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特殊服装产品监督抽查质量分析及标准化建议
2022-03-09倪梦怡赵博研
文/倪梦怡 赵博研
随着文娱生活内容的日趋多样化,在一些特殊场合需要穿着特定的符合活动主题的或者具有特定功能的服装。例如卡通或动漫人物扮演类服装、舞蹈服装、跆拳道服、骑行服、汉服等。该类服装的生产企业大多是小型或微型企业,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并未形成气候。从市场格局上来看,电商平台销售为主要销售渠道,实体销售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批发市场,因此日常监管困难重重。从2020年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特殊服装的抽样情况和监督抽查结果来看,该类产品存在的质量隐患较多。
1 特殊服装产品的市场需求与市场销售情况
随着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深入,每逢“圣诞节”“万圣节”等一些特定的节日或者是特定主题的文娱活动,特殊服装的购买需求大量增加,且峰值呈上升趋势。除了贴合节日或主题而特意穿着的服装以外,在一些特定体育场合需要穿着的服装,例如跆拳道服、舞蹈服、骑行服等,由于服装的功能性符合运动的特性,因此该类服装在文体训练中的市场需求亦相对稳定。抽查产品类型及抽样情况汇总见表1、表2。
表1 符合抽查要求的抽查产品类型及抽样情况汇总
表2 不符合抽查要求的抽查产品类型及抽样情况汇总
从上海地区的销售采样情况来看,扮演类服装的销售渠道呈现以电商平台为主的态势,以迪士尼动画人员为原型的扮演类服装覆盖面最广,深受小朋友的欢迎。标识齐全的该类服装售价较高,因此,价格亲民但无厂名厂址等“三无”产品充斥网络且销量居前。
从表2可以看出,跆拳道服等特定体育场合穿着的服装、其他动漫人物以及汉服等扮演类服装中的“三无”产品多为在电商平台销售,且存在采标混乱的情况。对于在采样过程中涉及的“三无”产品,由于产品不符合监督抽查的要求,均已将相关线索移交执法处理。
通过对电商平台和实体销售企业的整体摸排,可以看出,实体店销售的特殊服装在标识等外观质量方面明显优于电商平台销售的产品。
2 特殊服装产品的标准执行情况
根据本次采样的情况来看,符合抽查要求的特殊服装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的采标率是100%,其中儿童及婴幼儿服装普遍采用了GB 31701—2015 《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成人服装则普遍采用了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特殊服装产品的标准选择主要存在三类问题:(1)标准的匹配度不高。大部分特殊服装的结构复杂,并且配有亮片或是其他装饰物,而目前的纺织品服装标准主要以适合日常穿着的服装类型进行分类的,因此特殊服装参照该类标准无法考核其特有属性或检测出存在的问题及隐患;(2)大部分生产特殊服装的企业为小微企业,其产品质量的控制水平不高,因此实际为针织物而去选用机织物标准的此类现象较为突出;(3)有一小部分已经关注到标准不匹配的企业制定了企业标准,但是企业标准中并不含有特有属性相对应的考核项目,标准化的水平还比较低。
3 特殊服装产品标准的制定建议
根据特殊服装市场现状来看,特殊服装产品的标准制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3.1 建立针对特殊服装产品的安全性标准。扮演类特殊服装,尤其是儿童穿着的特殊服装,由于角色或设计的需要,金属类、橡胶类、塑料类配件装饰物较多,这些配件本身是否含有有毒物质是制定标准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亮片类装饰物,一旦出现缝制不牢脱落、镀层脱落或存在锋利边缘均存在安全隐患。目前纺织产品的标准中未涉及配件安全性能的考核,可以参照相关行业的标准要求。例如2019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GB/T 37647—2019《玩具及儿童用品特定元素的迁移试验通则》国家标准,针对婴幼儿及儿童玩耍和使用行为的特殊性,规定了玩具及儿童用品使用中与皮肤接触导致的汗渍迁移、舔食导致的唾液迁移、吞咽导致的胃液迁移的试验模型通则,标准为新型玩具及儿童用品提供测定可迁移特定元素的方法,有利于将玩具和儿童用品中的可迁移特定元素指标牢牢限制在规定范围内。除此之外,可以针对在人群聚集场合穿着的角色扮演类服装增加燃烧性能要求。目前服装类的强标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中对纺织产品的燃烧性能有相关的要求,玩具类的强标GB 6675.3—2014《玩具安全 第3部分:易燃性能》中对易燃性能亦有要求,标准中规定了用毛发、绒毛或类似材料制成的胡须、触须、假发等被认为最易着火的玩具的具体燃烧性能要求分类和测试方法。就特殊服装的受众群来看,特殊服装在成年人中的购买力也呈增速趋势,且该类服装的面料主要为聚酯纤维,具有易燃性。结合特殊服装的设计复杂、多为多种材质的融合以及穿着的场合特性,成年人穿着的特殊服装亦可将燃烧性能加入考核范围。
3.2 建立通用的功能性标准要求。目前家用电器行业的安全性标准GB 4706系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家用电器行业通过GB 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作为最基本的技术要求,再通过特殊要求来匹配不同产品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地修改或增加技术要求。例如针对电熨斗产品的GB 4706.2—2007《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2部分:电熨斗的特殊要求》中的第4章一般要求中,直接写明GB 4706.1—2005的该章适用;第7章标志和说明中,会对GB 4706.1—2005中第7章的条款进行修改和增加,以匹配实际产品性能。目前针对服装的GB/T 21295—2014《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虽然并非强制性标准,但在标准的实际项目数量和定位上,与GB 4706.1—2005非常相似,标准基本涵盖了所有的常见考核项目。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功能的特殊服装建立特殊要求,一方面可以使得服装标准体系更为完善,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标准篇幅、统一标准表述。
3.3 优化服装产品使用说明标准。目前GB/T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是服装类产品唯一的标识标签标准,其中明确了使用说明需要标注的内容,但并没有规范产品的功能性的标注要求,同时对于产品名称的要求不够清晰,不利于从产品名称确定产品实际分类。2020年10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了GB 38598—2020《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通用要求》,其中对产品名称要求以商标名(品牌名)、通用名、属性名作为命名要求,可以很好地解决产品分类不清、虚标功能的现象,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目前服装相关的功能性评价标准均为推荐性标准,当产品宣称某功能但并未明示检测方法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维权难、监管部门执法难的问题凸显。在服装产品使用说明标准中予以规范和明确就变得尤为重要。
4 结论
从本次的抽查结果来看,本市流通领域特殊场合服装商品总体质量稳定。但是本次抽取样品的过程中发现特殊场合服装存在采标混乱、“三无”产品较多的情况。随着娱乐生活的多元化发展,特殊服装的购买需求以及市场在逐步扩大,加强该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标准化制定部门可加快对该类产品标准制定的步伐;市场监管部门应督促企业加强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特别是对于贴牌的产品更需要做好销售前的质量检验工作,降低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的风险;检测机构还可以对企业进行标准宣贯和测试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对产品标准的理解程度和对出厂产品的检测技术水平,通过多部门的协同合作,共同促进特殊服装产品的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