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和知信行调查与防控研究

2022-03-08王立先濮家源王斌白雪孙有惠雷泽林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知晓率健康状况医务人员

王立先, 濮家源, 王斌, 白雪, 孙有惠, 雷泽林

新冠肺炎已造成众多医务人员感染和牺牲,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新冠肺炎(COVID -19)相较SARS具有相当或者更强的传染性[1-2],COVID -19潜伏期一般为3-7天[2],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根据既往SARS的传播方式,在密闭、不通风的场所可能会有气溶胶传播的风险,需加强预防和隔离处理[3-6]。发热门诊作为COVID -19初筛的重要环节,医务人员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工作初期,由于防护物资紧张、需要长时间的工作、离开发热门诊后需要隔离医学观察14天,因而承受了很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其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焦虑和抑郁。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非一线医务人员的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2.3%,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2.2%[7]。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作为一线医务人员,其工作任务繁重,发生院内感染风险大,心理问题会更加突出。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医务人员在发热门诊工作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哪个阶段易出现问题,以及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医务人员发生焦虑等心理问题和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将会极大地增加。目前,甘肃省关于COVID -19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和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知信行的调查文献和数据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前瞻性动态监测,了解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发热门诊医务人员进入发热门诊前、发热门诊工作期间、离开发热门诊进入隔离医学观察期的心理状况和COVID -19知信行状况,以进一步探讨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为保护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甘肃省内COVID -19患者定点收治的某医院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考虑到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调查的便利性[8],采用手机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在2020年2月23日-3月21日对发热门诊医务人员进入发热门诊前、发热门诊工作期间、离开发热门诊进入医学隔离观察期三个阶段进行手机问卷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296份,其中三个阶段有效问卷各89份,合计有效问卷267份,有效率为91.44%。所有被调查人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调查;本研究已获得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内容

自行设计问卷,通过检索文献、问题设计和讨论、预调查和信效度检验后编制而成。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知识的认知、态度和信念以及行为的改变。其中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国际通用量表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对新冠相关知识的认知包含对体温测量标准、新冠病毒临床表现、正确佩戴口罩流程、防护用品穿脱程序等9个条目;对新冠态度主要包括是否认为被新冠病毒感染后自己就活不久、被新冠感染后家人会受到排斥和歧视、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是否可以做好个人防护等5个条目;对新冠肺炎的相关行为主要包括是否勤洗手、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做好个人防护、主动参与志愿活动等7个条目。调查问卷正式调查前经过预调查,并加以修正。经分析,本次调查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93,问卷的总体信度较好。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267名有效调查对象中,性别构成中主要为女性,占78.7%;年龄构成中30~<40岁为主要年龄构成,占55.1%;婚姻状况中以已婚为主,占62.9%;文化程度以本科学历最多,占62.9%;职业情况中参与调查的护士最多,占58.4%。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2.2 COVID -19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在进入发热门诊前的调查人员中,正常者19人(占比为21.3%),有焦虑症状者70人(占比为79.7%),其中轻度焦虑者16人(占比为18.0%)、中度焦虑者24人(占比为27.0%)、重度焦虑者30人(占比为33.7%);发热门诊工作期间的调查人员中,正常者49人(占比为55.1%),有焦虑症状者40人(占比为44.9%),其中轻度焦虑者25人(占比为28.1%)、中度焦虑者9人(占比为10.1%)、重度焦虑者6人(占比为6.7%);离开发热门诊进入医学隔离观察期的调查人员中,正常者80人(占比为89.9%),有焦虑症状者9人(占比为10.1%),其中轻度焦虑者8人(占比为9.0%)、中度焦虑者1人(占比为1.1%)、重度焦虑者0人。对三个阶段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COVID -19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对新冠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对三个阶段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新冠相关知识知晓率进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结果显示,总体知晓率在三个阶段依次增加,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一般潜伏期和新冠肺炎患者从发病到进入医院的中位时间知晓率普遍较低。对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正确佩戴口罩流程、多发人群和“新冠肺炎是SARS重来说法”的知晓率总体普遍较高。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心理健康状况、对新冠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相关行为三个阶段比较 单位:人(占比/%)

2.4 COVID -19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对新冠相关知识的态度

对三个阶段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新冠相关知识态度进行分析,按照计分方法,最高分4分,最低分1分,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对新冠相关知识的态度得分区间为5~20分之间(共5项),得分越高,对相关知识的态度和信念越弱。对三个阶段发热门诊医务人员新冠相关知识的态度总得分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对新冠相关知识的态度和信念条目得分

表4 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对新冠相关知识的态度和信念总得分

2.5 COVID -19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相关行为

对三个阶段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相关行为进行分析,总体知晓率在三个阶段依次增加,尤其是从进入发热门诊前参加培训到在发热门诊工作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结果显示,到发热门诊后其医务人员相关行为较进入发热门诊前有所改善。见表2。

3 讨论

3.1 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焦虑状况在后两个阶较第一阶段有所缓解

甘肃省收治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定点医院,其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在进入发热门诊前的焦虑占比达到79.7%,之后两个阶段焦虑状况有所缓解,并逐步下降(焦虑占比分别为44.9%和10.1%),可能是由于在进入发热门诊工作之前,医务人员对于发热门诊的工作内容不太了解,再加上当时尚没有针对新冠肺炎的特效治疗手段和预防疫苗,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的心理恐慌和焦虑。因此,第一,从医院层面成立疫情期间心理干预和疏导工作小组,将进入发热门诊前阶段的医务人员作为心理干预和疏导的一级人群;第二,提供电话、微信号和QQ号等多种形式的心理援助热线,并及时推送给重点人群,以便使其们遇到心理问题时能第一时间寻求到切实有效的帮助;第三,制定电子版和纸质版心理干预和疏导宣传册,及时发放给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尤其是进入发热门诊前的医务人员,以便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应对。

3.2 进入发热门诊前的医务人员总体知晓率较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进入发热门诊前的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总体较低,特别是对新冠病毒的灭活温度和消毒方面的知识,知晓率低于60%,之后在发热门诊工作期间,知晓率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在离开发热门诊进入医学隔离观察期阶段,总的知晓率相比前一阶段又有所回落,但下降幅度不大,基本与前一段阶段持平。可能是由于进入发热门诊前,医务人员虽然经过了专业的培训,但是没有经过实际的发热门诊工作经历,加之培训时间相对较短,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所以进入发热门诊前的医务人员总体知晓率较低。因此,在培训时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参与到一些模拟实际的发热门诊工作中去,在实践中学习感悟知识,增加才干。

3.3 进入发热门诊前的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态度和信念认知不足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在进入发热门诊前阶段,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态度和信念认知不足,认为在发热门诊工作后,自己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会增加,对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也没有太大信心。之后随着进入发热门诊工作,再到离开发热门诊进入医学隔离观察期,对新冠相关知识的态度和信念变得比之前有所提升,特别是离开发热门诊进入医学隔离观察期阶段,对新冠肺炎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认为自己只要做好个人防护,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会大大降低。主要是由于随着在发热门诊工作,医务人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新冠肺炎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认识到新冠肺炎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防护来预防的,所以态度和信念比之前有所增强。

3.4 随着工作的深入,医务人员采取的相关行为越来越全面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相关行为从进入发热门诊前到在发热门诊工作期间,再到离开发热门诊进入医学隔离观察期,其采取的相关行为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注重手卫生、发热门诊工作区的紫外线消毒和个人防护,也较之前更加愿意加入到新冠肺炎防护的志愿活动中去。可能是一方面,随着医务人员对新冠病毒认识的深入,意识到了新冠病毒较强的传染性,从而更加注重个人防护;另一方面,随着在发热门诊工作的不断深入,作为医务人员强烈的组织归属感和使命感[10],使其更能自愿加入到新冠肺炎防护的志愿活动中去。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进入发热门诊前是比较关键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应该做好对医务人员的心理疏导和知识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加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知识的认识,督促医务人员采取更加全面的个人防护行为,努力降低医务人员发生新冠病毒感染的概率。

猜你喜欢

知晓率健康状况医务人员
精益医疗管理在提高中医乳腺科住院医师专科诊疗方案知晓率中的应用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体适能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应用于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患者护理中对知识知晓率的改善评价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上海市某区交通警察健康知识及相关行为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