快速增加,使一大批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转而从事工厂手工劳动,工厂数量快速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大片农田被占用。农耕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地和人民被剥夺,农耕文化的发展逐渐衰落。现如今,人们已经很难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农耕文化的存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利益被摆在首位,人们的心中没有了信仰,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不公平现象屡屡发生。农耕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人们受到利益驱使,无节制开采资源,破坏生态系统,最终导致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发生。

1.2 农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其蕴含的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需要保护与传承农耕文化。传承农耕文化可以推动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不仅要振兴乡村的经济,也要振兴乡村的文化。乡村是农耕文化发展的载体,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要与乡村建设相结合。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日益升温,农耕文化的旅游价值日益凸显,部分学者和地方政府对农耕文化的研究和开发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地方政府还全力打造本地的农耕文化,使其成为地区旅游产业的名片,以促使当地旅游业的发展[2]。将农耕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结合在一起,是农耕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农耕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尽管其自身具有巨大的精神价值,但其经济价值很难体现,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受到阻碍,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借助其他力量。乡村旅游是当下的消费热点,其经济价值巨大,乡村旅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必须要有文化作为支撑。由此可见,农耕文化和乡村旅游的结合,符合两者内在发展规律,发展前景明朗。

2 农耕文化资源在乡村旅游中的开发利用模式

2.1 景观农业模式 景观农业模式主要以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农业耕作景观来吸引游客。旅游地的田园风光与当地的农事生产密切相关,农民在田地耕作,收获的不仅仅是农作物,也是一幅幅美丽的农耕图。游客可以欣赏到与大自然完美结合的农业耕作景观,体验旅游地独特的农耕文化。此类景观农业旅游产品有很多,例如安徽的太平猴魁茶园景观、六安金寨的茶谷景观、舒城的“九一六”茶园景观;宣城绩溪家朋黟县柯村等皖南的油菜花田景观、铜陵白姜姜田景观、黄山休宁山泉流水养鱼景观等。黄山休宁县将道教文化融入油菜花田,在齐云山下的油菜花田打造道教文化图景,增加了油菜花海的观赏性。每年在这些作物丰收之际,当地均会举行作物文化旅游节活动,近年来结合丰收节举行相应的旅游观光与农事体验活动。

2.2 农家乐模式 农家乐模式主要以品尝农家菜、住进农家院、体验农家活等形式为主要内容,大部分的农家乐项目都为农户自己经营,利用自家的农地、自家的农产品、自家的房屋、自家的厨艺等,为游客提供服务。游客通过体验这些项目,可以亲身参与到农民的日常生活当中,体验一次农夫的生活。此类农家乐旅游项目,在各個城市周边的乡村都能够见到,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乡村旅游模式。例如,合肥市大圩镇是合肥市农家乐发展较好的地区,当地的葡萄、草莓等水果种植园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去体验田园采摘的乐趣。

2.3 传统村落观光模式 传统村落观光模式主要是依靠特色传统村落来吸引游客。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留给后人的宝贵历史遗产,其在长期的农耕文明发展历程中凝聚了众多的历史信息、文化景观和民族记忆, 它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明的重要载体。[3]游客游览传统村落时,可以从村落的一砖一瓦中感受到历史留下的痕迹,从村落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此类传统村落皖南成百上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黟县西递、宏村,其别具一格的徽派建筑、举世无双的水系工程以及历史悠久的祠堂文化,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皖南山区、大别山区还留存有诸多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这些都可以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

2.4 民俗文化体验模式 民俗文化体验模式主要是以当地的民俗文化为特色,通过体验民俗文化、举办民俗文化节来吸引游客。由于地区差异的存在,不同地区在农业生产生活当中形成了不同民风民俗,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民俗文化。游客通过体验旅游地特色的民俗活动,能够加深对旅游地农耕文化的认识,有利于对当地特色农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此类民俗文化活动有很多,例如太平猴魁每年在4月中旬采茶之前都会举行开园祭祀活动,铜陵白姜产地每年4月的“下姜阁”民俗活动以及9月的开市活动,休宁的“稻草龙”游行祈福活动等活动。

2.5 农耕文化展示模式 农耕文化展示模式主要是将与农事生产生活相关的物品进行展示,以静态的模式向游客介绍农耕文化。展馆主要展示一些传统农具和传统生活用具,游客通过游览展馆内摆放的展出物,可以了解以前的劳动人民如何从事农业生产,还可以了解到传统的农耕文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迹。此类农耕文化展馆有很多,例如合肥市区的安徽农耕文化博物馆,安徽各地在村庄、农业园区、农耕文化遗产地、乡村旅游点都有农耕文化博物馆、农俗博物馆、个人收藏的农耕文化馆。比如黄山太平猴魁茶文化博物馆、铜陵中华白姜文化园、休宁鱼博馆、庐江的中国稻米博物馆、金寨大湾村的大别山农耕文化博物馆等在农耕文化展示方面具有示范意义。中国稻米博物馆设在庐江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内,馆内展示稻米历史、稻米知识、稻米科技及稻米文化,馆名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亲笔题写,是世界第六家、大陆首家稻米博物馆。一些农业企业作为企业文化宣传的标志性成果,也在企业建立农耕文化博物馆,比如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的黄山市乌金园猪文化博物馆、黄山屯溪区的徽菜博物馆、糕饼博物馆等。

3 农耕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顺应了当下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农村地区是农耕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两者相结合有良好的物质和文化基础。但是,由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时间较短,再加上乡村地区缺乏专业型的人才,因此,农耕文化资源在乡村旅游中的开发利用存在着一些问题。

3.1 农耕文化开发层次较低 目前,乡村旅游的热度很高,各个地区都开发了很多乡村旅游产品,然而,其中大多数是低层次的观光旅游产品,农耕文化资源在这些旅游产品当中的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例如,城市周边的一些农户自主经营的农家乐旅游项目,虽然这些项目与乡村的农耕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游客能够体验农家生活,但是农家乐项目能够带给游客精神上的感触却很有限。

3.2 农耕文化和乡村旅游的融合程度较低 近年来,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单纯的观光式旅游已不再能够满足一些游客的需求,游客想体验高质量、多样化的文化旅游项目。乡村旅游与地方特色农耕文化的深度融合做的还不到位,多数的乡村旅游产品只是在整个旅游线路的某一环节或是某个部分突出农耕文化,而重点还是在游玩上。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表面上看似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然而内在是相互独立的,并未实现深度的融合。例如,一些古镇旅游项目,表面上看,古镇的确是历史悠久、农耕文化深厚,实际上,古镇已经被过度商业化开发,仅有建筑能够感受传统农耕文化。

3.3 农耕文化资源的开发缺乏科学合理规划 由于乡村旅游兴起的时间比较短,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出现很多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农耕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缺乏合理规划,影响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导致开发出来的旅游项目与当地乡村的文化氛围不符合。再者,缺乏合理规划导致过度开发,破坏乡村原有的样貌,使乡村失去了自然淳朴的魅力。

4 案例分析——三瓜公社

安徽省内针对农耕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乡村旅游项目不少,本文选取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区三瓜公社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农耕文化在乡村旅游中开发利用的有效经验。

三瓜公社位于合肥半汤,半汤以温泉而闻名,是中国四大古温泉地之一。三瓜公社是由安徽省淮商集团和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联合打造的项目,一直坚持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设计理念,以“整旧如故,体验其真”为规划理念。

三瓜公社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冬瓜民俗村、南瓜电商村和西瓜美食村,其中,冬瓜民俗村是作为案例介绍的对象。除此之外,与农耕文化相关的景点还有国家4A级风景区郁金香高地、东篱花圃、两枣农场、五谷农业、半汤六千年民俗馆、古巢国遗址、二十四节气馆等。冬瓜民俗村主要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作为亮点,村内设有各种民俗手工作坊,例如,豆腐坊、木工坊、竹篾坊、茶艺坊、炒货坊、陶器坊、油坊、酿酒坊等。作坊内的手工艺人向游客展示各类手艺法,并且为游客提供亲自体验手工艺制作过程的机会。例如,在木工坊,游客可以亲自体验制作一把木梳的过程;在茶艺坊,游客参观烤茶技艺,并且品尝一杯自己亲自制作的烤茶;在炒货坊,人们可以将自己采摘的葵籽、花生等加工制作成炒货等。这些手工艺坊体验项目充分调动游客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将农耕文化很好地融入到游客的旅游体验当中。

郁金香高地和东篱花圃主要以花卉种植景观来吸引游客,每到花开季节,大片的花海景色十分壮观,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拍照。两枣农场和五谷农业主要以农作物种植和采摘来吸引游客,每到作物收获的季节,会有许多游客前来体验收获的乐趣。半汤六千年民俗馆和古巢国遗址主要向游客展示半湯地区六千年的农耕文化历史,是独具当地特色的展馆,游客通过参观展品和遗址,可以感受到半汤地区悠久的农耕文化历史。二十四节气馆是集中展示中国二十四节气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展馆,展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二十四节气馆、祭祀台和农耕体验园。每逢节气,三瓜公社都会举办一场隆重的典礼,让游客对我国传统节气加深印象。

通过对三瓜公社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三瓜公社农耕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多样,景观农业模式、农家乐模式、民俗文化体验模式以及农耕文化展示模式都应用在了三瓜公社的旅游产品当中。除了按照模式分类以外,还可以将三瓜公社的农耕文化旅游产品分为2类,一类是文旅产品,一类是农旅产品。文旅是三瓜公社的核心,半汤地区的温泉文化、茶文化、六千年的古巢国文化、特色手工艺法、特色美食、特色民居等,这些都是当地独有的农耕文化,三瓜公社成功地将这些农耕文化资源融入到当地的乡村旅游项目当中,激发了农耕文化的经济价值,推动乡村旅游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农旅是三瓜公社的主营业务,农业生产、农村样貌、农民生活是三瓜公社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关键,三瓜公社成功地将农业、农村、农民这三者充分调动起来。三瓜公社的农旅招牌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消费,农民不仅种植的农产品不愁卖,而且收入来源也增加,可以通过农家乐等项目获得收入,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5 农耕文化资源在乡村旅游中开发利用的建议

5.1 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资源 农耕文化资源的内涵十分丰富,想要充分的发挥出农耕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必须做好农耕文化资源的挖掘工作。在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前期,要对当地农耕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在此基础之上,对能够加以有效利用的农耕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三瓜公社对半汤地区的农耕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包括六千多年的民俗文化、古巢国文化、手工艺文化、温泉文化、茶文化等等,并根据这些挖掘出来的农耕文化开发出了许多旅游产品,例如根据半汤茶文化开发出了半汤烤茶、半汤红茶、半汤绿茶产品,根据半汤温泉文化开发出了与农特产品相结合的山泉农特产。

5.2 加强农耕文化和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 实现农耕文化和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农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有利于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要做到以下几点:以理念融合为基础,以职能融合为保障,以资源融合为抓手,以产业融合为核心,以科技融合为助推器。[4]文旅融合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而是要在认清两者的本质、把握两者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将两者融合。

5.3 做好农耕文化旅游项目的规划 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沿着正确的方向把这盘大棋走好,必须规划先行。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的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农耕文化资源在乡村旅游项目中的开发利用必须做好规划。农耕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必须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做到因地制宜。三瓜公社建设于2015年9月1日,由合巢经开区与安徽淮商集团共同打造,项目规划历时3年。高标准规划和高起点打造是三瓜公社始终坚持的建设规划原则,三瓜公社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生活品味作为出发点,从基础设施、建筑外观、生态环境到功能布局、资源利用,都是按照现代化、人性化的角度进行建设,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让游客在三瓜公社游玩时,感受到舒适和自在。[5]

6 结语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当代社会来说,它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农耕文化资源能够发挥出其巨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必须重视农耕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乡村旅游要抓好农耕文化这一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在保护与传承农耕文化的基础之上,激活农耕文化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杰,苏维词.以“文化+旅游”推进我国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9(03):35-36.

[2]赵建军,赵若玺.农耕文化的伦理价值与绿色发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35(01):61-65.

[3]陈如霞.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的利用探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4):171-172.

[4]王云庆.保护传统村落  留存乡村记忆[J].城乡建设,2015(01):66-67.

[5]范周.文旅融合的理论与实践[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1):43-49.

[6]刘璇.农旅融合视角下三瓜公社规划设计研究[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9,27(02):32-36.

[7]陈心童.浅谈苏州地区农耕文化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利用开发[J].价值工程,2020,39(09):19-21.

[8]付佳.休闲农业旅游中农耕文化资源开发利用[J].农业工程,2019,9(05):141-143.

[9]赵跃.“文旅融合”视域下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J].智库时代,2020(04):262-263.

(责编:王慧晴)

3655500338290

猜你喜欢

农耕文化乡村旅游
从农业谚语看壮泰民族的传统农耕文化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民间美术是本我的放逐和情感的宣泄图式
“重农抑商”的文化内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