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3-氯丁基-2-基)-2,6-二异丙基苯胺的合成及化学品安全分析

2022-03-08

山西化工 2022年1期
关键词:硼氢化钠异丙基亚胺

周 龙

(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36)

引言

二异丙基苯胺类配体是一类重要的有机配体,在有机合成化学、金属有机化学中有着广泛应用前景[1-6]。以二异丙基苯胺为骨架的配体,Han Vinh Huynh[7]首次构筑了N-芳基化的无环氨基卡宾类配体,合成了与金、铑和钯的金属配合物,在催化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母瀛[8]利用二异丙基胺为配体,构筑了与锆的金属配合物,可作为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和乙烯-1-己烯共聚。本文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二异丙基苯胺类配体的合成方法。

1 实验设计

为了得到目标化合物N-(3-氯丁基-2-基)-2,6-二异丙基苯胺,可以将二异丙基苯胺与2-溴-3-氯丁烷反应,利用氮元素上的孤对电子对卤代的碳原子进行亲核进攻,获得目标产物。反应路径见式(1)。

实验结果表明,该路径虽然可以得到少量化合物,然而产率很低(<1%)。亲核反应的选择性较差,氯代和溴代的碳基反应性差距相对比较小。同时,产物中有较多的化合物N-二(3-氯丁基-2-基)-2,6-二异丙基苯胺,可能是胺对卤代的碳正离子亲核进攻之后,获得的仲胺相比于原料的伯胺亲核性更强。所以产物中会有更多的叔胺产物,而得不到目标产物。

综合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重新设计了另一条反应路径,见式(2)。

首先,二异丙基苯胺与3-氯-2-丁酮在甲醇中回流,实验结束之后移除甲醇,经过柱层析纯化得到含有席夫碱的中间体化合物;然后,加入硼氢化钠,将亚胺还原得到仲胺,即最终产物N-(3-氯丁基-2-基)-2,6-二异丙基苯胺。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

2,6-二异丙基苯胺,97%,上海毕得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氯-2-丁酮,97%,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甲醇,水质量分数小于30×10-6,北京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乙醇,水质量分数小于50×10-6,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硼氢化钠,98%,北京蓝弋化工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柱层层析硅胶,200 目~300 目(0.048 mm~0.074 mm),青岛海洋化工厂分厂;石油醚,沸程60 ℃~90 ℃,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氯甲烷,99.5%,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去离子水;氢氧化钠,AR>98%,颗粒状,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盐酸,AR,北京市通广精细化工公司。

2.2 实验仪器

恒温干燥箱,北京惠易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北京易德诚科技有限公司;海道尔夫磁力搅拌器,浦华环保有限公司;低温冷却液循环机,萃英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双排管线,北京市欣维尔玻璃仪器有限公司;真空泵,东莞市普诚仪器有限公司;高纯氮气,北京环宇京辉京城气体科技有限公司。

2.3 分析仪器

400 MHz 核磁共振波谱仪,AVANCE III,德国Bruker;条件:测试室温度20℃。

2.4 实验步骤

2.4.1 N-(3-氯丁基-2-基)-2,6-二异丙基苯亚胺的合成

在一个装有磁子的100 mL Schlenk 瓶中,抽换氮气3 次,加入10 mmol 二异丙基苯胺、20 mL 超干甲醇;然后加入11 mmol 3-氯-2-丁酮,在氮气条件下加热至80℃回流,回流24 h。24 h 之后,关闭加热,反应冷却至室温后,用旋转蒸发仪移除甲醇,利用柱层析得到产物,黄色液体,30%。V(石油醚)∶V(二氯甲烷)=1∶1,Rf=0.4)1H NMR(400 MHz CD3Cl):7.2(t,1H),7.1(d,2H),1.8(d,6H),1.8(s,2H),1.3(s,1H),1.2(d,12H);13C{1H}NMR(100 MHz CD3Cl):164.6,136.7,136.6,123.3,122.3,53.0,28.9,23.3,20.3,11.3。

2.4.2 N-(3-氯丁基-2-基)-2,6-二异丙基苯胺的合成

在一个装有磁子的100 mL Schlenk 瓶中,抽换氮气3 次,加入10 mmol N-(3-氯丁基-2-基)-2,6-二异丙基苯亚胺、20 mL 超干乙醇,冷却至-78℃;然后缓慢加入11 mmol 硼氢化钠,逐渐升温至室温,搅拌过夜。然后用旋转蒸发仪移除乙醇。得到的红色油状物加入2 moL/L 的盐酸溶液,调节pH 至3,得到的有机相用2 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pH等于7,用Na2SO4干燥,移除溶剂得到产物,棕色液体,8%。1H NMR(400 MHz CD3Cl):7.2(t,1H),7.1(d,2H),3.7(broad,1H),1.8(d,6H),1.8(s,2H),1.3(s,1H),1.2(d,12H);13C{1H}NMR(100 MHz CD3Cl):139.4,130.9,124.6,124.1,68.8,65.0,28.7,23.3,21.7,15.7。

3 结果与讨论

3.1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N-(3-氯丁基-2-基)-2,6-二异丙基苯亚胺的合成中,尝试了常温和回流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均有原料二异丙基苯胺存在;而常温下原料剩余更多,反应产率小于10%。因此,在设计的合成路线中,亚胺中间体的合成用回流效果更好。

3.2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设计路线的两步合成均尝试了3、6、12、24、36 h的反应时间,3、6、12 h 后对反应进行监测,均发现原料二异丙基苯胺剩余,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二异丙基苯胺的量减少。反应进行36 h 之后,二异丙基苯胺剩余的量与进行24 h 之后基本相同,达到最低。因此,反应时长用24 h 更合理。

3.3 实验安全性讨论

3.3.1 二异丙基苯胺

在正常条件下保持稳定,但是会被强氧化剂氧化变质,应避免与强氧化剂同时存放。

3.3.2 3-氯-2-丁酮

吸入高浓度蒸汽可能会导致如头疼、眩晕、困倦、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该化合物易燃,容器受热时可能发生爆炸;避免皮肤和眼睛接触,不要吸入烟雾/蒸汽/喷雾,使用防火花工具和防爆设备;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远离明火,热表面和火源;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在正常条件下保持稳定,应避免与强氧化剂和强碱同时存放。

3.3.3 硼氢化钠

该化合物具有危险性,与氧化剂、化学活泼金属、酸和水产生剧烈反应,平时应储存在手套箱中。实验中要在-78°C、氮气保护的条件下缓慢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否则剧烈的反应很可能造成危险。硼氢化钠会与水产生可燃的氢气,反应体系不可以是密闭体系。

4 结论

综合实验数据及分析结果,此设计路线第一次成功合成了N-(3-氯丁基-2-基)-2,6-二异丙基苯胺,并尝试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长对反应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二异丙基苯胺类配体的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在80°C 回流条件下,反应24 h 之后能够得到目标产物,利用核磁的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实验中遇到的主要原料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保证实验可以在安全的状况下进行。主要阐述目的、方法、试验与分析手段、结果及其在现场的实际应用效果等。

猜你喜欢

硼氢化钠异丙基亚胺
精制2, 6-二异丙基萘的方法
氰基硼氢化钠还原胺化京尼平合成拟生物碱与活性
水体环境中砷和硒的检测技术
顺式-1, 2-环己烷二甲醇合成工艺的优化
第四周期过渡金属催化硼氢化钠分解制氢研究*
1种制备六氟异丙基甲醚的方法
环氧树脂/有机硅改性双马来酞亚胺的性能研究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黏土纳米复合自修复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危重症感染降阶梯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基于β-二亚胺配体的铝氧硼六元环化合物和其中间体的合成、表征及其反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