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安:相爱为什么那么难?
2022-03-09贾方方
贾方方
人物名片
梁永安,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人文学者,著有《重建总体性》《缪斯琴弦上的猫头鹰》《爱情课》《文学课》等,创作出版长篇历史小说《王莽》、传记文学《那朵盛开的藏波罗花》等,译有《大白鲸》等。B站知名UP主,恋爱课火爆全国,单集播放量超500万,治愈了很多年轻人。
人物观点
相爱难是一个时代话题,我们需要将之放到大的历史环境中解读,才能找到真正的破解之法。不断成长自我,提升认知水平,将爱情当作一种信仰,用百分百的态度去爱一个人,通过激活细节、看见对方,创造独一无二的幸福。
我是做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的,在研读和教学中深切感受到,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几乎没有不涉及爱情的,这也使得我有了“跨界”的可能和契机。
平时上课,时不时为学生们进行情感方面的答疑解惑;2017年受邀做了一场演讲,主题叫作“在单身的黄金年代,我们如何面对爱情”;再后来,感觉想说的内容挺多,于是做了爱情课。原本是一些个人感悟,没想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也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爱情课之所以大受欢迎,其实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情感需求,更准确地说是情感焦虑。我们处在复杂的转型时代,社会流动性增强,人和人相遇的概率随之增大。大咖会客厅与此同时,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发展,人和人相合的概率也随之减少。也就是说,我们相爱更难了。
表面上看,相爱难是爱情问题,实际则更多是文化和社会的问题,比如文化的养成、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冲突等。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相爱难到底难在哪儿,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了相爱难。
女性越来越强大,男性无法适应
有个话题曾经火爆全网,叫作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时至今日,这个话题仍以各种方式活跃着。这其实很好地解释了造成相爱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男性无法适应越来越强大的女性。
在传统社会,由于生产条件、男女差异等原因,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因此,男性享有绝对的权力,对女性进行掠夺性的占有,而女性则没有自我价值,一直围着男人转。男性借由女性完成传宗接代的家族责任,以此获得放大的资源;将女性变成生产资料的一部分,家务劳动被视作无偿付出;要求女性对自己绝对服从,从而获得自我肯定和中心感……
工业革命后,这种文化的根基受到严重冲击。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门,有了自己的专业、追求和工作,社会价值大幅提升。进入以服务业为主的时代后,女性更是凭借独有的感受力、表达力等表现优异,个性和自我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我曾在云南插过队,那时候,女性劳苦一辈子,几乎没出过门。
如今,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大批优秀女性迅速成长:创办咖啡公司,从原材料采集到销售一条龙,做得风生水起;做特色民宿,美商高,服務好,客源不断……不仅如此,女性非常注重自我成长,学业上深耕,读研读博;工作上进取,进修考证;主动学习如何做妻子和母亲……自我价值凸显,社会价值提升,很多女性有了自己的自转中心,不仅活出了自我,更在成长路上一路狂奔。
然而,对于女性的成长和强大,男性是很不适应的。
一方面,很多男性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去。把女性当作自己的附属—当事业和家庭发生冲突时,默认就该女性做出牺牲,有报道称,丈夫月入5千,要求妻子辞职做全职太太;期待女性围着自己转—新婚之夜,丈夫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妻子问他在干吗,丈夫说在等她给自己端洗脚水。
另一方面,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欣赏强大的女性。很多男性不能接受所谓女强男弱的情感模式。择偶时坚持选择学历、收入等都不如自己的;婚后也不会想到如何让妻子有更好的事业发展;即便真和比自己强的女性结了婚,也会试图以各种方式维护自己所谓的尊严,有意无意地贬低妻子。
一边是固守传统的男性,想要的是单方面有获得感的传统“爱情”,希望女性以男性为中心,牺牲自我,停止发展,依附男性。一边是不断成长强大的女性,想要的是互相成就的现代爱情,希望各自独立,有相似更有差异,有共鸣更有吸引,共同增值。在这种情况下,难以相合也就成了必然。
其实,对于女性的日益强大,不只男性无法适应,不少女性也没有完全做好准备。有些人自诩独立女性,坚持爱情第一,但到了一定年龄就慌了:爱情不重要,找个男人结婚生娃才是当务之急。有些人敢说敢干,事业成功,是人人羡慕的现代女性,但结婚后才发现,自己每天都在学习忍辱负重。
通过学习,很多女性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梦想,但内心深处还有另一种价值在萌动,觉得回归传统,人生才算圆满。因为上一代女性大多是传统的,耳濡目染地影响着这一代年轻女性。她们在自我层面感觉很现代,但在本我层面却充满了传统无意识,两种力量不断撕扯,造成巨大内耗,与幸福渐行渐远。
两个人都太在乎自己,而忘了关注对方
男性无法适应越来越强大的女性,从一开始就降低了彼此相爱的可能性,而那些好不容易走进婚姻的人同样也面临着相爱难的问题:很难真正走近彼此,很难真正因为在一起而更幸福,因为太关注自己而忽略了对方;太过利己主义而不太愿意去适应对方。
在婚姻里,我们常常会看到:
有人满是算计——他家世不错,对我的事业有帮助;她长得不错,能改善我家的基因……当这些资源减弱或消失时,立刻路归路桥归桥。
有人只关注自己——我的梦想很重要,你得无条件支持;你的习惯我不喜欢,你必须得改……如果得不到满足,要么争吵不断,要么离婚换人。
有人只能同甘不能共苦——不管是对方还是家庭陷入困境,立刻把责任推给对方,完全置对方于不顾,大难临头各自飞。
婚姻本就有很多挑战,柴米油盐的繁琐,衣食住行的压力,再遇上这些问题,更是难上加难。如果两个人有恋爱基础,或许还有可能会想一想:我这么做对不对?我怎么做才能更好?如果没有感情基础,只是为了各种目的而结合,就很容易陷入低迷的情绪,觉得婚姻特别难熬,在消耗中怀念起单身生活的简单,觉得没有这些,自己还可以过得更好。
有人会疑惑:现在不都在提倡要学会爱自己、关注自己吗?怎么还成了问题所在?其实,人们对个体和自我的关注有一个大的历史背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之所以伟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神权解放出来,以个人价值为中心重构世界。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进步,因为在此之前,个人是被消解的,是不被看到的。
事实上,人类进步、社会发展都需要个人欲望的推动,包括自我维护的欲望、自我发展的欲望等。就像我们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特别需要调动个人动力,发挥各自特长,共建中国梦。当下,我们也正处在个人资本高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个人资本,为自己增值。
个人动力提升是好事,通过关注自我的价值、需求等,为自己确定价值,也为社会提供价值。但过度关注自我,丢了优良的传统,就很容易出问题。
丢了自然尺度:人人力争上游,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有用的,就拼了命去争去抢。世间万物要么是有用的资源,要么是无用的阻碍,充满了市场的衡量和算计,人也就成了掠夺者、占有者,忘了整个世界的所有生命是互相依赖的,忘了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很伟大又很渺小,既恒久又短暂。
丢了角色担当:在家庭中,我们不只是自己,还是儿子、弟弟、姐姐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站位,并需要为之而努力。现在,这些都没了,觉得所有的光都该照在自己身上,所有的爱都该给到自己。有一个女生问我有几个兄弟姐妹,我说四个。她睁大眼睛说,幸好没生活在那个时代,否则爸妈的爱就要分给别人了。我觉得很吃惊,并告诉她,你可能也无法体会到兄弟姐妹互相关心的温暖。
丢了社会情感:作为一个大存在,人类的很多壮举都是因为情怀。而在强调自我的竞争体系中,除了自己以外的他人,要么是资源,要么是需要排斥或控制的存在,人的内心深处比较冷。我记得有个女生就说,她的男朋友特别自私,只爱自己,对其他人都特别冷漠。
在浩瀚的宇宙空间中,如果一个人无法确定自己的自然尺度,无法承担自己的角色责任,无法肩负自己的社会情感,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正常人。一个不正常的人又怎么能正常地去爱呢?
失了爱的能力,就会在爱情的名义下释放出很多自私性:希望对方是自己的资源,要求对方符合自己的愿望,指望对方能让自己幸福……失了去适应别人的能力,从而展现出更多的利己和掠夺:不愿意调整自我,不愿意适应别人,共同之处无法增加,矛盾冲突与日俱增,分手、离婚也就成了必然。
爱情也必须具备信仰的气质
其实,相爱难背后有很多原因,包括社会的、时代的、文化的等,很难在一篇文章中穷尽。但不管原因是什么有多少,解决问题的关键永远是人自身。
就像我前面提到,我们首先要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才能正常去爱。什么是正常的人呢?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命。这么说有点儿大,其实就是搞清楚自己是谁,处在什么社会什么時代,到底应该怎么生活,包括恋爱和结婚。
以无法适应女性的男性为例,他们需要意识到,因为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精神的更替,两性的价值、地位等都发生了变化。男性不再是唯一的中心,女性也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平等和尊重才是爱情的重要前提。
他们需要在大历史中看待当下的情感。传统的爱情是静态的,只看对方已有的资源,一眼能望到头;现在的爱情是动态的,已有的是过去,应该更看重两个人的共同创造。曾经的婚姻是以女性不发展自己为前提,两个人在柴米油盐中互相温暖;如今的婚姻更看重两个人是否能够相互成就、彼此滋养。
认知改变,行为才会有所调整,从而为男性和女性相爱提供更多可能。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个了解自我的小方法—独白。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常常有大量的精神独白,非常有力量,也非常警醒人。我们也可以通过独白来体会和明确自己。
恋爱和结婚是两个高度相关的阶段,有爱情的婚姻,我们才更有可能克服利己主义的本能,从而更多地适应另一半。所以,爱情的保鲜就显得尤为重要。怎么保鲜呢?激活细节。
人们常说婚姻就是柴米油盐,这话只对了一半。做饭时,你加点这个,我加点那个,好像在做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实验;做家务时,你试试这么做,我试试那么做,好像每次都在做不同的事……当细节被激活,生活不再只是柴米油盐,而是充满温度和乐趣的,爱情的氛围感就有了。
因为有爱情,人就会变得不一样。我们会希望另一半生活得轻松点、快乐些。下班回到家,丈夫很累,特别想两手一摊躺在沙发上玩会儿游戏。但一想到如果自己多做一点家务的话,妻子就能多休息会儿,喝杯茶追个剧,看到好笑之处,乐得合不拢嘴。因为妻子开心,他也觉得很幸福,身体累一点又何妨?
柴米油盐的日常需要细节,历经风雨的时刻需要看见对方的难处。知道另一半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实现什么样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想着我可以做些什么推动他想做的事,帮他渡过难关。
有人会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哪那么容易?生活就是如此残酷,要面临各种问题,就算都做到了,爱情就一定能长久吗,婚姻就一定能幸福吗?
我很欣赏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一个说法,他说,我们需要信仰的力量。爱情也必须具备信仰的气质,相信彼此,相信未来,过滤掉杂七杂八的东西,全神贯注地爱对方值得爱的部分,然后一起把这个部分打开、放大,给未来一个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法用完美的思维打开爱情,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只能用百分之百的态度去爱对方。
光有爱还不够。爱情是精神世界的表达,需要具有创造力。为什么有些人动不动就要分手或离婚?因为太关注日常,比如挣多少钱、房子多大,稍有不顺就想:不行就算了,反正有人挣得更多,房子更大,以至于彼此的可替代性很强。我们需要通过最值得两个人在一起的那部分,创造出独属于两个人的、别人都不可分享的独一无二。遇到问题时,这些都会成为爱的羁绊,为解决问题提供助力。
讲了这么多,我想你已经发现了,爱情和婚姻有着丰富的内涵,并不是简单的搭伙过日子,需要也必须做很多准备。希望每个人都能做一个有准备的人,遇见爱的人,喜欢他的喜欢,热爱他的热爱,在对方那里看到自己,收获幸福。
3168501908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