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步长程”: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实践

2022-03-08吴新建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2年9期
关键词:网格化

【摘 要】针对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结合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基于区域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提出了“小步长程”研训理念,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两式一化”研训方式,以变革为抓手,实施区域教科研“十百千”工程计划,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系统科学、真实有效的研训支持。

【关键词】教科研训;情境式;伴随式;网格化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70-0056-03

【作者简介】吴新建,江苏省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江苏苏州,215600)主任,高级教师。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强化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发展的有机衔接,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这为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区域教师发展带来了挑战。近年来,张家港市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中发现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与时俱进,二是教师的发展动力不足,三是研训方式比较单一。

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基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对教师职业能力和素养的要求,抓住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创造性提出“小步长程”[1]研训理念,并以此统领全市教科研训工作。积跬步,致千里。“小步长程”,旨在从教师职业生涯的“长程”发展角度系统规划教师的“每一步”成长,让教师成长的“每一步”都指向终身为师、优秀为师的“长程素养”。

“小步长程”以“两式一化”研训方式为抓手,以教科研“十百千”工程为纲领,把教师的发展厚植于课堂教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系统科学、真实有效的研训支持,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形成健康向上的区域研训文化,推动教师职业生涯中的持续专业发展。

一、多样化研训支持,厚植教师持续发展力

教师想要获得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将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实践研究相融合。“小步长程”研训理念将教学实践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出发点,把握教师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状态与特点,扎实推进教师成长。

1.情境式研训

随着研训员教研、科研、培训、信息化应用与管理为一体的角色转型,基于课堂情境、立足教学实践的教师专业成长研训活动成为可能。首先是研训场域进课堂,通过真实课堂教学的观察、反思、改进与提升,让课堂教学改进成为研训的手段和目的;其次是研训内容课程化,改变以往碎片化、随机性的研训,以学科教学逻辑、教师专业发展等为线索,设计系统的研训内容;再次是研训方式科研化,以科研的方式,运用科学工具开展研训工作,从确定主题到绩效评价,形成了科学的闭环管理。2020年,情境式研训实现了学段和学科100%全覆盖,其中项目式学习研训活动得到教育部信息化中心的关注,张家港市被授予“项目式学习共同体示范区”,张家港市梁丰小学等12所学校成为“全国项目式学习共同体示范学校”。

2.伴随式研训

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史,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提供了适合的研训支持,使研训活动伴随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中心系统设计了入职三年以内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以及名优教师等不同类别的培训课程。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教师的特点,实施定制式的研训活动,使教师专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能参与到研训中。5年来,中心每年都开设超过45个类别的研训系列课程,基本覆盖了全体教师。尤其是2017年以来,张家港市开始实施优秀师范生培养计划,中心对优秀师范生的学习进行了全面跟踪,为签约的师范生定制了研训课程,从教师职业规划、教育技能、教育实践以及考编入职等方面开展有效研训,取得了良好效果。伴随式研训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良田沃土”,有声有色的研训活动、多平台的教学展示,促使他们走上了专业化发展之路,让教育教学行稳致远。

3.网格化研训

以研训员为原点,以学科中心组、名师工作室、学科教学基地以及研训基地等为平台,建构了学科培训课程体系、专题研训项目以及校本化研训体系。同时,借助专家名师集群间的信息传递、学术交流、互动提升等研训模式,形成“师”“师”之间、“室”“室”之间、“群”“群”之间多元、和谐、共生的文化氛围,促使教师专业成长实现质的飞跃,使研训层次更加清晰,覆盖面更加广泛。目前,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依托3个省级网络名师工作室、5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全市25个学科中心组、14个学科教学基地和10个学校研训基地,发挥学校备课组、学科组的基础力量,形成了系统的培训网络。教师专业发展成效显著,教师继续教育“学时信息”登记率达100%,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比例增长到30%左右。

二、系统化科研计划,强化教师成长自觉

教育科研相比于教育实践等其他要素,在基层教师中实践起来更有难度。“小步长程”坚持科研扎根教学实践的理念,深入推进“十百千”科研计划,激发广大教师的教育自觉、研究自觉、专业发展自觉,激活区域研究发展潜力。

1.区域引领重点项目

立足区域教育实践,围绕区域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设计10个左右的区域重点课题,列入张家港市教育规划重点调研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围绕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推进幼儿园教师专业阅读的行动研究”,把幼儿教师的专业阅读收获转变成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真正推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2019年,张家港市获评首批江苏省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地区,申报的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构建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社区的实践研究”获第五届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课题成果助推区域项目共同体建设。一批批优秀的区域项目激活了教学资源中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带动了更多教师参与实践,共同成长。

2.校本课程提升教学质量

基于学校重点课题的“百”项校本课题培育计划,注重以校为本的教学改革,让每所学校都形成了基于自身发展需求的主课题,让每所学校都能依托主课题的研究形成发展优势或教育教学特色,让每所学校都组建了能围绕学校主课题研究的教师团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主课题研究联盟推进活动培植省级、市级精品课题。目前,学校主课题做到了100%全覆盖,80%以上的学校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张家港市建成省级课程基地20个、苏州市级课程基地59个,有23所学校入选“新时代苏州有效教学研究”项目实验学校。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的“三活课堂”、张家港市沙洲中学的“四动五导”课堂教学模式、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的“自主展评式”教学等,一大批成熟的教学模式在学校落地生根,对教学质量提升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3.微型课题下沉课堂

区域立足微型课题“根植教育教学”,优化研究流程,为教师投身教学研究搭建更加简便的平台。通过现场展示、专题研训、专家讲坛等活动,促进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应用实践。实施至今,张家港市已经立项了3000多个微型课题,微型课题学科组、备课组覆盖率达到了100%。教育科研扎根教学实践的效果逐渐显现出来,全市教师发表的指向学科建设与研究的论文、基于课堂教学探究的论文、解决教学中师生交往关系的论文明显增多。

三、精准化教学监测,支撑教师行为改进

“小步长程”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提升教师研训质量提供了更科学的目标引领和资源支持。一是开发科学的测量工具。整合优化传统测量工具,将课堂教学情况、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评教情况进行有机整合,在传统的课堂观察、教学访谈等基础上,建立包括课堂教学评价的调研标准、各类师生问卷和教学调研测试数据库在内的测量工具系统,实现基础调研数据信息采集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多维度。二是建设系统的数据处理平台。批量处理各种基础调研数据,实现各类调研数据的有效连接,从不同的维度对教师课堂进行全面分析和系统跟踪,做好实证性教学调研。同时,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大数据分析,对课堂教学进行更加细致准确的判断,并提出改进策略。三是升级研训课程资源系统。建設区域教师项目化研训菜单,建立教师优课资源、微课资源等教育资源平台,以典型引路、重点推进为原则,实施在线研训的“菜单”制度。以任务驱动引领在线研训活动常态化,逐步完成信息技术与研训活动的整合,实现区域教师培训的常态化、序列化。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的过程。教师的能力、素养、成就与职位等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教师个体的知情意行、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意识等专业特性也会随之产生变化[2]。所以,包括“小步长程”在内的研训理念仍然面临困难与挑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杨志刚.“小步长程”:张家港的教育哲学[J].江苏教育参考,2022(1):20-22.

[2]陈向明.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35-46.

猜你喜欢

网格化
以党建网格化探索“户长制”治理新路子
安全网格化管控的推进要点
开展安全网格化管理 落实双重预防机制
网格化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跃上新台阶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化解难题,力促环境监管网格化见实效
“网格化”环境监管的实践探索——以山东东营为例谈“网格化”环境监管开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乌兰浩特市和平街为例
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VPN方案选择与实现
地理国情普查统计数据网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