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ndersen模型的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分析

2022-03-08冯宏杰周宏陈玲王晓阳郝志梅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医养程度子女

冯宏杰, 周宏, 陈玲, 王晓阳, 郝志梅

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日益增多,农村老年人养老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医养结合机构是指兼具医疗卫生资质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2019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的《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明确了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发展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有助于医疗与养老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Andersen模型始创于美国,它很好地解释了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1]。目前,此模型在卫生服务利用、养老意愿、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2-3]。本研究在Andersen模型框架下对农村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机构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于2019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以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中等水平的河北省L县为调研地点,按经济发展水平好、中、差在L县13个乡镇中抽取3个,每个乡镇选取老年人口数量充足的3个村庄,每个村庄人数为50~55名。在获得被调查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1.2 问卷调查

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设计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个人健康状况以及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需求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95份,有效问卷454份,有效回收率91.7%。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在Andersen模型框架下将影响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为倾向因素、使能因素、需求因素三类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采用频数和百分比对农村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情况进行描述。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所有分析使用统计软件SPSS 17.0,以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454名农村老年人中,男性245人,占比54%;以75岁以下老人居多(87%);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71.4%);务农人数为413人,占比91%;73.1%的人有配偶,居住方式以与配偶居住最多,共273人,占比60.1%;160人有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占总人数的35.2%。

2.2 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

2.2.1 倾向因素的影响倾向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子女数、医养结合机构了解程度、医养结合赞同程度9个变量。其中文化程度、职业等7个变量对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有影响(P<0.05)。见表1。

2.2.2 需求因素的影响需求因素是指与健康及生活状态的相关因素。包括健康状况自评、慢性病种类、是否失能、自理程度自评、生活满意度、孤独程度6个变量。6个变量皆为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1 倾向因素对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的影响 单位:例(占比%)

表2 需求因素对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的影响 单位:例(占比%)

表2 (续) 单位:例(占比%)

2.2.3 使能因素的影响使能因素包括家庭月收入、家庭收支情况、医疗保险类型、养老保险类型、基本医疗费用承担能力、子女经济保障、子女关心程度、到卫生院距离8个变量。家庭月收入、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子女关心程度等5项变量对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有一定影响(P<0.05)。见表3。

表3 使能因素对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的影响 单位:例(占比%)

2.2.4 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需要医养结合机构养老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后退法(向后:条件)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文化程度(OR=0.585,95%CI:0.393~0.870)、职业(OR=0.149,95%CI:0.058~0.381)、居住方式(OR=6.504,95%CI:1.698~24.909)、子女数(OR=0.553,95%CI:0.369~0.829)、家庭月收入(OR=0.682,95%CI:0.523~0.891)、到卫生院距离(OR=17.227,95%CI:6.221~47.699)、健康状况自评(OR=1.698,95%CI:1.039~2.776)、生活满意度(OR=2.026,95%CI:1.134~3.62)、孤独程度(OR=0.624,95%CI:0.492~0.791)、医养结合赞成程度(OR=0.227,95%CI:0.113~0.455)、对医养结合机构了解程度(OR=0.220,95%CI:0.123~0.393)共11个变量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的重要因素(P<0.05)。见表4。

表4 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及建议

本研究中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率仅为35.2%,要远远低于城市老年人。一项以锦州市城市老年人为调查对象的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率为60.8%[4],成都市城区有56.72%的老年人愿意入住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5]。

本研究显示,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中,倾向因素中文化程度越高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越低,这与姚兆余等[6]、吕雪枫等[7]的研究结果相近,其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高的农村老年人在没有完全了解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具体情况时,采取慎重态度,对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积极性不高。居住方式中,与配偶和子女共同居住或者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相比于独居的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低。李文丹[8]的研究中也得出了相近的结论。与城镇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更加重视家庭情感,更习惯于与家人共同居住从而可以得到家庭成员的照护,因此不愿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同时本研究显示,子女数量多的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低。我国自古就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子女数量越多,家庭养老资源越丰富,对老人的照顾程度越高,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越容易得到满足。

需求因素中,自评健康较差的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程度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更多,因此更愿意选择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机构。李嘉雯[9]的研究中显示了患病种类与机构需求的关系。另一方面,老年人因缺少陪伴,导致孤独感增强,因此孤独程度高的农村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生活满意度越低的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越高。

此外,使能因素中,到卫生院距离、对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了解程度也是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距离卫生院远的老年人,因为就医方便程度较低更愿意选择医养结合结构养老。对医养结合了解程度越高,机构养老需求越高。而家庭月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年人的经济水平,经济水平好的老年人希望能在医养结合机构生活,从而使养老状态得到提升。夏晓红等[10]在其研究结果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

我国养老观念受传统孝文化影响较深,农村地区更为明显,有些老年人认为机构养老违背“养儿防老”传统,对机构养老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要积极转变老年人的养老思想,引导其建立新时代健康养老观念。同时要加强医养结合宣传力度,不仅要在网络、电视、广播等渠道宣传,更要在现实生活中宣传医养结合的重要性,让人们切实了解医养结合,提高对医养结合的认知程度、赞同程度。重点应对中老年群体进行宣传,增强宣传效果。

其次,经济水平也是是否选择医养结合机构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后应明确医养结合机构收费标准,避免因收费不明朗而产生误解。将医养结合机构中,医疗部分的服务费用逐步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同时,可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老年人加入并缴纳长期护理保险费用,经健康状态评估达到一定等级的失能老人,所产生的护理服务费用,可由长期护理保险进行结算与报销。这些措施均可以有效减轻老年人入住医养结合机构的费用负担。

综上所述,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较低,与其文化程度、职业等人口统计学因素以及健康及生活状态、对医养结合的了解程度等多种因素相关。需要客观了解目前需求情况,加强医养结合的宣传,增加医养结合机构建设的投入,建设多档次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以满足不同情况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猜你喜欢

医养程度子女
医养当兴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从《无声告白》看边缘人家庭及其子女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