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距离施工对既有地铁结构的影响分析

2022-03-08苏帆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风亭偏压标高

苏帆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1122)

1 原项目概况

某地铁车站风亭结构为地下明挖结构,地下一层框架结构,外车站外挂结构,结构顶板覆土厚度不大于4m,结构以中风化砂质泥岩或砂岩为持力层,结构底板、顶板厚度为0.7mm,侧墙厚度均为0.6m,结构均为C40防水钢筋混凝土。

2 新建项目概况

拟建项目为地铁车站出入口,为垂直电梯出入口,该出入口从拟建车站-1F站厅层接出,通过竖井电梯形式出地面。其中通道部分采用直墙拱暗挖隧道结构断面,通道标准段净宽6.5m。电梯井采用放坡开挖+竖井垂直开挖及支护形式,在标高254m以上采用放坡开挖,254m至坑底采用垂直开挖,初期支护采用锚杆+钢格栅+挂网喷射混凝土。该竖井结构基坑开挖后,导致既有环线消防水池为偏压受力状态。出入口结构采用C40防水钢筋混凝土。

3 位置关系介绍

拟建出入口与既有风亭间最小平面距离约2.804m,该风亭范围内,出入口采用直接开挖,出入口基坑底标高为252.141m,风亭结构底板标高为246.342m,因此,该基坑开挖,既有风亭结构为偏压状态,开挖后风亭结构嵌入岩层约4.349m(集水井处为5.8m),形成约3.071的偏压(出地面井口处约7.2m),建设完成后按原状地面进行恢复。出入口下层为暗挖隧道,结构与既有风亭最小净距为23.211m。

4 计算分析

根据图1可知,拟建轨道出入口基坑开挖,将使得既有风亭结构形成约3.071悬臂结构。该风亭为地下明挖结构,原建设时基坑采用桩+撑支护,选择如下计算简图:

图1 拟建轨道结构与已建轨道结构位置关系剖面图

拟建出入口位于既有风亭侧下方,净距约23m,且采用矿山非爆破开挖,且结构位于中风化岩层中,因此,对既有2号风亭变形影响较小,本次模型中不考虑出入口暗挖段。

根据建设时序,本次主要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初始应力计算,位移清零;

第二步:7号出入口明挖基坑开挖,应力、位移计算;

第三步:7号出入口主体结构建设,应力、位移计算;

第四步:明挖基坑回填,应力、位移计算。

计算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初始应力计算模型

由计算结果可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最大的竖向、横向变形均位于出入口基坑开挖边坡坡面上,这是由于边坡稳定而至。在回填步,最大竖向变形位于出入口结构跨中与填土交界处,主要原因为填土变形参数较小。

图3为各计算步骤风亭结构变形云图,下表为各计算步骤最大变形统计。由计算结果可知,最大变形均位于临近基坑开挖侧结构侧墙位置,且竖向变形在基坑开挖时最大为2.75mm,后续随着结构建设及回填使得地层重新施加压力,致使既有结构竖向变形减小。最大横向变形位于施作结构阶段,因结构侧向加压使得横向变形增大,但随着上部土体回填使得横向变形减小。在整个出入口实施中,既有轨道结构变形均很小。

图3

表1 各计算主要步骤既有风亭结构变形统计

5 结语

综上所述,拟建地铁出入口明挖段基坑开挖使得既有地铁风亭结构临时为偏压受力状态,且基坑开挖边线距离风亭结构水平距离为0m,对此风险工况下对原结构进行承载力验算及变形计算,得出以下结论:

(1)在偏压受力状态下,既有风亭结构承载力及裂缝宽度仍满足规范要求。后续项目建设完成按原状地面进行恢复,风亭结构上荷载与原设计相比无变化,可认为建设完成时其承载力及裂缝宽度满足原设计要求。

(2)在出入口建设及建成整个工况中,对其进行二维数值分析,计算出其风亭结构最大变形均位于临近基坑开挖处侧墙,变形量均很小,且小于10mm,拟建轨道出入口建设不影响既有风亭正常使用。

(3)由于出入口基坑开挖距离风亭很近,在开挖时,注意对原结构防水层保护。

猜你喜欢

风亭偏压标高
书记讲党史 “亮”出新标高
地铁风亭及冷却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
办公楼楼面装饰标高控制流程及注意事项
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的高风亭建筑设计*
综合管廊的通风效果模拟及风亭的优化
预留土法对高铁隧道口浅埋偏压段的影响
安庆铜矿主井提升机系统反转/过卷故障分析与处理
浅埋偏压富水隧道掘进支护工艺分析
灰色理论在偏压连拱隧道中的应用
基于TPS40210的APD偏压温补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