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校训的形式与内涵研究
——基于江苏省89所高职高专院校校训分析
2022-03-09沈中彦孙丹
沈中彦,孙丹
(苏州市职业大学, 江苏苏州215000)
一、研究来源
“校”,顾名思义为“学校”。“训”,在《辞海》(第七版)中有“教诲、开导”“典式、法则”“训练”等意义,此处应取“典式、法则”之意。《辞海》(第七版)中将“校训”解释为:学校规定的对全校师生员工有指导意义的应该共同遵守的训词,是学校倡导的一种风尚和行为准则[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于2020年7月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2],笔者对江苏省89所高等专科院校的校训进行了整理,其中公办高等专科院校68所,民办高等专科院校20所,中外合作办学的高等专科院校1所。通过对这89所高等专科院校官网查询,获取89所院校的全部校训内容。在江苏全省范围内,拥有校训的高职高专院校数量为100%。由此可见,江苏省各个高职高专院校认同校训文化,并且将其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指南。
二、各个院校校训文字形式分析
(一)句式分析——备受青睐的“二言八字”
根据获取的校训,笔者对各个院校校训的句式进行了分类,89所院校的校训共呈现11类句式,种类繁多,呈现个性化趋势(见表1)。所有校训中,字数最多的16字,为宿迁职业技术学院之校训“磨砺智慧、陶冶心灵、燃烧激情、快乐新生”;校训字数最少的仅有2字,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弘毅”。其中,二言八字的校训最多(共39条),占全部校训的43.82%,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严谨治学、崇尚实践”,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知行合一、明德致远”。这类校训阅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入人心;四言八字和一言四字的校训也相对较多,分别占到19.10%和16.85%,如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厚德、笃学、敏行、毓秀”,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知行并进”等。除一言四字、二言八字、四言八字的校训所占的比重较大之外,其他句式的校训在相对平均。
表1 江苏省89所高职高专院校校训句式统计
(二)字频统计——以“德”为先
将江苏省89所高职高专院校的校训进行字频统计分析,共使用195个不同汉字(见表2)。按照使用的频次进行排序,其中“德”字的使用频次最多,共计36次,在所有校训字数中出现的频率为5.84%,如“厚德”“明德”“立德”“正德”“修德”等,“德”字在校训中高居榜首,反映了高职高专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使命与担当——“立德树人”;“行”字出现的频次次之,共计22次,出现的频率为3.57%,如“知行”“笃行”“敏行”“力行”“尚行”等;“学”字出现的频次再次之,共计18次,出现的频率为2.92%,如“笃学”“博学”“治学”“励学”“敏学”等。
表2 江苏省89所高职高专院校校训字频及表述形式统计
(三)词频统计——君子“厚德”“自强”
根据89所高职高专院校校训的内容进行词频分析,89所院校校训共计用词100个。按照使用频次进行排序,其中“厚德”的使用频次最高,共出现15次,如南通职业大学的校训“厚德远志、格物致知”,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的校训“厚德、致知、慎微、博大”;其次是“创新”,共出现9次,如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诚信、笃实、勤俭、创新”,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的校训“诚正、弘毅、奋进、创新”;“自强”紧列其次,共出现8次,如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的校训“自强奋进”,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知行合一、自强不息”。
三、各个院校校训来源分析
一所高校的校训反映了这所高校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校园文化,校训在不同时期有相应的变化和发展。一所学校的校训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观念等。经过对江苏省89所高职高专院校的校训来源进行分析,基本可以归纳为三种方式,一是引经据典类;二是现代汉语类;三是古今结合类。
(一)引经据典类
通过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的格言警句作为校训,意在体现校训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以古鉴今。大多数院校在确定校训时,都会从传统文化中加以借鉴,如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厚德尚技、自强不息”中的“厚德”“自强不息”,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厚德、勤业”中的“厚德”,均源于《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在强调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奋斗精神;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弘毅”和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校训“修德弘毅、励学尚能”中的“弘毅”,均源自《论语·泰伯》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用以勉励师生树立远大抱负,坚定理想信念;南通职业大学的校训“厚德远志格物致知”中的“格物致知”,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正则格致”中的“格致”,均源于《礼记·大学》中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蕴含着崇尚科学、鼓励实践,探索真知之意。
(二)现代汉语类
随着“民主”“进步”“科学”“创新”等观念深入人心,这也逐渐成为一些学校校训的重要来源。如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的校训“精艺创新追求卓越”,清楚地表达出学校的办学方向;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的硅湖职业技术学院,以“责任、荣誉”为校训,反映出学校师生对办学责任和人才培养的美好向往。1987年,党的十三大首次提出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就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学校的校训,切实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职业立身,技术报国”,即鲜明旗帜地反映出职业教育的教育类型,将广大师生的个人发展与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命运紧密结合。新时期,一些非常现代的话语在校训中也逐渐出现,如宿迁职业技术学院的“磨砺智慧,陶冶心灵,燃烧激情,快乐新生”,这类校训往往直接反映着学校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
(三)古今结合类
古今结合类是指既引用传统经典中的语句,又借鉴现代词语的校训。如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向阳而生、精工笃行”,“向阳而生”“精工”为现代词语,“笃行”则源自《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厚德、重能、规范、创新”,同样是通过引经据典和现代词语相结合的方式构成。
四、高职高专院校校训内涵分析
校训是学校经过长期的思考积淀,形成的对办学定位、发展方向,独特精神气概的高度概括。校训通过简单的文字表述,凝练出一所学校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精神文化。一般来说,校训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应该包括崇高的理想主义精神、高雅的道德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3]。在对江苏省89所高职高专院校校训进行文本分析和内涵研究过程中,发现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品质提升、对知识和真理的不懈追求与实践、个人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塑造、承担特色学科的社会使命与责任等多个方面。
(一)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和精神品质提升
重视道德理论、道德实践、道德行为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取向。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之高地,其根本任务就在于“立德树人”,因而,无论是高等普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都将“德”视为教育的核心和重中之重。我国1204条校训中,使用“德”字的校训占全部校训的48.50%[4],在江苏省89所高职高专院校校训中,“德”字出现了36次,足以见得各个高校对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视。如正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正德厚生”,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自强不息,立德树人”等,都明确了“德”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除了“德”字的备受青睐,其他关于精神品质的词语也广泛运用于各个院校校训中,如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的校训“自强奋进”,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养正修能”,都体现了各个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广大师生道德修养和精神品质的重视。
(二)重视对知识和真理的不懈追求与实践
学风建设是学校治学文化、治学精神、治学实践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学校发展的保障。在校园内倡导良好的学风,营造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良好氛围,是一所学校的应有之义。教师治教、治学,学生求真、求知,都是对倡导良好学风的完美诠释,在众多高职高专院校的校训中也多有体现。如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的校训“博学竞取、励志立业”,勉励广大师生要博学勤学、坚持真理;而更多的院校更加重视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结合,如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学成致用”,突出了“学”与“用”的逻辑关系;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严谨治学、崇尚实践”,以及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知行并进”,都是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之典范。
(三)重视个人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塑造
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同属国家高等教育之范畴,在诸多方面有共通之处。如上文提及的对“品德”的重视和对“真理”的追求,但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二者存在较大的差异,作为职业院校,在做好系统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技能、实践能力之培养。这也意味着职业院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技能”的培养要求,在校训设置时,同样需要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等理念充分融入到校训之中。如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职业立身,技术报国”,直奔职业教育的主题——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校训“弘毅守正、盈科匠心”,将“工匠精神”和个人品德相结合,凸出了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标准;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育厚德之人,炼强技之才”,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的校训“精艺创新,追求卓越”,同样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根本性差异。
(四)重视承担特色学科的社会使命与责任
高校除了教学、科研等基本功能外,还承担着社会服务的职能,这里所说的“社会服务”,不仅仅是学校对社会作出的直接贡献,更多的是指培养的学生就业后在社会中所承担的社会使命与责任,尤其是具有特殊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这类院校的校训往往与学校的学科背景和办学性质相关联。如师范类院校的校训,更多强调“师德师风”“为人师表”。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仁者爱人,师者世范”,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敬业乐群、师表八荒”,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崇师、尚美、立人”,都反映出师范院校对“师德”的关注、对“育人”事业的重视,彰显了师范教育的特色和使命。相应地,医护人员与教师同样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德”,高职院校在培养医护人员的过程中,需要校园文化精神的浸润,如江苏护理职业学院的校训“护爱生命、修身明理”,就体现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社会的担当。此外,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校训“以微笑和知识服务社会”,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励志耕耘,树木树人”,同样体现了专业学科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五、结论与启示
(一)形式上,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经统计发现,江苏省89所高职高专院校的校训,无论是其句式、字频、词频等形式和内容,都存在较高的相似度,如“厚德”一词,复制、粘贴的痕迹相对明显,校训的多样化亟待进一步加强。这一方面说明,这些文化内涵被高职高专院校广泛认同和接受,另一方面也凸显了部分院校校训单一化、模式化之倾向。对于各个院校来说,校训的确立或变更,要充分借鉴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内核,更要结合学校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办学理念、学科特色等因素来综合评定,保持校训的文化内涵和独有气质魅力。
(二)内涵上,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新时代呼唤新使命,作为学校精神体现的校训,也应根据新的情况进行丰富和拓展。如苏州市职业大学的校训“勤勇忠信”,是在原有“四言十六字”的形式上阐释为“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忠于事业、信于社会”。在新的历史时期,办学者根据学校发展和时代要求,将原有校训以“1-2-4”的表现形式重新修订为“勤,勤勉务实、奋力争先;勇,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忠,忠于人民、厚德载物;信,重信明义、自强不息”[5]。值得注意的是,校训的形式创新和内涵丰富,不应是办学者的一时兴起,也不应是对原有校训的全盘否定或者另起炉灶,真正的校训内涵创新,应是对校训原有内涵的全局把握和理性思考,应是在继承原有校训的基础上丰富创新。
(三)功能上,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校训不仅仅是简单的几个文字,归根到底,校训是一种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命力量的源泉[6]。这就需要学校从校训的育人功能出发,正确阐释校训的内涵,充分发挥其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从校训功能发挥的主体和对象而言,管理者、教师、学生、校友等应牢记校训的精神,将校训所产生的力量内化到自身的教学、学习、工作乃至是人生发展中。从校训发挥功能的方式来而言,要不断拓宽校训宣传的途径,利用好教室、实验室、操场、食堂等常见场地,同时应借助新媒体等新的手段形成多方面的良好文化氛围,通过多方主体、多种方式,共同将由校训所产生的“文化自觉”转变为对校训及其他校园文化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