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评价分析
2022-03-09赖碧玉刘玉意卢俊英冯浩鸣
赖碧玉 刘玉意 卢俊英 冯浩鸣
摘要:目的 分析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评价效果。方法 以2018年8月~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评价组及对照组,评价组应用延迟增强磁共振检查,对照组应用常规增强方法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检出率等。结果 评价组符合率为93.33%,对照组符合率为73.33%,与对照组比较,评价组符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价组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检出率为93.33%,对照组检出率为80.00%,与对照组比较,评价组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价组敏感度为93.33%、准确率为93.33%,对照组敏感度为73.33%、准确率为73.33%,与对照组比较,评价组敏感度、准确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评价效果更佳更高,值得推荐使用。
关键词:增强磁共振;心脏疾病;诊断符合率;检出率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4--01
心脏磁共振增强扫描是经静脉注射钆造影剂后再作一次MR扫描。有文献显示【1】,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评价效果显著,为了验证该内容,本文以2018年8月~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展开深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8月~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评价组(n=15例)及对照组(n=15例),对照组均龄为(50.34±14.34)岁;评价组均龄为(50.78±14.24)岁。所选患者均者符合临床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患者和家属均同意实验,排除肺癌、肝癌等患有重大疾病患者,评价组、对照组资料差异小,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磁共振增强方法检查,评价组应用延迟增强磁共振方法检查,采用钆造影剂,美国GE公司1.5T的磁共振,让患者静卧,吸气、呼气后屏气,身体勿做任何移动,先用亮血系列(FIESTA)做心脏四腔心、两腔心、三腔心、左室长轴、右室长轴,接着用黑血系列做心脏短轴的双翻转系列(DoubleIR)、三翻转系列(TripleIR)、网格系列(Tagging),然后做心肌首过灌注(预扫描)、心肌首过灌注(钆造影剂12ml、生理盐水12ml,注射速度:4ml/s等速等量)做完心肌首过灌注马上注射钆造影剂12ml、生理盐水12ml,注射速度:0.5ml/s等速等量,注射完等待8分钟做延迟增强系列(2D MDE)。
1.3观察指标
观察诊断符合率、检出率、敏感度与准确率,并采用自制记录表记录和评定【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的比较采用t值检验,计数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代表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组间患者诊断符合率对比
评价组符合率为93.33%,对照组符合率为73.33%,与对照组比较,评价组符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2.2组间患者检出率对比
评价组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检出率为93.33%,对照组检出率为80.00%,与对照组比较,评价组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2.3组间患者敏感度与准确率对比
评价组敏感度为93.33%、准确率为93.33%,对照组敏感度为73.33%、准确率为73.33%,与对照组比较,评价组敏感度、准确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 讨论
陈旧性心肌梗死是指一般发生在急性心肌梗塞八周之后的心肌梗塞。胸痛,胸闷是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最常见症状,并多由劳累、情绪过度激动、受寒、饱餐等诱发【5,6】。当前,对于此病临床常用心电图、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来确定,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得到了广泛使用,并且运用效果较突出【7,8】。本文研究结果为:评价组符合率为93.33%,对照组符合率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与对照组比较,评价组符合率更高。同时,本次研究发现,评价组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检出率为93.33%,對照组检出率为80.00%,且评价组敏感度为93.33%、准确率为93.33%,对照组敏感度为73.33%、准确率为7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价组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检出率、敏感度、准确率更高,可知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更佳,敏感度、准确率更高,有助于降低漏诊、误诊风险。
综上所述,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评价效果更佳更高,值得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沈小程,胡纳,付泉水,李勇,杨国庆.应用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对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03):72-73+76.
[2]相世峰,张学强,杨素君,高云云,张洪峰,石清磊,李帅.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初步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23):2545-2549.
[3]马越,刘放,张黛,刘妍,张敬林,王德广,彭文龙,程宇婧,赵奇,周玉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特征和远期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2018,13(12):1761-1765.
[4]陆国秀,郝珊瑚,王治国,张彤,王辉山,张国旭.联合显像在冠脉搭桥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疗效评估中的价值[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33):5332-5338.
[5]陈军红,李东野,韩曙光,徐通达,王超凡,王晓瑛.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下超声斑点追踪技术与磁共振延迟增强显像技术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存活性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11):1066-1070.
[6]吕士英,刘立杰.磁共振心肌延迟强化成像在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1,33(10):71-73.
[7]杨帆,赵婧.功能磁共振成像对心梗患者心肌损伤的评估价值[J].黑龙江医学,2020,44(10):1422-1424.
[8]曾道兵,常婵,赵新湘.心脏磁共振在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J].放射学实践,2020,35(02):18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