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工业遗产绽放“文化”光芒

2022-03-08王亚莎

国防科技工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展览馆重工军工

王亚莎 /文

5 号楼全貌

苏式老楼、红墙厂房、文化长廊……走进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便可看到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国家工业遗产——汾西重工苏联援建厂区。作为“一五”计划期间156 项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之一,这里是新中国国家重点工业项目的所在地,从1954 年开始,这家工业企业便开始了艰苦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建厂60 余年来,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回望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历史,它既是国有企业发展的缩影,也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壮大的代表。如今,这个承载着国家重点装备产业发展变迁的工业遗存,随着时代的发展“涅槃重生”,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汾水河畔的珍贵遗产

5 号楼设计效果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 年,经国家批准,中国第一座水下装备生产厂——汾西机器厂(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正式选址山西省会太原市,开始动工兴建。厂区为苏联国家设计院设计,由1、2、3 号厂房及5号办公楼组成,分别为生产车间和当时办公所用,是工厂保存的建厂初期的标志性建筑。为了保留这一承载着工厂历史变迁和广大员工共同记忆及情感的珍贵遗产,2004年,工厂在充分尊重原有工业遗存风貌的基础上,选定在5 号楼正前方奠基建设新办公大楼,新旧两楼由中间通道相连。新旧交融,体现了工厂的创新发展,见证着工厂的变迁,代表了工厂过去的荣光,也承载着公司未来的辉煌。2019 年4月,被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2021 年7 月,被授予“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

让工业遗产焕发新活力

昔日的老厂房和苏联设计的办公楼,浸满岁月的气息,沉淀着工厂发展的印记,是军工人心中特有的情结。保护和利用好这批工业遗存对弘扬军工文化、激发创新创造能力、实现“军工梦”具有重要意义。2010 年,工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利用苏联援建的5 号办公楼,布局筹建“汾西重工展览馆”。经过周密策划、资料与实物征集、方案设计与论证、组织实施四个阶段,挖掘收集了一批珍贵的文献、史料。本着“找出来、保下来”的原则,各部门积极通力合作,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艺术创造力,对具有典型军工元素的设备、产品等进行分类整理、分批拍摄,历时两年,建成“汾西重工展览馆”。展览馆以“再现历史,复活史料,传承文化,挖掘精神,凝聚人心,激励后人”为宗旨,既修旧如旧,又真实地向企业员工讲述工厂的历史故事,向社会公众弘扬军工精神,传承军工文化。

展览馆建筑面积1200 平方米,展出图片850 余张,说明文字32000 余字,各类珍贵史料386 件,分为主展厅、荣誉室和周延文化长廊三部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和声光电技术,展览馆客观展示了我国水下装备发展史和企业发展史,为企业留下了可以触摸的历史,在军工行业中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和代表性。2013 年,被认定为“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是全国百家“军工文化教育基地”之一,也是山西省首家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展览馆全年对外开放,吸引了无数行业人士、高校学生、研究院所专家、小学生等参观学习,有效发挥了军工文化的传承、传播、教育功能。

原1、2、3 号厂房,经整饬维修,依旧保持了建筑原貌。展览馆和三所厂房是工厂保护利用工业遗产的一个重要举措,为工业文化遗产注入了新活力、赋予了新功能。

“文化+科技”构筑军工文化制高地

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不仅需要技术发展的刚性推动,更需要文化力量的柔性支撑。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军工企业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军工文化,传承军工精神,是军工企业的职责使命,也是公司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老厂房、老设备、旧产品这些承续工业文明、书写现代化进程的工业遗存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技价值和社会价值。公司积极挖掘文化故事,加强创意利用,在充分保留工业记忆的基础上,大力打造“一馆三室”文化品牌。在自筹资金建设“汾西重工展览馆”的基础上,又相继建成产品陈列室、仪器仪表陈列室。其中,展览馆主要展示产品发展史和公司发展史,产品陈列室展示公司重点产业、产品和科研实力,仪器仪表陈列室用以展示各类精密计量仪表设备,体现企业计量水平的持续进步。“一馆三室”全方位展示公司从基业初奠到改革发展各个时期所取得的成果,详细展现了公司军工文化建设和职工精神风貌,是公司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成为展示企业形象的重要名片。

汾西重工展览馆开幕

运用数字化科技手段,“一馆三室”展出了历史上立有战功的装备、苏联设计的工厂原始图纸、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批准的干部任免文件、“蛟龙”号主推电机、企业各个时期的163 枚公章等;讲述了汾西重工为国家国防建设作出贡献的每一位英雄人物:“两弹一星”奉献者尚义禄安全护送原子弹球心到试验靶场参加氢弹爆炸试验的故事,人民公仆李科文始终心系人民、心甘情愿牺牲个人利益的故事,赴苏学习装备制造技术的技术员傅永涵严谨细致的工作学习笔记等;记录了一代代汾西重工人立足企业实际,坚持军民结合,潜心研发生产制造技术,一步步获得市场认可,具备雄厚实力的全过程。曾经家喻户晓的老式绞肉机、打气筒、液化气罐、折叠椅、洗衣机定时器等一件件老旧物件,折射出工厂改革脱困、找米下锅时期的举步维艰,这些“老物件”虽已褪去原始功能,却散发着徐徐魅力,吸引参观者驻足欣赏。

“一馆三室”文化载体,是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和加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精神的具体实践,是公司保护利用工业遗产的有效探索,一路走来,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保护和开发并举,坚持“文化+科技”一体推进,让老工厂的“铁疙瘩”散发出文艺气息,让“老物件”“老建筑”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也使工业遗产的原生功能得到延续使用和展示。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将以此为基础,努力发挥工业文化遗产的文化功能和社会价值,充分利用军工文化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讲好军工故事,传播好军工文化,让更多社会公众走进军工、了解军工,用军工文化力量支撑强国建设,助力实现“军工梦”“强国梦”。

猜你喜欢

展览馆重工军工
篆刻作品欣赏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示首都规划蓝图 讲述北京城市故事
军工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
大型重工结构件焊接自动化生产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
中海重工暴跌近70%紧急停牌
军工股上涨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三菱重工或将再次放弃豪华邮轮建造业务
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