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前儿童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调查研究及干预效果分析

2022-03-08朱敏慧应雅静刘相坤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医教阳性率发育

朱敏慧 应雅静 刘相坤

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为一种在儿童时期发生的特殊发育障碍性疾病,是儿童期最常见运动发育性疾病,在欧美国家发病率可高达4%~10%[1],国内关于DCD 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较少。DCD 以动作协调能力障碍为主要特征,包括在运动时间安排、运动控制、计划及持久能力方面的缺陷,对患儿身心健康危害较大,其动作笨拙可影响儿童学业,降低社交能力,导致出现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2]。研究发现,DCD 儿童可能会从特定的感知能力训练中受益[3]。本次研究主要对永康市学龄前期儿童DCD 阳性率进行调查,同时探究医教结合背景下干预训练对其作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随机抽取永康市省属、市属、民办幼儿园各2 所,在抽中的6 所幼儿园中,依据“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原则,将2019年9 月至2020 年9 月入园的儿童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依据公式n=K×(1-P)/P,容许误差依据20%计算,K 取100,P 参考相关文献取10.00%,计算出n=900,考虑到10%的无效问卷率,扩大样本量,最低样本量为990 例。

1.2 调查方法 由调查员在幼儿园家长会时发放问卷,对所抽取的儿童及家长进行调查,并当场收回问卷。

1.3 调查工具

1.3.1 一般问卷 包括性别、年龄、幼儿园类型、出生方式及儿童家庭情况(如父母婚姻状况、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家庭住房面积),家庭结构等。

1.3.2 儿童发育协调障碍评估工具第二版(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2,MABC-2)问卷[4]MABC-2 量表依据受试儿童年龄使用一阶段测试工具,分8 个运动测试项目,包括放置硬币、穿线、描画、抓握豆袋、投豆袋、单脚平衡、踮脚走及蹦跳垫子,记录的原始数据转化为1~12 等级分值,分为手灵巧度、目标抓握及动静态平衡3 个维度,依据MABC 使用手册将MABC 总分位于P15 以下的儿童作为DCD 疑似病例进一步诊断,将<P5 者判断为DCD 阳性病例,其中手灵巧度得分<18 分为手灵巧能力发育落后,目标抓握得分≤10 分为发育落后,动静态平衡得分≤26 分为平衡能力发育落后。

1.3.3 小龄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问卷(little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questionnaire,little DCDQ)[5]little DCDQ 量表共有15 个条目,适用于3~6 岁儿童,其包括运动控制能力、精细运动/书写能力、一般协调性3 个分量表,该问卷由家长填写,每个条目记录1~5 分,分别对应完全不符合、有点符合、中等程度符合、相对符合、最符合,每项得分相加计算总分,分值在15~75 分,总分越高表示儿童运动协调能力越好,little DCDQ 评分<49 分为存在DCD,49~57 分为疑似病例,≥58 分为正常。

1.3.4 父母育儿压力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PSI)[6]PSI量表共36 个条目,包括育儿愁苦、亲子互动失调及困难儿童3 个因素,得分越高表示压力越大,以父母双方得分平均值为准。

1.4 诊断方法 依据MABC-2 及little DCDQ 测试结果,在受试儿童中筛选出阳性病例,后由儿保医生向父母询问病史,结合《美国精神病诊断手册(第4版)(DSM-Ⅳ)》[7]确诊DCD阳性。

1.5 质量控制 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集体讲课及示范病例等方式讲解DCD 的相关内容、填写要求,调查期间应用标准的指导语,资料回收后统一由项目组人员核对。另外,将儿童的MABC-2 测试报告与家长的little DCDQ 问卷进行比对,减少个别患儿因社交障碍或者身体不适导致的结果失准,最大限度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客观性,同时也可用两种方法进行相互验证。

1.6 医教结合背景下干预训练 将筛选出的DCD阳性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予以医教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措施,具体操作:由该院儿童保健医生对患儿发育水平及社会生活能力进行系统评估,依据评估结果,为其制定针对性的语言认知、手动、生活能力、互动游戏及感觉统合训练目标,后将训练目标解读给特殊教育学校训练教师、负责人及患儿家属,由学校及患儿家属依据训练作业要求同步完成患儿训练指导、鼓励及监督工作。家庭管理技巧包括了解DCD 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学习方法及策略、提高儿童自我学习管理能力、家长情绪及压力管理、如何与DCD 儿童沟通及奖惩措施的建立,也可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编制并印制DCD儿童医教结合培训手册本,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及图片对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科普。此外设立DCD儿童家长咨询热线,并每年举办两次家长沙龙,以促进患儿得到良好的居家辅助训练,使“家、校、医”三方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两组均连续干预6 个月。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龄前儿童DCD 调查结果 本次学龄前儿童DCD 阳性率为10.38%(104/1 002),阳性病例中MABC-2 手灵巧度、目标抓握及动静态平衡得分分别为(17.24±1.78)分、(8.98±0.92)分、(23.18±2.49)分,总得分为(49.42±5.04)分,little DCDQ 得分 为(47.23±4.87)分。

2.2 学龄前儿童DCD阳性率与一般社会学特征、家庭因素分析见表1

由表1 可见,男童DCD 阳性率高于女童(χ2=9.71,P<0.05),不同年龄、幼儿园类型、出生方式的儿童的DCD 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84、4.11、0.01,P均>0.05);不同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家庭住房面积的儿童DCD 阳性率差异显著(χ2分别=8.64、6.05、89.47、53.56,P均<0.05),不同父母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的儿童DCD 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16、1.87,P均>0.05)。

表1 不同社会学特征类型儿童DCD检出情况及家庭因素影响

2.3 干预效果分析 104 例DCD 阳性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2 例。两组干预效果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效果分析/分

由表2可见,干预前两组MABC-2、little DCDQ、PS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29、0.21、0.04,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MABC-2评分、little DCDQ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观察组家长的PSI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t分别=34.37、19.80、9.57、8.06、3.88、2.17,P均<0.05)。

3 讨论

DCD 是一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疾病,可导致儿童日常生活中功能性活动减少、肥胖及焦虑、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等[8,9]。国外研究报道DCD 需要医生干预,如果可能的话要接受神经发育障碍培训,还需要职业治疗师干预[10]。庄程等[11]发现,以“任务为导向”的DCD 儿童动作能力发展干预方法优于以“过程为导向”的方法,医教结合模式为将生命科学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干预模式,目前研究证实其在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中有明确干预效果,但在DCD中应用较少[12]。

崔娓等[13]、管萍等[14]、鲁兰等[15]报道学龄前儿童DCD 发生率分别为4.4%、10.8%、8.5%,本次调查DCD阳性率为10.38%与上述报道有一定差异,可能是区域文化背景差异对儿童运动协调性产生影响,此外不同研究者所采用的评估工具有一定差异,各地区生活习惯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也较大。本次研究发现男童DCD 阳性率高于女童,与郑文等[16]报道的盐城区不同性别儿童DCD 发病率无差异的结果不一致,可能是因为本地区男童户外运动多,而女童偏爱精细运动玩具如串珠、剪纸、画画等,户外运动可促进儿童球类运动技巧,精细运动玩具则主要锻炼儿童的手部精细动作[17,18]。此外不同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家庭住房面积的儿童DCD 阳性率差异显著,说明学龄前儿童可能受上述因素影响出现DCD,学龄前儿童的父/母亲文化修养对儿童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此外家庭经济收入也与父母亲文化程度有关,文化程度高者工作稳定,家庭经济收入相对较高,可为儿童提供优越的教育条件及合理的饮食、良好的医疗条件、更大的活动空间与居住环境,利于促进儿童早期运动及发展[19~21]。

DCD 儿童与正常发育儿童相比大脑结构、功能存在差异[22],而行为上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预期计划并降低动作技巧的自动化程度。本次发现干预后观察组患儿MABC-2 评分、little DCDQ 评分及观察组家长PSI 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改善显著,表明医教结合干预模式应用于DCD 儿童中有一定价值。医教结合干预训练模式中,将家庭养育、学校教育、医学干预等各方面相结合,为患儿制定一系列语言认识、手工、生活能力、互动游戏等训练,不仅增加患儿康复训练游戏性、趣味性及互动性,也提高其康复训练效果[6],这也有利于减轻家长的育儿压力。张小林等[23,24]、张利坤等[25]研究指出经健康的医教结合干预后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儿核心症状及功能损害、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效果、心理行为健康均得到明显改善。当然本次医教结合干预时间也较短,在今后的研究及工作中,需针对不同年级儿童及不同学历水平的家长设定个性化课程,及时关注如何维持干预措施持续性。

综上所述,永康市学龄前儿童的DCD 阳性率高,且其影响因素较多,经医教结合干预模式有较好效果,能减轻家长育儿压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猜你喜欢

医教阳性率发育
采集部位及送检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的分析*
草鱼养殖难,“钱”途何在?老渔医教您如何握好“方向盘”,走上高效路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医教协同背景下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成长体系研究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探究
谈韶关地区特校开展“医教结合”的研究
浙江:公布首个特殊教育发展五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