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利思维:从技术人员到发明人的角色转换

2022-03-09孟庆华刘建芳陈晓辉黄军委田小伍

河南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思维模式

孟庆华 刘建芳 陈晓辉 黄军委 田小伍

摘 要:技术人员要想真正成为专利的发明人,则必须从纯粹的技术思维模式转向“技术思维+专利思维”模式,将专利思维贯穿于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克服既有的思维范式和刚性,对解决技术问题过程中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专利素材进行系统的挖掘、梳理和归纳,对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进行深度剖析和判定,调整文献检索的目的,完成高质量技术交底书,提出合理的权利要求,有助于代理师对说明书及权利要求的撰写、修改和完善,准确答复审查意见和复审意见,使得授权专利具有更高质量。

关键词:创新活动;思维模式;文献检索;专利挖掘;权利要求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2)2-0137-06

DOI:10.19968/j.cnki.hnkj.1003-5168.2022.02.033

From Pure Technical Thinking to Technical and Patent Thinking

——Based on Patent Mining and Patent Layout

MENG Qinghua1    LIU Jianfang2    CHEN Xiaohui3    HUANG Junwei4    TIAN Xiaowu5

(1.Zhengzhou 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 of CNTC,Zhengzhou 450001,China;2.Zhengzhou Lianke Patent Office(General Partnership),Zhengzhou 450002,China;3.Zhengzhou Ruix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ency Co.,Ltd.,Zhengzhou 450001,China;4.Zhengzhou Deq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ency Co.,Ltd.,Zhengzhou 450051,China;5.Beijing Dentons Law Offices (Zhengzhou),LLP, Zhengzhou 450008,China)

Abstract:For a technician to become a real inventor,one must think like an inventor.That is,we think beyond the technical matters throughout our technical activities-we keep the idea of "patent" in mind.We must overcome our existing thinking paradigm as technicians and start recognizing,exploring,understanding,and organizing the novel,creative,patentable materials we encounter in the process of solving technical issues.Further,we must thoroughly analyze and identify technical features and technical solutions,adjust the purposes of bibliographic retrieval,prepare sterling patent descriptions,and raise reasonable patent claims.By doing so,we help a patent agent produce and perfect a patent specification and claim,accurately respond to an examination opinion and a review opinion,thereby ensuring a higher-quality patent.

Keywords:innovative activities;thinking paradigm;documentation retrieval;patent mining;patent claim

0 引言

在對我国烟草产业专利的质量进行深度分析时,发现多数专利的保护范围偏小。究其原因,技术人员可能仍局限于技术思维,提供的技术交底书可能存在着先天不足。尽管专利代理师给予了适度的修正和完善,但代理师可能并非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该技术领域的技术要点熟知程度低,使得专利权利要求的布局和设计在结构和层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有必要引导技术人员由纯粹的技术思维向“技术思维+专利思维”转变,实现从技术人员到专利意义上的发明人的转换。

1 纯粹的技术思维与专利思维

广义的技术思维(包含科学技术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对应广义的“技术”概念,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及实践框架,包括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创造。而狭义的技术思维对应狭义的“技术”概念,不包含专利,属于“纯技术活动过程的思维”,主要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包括解决方法和途径、优化方案,以及技术问题的解决效果。

专利思维是在技术活动中寻找具有可专利性及市场价值的素材,通过申报专利并力争获得具有合理保护范围的专利授权,以公开换取某一技术或产品的市场垄断,实现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专利思维与纯粹的技术思维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具体见表1)。

1.1 关注目标

专利思维与纯粹的技术思维都是以技术活动为基础,而专利思维是在纯粹的技术思维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专利思维是对技术活动的实质性、创造性的贡献谋取权利和利益,注重技术活动产生的权利,其不仅仅关注技术活动已选方案,可能更侧重于备选方案、替代方案及潜在方案等。

纯粹的技术思维与专利思维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权利。申请专利时,“权利”是申请人期望获得专利权的“期望值”,体现在权利要求书的申请文本中。在专利授权后,体现在权利要求书中的“权利”才变成权利人实实在在的“私权”。

1.2 检索目的

纯粹的技术思维的技术人员在进行参考文献检索时,主要是查阅、借鉴或借用他人的成功经验,用以解决具体技术问题或优化解决具体技术问题的方案。而具有专利思维的技术人员在进行参考文献检索时,更多关注的是“文献的权利范围”“是否侵权”“如何有效规避”“如何布局专利、设计权利要求并获取权利”等。

1.3 逻辑关联

纯粹的技术思维关注的是技术手段的使用及其效果。在技术分析和评价时,更加注重技术与技术效果之间的因果性,侧重于技术的实用性。而专利思维更关注技术活动能够产生的权利。在进行权利规划时,讲究权利要求的结构性、层次性以及引用关系,通过关注方法及装置(制备方法、制造工艺、生产设备、检测方法及装置、控制方法及装置等)、原辅材料及产品(上中下游产品、半产品、衍生品以及产品形式)、用途(应用领域、具体应用)等专利主题类型产生的权利,谋求最大限度的立体保护效果。

1.4 实施过程

纯粹的技术思维在实施过程中特别关注技术细节和局部,在技术活动结束后的资料编写阶段苛求整体性和完美性。专利思维采用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分析方法,先整体后局部,先细节再归纳。既突出整体的布局逻辑,重视技术方案的可替换性、延伸性和衍生化,又兼顾局部和细节的创新性。

2 专利思维的重要价值

在企业具体的专利管理实践中,专利思维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多方面,包括专利思维模式伴随科技创新活动的全过程,高质量的专利权利要求布局与设计,具有专利思维的高质量技术交底书,有效答复以获取高质量专利的授权,卓有成效的许可、转让与维权等。

“技术思维+专利思维”主要体现在技术活动的构思阶段、技术活动的专利挖掘阶段、技术方案的拓展延伸阶段、专利布局及权利要求项的布局阶段、专利审查意见的答复阶段、技术活动及专利撰写的管理与协调阶段等。

2.1 专利挖掘与布局

在技术活动初期进行专利的挖掘和布局过程中,“技术思维+专利思维”具有特殊意义,这个阶段最好由技术人员、专利管理人员和代理师共同参与。①技术人员的技术思路较为活跃,多领域人员进行深入研讨,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可以得到更多的与技术活动相关的创新点和建议;②在项目技术路线未定型前,探讨具有创新性的关键技术点,没有技术刚性、思维范式的约束和影响;③本阶段尚未确定最佳方案,可选技术方案较多,对技术选择尚没有局限性;④可选择的创新途径较多,内容涉及与技术、产品相关联的原辅材料、生产方法、制备工艺、检测方法、设备控制方法以及质量监控方式等;⑤便于选取细分市场,通过专利挖掘和布局,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某技术或产品的垄断;⑥通过对关键技术、技术特征的拆分、组合及拓展,形成新的技术方案;⑦通过技术活动前的文献检索,找出相近的文献资料(包括专利和论文等),寻找技术空白点,准确界定他人专利的权利范围,利用专利思维进行详细分析、筹划,明确本技术活动能够形成的权利。

2.2 方案拓展

在技术活动实施过程中,“技术思维+专利思维”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①通过补充检索,持续跟踪现有技术和文献资料,对已初步确定的技术路线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规避他人专利的保护范围,防止技术活动无法形成知识产权;②根据现有技术的发展情况,对部分技术点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③对选定的技术方案、最佳技术方案或最佳技术路线进行补充和拓展,争取形成系统化的技术新路径;④对未选择的技术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合理的内容;⑤通过对关键技术、技术特征的拆分、组合和拓展,形成新的技术方案;⑥找出新的发明点,形成新的专利等。

2.3 权利争取

如果技术活动已经结束或即将结束才进行技术活动的专利素材挖掘,此时技术人员受到已实施的技术路径影响的可能性更大。另外,在专利说明书撰写、权利要求书撰写、审查意见答复或复审答复时,更应该注重发挥专利思维的作用。

纯粹的技术思维范式可能会导致以下四个结果。①对现有技术或检索出的文献进行分析时容易出现两个问题:关注本发明的意义,忽略与本发明密切相关的现有技术的描述。检索词不准确,检索到的文献的代表性不足;②在撰写说明书或权利要求書时,因背景技术的描述不足或分析不准,导致本发明的创新点及必要的技术特征定位不准,可能造成技术交底书不完善、公开不充分或保护范围不合理;③答复审查意见时,受限于背景技术的描述及说明书的描述,导致在分析和判断参考文献是否对本发明有技术启示及启示方向时束手无策;④发明专利申请一旦被驳回或视撤,尽管只是专利未授权,但该发明专利申请的公开已成为公知,从而使企业受到较大的损失。

因此,“技术思维+专利思维”至少应解决专利申请文件的背景技术和说明书描述存在的部分问题。因为有权利意识,在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撰写时,采用规避或包绕等策略,合理归纳本发明的创新点和权利要求,在答复专利审查意见时可能使专利人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为争取获得专利授权并使得授权专利有合理的保护范围及企业专利的运营等奠定较好的基础。

3 引导技术人员的专利思维

专利权利的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权利要求记载为边界。如果没有对其技术特征进行精心设计和谋划,再好的技术方案很可能只是取得了专利证书,其专利权利范围可能很小。

3.1 技术人员如何成为发明人

正如前文所述,技術人员的技术交底书可能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尤其是在技术活动实施过程中特别关注技术细节和局部,但在技术活动结束后的资料编写阶段往往存在两个比较极端的情况。①仅仅苛求资料编写的整体性和完美性,重在强调技术活动的整体意义、价值或作用,但在编写资料的过程中,仅有较大篇幅的意义描述,忽视了可供挖掘的技术创新内容以及具有创新性的技术细节和局部信息;②仅仅关注技术细节和局部,却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技术创新的实质,同时忽略了技术方案的可替换性、延伸性和衍生化。

3.1.1 专利思维使技术人员成为专利的发明人。现实中的很多“发明人”只是将身份从技术参与者换成了发明人的称谓,而这些所谓的“发明人”对其发明创造的内容和保护范围并不关心或者关注很少。他们在提交了带有缺陷或存在不足的技术交底书后,将专利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撰写和修改、专利审查意见的答复等都完全交由代理机构的代理师去完成,而代理师往往并非该行业或该领域的技术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技术人员关注的重点仍然是已经鉴定、验收或结题的科技项目,关注了专利证书却忽视了专利的权利要求。至于技术活动的推广和扩散,又往往依赖于传统的“四技服务”形式,很少考虑到专利的垄断性以及专利能够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效益,或者因为授权专利的保护范围狭小,从而导致其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技术人员因限于纯粹的技术思维而缺乏“专利思维”,可能导致技术交底书缺少层次感,重点不突出;未区分技术方案中的必要技术特征和非必要技术特征;创新挖掘不充分,专利布局存在盲区;缺乏有效沟通,导致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保护不足;授权专利保护范围小;没有使用或较少发挥专利权的技术转化优势及市场竞争优势。

3.1.2 混合制职务发明形式对发明人有更高的要求。目前,部分单位或组织正在尝试混合制职务发明形式,而混合制职务发明形式对发明人及其团队有更高的要求,主发明人或发明人团队的主要代表将成为专利的权利人之一。作为权利人之一的发明人,如果不具备专利思维,其专利经不起后期的侵权诉讼或无效程序,则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专利的实施转化和收益则无从谈起。通常混合制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答复、复审及年费缴纳等,需要根据单位与主发明人签订的合同进行执行。如需要主发明人完成的,一定要注意专利审查的各个环节以及授权后专利年费的缴纳,维持专利的有效性。

3.1.3 发明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陈仲伯[1]认为,专利思维主要包括求新思维(新颖性)、求异思维(创造性)、求实思维(实用性)、求变思维(灵活性)、法律思维(规范性)、权利思维(垄断性)、财产思维(盈利性)、谋略思维(战略性)等特点。专利思维就是要求技术人员要有很强的专利理念和素养,要有“是否侵犯他人专利权利”“规避他人专利权利”“合理设计本专利的权利要求”“有效防止他人侵犯自己的专利权利”的专利意识,将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或产品申报专利,通过技术方案的充分公开,按时缴纳费用,并按照专利权赋予的权利获得收益,将权利、责任、义务有效结合。因此,技术活动的参与人需要将纯粹的技术思维转化为“技术思维+专利思维”才能真正成为专利的发明人。

3.2 企业专利管理人员的职责与作用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企业专利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技术活动的成果哪些方面可以申请专利、哪些方面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保护;申请的专利只有通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审查才能获得授权;已经取得专利证书未必意味着该专利的实施不会侵权;授权专利未必能够全部可以实施转化。因此,是否申请、能否获权、授权专利的权利范围与权利的稳定性、授权专利的实施运用成为企业专利管理人员关注的四个重要环节。

3.2.1 具备“技术思维+专利思维+管理思维”的综合能力。在某种意义上,专利管理人员是企业专利的“把关人”和“守门员”。①专利是先申请制。有解决某些技术问题能力的企业,如果没有在适当时机申请专利,则可能因其他企业的在先申请而错失专利权(没有专利权),或者专利保护范围被限制到较小范围(较小的权利),导致企业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将不具有垄断性,也无法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甚至将受他人权利的制约。②是否申请,能否获权。如果没有申请专利,企业只能“有某领域的技术或产品能力”;申请的专利获得授权后,企业则可以“有某领域的技术或产品的专利权利”。③权利的范围,实施的效果。如果企业的专利是为谋划更大的保护范围,企业可以说“我有某领域技术或产品更大的专利权利”,在市场上可以拥有较大的优势。反之,企业只能说“我有某领域技术或产品一定的专利权利”,则相对处于劣势。因此,企业专利管理人员应具备“技术+专利+管理”三种思维的综合能力。企业专利管理人员的职责不仅仅体现在处理专利流程业务,更多的体现在为企业发展谋划专利战略、制订管理规章流程和策略、培训和辅导技术人员、遴选专利代理服务机构、负责相关的应急预案、跟踪管理企业专利、专利的实施转化许可交易及维权等。

3.2.2 尽力提升技术人员的专利思维。企业专利管理人员在技术人员成为真正意义的发明人过程中,应发挥引领引导、助推催化、督促检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①将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能力贯穿于企业中长期战略规划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将专利思维充分融入企业专利管理的规章制度中。②除了专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外,增加对技术人员专利思维的培训。多数企业都会进行专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但专利理念、专利思维的培训相对偏弱,需要在授课频次和授课质量上持续增强。③辅导技术人员基于TRIZ理论或专利地图等对企业技术活动进行专利挖掘[2],根据企业专利的发展情况进行强化阶段性的专利布局,同时更要谋划符合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的专利布局[3]。④引导技术人员对技术活动中的专利素材进行挖掘及专利布局,使得每个专利的技术方案较为充分和丰富,各技术要素的结构、层级及引用关系较为清晰,技术特征和创新点相对突出,技术方案的保护内容和范围尽可能全面,使得授权专利具有更高的质量和价值。⑤对申请和授权的专利,强化其质量的评价与考核,督促技术人员在技术活动中能够产出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专利,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储备技术和产品,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⑥根据企业及企业所在行业的具体特点,合理选择具体指标,遴选出符合企业发展、适合企业特点的专利代理师和服务机构,并尽可能让代理机构及代理师了解企业的专利战略和重点方向。⑦思维模式和方式转变。通过专题讲座等方式,将技术人员的思维模式由理性的和因果关系的逻辑思维转向具有发散性和非理性特点的创造性思维,使技术人员能够按照常规的规则开展技术活动时更具有灵活性和柔性,避免刚性和惰性[4]。

4 专利思维的实证

作为行业科技工作的引领者和指导者,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以下简称“烟草院”)以发明专利为主,截至2021年6月底,专利申请量达到2 3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为67.4%)、获得专利授权1 41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为52.6%)。

经过多年实践,烟草院持续引导技术人员从纯粹的技术思维向“技术思维+专利思维”转变,将知识产权理念贯穿于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克服既有的思维范式和刚性,在解决技术问题过程中对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专利素材进行系统的挖掘、梳理和归纳,对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进行深度地剖析和判定,调整文献检索的目的,完成高质量技术交底书,提出合理的权利要求,代理机构和代理师完成对说明书及权利要求的撰写、修改与完善,代理师和发明人及专利管理人员一起准确答复审查意见和复审意见,使得授权专利具有较高质量。

4.1 技术方案分析

2018年,烟草院对常规卷烟抽吸习惯进行分析时,研究人员提出一组关于常规卷烟增加检测装置的技术方案:在常规卷烟的滤嘴中增设用于控制、通讯、存储、采集等功能的四类器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获取消费者抽吸习惯相关数据时效率低、准确性低的问题。

从技术思维角度出发,研究人员最初提供的技术交底书中,技术方案相对简单,即包含控制、通讯、存储、采集等功能的一种烟支。专利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回顾了项目研究的全过程,基于专利思维并结合TRIZ理论系统分析,初步提出了该技术专利布局的基本思路和原则:①该技术方案中的控制功能和采集功能为基本功能,通讯功能和存储功能为附加功能;②根据行业特点及本技术或产品的特点,本技术的应用应由“烟支”扩展到“滤棒”和“吸烟装置”;③数据采集方法和装置的关键器件为传感器,而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和径向压力传感器等;④用于传统卷烟及加热不燃烧烟支,包括爆珠烟,其抽吸行为与电子烟有明显区别;⑤与一般的检测方法不同,本组专利中的采集功能器件在滤棒内部,直接采集数据更为准确;⑥各企业对其不同产品的信息有相应的提示,可向用户提供相关数据。同时,可针对不同的品牌用户分析其抽吸习惯,为生产厂商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进而改善产品品质;⑦所有功能器件的设置对消费者没有心理暗示,不影响其抽吸习惯,因此能更准确地获取不同吸烟者的抽吸习惯数据,有助于“吸烟与健康”的研究;⑧采集单元和存储单元可以设置在滤棒的中轴线,也可以有一定的偏离;⑨同时差异化布局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

4.2 专利布局

代理师与技术人员、专利管理人员一起据此进行文献检索并剖析后,基本认同了上述分析,布局了一组专利:CN201810532709.4[5]、CN20181053-2726.8[6]和CN201810531251.0[7]均有三个独立的保护主题,分别是滤棒、烟支、吸烟装置。CN201810-532709.4包含控制单元、采集单元两个功能结构;CN201810532726.8包含控制单元、通讯单元、采集单元三个功能结构;CN2018105312-51.0包含控制單元、通讯单元、存储单元、采集单元四个功能结构。三个专利之间有共同的部分,也有独特、差异性显著的部分。

CN201810532709.4、CN201810532726.8和CN-201810531251.0的采集单元中包括温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或径向压力传感器中的一种。而基于温度检测抽吸深度和基于气压检测抽吸深度的采集单元成为两个基础专利。因此,基于气压的烟支抽吸深度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成为CN2018105336-12.5[8]的两个独立保护主题;基于温度的烟支抽吸深度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成为CN2018105312-52.5[9]的两个独立的保护主题。

同时,也提出了不同于发明专利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CN201820812565.3[10]和CN20182081459-6.2[11]保护滤棒和烟支两个主题(含爆珠),CN2018-20812565.3包含控制单元、通讯单元和存储单元,CN201820814596.2包含控制单元、通讯单元和采集单元;CN201820812573.8[12]保护滤棒、烟支和吸烟装置三个主题,包含控制单元、通讯单元、采集单元;CN201820812571.9[13]和CN2018208-12564.9[14]保护滤棒、烟支、吸烟装置三个主题,CN20182081-2571.9包含控制单元、通讯单元和偏离滤棒本体中轴线的存储单元,CN201820812564.9包含控制单元、采集单元;CN201820813924.7[15]保护滤棒及烟支两个主题,包含控制单元和偏离滤棒本体中轴线的采集单元传感器。

4.3 专利的授权

截至2021年5月底,布局的专利组有6件实用新型和5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本组专利经过精心策划和布局、合理设计权利要求书、准确答复实审或复审意见,因此本组专利授权质量相对较高,各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书均有2~3项独立权利要求,从属权利要求在5项以上,最多的达到14项;各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书均有2~3项独立权利要求,从属权利要求在4项以上,最多的达到16项。

5 结语

通过多个维度、多种措施有效引导技术人员由纯粹的技术思维转向“技术思维+专利思维”,使其完成从技术人员到发明人的角色转换和思维模式转变,才能开展高质量的专利挖掘和布局,使授权专利质量更高,有助于企业专利的有效获权、用权和维权,有助于企业专利管理能力的提升,全面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仲伯.用专利思维提升科技创新水平[EB/OL].(2013-10-20)[2021-11-09].https://wenku.baidu.com/view/d45f7be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4.html.

[2]马天旗,赵强,苏丹,等.专利挖掘[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44-136.

[3]詹启智,吴洋帆.论企业阶段性专利布局[J].创新科技,2020(11):78-86.

[4]孟庆华,于川芳,李桂贤,等.烟草企业技术刚性和管理刚性成因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06(4):8-11.

[5]冯伟华,王锐,孟庆华.一种具有采集功能的滤棒、烟支及吸烟装置:CN201810532709.4[P].2021-05-11.

[6]冯伟华,王锐,孟庆华.一种具有通信功能的滤棒、烟支及吸烟装置:CN201810532726.8[P].2018-09-14.

[7]冯伟华,王锐,孟庆华.一种滤棒、烟支及吸烟装置:CN201810531251.0[P].2018-09-25.

[8]王锐,孟庆华,冯伟华.一种基于气压的烟支抽吸深度检测方法及装置:CN201810533612.5[P].2018-09-25.

[9]王锐,孟庆华,冯伟华.一种基于温度的烟支抽吸深度检测方法及装置:CN201810531252.5[P].2018-11-06.

[10]冯伟华,王锐,孟庆华,等.滤棒及烟支:CN201820812565.3[P].2019-05-17.

[11]冯伟华,王锐,孟庆华,等.具有通信功能的滤棒、烟支:CN201820814596.2[P].2019-04-26.

[12]冯伟华,王锐,孟庆华,等.用于检测抽吸口数及抽吸深度的滤棒、烟支及吸烟装置:CN201820812573.8[P].2019-05-24.

[13]王锐,冯伟华,孟庆华,等.用于检测抽吸口数及深度的滤棒、烟支及吸烟装置:CN201820812571.9[P].2019-01-15.

[14]冯伟华,王锐,孟庆华,等.具有采集功能的滤棒、烟支及吸烟装置:CN201820812564.9[P].2019-01-15.

[15]冯伟华,王锐,孟庆华,等.一种用于检测抽吸口数及深度的滤棒、烟支及吸烟装置:CN201820813924.7[P].2019-01-15.

猜你喜欢

思维模式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县级电视台新闻采访工作的创新探析
合作学习:激活学生思维的潜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思考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分析
逻辑创新的思维模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影响阅读对话的三个瓶颈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新闻编辑素养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