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式”不是“尬聊式”
2022-03-08李超亚
文/李超亚
“亚洲杯U17预选赛,能说吗?”看到老师发过来的消息,我手心直冒汗。
在进行分组之后,我与师姐溪雨分到了一组。两个女生搭档说球,对我们来说是第一次,在足球解说中也是难得一见。
我一直认为,解说是没有办法超常发挥的。虽然解说员情绪会跟着比赛发生变化,但对这个项目了解多少,球迷一听便知。积累就是经验,经验就是应变,应变就是智慧。所有恰到好处的脱口而出,都是建立在足够的积累之上。运动员、裁判、主教练……解说需要对各个角色都有所了解,站在不同的身份上了解规则,要掌握清楚场下观众看不到的那部分资料与内容。
时间紧任务重,对于我们两个初次说足球的新手解说,压力山大,我们马上开始分头行动。
刚开始准备,我们就遇到了难题。由于国内国外对于亚洲杯U17预选赛的关注度并不算高,所以能搜到的背景资料实在是太有限了。官方的消息少,我们就全网翻箱倒柜地找先前的采访视频,以及国少队员们的比赛、集训视频。我们先是从2021金山杯和起源杯中,分析国少球员的战术技巧、阵型、球员水平、球员特点,还有主教练的执教风格;又从往期的集训公众号中找到出战亚洲杯球员的位置以及所属俱乐部,再针对先前的采访视频对于国少球员的训练方式总体了解;之后从“懂球帝”等各个公众号底下翻看网友评论,看看大家对几号球员的讨论度更高,并对高热度选手的背景做详细分析。至此,我们才算是对这个队伍有了初步了解。
对柬埔寨队的资料工作,让我们犯了难。师姐委托东南亚的朋友帮忙查找一些资料,结果一无所获。最后凭着我们两个“挖掘机”般的能力,找到了柬埔寨在今年东南亚少年锦标赛和国内U18比赛的成绩,还找到了柬埔寨主教练的部分资料。先了解再解说,就像是会见老友。
因为我和师姐都是新手,我们的角色联系只有更加紧密才能在场上将两个人的知识相互贯通。所以这次我们决定做“聊天式”解说。不像大多数比赛解说那样清晰地分出A、B角,从我们最真实最自然的反应出发,继而对场上场下的情况作一些讨论和评价。
赛前,我们对于开头的“聊天式”做了一次又一次“彩排”,但在正式开始之后,由于紧张,前半部分的衔接并不是很好,有些地方“割裂”。比如这会儿她大段地说,那会儿我大段地说,两段之间并没有联系和承接,成了“尬聊”加念背景资料。我和师姐都意识到后,不断交换眼神,彼此递话口、承接对方的话,到后面渐入佳境,逐渐“聊”了起来,状态也更加松弛。虽然离我们想象的状态还有很大距离,但是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一步。
在这次解说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了解说逻辑的重要性。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可能会直接影响观众对于比赛的兴趣以及第一印象。在足球解说中,我主要从两个逻辑体系展开解说。一个是时间顺序。在赛前说本场比赛的基本信息,如比赛性质、比赛时间(当地时间和北京时间)、比赛地点、比赛日期、天气状况、赛制、两队在本届比赛中已完成比赛的情况、本场对阵后两队排名情况的预测。剩下非必要的材料可以作为补充内容在比赛过程中说出来。第二个逻辑是空间顺序。场上的空间介绍顺序与讲解类似,要让观众顺着一个方向走,不能先上再下又左又右,拒绝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顺观众道而行之。其中会有背景资料的穿插,这时要注意,资料不能覆盖比赛,当有重点、精彩的比赛场景时,要及时将目光投到赛场上。背景资料作为辅助不能占据大的篇幅,这些都是解说必要的逻辑。
除了逻辑,让我感受深刻的还有解说时抛开技巧外的真诚。真诚是打动观众的第一要素。在广播时代,解说员更多是通过表述让观众凭空产生画面感,担任着一个描绘者的角色。现在,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变化,解说员更多是担任一个真诚的分享者、讲解者、互动者的角色。我们不能高高在上,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要与赛场同呼吸共进退,要带着大脑、眼睛和嘴走遍球场的每个角落,将2D的画面讲出3D的感受、甚至是4D的感受。这次解说中,当10号王钰栋三次突破球门上演帽子戏法后,我和溪雨就惊呼:“王钰栋的个人能力很强!在U13就曾获得过最有价值球员……”“他很沉稳,有自己的节奏……”我们不再将讨论内容局限于准备内容,而是去适应场上各种情况,用最真实的反应带动最真诚的聊天。我深感,解说不能把目光只停留在场上的那一瞬间,而是要预测,要描述现场、作出分析,甚至是进行科普;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描述层面,要通过表象看本质。真诚也体现解说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在解说中,除了比赛,人本身是更值得被关注的。
在第一次解说实践之后,我清楚地认识到,体育解说员在解说、赛场、观众之间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和变化性。在成为一名优秀的解说员的道路上,我们不仅仅要懂解说、提升解说专业能力,更需要将解说与其他领域的内容结合,只懂项目本身的解说是匮乏和单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