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樟子松人工林衰退原因及改造措施

2022-03-10李淑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樟子松改造

李淑杰

摘 要:樟子松人工林在辽西地区有大面积分布,曾经对当地防风固沙、改良水土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但近些年受多种因素影响,林分衰退趋势明显。该文结合当地实际,分析了樟子松人工林衰退原因,如气候、土壤养分及水分、病虫害等,并提出调整林分结构、推行科学营林措施等改造措施,以期为辽西地区樟子松人工林更新复壮提供参考。

关键词:樟子松;衰退;改造

中图分类号 S791.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3-0079-03

樟子松是我国北方地区防风固沙林营建的优良先锋树种之一,表现出很强的抗旱、抗寒能力,在土壤瘠薄的环境下也可生长,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在北方地区造林发挥出了积极的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作用,在当地有大面积的林分[1]。辽西地区早在20世纪中叶时即开始引进樟子松进行试种,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之后在该地区大面积人工栽植。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林经过一定年限的经营后会出现林分衰退现象,尤其是近些年快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了人工林的林分衰退等问题,如何促使人工林分的长期稳定生长是摆在林业工作者面前的技术难题[2]。

辽宁省西部地势以低山丘陵为主,为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在8.6℃左右,年降水量平均400mm左右,日照时数年均2600h以上,有着非常丰富的植被资源,植物类型有近1000种,包括油松、樟子松、侧柏、蒙古栎等。其中,20世纪中叶时大量营造的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明显的衰退问题,不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安全,迫切需要对其衰退原因及改造措施开展研究,以控制住林分衰退的速度。

1 樟子松人工林衰退原因

1.1 气候 相对于樟子松的原产地,辽西地区的气温条件相对较高,空气相对湿度偏低,存在较大的气候差异。樟子松经过多年的生长出现了长势变弱、抗性水平降低、易遭到病虫害的侵染等[3]。此外,较高的气温条件下樟子松生长速度加快,促使樟子松成熟时间提前、衰老速度加快。

1.2 养分及水分 辽西地区早期营建樟子松人工林时存在密度偏大的情况,在气候干旱、降雨量少且远低于蒸发量的情况下,大量的樟子松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加上近些年辽西地区积极开展造林治沙等,加大了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且近些年异常的气候条件也对区域水分资源的补给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最终地下水资源亏损严重,导致了地下水位的逐年降低,增加了樟子松根系吸收水分的难度,出现了林分的衰退现象。

辽西地区的气候干旱,风沙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中的养分随着地表径流冲走,加上近些年当地大量造林,增加了对土壤中养分的摄取,目前土壤中养分面临着不足且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加上有的地区土壤pH偏碱性,对分解有机质以及释放转化养分等极为不利,地力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趋势,难以为樟子松林提供足够的养分,且土壤内的各类养分的比例不合理,导致了樟子松林长势弱、大面积衰退。

1.3 病虫害 一是病害。樟子松生长过程中常发生病害,其中由松球壳菌侵染造成的松枯梢病可直接导致樟子松林分的衰退、死亡。病原菌一般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侵入樟子松体内,发病后影响到树体的长势,降低其抗性,加速了樟子松的衰退速度。二是虫害。樟子松林间最易发生的虫害为松沫蝉,20世纪末调查时几乎所有生长超过10年的樟子松树上均有松沫蝉虫害。近些年该虫害发生程度加重,对樟子松的生长产生极大的影响,导致长势差,对樟子松林分的衰退起到了间接性的推动作用[4]。

1.4 经营措施 辽西地区早期营建的林分以人工纯林为主,很少有混交的林分,导致了林分整体抗性能力较低,病虫害发生程度重,影响树木的健康生长,导致了林分的衰退。通过对辽西地区樟子松林的调查,人工林经过多年的粗放式经营,林间密度过大,林分结构不合理,樟子松难以接受到足够的光照、空间、养分及水分等资源,不利于其健康生长。过于郁闭的林分还导致了各类病虫害的频繁发生,导致了樟子松林退化的趋势明显。

2 衰退樟子松林改造措施

2.1 调整林分结构 选择抗性强的树种,清除已感病树木,提前做好种子、土壤的消毒。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樟子松品种进行试种,逐步替代现有的樟子松人工林,以促使樟子松树木对病虫害等不利条件的抵抗能力得以提高。结合目前辽西地区樟子松林分的实际情况,可从以下方面适当调整林分结构。一是樟子松林分如果已经出现了衰退情况,可清除其中衰退的树木,并采取封育措施,以逐渐恢复林分[5]。二是樟子松林分内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衰退情况,在过大的林分密度下,对水资源有着大量的需求,辽西地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处于匮乏状态,可通过一定的间伐措施降低林间密度,维持水资源与树木生长对水分需求之间的平衡。三是樟子松林分内如果需要重新营建,要提前做好计划、针对性开展,具体要结合当地的水资源实际。

2.2 推行科学营林措施

2.2.1 因地制宜地营造混交林 对辽西地区现有的大面积樟子松人工衰退林进行改造,营造为混交林模式,以增加林间物种多样性,形成较为稳定的林分结构,使树木的抗性能力有所提高,改善土壤中的养分及水分条件等。通过混交林的营建可整体上提高林分的功能,实现林分经营模式的改革完善。混交林的营建中,植物的配置要科学,要求有很好的抗性水平、较高的经济价值或者生态价值等,目前营建混交林树种主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乡土植物。辽西地区常见的营建方式有以下几种[6]。

(1)樟子松与地被。在辽西地区,樟子松与地被植物混交模式建议采取林草共植、林药间作等,即对当前大面积分布的樟子松人工纯林进行充分利用,在其林间种植沙葱等具有药用或者食用价值等经济效益的植被,一来可以使樟子松群落稳定性得以增强,二来通过种植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短期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很好地协调林地内的温度、湿度、养分等条件。由此可见,目前在辽西地区推广林草、林药等模式具有可行性,不仅对之前樟子松林分经营管理的效果有一定的巩固作用,還提高了牧草、药用植被等的产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均比较明显

(2)樟子松与灌木。灌木丛对林间土壤肥力能够起到很好的改善效果,因此可将樟子松与灌木进行混交。适合在辽西地区种植且可以与樟子松混交的灌木类型主要胡枝子、沙棘等。对于阔叶类的灌木,其枝叶繁茂,林下有很多枯枝落叶,有利于减缓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改良土壤的养分结构。胡枝子等灌木类型有很好的固氮效果,与樟子松混交后可对土壤养分结构起到明显的改良效果。另外,饲料等其他灌木类型的植被也可与樟子松纯林进行混交,有利于增加效益,改善衰退的樟子松林分。

(3)樟子松与乔木。樟子松可与乔木类树木进行混交,辽西地区适合的针叶类树木有赤松、油松等,阔叶类树木有山杏、河北杨等。樟子松+乔木混交林营建时要科学配置树种,采取带状混交的方式,由于林间生物多样性增加,对土壤养分结构的改善作用明显,利于充分发挥林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效果。

2.2.2 控制林木密度 林间密度要求控制合理,通过间伐等措施保持林间株行距合理。辽西地区早期生长年限达到40年的樟子松林内病害发生程度一般较重,建议主要采取卫生伐等方式,将枯萎死亡的树木以及即将死亡的树木伐除干净,将其改造成为疏林草地[1];生长年限为30年左右的樟子松林内树木生长速度慢,多种病害相对轻度发生,可在调节林间密度及结构的基础上辅以必要的卫生伐措施;对于生长年限在20年左右或低于20年的樟子松林,其生长态势好、树体健康、病虫害程度轻,需要及时采取间伐、卫生伐等措施对林间密度进行调整。如果林间已经出现病害,可采取块状择伐的方式伐除发病的樟子松树木,以避免病害在林间的进一步扩散蔓延。間伐时一定要将长势健壮的苗木予以保留,将长势低劣的树木伐除。

2.2.3 人工修枝 过多的枝条会大大增加树木的蒸腾量,在干旱少雨的季节里可导致树木水分不足。通过修枝措施,有利于降低树木的无效蒸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水分不足导致的树木长势不佳等情况。修枝不仅是对发病的枝条进行修剪,还要对密度过大的健康枝条进行修剪。一般来说,控制树冠与树高的比值在1/4~1/3时,对林间病害的控制比较有效,还可以明显促进树木的生长量。生长年限低于20年的樟子松树,控制其树冠与树高比例在1∶2~2∶3;对于生长年限在21~30年的樟子松树,控制树冠与树高比在1∶3~1∶2;对于生长年限超过30年的樟子松树,可控制其树冠、树高比值在1∶4~1∶3。生长年限超过20年的樟子松,侧枝的数量保留10~15轮即可[5]。

2.2.4 防治病虫害 (1)病害。一是苗圃地防治。6月中旬至9月中旬期间,每2周选择48%~52%多菌灵400~600倍液、68%~72%甲基托布津800~1200倍液等喷施1次,交替轮换选择药剂,避免同种药剂长期使用导致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幼苗达到出圃标准后进行移栽时,将苗木浸泡在上述药剂溶液中。如果林间已经有树木染病,则要及时进行砍伐以及消毒等处理。二是大树防治。对于樟子松大树,主要采取经营管理措施,包括修枝、肥水管理等,当病害发生程度达到药剂防治标准时可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措施。

(2)虫害。樟子松衰退林内松沫蝉、松毛虫等虫害易发,会加剧樟子松林分的衰退趋势,需要重点加强防治。针对松沫蝉,可在其处于若虫期时选择48%~52%甲胺磷400~600倍液、氧化乐果等进行喷雾,也可直接取适量对准树干进行涂抹或者注射;成虫期时,在较为郁闭的樟子松林内通过点燃“林敌”烟剂等进行防治。松毛虫也是樟子松林内常发的一类重要害虫,可采取人工绑缚毒绳的方法进行防治,也可在林间释放赤眼蜂等天敌生物,实现以虫治虫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祥云,姜凤岐,李晓丹,等.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规律和原因[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2):2225-2228.

[2]刘明国,苏芳莉,马殿荣,等.多年生樟子松人工纯林生长衰退及地力衰退原因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33(4):274-277.

[3]刘建华.章古台地区不同密度樟子松人工林衰退情况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9(5):19-20,58.

[4]吴祥云,姜凤岐,李晓丹,等.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主要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2):2221-2224.

[5]吴迪,董宇,万姝敏.樟子松衰退病现状及对策分析[J].绿色科技,2011(3):49-50.

[6]闵学红.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规律和原因[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7):598,599.

(责编:徐世红)

3835500338208

猜你喜欢

樟子松改造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杭州“城中村”改造的调查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
不同强度林火干扰对红花尔基樟子松天然林更新的影响
樟子松人工林的培育及其管理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