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旋律电视剧的新姿态

2022-03-08王翰文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2期
关键词:创作特色

【摘要】随着我国影视剧艺术的逐步发展,主旋律电视剧作品也日趋成熟,涌现出一大批口碑与收视俱佳的优秀作品,本文以时代报告剧《在一起》为例,分析了主旋律电视剧作品在艺术、叙事上的创新与突破,为主旋律电视剧作品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在一起》;主旋律电视剧;创作特色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獻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2.0954

文艺要为人民服务,要反映现实社会发展进程,弘扬正能量和主旋律,这是当代文艺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创作准则。随着我国影视剧艺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经过反思和摸索,主旋律电视剧作品不仅数量增多,多样性更加丰富,而且表现手法也令人耳目一新,越来越接地气,逐渐摆脱了千人一面、空洞乏味的程式化创作模式,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主旋律电视剧作品刻板、乏味、说教、雷同的偏见,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和观众的好评。

取材于不同行业疫情期间的真人真事的时代报告剧《在一起》,通过《生命的拐点》《摆渡人》《同行》《救护者》《搜索24小时》《火神山》《方舱》《我叫大连》《口罩》《武汉人》10个故事单元,刻画了武汉医疗工作者、各地援鄂医疗队、军人、警察、外卖小哥、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保洁人员、广大武汉居民等平凡英雄群像。该剧在2020年国庆黄金周播出后,取得了亮眼的收视成绩,在观众口碑方面获得了广泛好评。

《在一起》不同于以往主旋律影视作品,它和新闻是同步的,与现实发生的事件可以说是零距离,甚至剧情要根据当下发生的情况,边拍摄制作,边进行改动。对于这场突发的疫情,全国人民都是亲历者,加之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不仅对疫情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关键人物记忆犹新,就是对一些节点甚至细节都耳熟能详,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运用电视剧艺术来呈现这场伟大的抗疫之战,无疑是个难题。令人欣喜的是,《在一起》的主创人员经受住了考验,他们没有把《在一起》当作单纯的政治任务来完成,也没有一味地唱赞歌,而是将现实真实与艺术真实高度凝聚在一起,将一部全新的时代报告剧,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1. 通过戏剧化手段,把新闻变成故事

一部电视剧,它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诸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小说创作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电视剧同样也一个不能少。《在一起》首先要做的就是以新闻事件为蓝本,遵循电视剧的创作规律,通过人物塑造、戏剧冲突等手段,讲述一个个既真实又感人的故事。《在一起》第五单元《搜索24小时》所讲述的故事,其真实发生地在天津宝坻某商场,北京疾控中心的流调人员为了追踪一名确诊患者,与时间赛跑,奔波于街道、社区、超市、医院,终于在24小时之内完成了流调,找到了确诊患者,将疫情控制在源头。这个单元的情节明显借鉴了悬疑片的诸多要素,紧紧抓住观众无法看到真相时所产生的种种怀疑和不理解的心态,运用环环相扣的叙述手法,将观众带入跌宕起伏的剧情之中。剧情中的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又给流行病学调查平添了难度。流调人员在剧情中扮演着侦探的角色,查清传染链条的过程就是破案的过程,从蛛丝马迹中找到人物和事件之间的关联。《搜索24小时》将时间氛围与现实空间纳入叙事线索之中,既有悬疑紧张的剧情推演,也有人物心理的刻画,进而提升了这部作品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正是通过《搜索24小时》,观众对流调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日日夜夜奔波在看不见的疫情防线上,直接面对感染者,职业风险巨大,却得不到调查对象的理解,他们寻找的是纳米级别大小的病毒,守护的却是几百万乃至上千万人口的城市安全。

作为电视剧艺术,戏剧冲突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表现人物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同时也是剧情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从戏剧冲突中可以带出人物的性格与故事的立意。《在一起》第一单元《生命的拐点》设计了两组对立。一组矛盾冲突发生在要不要查传染源这个问题上,新老院长发生了分歧。新院长谭松林想等疾病中心给出的论断,然后再采取下一步行动,而老院长张汉清在疫情还不明确的情况下,凭借数十年积累的经验,果断叫停了急诊,并且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他对谭松林说,“遏制传染源,就是和时间赛跑,宁早勿晚。”担任传染病医院院长多年的张汉清,在这个关键时候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另一组矛盾发生在张汉清与陆曼琪之间。张汉清要查清传染源,要救治急诊病患,靠的是医院里的医护人员,而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严重不足,防护设备严重短缺,每个人都超负荷运转。作为急诊科主任的陆曼琪深感力不从心,她更多关心的是她的部下,担心他们会被传染。而当全城的病患都聚拢到江汉医院的时候,这种矛盾冲突就更为激烈,将江汉医院的管理者们推到了无助、无奈的两难境地。《生命的拐点》中所有的冲突、所有的对峙,并非为了增加看点而刻意为之,而是真实事件的艺术呈现,矛盾的发生是有序的,符合戏剧冲突的逻辑,有效地调动了题材、人物、情境诸多因素,让观众深切感受到疫情来袭时的紧张甚至慌乱的气氛,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2. 事件的真实与细节的虚构

无论是现实题材的报告文学,还是以真实事件改编的影视戏剧,都要遵循一条创作原则:“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时代报告剧《在一起》也不例外。它的创作素材源于新冠疫情期间自身或者身边人的亲身经历,和关键人物、事件的重要节点,都有必要作为典型出现在作品中,才能令观众信服,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必要的艺术渲染和戏剧情节的虚构。“细节是从因到果的过程,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我们看世界其实是看细节,如果我们看不到细节,就等于什么都没有看到。这个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细节形式存在的,如果抹去了细节,这个世界是空洞无物的。”在艺术层次上注重用细节塑造人物,用情来打动观众,正是《在一起》的另一大特色。《在一起》第四单元《救护者》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一位女病人伸手拉住护士周周,想要一个单间,以摆脱每天见到的病亡者。周周看到病人的双手生了冻疮,一边安慰,一边出去帮她找冻疮膏。可没想到的是,等周周把冻疮膏拿来时,那个病人已经死去。周周找到停放尸体的地方,默默在坐下来,掀开白布,把冻疮膏抹在她的手上,心情久久无法平静……这个细节显然是虚构的,却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在一起》第二单元《摆渡人》中,给客户送药品的外卖小哥辜勇遇到了名叫纪念的小女孩,这个女孩才七八岁,但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她一夜之间成熟起来。她用稚嫩的声音平静地对辜勇说,药不用了,奶奶已经死了。当得知女孩的爸爸感染住院,她独自一人在家时,辜勇要带她走,离开死去的奶奶住到宾馆里去。纪念以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口吻说:我可能也被感染了,不能出去。我留在家里就好,我不怕,她是我奶奶。懂事而又坚强的小女孩纪念,一下子戳中了观众的心,那一刻,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潸然泪下。而第二次让观众泪奔的是当小纪念听到辜勇带来爸爸还活着的消息后,缓缓转身倚着墙坐下,小小的身影陷在黑暗中,一言不发。与此相反,楼上的人都听到了楼下辜勇传来的消息,整栋楼都沸腾了,继而整个小区都沸腾了,武汉加油的呼喊声响彻夜空。这两个细节串联在一起,一静一动,张弛有度,包含了亲情、友情、善良、悲悯、勇敢、自信等复杂的感情,让观众看见生活在武汉这座城市中的人们,遭遇变故、彼此扶持、互相鼓励,拧成一股绳的过程。一个众人皆知的故事,居然还会赢得观众在电视机前流泪观看,他们的创作绝不是简单的真实的再现,而是以更加真诚的艺术匠心和更为饱满的情感灌注,在不动声色中把镜头穿透到了人性的深处、精神世界的隐秘处,写出了不同于新闻真实和纪录片真实的这场伟大战疫中的人与事。

3. 电视剧艺术的叙述语言

“电视剧创作是电视剧全体艺术家通过创造性的、审美化的创作,用摄影机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拍摄,将剧本的文学形象转换成完整的视听的电视艺术作品。”犹如作家手中的笔一样,摄影机就是电视剧的写作者,人物刻画、情节转换、主题的呈现,都是通过摄影机的叙事来完成的。《救护者》的创作者用专业的电视剧叙述语言,艺术地再现了疫情初期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医护人员的心路程历程和现实场景。主人公黎建辉是上海派来的第一位援助湖北的医生,在武汉封城的那一天,只身来到武汉的某家医院,故事由此展开。简单必要的交待过后,导演即刻给观众一个极具冲击力的长达4分多钟的长镜头:昏暗的光线下,黎医生置身于各种杂乱无序的仪器之间,耳边充斥着此起彼伏的呻吟声、咳嗽声、呕吐声……护士正在清理着地上一滩喷溅的血污……走廊倒是略显整齐,却停放着一具具尸体……尸体旁,一个病人在绝望地求救……这些类似炮火连天的战争场景,出现在了和平年代的城市,近似残酷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导演正是通过这组长镜头,以纪录片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疫情突发初期医院的混杂、医生的无助、护士的慌乱及病人的恐惧,而那位因出差来武汉而染上新冠病毒,刚刚还吵吵着要更换病房,不久却躺在冰冷的停尸房里的女子,更是给了观众重重一击,让观众隔着屏幕就能感受到那种令人窒息的压抑和绝望。以摄影机为中心的叙事具有丰富的情感属性,不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示故事情境,镜头的视角变化也能让观众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解读故事全貌。黎教授是以外来者的身份亲临疫情现场的人,他的角度就是观众的角度,当观众的审美真实情感被镜头语言所激活时,就逐步进入到创作者所营造的身临其境的状态,从而进一步提升视觉画面的感染力。摄影机的视点可以代替观众的眼睛,由于摄影机拍摄距离的变化形成不同的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不同的景别好像是观众在不同距离、不同空间观看事件的发生、发展,因此更接近真实的状态也更具感染力。

《救护者》中,有个寻求呼吸机配件的桥段,摄影机镜头将Y型管、吸水杯、细菌过滤器、湿化罐等大小配件清晰地展示出来;对老奶奶实施抢救手术,插管、穿刺、导管等流程及检测仪的各种参数,都近乎科教书般的用镜头记录下来,所有这些复杂的救治过程,极其专业的医学术语,严谨的抢救步骤,包括病人当时的临床状态等等,都通过摄影机的叙事语言传导给观众,使得观众对整个触目惊心的治疗过程有了极其清晰的体验和感悟。《救护者》摄影机语言的运用还表现在空间色调的变幻上,前期用的大多是暗色调,以渲染疫情的残酷和救治的紧迫,后期色彩逐渐变得清明而鲜亮,预示着疫情得到了控制。在表现疫情初期黎医生处理各处病患的镜头中,冷峻的色调,杂乱的环境以及应用长镜头所表现的各种紧张的场景都能让人神经紧绷到极致,焦虑感、眩晕感以及紧张感透过镜头直接传达到观众心底。在12月、1月,新冠疫情爆发后临床资源快速击穿,所有新冠定点医院几乎都是这副惨状:病人摩肩接踵,加床加到走廊,这边正在抢救,另一个病人已经悄无声息死亡…在这部电视剧中,真实的还原了疫情初期的场景,在相关的场景中,无论是监护仪中血氧饱和度的读数,还是医生救护的流程,都无比接近真实,而这种真实所带来的是能够突破画面的情感共鸣,让观众仿佛又经历了疫情初期的紧张与焦虑。

当黎医生准备离开武汉,回到上海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时,镜头里依次出现了空荡荡的病房、空闲的病床、摆放整齐的医疗器械,这些与黎医生初来时所看到的拥挤、嘈杂,令人恐惧的场景形成强烈的反差,显得格外温暖、宁静而安详。尤其是那束从窗外透射进来的阳光,照在那位被抢救过来的老太太伸出的手臂上,无声,却让人感受到了光明与希望,这就是电视剧艺术叙述语言的力量。

4. 纪实风格下的结构创新

“时代报告剧”,对这个名词大家都很陌生,事实上这个概念是《在一起》拍摄之初由广电总局提出的。我理解它就是电视艺术中的报告文学。它是指:以较快速度创作、以真实故事为原型、以纪实风格为特色的电视剧作品。“时代报告剧”的时代性体现在以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为故事原型,通过镜头语言还原事件原貌,并体现时代精神,因此“时代报告剧”是一种通过镜头语言进行二次创作的方式展示事件情节,反映时代主题的一种电视剧创作形式。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选择反映这次疫情的角度,既不落入内容和形式上的窠臼,又能与抗疫主题很好地契合,对《在一起》的主创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主旋律题材不是宏大叙事的代名词,时代报告剧也未必是编年史般的长篇巨制。在与新冠疫情的抗争中,每个人都是这段历史最鲜活的见证者,都有自己对于疫情最真实最生动的理解与诠释。每个个体对于疫情感受以及在疫情中的经历既有代表性,也具有独立性,从这个视角来看,改变宏观视角的事故解构方式,从个体出发,思考和梳理那些曾经和正在感动、塑造和激励自己的人和事,用合适的结构加以呈现,才是这部时代报告剧正确的打开方式。

时代报告剧,真实固然重要,但作为一部电视剧,其本质是“剧”,是艺术,所拍摄的作品需要能够为观众所接受,而不仅仅是完成记录事件的任务。《在一起》能否讲好这个故事,能否恰当地传递出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核,如何在零距离的现实面前,在纪实风格的框架下,不失真地进行二次艺术加工,难度是非常大的。与其他主旋律电视剧所不同的是,《在一起》借鉴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集体创作模式,通过10个单元故事,多方位,多视角来展现疫情到来之际的人生百态,全民战疫的真实状态,聚焦平凡人的不平凡举动,讴歌可歌可泣的平民英雄,塑造抗疫战斗中熠熠生辉的中华民族的英雄群像。这10个单元故事有着各自的主旨立意,有着各自的编剧和导演,也有着各自的实力派演员阵容。这样做的优势是,每个单元只反映一部分特定人群的抗疫生活,只反映整场抗疫战争的一个侧面,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既能节省时间抓住时效,又能让编剧和导演发挥自己的特长,集中精力打造精品,去把自己那部分故事讲好。最终呈现的作品效果上,其艺术风格也是八仙过海,神韵毕现,各有千秋。而这10个单元故事并非毫无关联的独立篇章,短集叙事的独立单元模式自有其贯穿始终的隐含逻辑,连缀成篇,成为一个結构完整的整体,展现了抗疫一线的真实全貌,表达了全民抗疫的重大主题,谱写了一曲在平凡中显现崇高的新时代人民史诗。

参考文献

[1]刘庆邦:《看世界看的是细节》,《延河》2019年第3期

[2]王伟国:《电视剧——以摄影机为中心的叙事》,《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获奖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版,第26页.

作者简介:王翰文,北京人 满族,制片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纪录片,(国家地理频道)制片人,美国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创作特色
从鸳鸯蝴蝶到双重焦虑
论陈田鹤为现代诗谱写的艺术歌曲
浅论陕西乡土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特色
浅析唢呐乐曲《欢庆》的三次变奏
许地山散文的创作特色分析
民族声乐作品《昭君出塞》创作特色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