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忆深处的手

2022-03-09赵一宸

关键词:麦芒祖孙麦粒

赵一宸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那时你所拥有的,如今再难唤回。(开篇议论,“最美好”“那时”暗扣题目“记忆深处”,奠定无限留恋的基调。)

小时候,我住在乡下奶奶家。奶奶家附近的麦田整齐地分布着,一块块、金黄金黄的。可我最爱的不是那抹亮丽的金黄,而是农作物未熟时的那抹绿。(特定的景物描写,烘托出作者对儿时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为下文“吃青麦穗”的情节营造氛围。)

奶奶的手,不怕烫。夏天来临前,奶奶趁着麦子还绿着,从田里折回几枝青麦穗,把它们放在火上细细地烤。嘴馋的我总是闻“香”而动,守着火堆,烤得满头大汗。奶奶总是先笑笑,再从炉火上拿下一支麦穗,放在手里揉搓。不一会儿,那如针的麦芒便脱落下来,奶奶的手里留下麦粒。不加任何调料的麦粒的香味,总会让我口舌生津。我尝试着自己烤,但总是会被烫着,而奶奶的手似乎从来都不怕烫。麦穗烤好后,麦粒总是我的,麦芒和包裹着麦穗的那层灰则总是奶奶的。风轻轻地拂过,扬起了暑气,无论季节怎样转变,我的身边,奶奶一直都在。(巧用神态、动作描写,使奶奶慈祥、和蔼的形象清晰可感,引出“奶奶的手”这一主题。)

奶奶的手,很巧。那时候,我喜欢扎辫子,奶奶会编很多种花样。对着镜子,奶奶那双巧手快速地编着。头上的辫子,是我向别的小朋友炫耀的资本,每每这时,我总会收获一阵阵羡慕的惊呼。(进一步通过奶奶编辫子的具体事例丰富奶奶的形象,用“我”的“炫耀”、大家的“羡慕”侧面衬托出奶奶的手很巧,使主题更突出。)

我家的很多日用品都是奶奶亲手编的。那时候,我搬张小板凳坐在奶奶身边,看着奶奶手里还未成型的篮子,一会儿便歪着头靠在奶奶身上睡着了。一觉醒来,篮子已经做好,轻巧精致,很是漂亮,我喜欢得不得了。(祖孙情在朴实无华的描写中缓缓释放,奶奶在“我”心中无所不能的形象跃然纸上。)

奶奶的手,老了。奶奶带着我在院子里晒太阳的时候,用她的大手轻轻地拍打我的背,总是能把我哄睡。有时睡不着,我便拉过奶奶的手,有一下没一下地捏着。奶奶的手老了,老茧和皱纹布满了双手,摸起来很粗糙;一层皮包裹着骨头,很瘦。奶奶拉过我的手说:“小孩子的手就是这么细皮嫩肉,不像奶奶的手,老了,难看了。”(再次不吝笔墨对奶奶的手进行生动、细腻地描绘,表达对奶奶的疼惜之情。)

“奶奶,等我长大了,给你买一枚很大很大的戒指,你戴上手就会好看了。”

“是吗?那就等你长大了,给奶奶买一枚很大很大的戒指,奶奶可就指望着我们家宝儿了。”

转眼间,十年已过。所幸奶奶硬朗,我还有时间去实现我的诺言—— 将一枚很大很大的戒指,戴在她手上。

可那麦香、那辫子,终是回不去了。(以抒情收束全文,寥寥几笔,凝练有力,既让情感得以深化,又照应了开头,使文章结构更趋严谨。)

总评 本文构思精巧,小作者围绕“记忆深处的手”,用三个充满温情与美好的片段,写出“我”与奶奶相处的过往,体现了祖孙之间的深情。小作者选取特定的时间奠定情感基调,辅以特定的环境渲染,在美好的氛围中引出“奶奶的手,不怕烫”;然后水到渠成,以“奶奶的手,很巧”,實现镜头切换;再通过“编辫子”“编竹篮”两个典型的事例具体细写“奶奶的手”;最后用对话的方式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完美落幕。结尾画龙点睛,真情流露,言似已尽,却意犹未尽,给读者无限的思考空间。

(讲评教师   路俊丹)

3485500316503

猜你喜欢

麦芒祖孙麦粒
人间至爱祖孙情
人间至爱祖孙情
祖孙情
谁偷了麦粒
麦芒上的风景
麦芒
亲情祖孙
蚂蚁和麦粒
人间的事
从麦粒到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