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研究

2022-03-09周丽

国际商务财会 2022年2期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互联网金融

周丽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进而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首先从第三方支付、网贷平台、互联网理财和数字货币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机理。研究认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理财发展势态较好,而网贷平台规模呈现倒U型趋势,数字货币发展波动较大。同时,文章认为,互联网金融通过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影响。最后,文章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等部门入手,从利率市场化、货币供应量统计标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货币政策;利率;货币供应量

【中图分类号】F820

★基金项目: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金融与“新常态”时期的货币政策转型(16YJC790153)支持。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概述

(一)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

第三方支付主要指的是第三者(一般是平台)在买方付款和卖方收款中间进行收付款活动的交易方式。随着互联网在金融行业的不断渗透,尤其是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平台的崛起,第三方支付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图1反映了这种增长情况。

由图1可知,自2013年以来,我国第三方支付规模呈现出单边增长趋势。这与一般民众的感受比较契合。第三方支付迅猛发展的时代,也是我国居民消费模式发生巨变的时代。以淘宝网为代表的网购平台迅速占领市场,而网购平台的不安全属性则直接催生了第三方支付的出现。进一步地,民众消费习惯的改变,一方面给网购平台带来巨大流量,另一方面则推动第三方支付的迅猛发展。

第三方支付一般可以分为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第三方移动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等。从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结构变化情况来看,银行卡收单占比呈现逐年递减趨势,而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和第三方移动支付占比则逐年递增。表1和图2将第三方支付的交易占比进行了刻画。

由表1和图2可以发现,2013年第三方支付在第三方综合支付中占比39%,而到了2016年该比例为73%,基本上翻了一倍。而根据相关测算模型估计,到2020年,第三方支付占第三方综合支付的比例将达到91%。近年来第三方综合支付与第三方支付的走势基本上趋同,而且第三方支付占比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这意味着,第三方综合支付的主要增长动力来自第三方支付,即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和第三方移动支付。

既然第三方综合支付的主要增长动力来自第三方支付,而第三方支付又分为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和第三方移动支付,那么,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的发展状况又是怎样的呢?事实上,网购平台的出现,一开始主要推动了互联网支付的发展。2015年以前,第三方支付还是以互联网支付为主,移动支付为辅;2015年以后,第三方移动支付超越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成为推动我国第三方支付的主要力量。图3反映了这种变化情况。

由图3可知,2015年之前,虽然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比第三方移动支付规模大,但是,事实上两者之间的区别并不是很大。2015年之后的情况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发现,2015年之后,互联网支付规模与移动支付规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出现这一现象,我们认为与现实情况是比较契合的。2015年以后,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催生了一系列移动应用,这些应用给人们的衣食住行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也因此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投资等方式。一个鲜明的例子是,线下商城一再遇冷,而网购平台的销量不断刷新纪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对各类APP的依赖程度加深,给移动支付带来了爆炸式增长。

(二)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现状

全世界第一家网络借贷平台于2005年诞生于英国,2007年,拍拍贷上线,标志着网络借贷平台在中国开始出现。但是,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早期的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缓慢,成交量也比较低。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更加紧密,网络借贷平台开始受到人们的追捧。网络借贷平台的快速发展始于2014年,与第三方支付迅猛发展的时间点相近。图4显示了近年来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的成交量变化情况。

由图4可以发现,从2014年一季度开始,网贷平台规模经历了两轮快速扩张,第一轮是2014年一季度至2015年三季度,经过短暂调整后,2016年一季度,网贷平台开启了第二轮快速扩张,直到2017年三季度,才开始出现调整并延续至今。总的来看,2017年三季度以前,网贷平台呈现出较为迅猛的扩张态势。事实上,在网贷平台高收益(10%至20%的回报)的吸引下,人们纷纷开始实施第二次“资产转移”,转移的方向是从余额宝到网贷平台,而上一次“资产转移”的方向则是从银行到余额宝。不可否认,网贷平台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产品,确实给人们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帮助一些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问题,也给普通投资者带来了高于一般利率的回报,但是,盲目的扩张还是引发了一系列风险,出现了平台失联(微铭投资、点贷诚金)、提现困难(摇财树、口贷网)、暂停运营(皇金所、一贷添交)等问题,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图5展示了2016年以来P2P平台数量的变化趋势。

对比图5与图4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由图4可知,2017年三季度以来,网络借贷平台成交量出现了持续萎缩,这种状态一直延续至今。而由图5可知,早在2017年一季度,P2P平台似乎已经提前意识到了危机,这段时间的新增平台数量达到前后一段时间的低谷。虽然新增平台数量在2017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出现反弹,但是,随后就开始了断崖式下跌。在新增平台数出现断崖式下跌的同时,新增问题平台数量却在明显提高,而且这种趋势目前还在延续。

(三)互联网理财的发展现状

与第三方支付一道兴起的还有互联网理财。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引发了一次“资产转移”运动,也促使传统金融机构开始转变其业务结构,各类“宝宝”相继诞生,丰富了人们的投资选择。由于互联网理财主要投资于货币基金等风险较低的产品,因此,与网贷相比,前者的风险明显要小很多。可以预见,互联网理财规模将处于平稳增长态势。图6报告了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理财用户的规模及其占比。

由图6可以发现,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确实处于平稳增长的态势。2015年,我国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接近9000万人,而到了2018年二季度,该规模扩张到1.7亿人,几乎翻了一倍。与此同时,互联网理财用户占总体网民比例也处于逐步上升趋势。2015年,互联网理财用户占总体网民比例为13.1%,而到了2018年二季度,该比例上升至21%。不论是用户规模的稳步扩张,还是用户占比的逐步上升,均反映了我国互联网理财行业发展依然较为稳定,而且正朝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在发展。

(四)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

早在1982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和密码学家David Chaum就提出了密码网络支付系统(ecash)成为数字货币发展的根源。然而,数字货币真正广泛传播并发挥重要影响力还是在比特币出现之后。2008年11月,中本聪发表了开创性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宣布了比特币的诞生。中本聪设计比特币的初衷是希望这一全新的加密货币能够摆脱各国政府的控制,并取代美元、欧元,甚至全球货币的地位。

2010年4月,比特币首次公开交易,市场价格为0.03美元,这种较低的价格一直维持了两年左右,说明人们一开始对这一新兴货币产品缺乏信心。到了2013年,比特币市场价格开始出现暴涨,虽然这种暴涨很不稳定,价格波动幅度非常大(贾丽平,2013),但是,总体上还是开启了价格缓慢上涨模式。

比特币市场价格暴涨始于2017年。2017年年初,比特币的市场价格还只有1100美元左右,而到了2017年12月18日,比特币市场价格最高达到18 737.6美元,刷新了数字货币估值的新纪录。与此同时,比特币的交易量也呈现爆发式增长。图7展示了比特币公开交易以来的成交量情况。由图7可知,比特币交易量经历了多年的沉寂,在2017年一季度忽然爆发,由8.8亿美元涨到2017年四季度的839.72亿美元,成交量翻了近100倍。可以发现,2017年以来的这一轮比特币上涨,是一个量价齐升的过程,而且比特币的市场价格和交易量几乎同时达到最高点后开始下降。截止到2018年三季度,比特币交易量的下降趋势依然较为明显。

总的来说,从诞生之日起,比特币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而且,其去中心化的特性以及中本聪的无政府主义倾向,促使多国政府对比特币交易进行限制。未来,比特币的前景依然比较渺茫。然而,中国相关部门还是鼓励金融创新并支持货币数字化。

二、互聯网金融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机理

(一)互联网金融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货币渠道

1.利率渠道

利率渠道的主要传导机制可以简要概述如下: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真实利率下降,进而引起投资的上升,投资上升引起支出的增加,进而带来总收入的增加。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利率渠道的影响比较复杂。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拓宽了企业和投资者的融资渠道,一旦央行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减少,真实利率上升,此时,企业和投资者在银行机构处融资成本更高,在没有其他融资选择的时候,可能会选择减少投资,实现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存在,促使企业和投资者有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当银行贷款利率较高时,企业和投资者可以选择一些融资平台进行融资,保证其投资规模不会减小,从而影响到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当前我国对利率还有一定程度的管制,互联网金融的“搅局”,对于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有一定的作用,这样间接又促进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流畅。

2.资产价格渠道(股票价格渠道)

经典利率渠道主要关注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资产价格渠道强调了金融市场的存在,这就将利率与资产价格实现了连接。在资产价格渠道中,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导致实际利率减少,进而引起金融市场中股票价格上升,然后带来Q(托宾)的上升,Q越大,意味着重新投资效益越高,所以,Q的上升,带来投资的上升,最后带来总收入的增加。然而,引入互联网金融后,资产价格渠道将受到影响。具体来说,当利率减少,投资者可能将资金投向P2P等具有较高收益的网贷平台,从而影响了股票价格的上升,使资产价格渠道的传导变得不够顺畅。

3.汇率渠道

汇率渠道与其他渠道的最大差异是它考虑的是开放经济。在开放经济中,汇率的变动会对净出口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总收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汇率渠道如下:扩张的货币政策,带来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进而导致利率下降,之后影响国际资本对人民币的需求下降(套利空间被挤压),导致人民币汇率下降,使得中国出口商品价格更加便宜,推动净出口增加,进而带来总收入的增加。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这种情况正在逐步变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国际资本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或者套利机会,此时,利率往汇率方向的传导渠道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后续的净出口以及总收入的变动,最后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汇率渠道产生不利影响。

(二)互联网金融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

1.银行贷款渠道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银行贷款渠道可以描述如下:如果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例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那么银行存款将下降,这就直接导致银行放贷规模的下滑,信贷规模的下降,导致企业投资量减少,最后使得总收入减少。在该渠道中,作为资产一方的银行降低放贷规模,迫使企业降低投资,最后达到抑制经济过热等货币政策目标。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与投资者不再那么被动。当银行缩减放贷规模,企业可以寻求互联网金融平台,实现自身的融资需求。如此一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银行贷款渠道将受阻。

2.资产负债表渠道

资产负债表渠道同样也关注资产方银行的经济活动。具体表现为,当实施了紧缩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股票价格下降,上市公司市值蒸发,净值下降,资产负债表恶化,此时,银行将降低对该类企业的信贷规模,迫使其降低投资,实现总收入降低。这个过程中,银行对信贷规模的控制依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银行贷款渠道类似,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对资产负债表渠道产生了较大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一些企业即使资产负债表情况比较糟糕,但是,仍然可以在银行贷款之外获得一定的融资和贷款,维持其投资规模,从而阻碍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资产负债表渠道。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前文从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网贷平台和数字货币等方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笔者认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尤其是第三方移动支付)和互联网理财呈现较快发展趋势,而且这种发展趋势有望在近几年继续保持;另一方面,网贷平台发展开始呈现倒U型趋势,从2014年一季度到2017年三季度,网贷平台发展迅猛,随后开始进行调整,这种调整状态延续至今。

(一)引导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加大金融创新支持力度

1.积极鼓励低风险互联网金融业务

以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等为代表的低风险互联网金融产品或工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为了加大金融创新支持力度,应当选择性地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适时进行监管,避免互联网理财等落入高风险陷阱。同时,在鼓励互联网金融机构积极拓展业务的同时,也应支持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和移动互联网化,使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更加包容、健康、持续发展。

2.合理引导高风险互联网金融业务

在积极鼓励低风险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同时,应加大对高风险业务的监管。近年来,P2P行业频频爆雷,尤其是2018年二季度以来,新增问题平台数量大大增加。对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对行业风险进行警示,尽最大可能避免投资者的资产损失。同时,也应合理对陆金所等平台进行引导,对其资金来源和去向进行较为严格的审查和监管,支持平臺进行稳健性投资业务,降低业务风险,确保投资者获得稳健收益。

(二)优化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提升央行货币管控能力

1.改善货币供应体系统计计算维度

不论是货币渠道还是信贷渠道,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从最根本上来说,是增加了金融市场上的货币供给,但目前央行并没有较为精确地统计这部分货币供给的规模,从而使得央行通过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目标进行调控时,货币政策传导达不到预期效果。货币供应量这一重要中介目标(夏斌和廖强,2001),其作用相当关键。较好的应对办法是,从根源上把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平台有效资金纳入货币供应量的计算体系中,确保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畅通。

2.促进传统金融机构内在业务改革

除了在央行层面对货币供应量统计维度进行更新,也应重视传统机构的应对。具体来说,传统金融机构应当积极开发多元化金融产品,以满足投资者的广泛需求。同时,应当全面开展机构完善工作,推动传统业务与新金融业务的融洽合作和对接。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提高传统金融机构的效率,增强其金融产品的吸引力,从而有效降低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和平台的冲击,并在央行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发挥关键的连接作用。

(三)增强互联网金融利率敏感度,推动货币政策有效传导

1.提高互联网金融机构利率敏感度

如果推动货币供应量统计体系的更新是一种使互联网金融机构被动地纳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那么提高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利率敏感度,则是使其主动接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举措。一旦互联网金融机构对基准利率的反应与传统金融机构相差无几,那么,可以预见,货币政策可以在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机构两条路径上实现有效传导,并最终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2.推动基准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进程

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个主要原因是利率的市场化程度不足。为了使货币政策能够更加有效,使其传导路径更加流畅,也应当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与改革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法类似,利率市场化实质上是促进利率更真实地反映金融市场的资本价格和融资成本。这种利率市场化,不仅包含传统金融机构的经济行为,更重要的是将互联网金融等市场力量也纳入分析系统中,从而使货币政策传导更加流畅,政策效果更加显著。

主要参考文献:

[1]贾丽平.比特币的理论、实践与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3(12):14-25.

[2]蒋瑛琨,刘艳武,赵振全.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金融研究,2005(5):70-79.

[3]盛松成,吴培新.中国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两中介目标,两调控对象”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8,43(10):37-51.

[4]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2001(8):33-43.

3988500589244

猜你喜欢

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互联网金融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外汇储备对我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
当前货币供应量(M2)是否适度的分析与研究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