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创新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22-03-09纪娟
纪娟
话题导入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命脉与思想沃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与传承传统思想精华和文化智慧的基础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繁荣。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更应该深刻把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关系,发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强音。
言论集锦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改革开放以来,不论是小说、影视,还是音乐、绘画,不论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琅琊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映,还是各种国风音乐、国风漫画的流行,都体现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特点。它们既不是简单照搬外来文学艺术的观念、形态、样式和手法,也不是原封不动地袭用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审美,而是植根当下、植根现实、植根当下现实中人们的情感与体验,既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文化的特点,也体现了现代人类文明、人类文化和人类艺术的共性。
——《人民日報》2020年7月21日
我们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传下去”,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也不是要简单地给传统穿上新装,或给今人套上古装,而是要激活传统,推陈出新。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当下已有的历史文化,而是要努力推进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就是以创新创造的精神推动中华文化古为今用的过程,就是中华文化在新知的开创中获得新生的过程。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壮
少年心声
王娜娜: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年轻人和传统文化的认识都存在着双重误区:一方面认为年轻人喜欢的都是“无脑剧”“傻白甜”“雷人风”;另一方面认为传统文化都是“高冷范”“夫子腔”“古董货”。这种认知上的错误,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播始终在原有的“小天地”里打转。但其实,年轻人与传统文化之间只是缺少一个连接彼此的桥梁而已。
崔春旭: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传统戏曲、音乐、舞蹈、书画正在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挥毫泼墨、吟诗诵词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了更加迷人的光彩,传统文化也更可游可感可知、更好懂好听好读。
徐纪灵: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穿汉服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而且许多卫衣、T恤、大衣等现代服装也与汉服元素结合,变得很有“味道”。汉服不仅是唯美的传统服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云锦、苏绣、湘绣、妆花、香云纱这样的非遗工艺,以及敦煌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文博机构的艺术珍品,均成为现代汉服设计的灵感来源。
吕宇轩: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国民的关注,国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国风新潮流”。不仅有《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上线吧!华彩少年》《登场了!洛阳》等文化类综艺节目涌入观众视线,更有众多文创产品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比如大雁塔形状的雪糕、故宫主题笔记本、汾酒冰箱贴等。每次看到这些,我心中的民族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
素材之林
《典籍里的中国》:跨越时空的对话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自播出就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
《典籍里的中国》运用电视化、通俗化表达,让“遥不可及”的文化典籍变得“触手可得”,让“高冷”的历史故事在电视里“活”了起来,更加深了人民群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从《尚书》到《天工开物》,从《史记》到《本草纲目》,一本本典籍不仅关乎科技、医药、历史和文化等方面,更是先人心血与智慧的结晶。这档节目的出现,不仅让典籍“活”在了藏书馆里,更“活”在了年轻人的心中。
《典籍里的中国》把图书馆里的典籍搬上电视,采用今人和古人相遇的方式,跨越时空界限,实现舞台对话,为受众营造“沉浸式”的视听体验,让我们在惊喜和感动之余,品味历史之厚重,感受典籍之伟大,汲取文化之营养。
——摘自《光明日报》2021年7月14日
“奇妙游”游过历史,游向未来
2021年,河南卫视的几档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频频出圈。这一年河南卫视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和感动,从春节的《唐宫夜宴》到清明的《纸扇书生》,从端午的《洛神水赋》到七夕的《龙门金刚》,再到中秋的《鹤归来兮》《墨舞中秋帖》,还有重阳的《有凤来仪》和《逍遥》。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的每个节目都彰显出强烈的文化自信,让大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河南卫视这一系列策划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如果说河南卫视“奇妙游”做对了什么,那或许就是:向传统要资源,向现代要技术。毋宁说,丰饶的传统文化资源是根本,现代技术的呈现是提味的佐料。
从本质上来说,一切创作都是经验的创作。从古至今,所有的文化作品都是层累的经验的叠加。“奇妙游”系列中的“经验”,就是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现代技术的加工,老的经验迸发出新的光芒。它们既传统又现代,既经典又流行,既有厚重的古意,又有活泼的气息。传统文化与现代技艺,经节目制作人员之手,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不惑于一时的流行,不目迷于他人的热闹,坚守中华文化本位,苦心布局,精心钻研,河南卫视终于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爆款”之路。
——摘自《光明日报》2021年10月14日
教师总结
中国有句话叫“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意思是要善于将传统翻新,在持续创新中,让传统开出时代之花。在“向前看”“向外看”的时候,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我们脚下的土地,在我们的历史丛林深处,恰恰有取之不尽的文化瑰宝。与其向外实行拿来主义,不如就地取材:这里有上古传说,有诗书礼乐,有秦砖汉瓦,有唐诗宋词。史之意蕴,书之意趣,思之惬意,乐之迷人,俯拾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