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着李白去旅游

2022-03-09李思达郭晔旻邱田

华声 2022年1期
关键词:庐江宣城蜀道

李思达 郭晔旻 邱田

读李白的诗,恰如跟着李白去旅行,领略国家地理风光与人文。

李白一生走遍神州大地,每到一处,他都会用诗歌为当地留下印记。读李白的诗,恰如跟着李白去旅行,领略国家地理风光与人文。

蜀道:大唐帝国的命脉之一

在李白诗震士林,名动天下的过程中,《蜀道难》这篇爆款文为他吸了蜀道不少铁粉。蜀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每年都需要向大长安输送大批物资;而朝廷对这个战略后方也视为珍宝,每每都会派出高级文官镇抚其地。因此,蜀道在当时可谓是朝廷命脉之一。

由于秦岭的横亘,成都平原、汉中平原和关中平原本来是处于“尔来四万八干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状态,而为了打通这条蜀道,蜀地先民从千年前的战国末期就开始了艰难的筑路之旅。经过历朝历代的营建,唐代沟通川陕的蜀道已经形成了四条成熟的大道,分别为凤兴道(又称嘉陵、陈仓或者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

在这四条蜀道中,唐代行人最常走的就是凤兴道,因为该道距离最短,同时较其他诸道要平缓宽阔些,沿途州县驿站众多,人烟稠密。李白诗中提到的“百步九折”“何盘盘”的青泥岭,正是这条道上的必经之路。

庐山:隐士归逸之处

开元十四年(726),李白第一次登上庐山香炉峰时,眼见山上绮丽的风光,幽雅的环境,宜人的气候而心醉神怡。面对雄伟壮观的庐山瀑布,李白写下了《望庐山瀑布》诗二首。其中第一首最为脍炙人口,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这个名字,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河渠书》里的“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一句。传说周代有匡氏兄弟七人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名庐山,又称匡山、匡庐。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里给出了另一个说法:“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是曰庐江之名,山水相依,互举殊称”,认为庐山地处浔阳,古为庐江郡属地,故以庐江而得名。

庐山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濒临鄱阳湖畔,熊峙长江南岸,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的壮丽景象。庐山有90余座奇峰峻岭,有的浑圆如华盖,有的绵延似长城,有的高摩天穹,有的俯瞰波涛,有的似船航巷海,有的如龟行大地,雄伟壮观,气象万千。恰如宋代苏东坡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样的美景自然吸引了历代文人骚客,其中最为出名的自然是土生土长的浔阳人陶渊明。他脱离官场而隐居故里庐山南麓的玉京山20余年。公元427年,陶渊明逝世后,葬于面阳山南坡。

谢朓楼:一生低首谢宣城

宣城古称宛陵,又称宣州,自古便是风流蕴藉之地。李白在天宝十二载(753)到天宝十四载 (755)中,多次盘桓往来宣城,在这里度过了“安史之乱”前最后的悠闲时光。

宣城位于今天安徽省的东南部,风景绝佳,山光水色吸引了无数的文人骚客,从秦朝置县开始,到晋太康中置宣城郡,这里始终是不能被忽视的江南大邑。李白诗歌中耳熟能详的谢朓楼、敬亭山、桃花潭均是此间风景。

李白一生对南朝诗人謝朓充满崇敬之情,以至于清朝的王土祯在诗中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谢朓为南朝高门巨族出身的文学家,《南齐书》说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因其在建武年间任宣城太守而得名“谢宣城”。李白在这里写下了《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宣州谢朓楼饯校书叔云》等佳作。

谢眺楼位于宣州中心的陵阳山巅,唐时改名叠嶂楼。其实谢朓当年建造的楼阁与李白登临的谢朓楼已经不是同一座楼了。谢朓任太守期间,在宣城建造了名为“高斋”的楼阁,而谢眺离开宣城后,此处就被废弃了。李白笔下的谢眺北楼,乃是后世之人为了缅怀谢眺而在旧址重新建造的,又被称“北望楼”。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

2535500520270

猜你喜欢

庐江宣城蜀道
蜀道行
司尔特宣城公司举行消防演练
蜀道向天开
COLLECTED PAPERS OF HISTORY STUDIES
“小鲜农网”带庐江小农户脱贫致富
庐江二中简介
“山水城市”营建策略探索——以安徽省庐江县城为例
宣城以外看宣城
蜀道除艰险天府尽欢颜
蜀道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