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阅读素养一体化培育实践探索

2022-03-08刘芸李亚男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2年9期

刘芸 李亚男

【摘 要】英语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系统而循序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其中,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更是一个系统、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介绍了立足于中小学阅读教学衔接的项目实践,从“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个维度出发,搭建了27个阅读素养培育模块的架构,通过立体架构、小初联动、实践赋能等策略创新探索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阅读素养一体化培育的新路径,营造指向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培育的阅读新生态。

【关键词】中小学衔接;英语阅读素养;一体化培育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67-0040-06

【作者简介】1.刘芸,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常州,213001)教研员,高级教师;2.李亚男,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江苏常州,213002)教师,高级教师。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2020年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任务,意见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引导人民群众提升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7~15岁是少年儿童智力增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英文阅读能力增长速度较快。因此家长和教师需要充分抓住这个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对孩子进行专业的辅导和指导,培养其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值得注意的是,7~12岁是少年儿童英语阅读能力增长的最佳时期,同时在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测试中,发现11~12岁是儿童英语阅读水平提升最快的阶段,这一阶段正是孩子六年级小升初的阶段。这提醒广大教师在小升初阶段,应该腾出精力抓好学生的英语阅读,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调查显示,12~15岁(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英文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英语阅读能力提升较快,是英语学习的发力期,同时这个阶段决定着青少年在英文阅读能力方面的发展走向。

可见,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强对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一体化培育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一、义务教育阶段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1.阅读教学目标偏向知识本位

长期以来,英语学科被认为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一线教师在中小学英语课程内容选择和目标设置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认为只有语言知识才是考查重点,因此阅读教学也往往通过大量的词汇、语法教学和刷题训练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的教师信奉“降维打击”的教学方法,鼓励小学生做初中的题,初中生做高中的题,这就导致虽然题目刷了不少,但学生做得苦不堪言、英语阅读理解的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学生学得没有成就感,教师教得也没有成就感。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阅读能力内涵已不足以满足学习者的阅读要求。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义务教育阶段英语阅读素养一体化培育实践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通过实践努力实现从关注语言知识、阅读技能训练到阅读品格和阅读能力培养并重,实现义务教育不同学段阅读素养培育目标与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有效对接。

2.阅读素养培育小初衔接缺失

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循序渐进的过程。大部分学校的设置是小学和中学分开,只有少部分学校是九年一贯制,但各个学段的教学和教研相互独立,教师在各学段内部研究较为深入,跨学段的研究相对较少。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小学与初中学段衔接的重要性,但仅有的一些研究大多停留在政策、标准等理论层面,成熟的教学实践较少。目前英语阅读教学存在小学、初中各自为政,缺乏体系,衔接缺失的问题。本项目组针对这一现状和问题,从课程角度开展了中小学阅读教学衔接的实践,进行了素养目标、研究机制、评价标准、教学方式、教研方式的一体化研究,加强中小学衔接,营造了指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阅读新生态。

3.阅读教学内容、方式、评价单一

教学方式上各自为政,初中和小学对教学的上下连贯性和一致性缺乏认识,不同学段间教学衔接交流不够,缺乏两者间的沟通机制;教学内容要么局限于教材,要么在选用课外教材的时候缺乏系统性。本项目所倡导的阅读选材基于義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落实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素养培育的目标,结合学生的阅读需求和认知水平,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充分选择国家教材、英语绘本、分级读物、报刊、互联网文章等不同阅读材料;针对教学评价局限于单一的纸笔测试,缺乏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的弊端,项目组采用传统的纸质评价与数字化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

二、义务教育阶段英语阅读素养一体化培育的新路径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阅读素养一体化培育可以概括为: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实际,注重每一年段的具体要求与发展规律,层次鲜明地安排内容,同时又从整体上把握,促进内部互联互通,立足全局增强各学段内容的衔接,实现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协调发展。它不仅强调对小学初中各学段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时要满足层次鲜明、螺旋上升的要求,还注重建构义务教育各阶段英语阅读教学设置的系统性,从而确保各阶段的有效衔接。

1.立体架构:实现英语阅读素养培育目标对接

阅读教学目标从阅读能力走向阅读素养,从关注语言知识、阅读技能训练到阅读品格和阅读能力培养并重。项目组将课程标准中“读的能力”与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培育的要求整合融通,在此基础上形成本区域内不同年段学生阅读素养指标体系并落实到课内外一体化阅读教学目标中,从而实现从课程标准、阅读素养到教学目标的有效对接。

项目组通过文献研究来梳理、研发各学段的阅读素养目标,通过师生访谈和调研分析区域阅读素养培育的方向。首先组织教师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明确“读的能力”从小学三年级到中学九年级(从1级到5级)的进阶要求;其次是学习阅读素养相关文献,从区域学生阅读素养培育的现状和培养方向出发,选取阅读品格中的“阅读习惯”“阅读态度”和“自我评估”、阅读能力中的“解码能力”“理解能力”和“文化意识”作为本项目研究的重要指标,分三个年段立体架构了“英语阅读素养培育魔方图”(见图1);最后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地研讨完善,形成义务教育阶段7级5个年段的阅读素养培育区域性目标体系(见下页表1)。

2.小初联动:探寻英语阅读素养一体化培育机制

(1)素养目标一体化

项目组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語言技能分级标准中对学生“读”的能力的标准描述,参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团队研制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团队研制的“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理论发展框架”中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阅读素养的相关维度和指标,结合本区域英语学习内容、学校基础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其中将义务教育阶段阅读能力分为解码能力、理解能力和文化意识三个维度,阅读品格分为阅读习惯、阅读态度和自我调节三个维度,覆盖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七个年级的27个阅读素养培育模块(见图2),设计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5个年段的学生阅读素养一体化培育目标序列(见下页表1)。从小学三四年级、五六年级到初中七、八、九年级分步达成阅读素养的1~5级标准,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目标一体化。

(2)研究机制一体化

项目组以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培育为目标,充分吸收和传承常州教育人在教研机制上一贯的优良作风和传统,通过市级名师工作室、区级教师发展工作室、乡村优秀骨干教师培育站、网络名师工作室以及各级课题组、项目组等非行政性教研共同体,围绕阅读素养培育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研究活动,在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独自研究、“单兵作战”的各学校教研组之间的中间地带,走出了一条智慧务实、携手发展的研究机制创新之路,促成了中小学英语阅读素养培育的研究机制一体化。

(3)评价标准一体化

项目组基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培育的27个模块和目标序列,重新调整和优化市级课堂教学评价表、区级学生课堂学习表现观察量表等,开展学校日常教研组内的学生课堂观察量表分析研讨会、市级学科关键能力(阅读)研究和学业质量常规调研(例如,小学英语六年级阅读能力专项调研,以及在中考英语学科试卷命题中对学生理解能力、文化意识、自我调节等阅读素养具体指标的能力考查和数据分析等),共同构建起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培育的统一评价标准,进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评价,夯实学业质量评价,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指向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培养,实现评价标准一体化。

(4)小初教学一体化

对义务教育不同学段英语阅读素养培育展开衔接教学研究,需要不同年段、学段的教师之间加强学习沟通。项目组在充分研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培育27个模块和目标序列的基础上,通过主动设计和发放针对不同学段学生、教师的调查问卷,认真统计分析有效问卷数据,基于数据,客观地了解不同学段学生和教师对阅读素养培育的不同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建议和学法指导。如小学阶段教师可主动、适当渗透阅读策略指导、初中学段教师应关照学生能力落差(断层)等,并通过编制小初衔接教材、开设衔接阅读课程、推送衔接阅读打卡等方式,实现小学、初中学段在阅读习惯、阅读态度、自我调节等阅读品格培育和阅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的有效衔接。

(5)教研方式一体化

围绕“如何实现阅读教学的自然过渡,防止两极分化”“如何保持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如何有效提高初中阅读教学质量”等教研热点问题,通过定期开展阅读教学交流会、教学沙龙研讨、同题异构课例研究、网络教研等方式,促进小学、初中英语教师间的交流沟通和互相学习,并围绕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培育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重要节点、学习时空和指标测评等展开共同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推进阅读素养培育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实现教研方式一体化。

3.实践赋能:创新英语阅读素养一体化培育策略

项目组围绕共同的目标愿景,通过中小学衔接、课内外整合、家校社共育赋能实践,从单一到多元、从统一到个性、从区隔到互联,创新英语阅读素养一体化培育策略(见图3),打破教室壁垒的环境场域,让不同的阅读者在互动交流、合作分享中完成学习任务,培养积极的阅读态度,提升阅读素养。

[英语阅读素养一体化培育策略][传统纸笔测试][系统架构 课程研发] [延展时空 场景阅读] [聚焦主题 群文阅读] [优化方法 读写结合] [实时数字评价] [学生活动展评] [阅读档案记录] [国标教材] [教师选材] [学生自选] [地方推荐] [材料选择] [整合实施] [多元评价] [中小学衔接][课内外整合][家校社共育] [图3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阅读素养一体化培育策略]

(1)材料选择突出“融合”

阅读选材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落实不同年段学生阅读素养培育目标,结合学生阅读需求和认知水平,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从国标教材、教师选材、学生自选、地方推荐落实选材分类,为课内外一体化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阅读文本,实现课内外阅读内容的融合。明确阅读选材的三条原则:能力分级原则,借助阅读水平测试确定学生的能力水平,为他们推荐与其能力相匹配的阅读材料;教材匹配原则,基于教材话题和单元主题语境选择阅读材料,实现课内外选材的一体化;学生中心原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2)整合实施着力“融创”

项目组基于大量的阅读教学实践,融创了指向阅读素养培育的教学策略。

策略一:系统架构,课程研发。用互联网+思维开展英语阅读课程研发,借助数字化学习平台和应用App,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一体化,让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教室,让阅读在平等合作的互动氛围中有序进行。

策略二:延展时空,场景阅读。由共同兴趣爱好、相似阅读能力的学生在同一时空自发组建的动态的阅读共同体,借助家庭、社区、社会力量实现学生阅读素养共育化,助力英语阅读回归生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促进阅读品格的提升。

策略三:聚焦主题,群文阅读。基于主题意义的一致性,开展课内外阅读材料整合的群文阅读,师生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两个或多个课内外文本展开阅读,并进行集体建构,在多文本研读和碰撞交融中牢固掌握语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文化意识。

策略四:优化方法,读写结合。阅读和写作是两种高度关联的活动,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读写结合能激发学生更主动地去阅读,不仅强化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语言知识的积累,还为学生创造在写作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多元评价实现“融通”

项目组实现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传统纸质测评和数字化精准评价、活动展评和成长记录袋等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效融通。形成性评价了解学生阅读水平,跟踪学生的发展过程,分析教学存在问题,进而调整并优化教学;数字化精准评价监控学生课内外阅读过程,动态调整阅读内容,精准分析学习数据,科学反馈阅读效果;阅读档案袋记录学生阅读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见证学生的点滴进步;学生活动展评搭建阅读成果展示的舞台,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和表达的契机,体验阅读成就感。

三、总结与反思

本项目基于整体主义理论,通过创新理论、研读标准、衔接探索等方式形成了义务教育英语阅读素养一体化培育的实践模型,架构了素养目标一体化、研究机制一体化、评价标准一体化、小初教学一体化和教研方式一体化的实施路径,在素养培育一体化方面形成并凝练了以下策略:遵循能力分级、教材匹配和学生中心的阅读选材策略;聚焦资源、时空、主题、方法的实施策略;指向阅读素养的多元评价策略,最终呈现出英语阅读新样态,实现了基于阅读素养培育的全人发展。

但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受制于人力、物力等因素,项目研究的深度、广度等还较有限。随着后续研究的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体化培育机制还需要融通各种平台,创新研究机制,让更多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和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蔷,程晓堂.小学英语课程体系整体创新的实践与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