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朝的“春晚”,台词是请苏东坡写的

2022-03-09吴钩

华声 2022年2期
关键词:春晚教坊国宴

吴钩

通过苏轼撰写的“教坊词”,并参考《东京梦华录》对天宁节(宋徽宗寿辰)国宴文娱汇演的描述,我们可以还原出宋代“春晚”的大致过程。

按照惯例,每年元旦(正月初一),朝廷要举行国宴,参与宴会的有宋朝君主、文武百官,以及辽国、西夏、高丽、大理等派来的“贺正旦使”。席间,照例有教坊伶人进演歌舞、百戏、杂剧等文娱节目。这一套在元旦国宴上表演的文娱节目,我们不妨称为宋朝人的“春晚”。

宋朝的“春晚”不但有文娱表演,还有节目主持人,或者说,有报幕员,叫做“竹竿子”,因为他们登场报幕时,总是手持一根“竹竿拂尘”。

“竹竿子”念的报幕词,宋人称之为“教坊词”,一般由翰林学士撰写,我们熟悉的苏轼学士就写过好几套“教坊词”,其中包括元祐四年(1089)的《紫宸殿正旦教坊词》,翻译成现在的话,便是“1089蛇年紫宸殿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串词”。

通过苏轼撰写的“教坊词”,并参考《东京梦华录》对天宁节(宋徽宗寿辰)国宴文娱汇演的描述,我们可以还原出宋代“春晚”的大致过程。

宋朝的春节国宴,照例要喝九盏御酒,每喝一盏酒,则欣赏一段文娱节目。第一盏酒与第二盏酒的文娱节目,都是歌舞。第三盏酒表演的节目,是非常精彩的“百戏”,即今天的杂技。

第四盏酒时,“竹竿子”要登台致词,讲一些吉祥喜庆的祝福语,如苏轼元祐四年给紫宸殿正旦国宴撰写的教坊致语是这样的:“恭惟皇帝陛下,躬履至仁,诞膺眷命。法天地四时之运,民日用而不知;传祖宗六圣之心,我无为而自化。九德咸事,三年有成。始御八音之和,以臨元日之会。人神相庆,夷夏来同。”

“竹竿子”致词完毕,教坊众伶人齐声喊口号。然后,“竹竿子”用朗诵腔说道:“东风送来了春天的旋律,舞者迎来了春天的阳光。我们饮酒迎春,我们载歌载舞。有请教坊合曲。”(苏轼原文:东风应律,南籥在庭。饯腊迎春,方庆三朝之会;登歌下管,愿闻九奏之和。上悦天颜,教坊合曲。)教坊伶人登场合唱。

合唱毕,饮第五盏酒,轮到小儿队登场表演大型舞蹈。“竹竿子”先出来报幕:“各位艺人的表演如此精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跃跃欲试。值此春回大地之际,小朋友也忍不住要登台献艺。下面有请教坊小儿队。”(苏轼原文:工师奏技,咸踊跃以在庭;稚孺闻音,亦回翔而赴节。方资共乐,岂间微情。上奉宸欢,教坊小儿入队。)

在饮第六盏酒时,“殿前旋立球门,约高三丈许,杂彩结络,留门一尺许”,大宋两支“皇家足球队”登场,比赛蹴鞠。第七盏酒的节目是女童队献演。第八盏酒,又是“歌板色”唱曲子。饮至第九盏酒,大宋“皇家相扑手”上场表演相扑赛。

随着第九盏酒饮毕,相扑比赛表演结束,“竹竿子”登台作谢幕词:“难忘今宵,盛世的歌声我们同分享;难忘今宵,明日的乐章我们再谱写。让我们拜别陛下,尽欢归去。”(苏轼原文:酒阑金殿,既均湛露之恩;漏减铜壶,曲尽风流之妙。望彤墀而申祝,整翠袖以言归。再拜天阶,相将好去。)

至此,大宋“春节联欢晚会”降下帷幕。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我们都爱宋朝”

1407500783387

猜你喜欢

春晚教坊国宴
盛唐时期教坊音乐教育研究
唐代教坊综述
吴刚:宴食亦有风骨,使馆里的国宴传奇
二十一世纪唐代教坊理论研究综述
国宴之开水白菜
淮扬菜走进“国宴”73年
多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家庭中的位置
从春晚的“槽点”看当代受众的娱乐需求
唐仗内教坊及中唐教坊合署问题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