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市某社区居家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2022-03-08李顺王兰王枫吴茵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肌力骨密度居家

李顺, 王兰, 王枫 , 吴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医疗科技的进步,老年人口比例逐年提高。截止2018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9亿[1],在影响老年人健康的诸多问题中,跌倒是影响老年人健康及独立生活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我国,跌倒是65岁及以上人群伤害死亡的第1位原因[2]。老年人跌倒除了所造成的伤害外,还为社会医疗与家庭照料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关注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及相关危险因素尤为重要,同时有助于社区建立有效的预防跌倒措施,减少跌倒发生。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苏州市某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跌倒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防止老年人跌倒得到较高重视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为社区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跌倒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4—7月在苏州市姑苏区某社区选取60岁以上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周岁;②能够理解并配合问卷填写;③知情同意,自愿接受调查。排除标准:①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或处于疾病危重期;②存在严重交流障碍,无法完成问卷。本次共发放问卷396份,回收有效问卷375份,有效回收率94.7%。

1.2 研究方法

调查员为社区护士,在调查之前由研究者对所有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规范流程及注意事项。采用面对面的方法向老年人说明调查目的,取得同意后当场填写问卷,对于无法自行填写问卷的老年人,口述后由调查员代为填写。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①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日常药物使用、视力、居住、肌力、合并慢性疾病等;②跌倒情况,包括过去12个月内是否曾经跌倒以及跌倒发生时的时间、地点等具体情况,将12个月之前曾经跌倒归为既往跌倒史;③骨质疏松情况,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右手腕骨密度。骨质疏松诊断标准:T值≥-1为骨质正常;-2.5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单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社区居家老年人跌倒情况

被调查的375名老年人中,男性176人,女性199人,平均年龄(72.19±6.66)岁。在过去12个月中,有65人发生过跌倒,跌倒发生率为17.33%。从跌倒发生的时间分布来看,午饭后到晚饭间是老年人跌倒的高峰时间段(占49.23%),其次为晚饭后到睡觉前(占24.61%)。从跌倒发生的地点分布来看,在住所外发生跌倒高于住所内。住所外为42例,以楼梯过道最多见(占8.09%),住所内23例,以卫生间最多见(占43.48%)。见表1。

表1 社区居家老年人跌倒发生情况

2.2 社区居家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结果显示,性别、居住情况、服用抗抑郁药、使用拐杖、视力、跌倒史、合并慢性病、卫生间使用防滑垫、无法提10斤物品、骨密度等因素与跌倒的发生相关(P<0.05)。见表2。

表2 社区居家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例(占比/%)

表2 (续) 单位:例(占比/%)

2.3 社区居家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多因素分析

将上述与社区居家老年人跌倒相关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显示,使用抗抑郁药物、视力障碍、既往跌倒史、无法提10斤物品、骨质疏松均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P<0.05),拥有这些因素的老年人发生跌倒的危险性分别是无上述因素的10.67倍、2.69倍、9.18倍、4.06倍、14.75倍,而与家人同住和卫生间使用防滑垫是其保护因素(P<0.05)。见表3。

表3 社区居家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市该社区居家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17.33%,且女性高于男性,与国内其他研究相一致[4-6]。提示随着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升高,老年人跌倒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3.1 居家环境

本研究发现,跌倒发生的高峰时间是午饭后到晚饭间,高危地点依次是卫生间、楼梯走道,这与相关文献一致[7-8]。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卫生间地面潮湿、起床时或如厕后体位改变、走楼梯易踩空而导致。安全的居家环境可以有效降低居家老人的跌倒风险[17],这提示了防跌倒设备应用的重要性。因此,社区在制定预防跌倒措施时应注重评估居家环境的安全,如通过增加室内照明、配置走道扶手、铺设浴室防滑垫、合理改造楼梯高度、楼梯走道避免堆积物品等手段建设安全的居家环境。

3.2 服药、视力、肌力、骨密度

跌倒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9],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使用抗抑郁药[10]、视力障碍[11-13]、肌力下降[14]及骨质疏松[15-17]是老年人发生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亦支持这些结论。对老年人的骨密度测量结果显示,骨密度正常的老年人仅占10.77%,大部分老年人存在骨量不足的情况,尤其是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的降低导致钙丢失比男性更严重。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容易出现运动功能减退、肌肉松弛、肌力下降的问题,导致姿势的控制能力下降,平衡能力降低,进一步增加跌倒的发生。因此,应做好饮食宣教,注意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酌情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增加肌力锻炼,如练习“太极拳” “八段锦”等项目锻炼身体平衡能力及维持肌力[18]。抗抑郁药可能影响精神状态、视觉和平衡力,亦可能导致震颤、头晕等,而且社区工作者和老年人对药物引发跌倒的认知度普遍不足,增加了跌倒的发生[13]。因此,应向此类老年人宣教服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同时服用数种药物的老人,应考虑降低剂量或停止不必要的药物服用。对视力障碍的老年人,在增设居家环境和社区公共场所防跌倒设施的同时,可建议转诊眼科做进一步检查,兼有近视及老花的老年人尽量避免佩戴多焦点的镜片。

3.3 跌倒史

本研究发现,既往有跌倒史的老年人发生再次跌倒是无跌倒史老年人的9.18倍。有研究表明,跌倒与害怕跌倒互为因果[19],老年人跌倒后会因为害怕跌倒而减少活动,而减少活动可导致身体功能下降,又增加了跌倒的风险,形成恶性循环。同时,研究发现与家人同住是防止跌倒的保护性因素,可能因为同住老年人可得到配偶或子女的看护照料,在饮食起居上也优于独居者,发生跌倒时,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和救治,减少由于跌倒导致的二次伤害。因此,对于有跌倒史的老年人应给予正确的心理指导,社区可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跌倒心理讲座,指导科学活动的方案,普及跌倒处置知识。对于独居老年人,社区医生应定期随访,了解其居住环境、视力和肌力的变化情况,评估跌倒风险,处理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老年人跌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居家老年人的跌倒预防是目前社区护理面临的重要任务。应通过全面了解社区居家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状况、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宣传防跌倒知识,减少社区居家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提高居家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不能验证结论与危险因素的因果关系,仅能证明两者有关联;另外,本研究样本量不大,且调查对象仅为同一社区的老年人,抽样方法为方便抽样,存在选择偏倚。因此需要样本量更大的前瞻性研究来验证研究结果。

猜你喜欢

肌力骨密度居家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