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赛龙“陪练天团”对传统男单的挑战

2022-03-08程勇民

羽毛球 2022年3期
关键词:快攻拉什对角

程勇民

是巧合还是必然?安赛龙组建独立训练团队也就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之后,至今最多不过半年,难道在“铸金”工程方面真有如此神效?无论如何,2枚金牌却是客观存在。2人的犀利打法与安赛龙也颇为接近,所以陪练天团的存在自然会引发无限联想。

承认也好,怀疑也罢,骆建佑和拉什克亚两人的打法确实让人眼睛一亮,为疫情下的平淡羽坛带来新亮点,而他们的超音速“压迫式快攻”打法,亦给当今男单主流打法“拉吊式进攻”提出了新挑战。

羽毛球竞技的根本是速度,“唯快不破”是制胜铁律。但是,“快”并非无条件。羽毛球比赛是在严格的“时空界限”条件下进行的,任何“快”都不允许超出时间和空间的“界”。这里就有一个“度”的概念,即“快”要与比赛时间相匹配,虎头蛇尾自然不能赢得最后胜利;“快”也要与场地空间相匹配,超出空间界限的“快”也是得不偿失。所以,任何顶级球员没有一人是在整个运动生涯始终维持一种打法,他们总是在寻求速度的“效益平衡”中不断修正和尝试新的打法,这也是多种打法百花齐放的内在逻辑。

回顾历史,那些天王巨星们如林水镜、弗罗斯特、杨阳、盖德、陶菲克、林丹、桃田贤斗、安赛龙等等,无一例外。所以,就打法本身而言,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说。“打法”就是取胜的方法,不同选手根据自身特点,依据不同比赛条件,采用不同方法去赢得比赛,无可厚非。当然,针对某种条件,采用某某方法,“合适与不合适”的现象是客观的。

“压迫式快攻”是以快速发动进攻和快速持续进攻为主的打法,这种打法较多运用强力下压和推扑压技术,以快节奏为主,以速度制胜,因而需要强大的体能基础为保障,一些年轻运动员初出茅庐、一鸣惊人时往往凭此法宝武器。近10年来,该打法的主要代表是印尼选手金廷。

“拉吊型进攻”是以多拍控制为基础、择机突然发起进攻的打法,俗称稳健性打法。这种打法较多运用高吊挑技术,节奏相对较缓,强攻较少,打点连贯攻较多,以“突然性”和“准确性”为主,以巧取胜。年轻偏大一些的运动员大多采用这种打法,近10年来这类打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日本选手桃田贤斗。当前,丹麦的安赛龙和印度的斯里坎斯也呈现朝这一方向靠拢的趋势。

近期,安赛龙陪练天团之所以爆红羽坛,就是因为涌现了两名“压迫式快攻”打法的选手骆建佑和拉什克亚。他们发展了传统快攻打法,将进攻速度向前提升了一大步,从而对传统“拉吊型进攻”打法构成了极大威胁。他俩的打法外在表现非常相似,均以快和攻为显著特征,但是在“快”的表达技术上有相同也有不同。

相同点:双技单用,“飞起来攻”大大加快了男单的进攻节奏。

“双打起跳扣杀”是男单和男双常见的进攻技术,这种进攻技术主要体现的是垂直高度的变化,即起跳点和落点基本在相同的位置;而“飞起来攻”则是在垂直高度变化的基础上增加了横向位移,使得起跳点和落点处在不同的位置。

在传统认识上,起跳进攻再加横向位移必定会失去落地重心,对于连接下一拍不利,因而单打项目并不赞成运动员采用“飞起来攻”技术;而双打因为有同伴的封网或补位,“飞起来攻”则是普遍现象,毕竟在进攻速度上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飞起来攻”一般都是“抢攻”概念,即抢住第一击球时机和最佳击球空间位置进行攻击,稍有犹豫,机会转瞬即逝,然后只能用低点位过渡性击球技术来弥补,这样不仅损失速度,也严重削弱击球威胁,并导致攻守状态的转变。所以,单打运动员采用“飞起来攻”的技术,速度上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关键是如何调整落地重心,从而不影响或尽可能少的影响下一拍技术连接。从实战效果看,骆建佑和拉什克亚都解决了这一技术难点。

如图1-1所示,拉什克亚(白衣)在底线进攻,头顶杀直线,骆建佑(红衣)防守接杀正手挡对角。注意图1-4骆建佑的站位是在右侧边线附近,紧接一个横向并步,回动到中场位置,观察到对手是在正手区网前推挑直线,且弧度较低,说时迟那时快,骆建佑直接从中心位置起跳(图1-8),径直向左后侧“飞”去(图1-10),同时在空中完成扣杀动作,头顶杀直线,球应声落地,直接得分。此时注意两个技术细节:①骆建佑起跳以后,没有传统上的转身动作,也无空中的交换腿动作,身体基本是在平行于球网的状态下完成扣杀动作。这种扣杀技术省略了“转身引拍”,扣殺力度可能会有所削弱,但动作更加简洁,速度更快,能够更好地体现“突击”的战术意义。②骆建佑在头顶区落地时左脚单脚支撑,同时接受横向和纵向两股来自地面的反冲击力,对腿部肌肉力量的要求极高,很多腿部急性运动损伤均与此技术动作有关,这是对运动员体能的极大考验。

图1 骆建佑的飞起来攻

图2是拉什克亚与安赛龙的比赛画面。拉什克亚的“飞起来攻”的技术动作与骆建佑如出一辙。

图2-1显示,拉什克亚在底线正手劈吊对角,安赛龙(蓝衣)接吊正手推挑直线。图2-5显示,拉什克亚从中心位置起跳,向左后场飞起,迅速在空中完成头顶杀对角动作,并直接得分。因为完成速度太快,连陪练天团的老板(安赛龙)也感觉鞭长莫及(图2-9)。再注意观察拉什克亚的扣杀动作(图2-8),飞起来又高又远,姿态潇洒飘逸。

图2 拉什克亚的飞起来攻

不同点:骆建佑的快源于准备早,拉什克亚的快源于步法简洁

仔细观察骆建佑的进攻,他的快更多源于预判和选择性站位。图3是西班牙世锦赛决赛画面。

图3-1显示,骆建佑(红衣)在正手网前区推直线,斯里坎斯回击头顶直线高球。注意骆建佑推球后的走位,由图3-3可见,他在推球出手后开始向后回撤,但并没有老老实实地回到中心位置,而是选择了偏后场的位置,并且做出了准备进攻的姿态(图3-6)。由此说明,骆建佑的潜意识告诉他,对手极有可能回击直线高球。结果证明他的预判正确,对手确实回击了直线高球,这等于是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预设了埋伏,岂有不快之理。只见骆建佑一个并步起跳,由图3-10可见,骆建佑准备扣杀之时,对手尚未回动到中心防守位,对手刚回动到位,骆建佑的正手劈杀已经出手,尽管对手奋力扑救,可还是稍微慢了一点,伸拍之时球已经落地(图3-14)。这短短的时间差优势(毫秒级),就是来源于准确预判和提前准备。

图3 骆建佑的快攻源于选择性站位准备早

骆建佑在比赛中的站位选择相当灵活,他并不在意每次击球后都要回中心的老规矩,非常善于根据对手的击球状态进行选择性取位。

如图4-1所示,骆建佑在网前正手搓球后,几乎就没有回撤动作,而是脚踩前发球线,紧紧逼压网前。之所以敢如此大胆偏向站位,也是源于他直觉判断对手反搓的可能性较大。结果对手正是反手搓球,由图4-7可见,斯里坎斯的反搓球质量挺好,但是架不住骆建佑的提前埋伏,球在网口刚一露头,就被骆建佑抢住,正手高点快放(图4-8),球很贴网。对手毫无办法,只能正手回放。早已等候在网前的骆建佑毫不客气地飞扑上去(图4-14),反手一扑,直接得分。

图4 骆建佑的网前突击快源于选择性站位准备早

相对于骆建佑而言,拉什克亚的回位还是比较正统的,每次击球后都有回撤动作,当然并非每次都完全回到中心位置,只是不像骆建佑那么“偏激”。但是,他发动进攻的步法异常简洁,体现的速度同样很快。

如图5-1所示,骆建佑发网前小球,拉什克亚接发球正手搓,然后正常后撤准备(图5-6)。当观察到对手挑球以后,拉什克亚迅即发起了攻击。搓球后进攻,按照常规步法,一般先转身,然后接一个并步或者交叉步,再起跳扣杀。但是,拉什克亚的起跳进攻省略了中间的并步和交叉步,转身后直接起跳。因为省略了交叉步,移动距离不够,击球点必然靠后。为了完成扣杀动作,拉什克亚垂直起跳的同时伴有向斜后方的水平位移、转身和空中交换腿动作。图5-7/8/9,拉什克亚完成起跳前的转身动作;图5-10/11/12,完成飞起来的扣杀动作,同时完成交换腿动作。落地时,拉什克亚左脚在后、右脚在前(图5-13),重心控制稳健,利于下一拍上网击球。

图5 拉什克亚的快攻源于步法高效简洁——后撤转身直接起跳扣杀

當对手的挑球比较靠后时,转身直接起跳不一定够得着击球点。拉什克亚利用转身同步跳步的方法,巧妙解决了这一难题。

如图6-1所示,拉什克亚(白衣)在网前正手放网,骆建佑正手推挑底线。由图6-5开始,拉什克亚在完成向后转身的同时结合了一个跳步(图6-7),以增加水平移动距离,然后再起跳,在空中进行交换腿,然后头顶杀对角(图6-12)。落地时,他左脚单腿支撑,保持右脚在前,落地同时紧接上网步法。从转身跳步到扣杀落地再起动上网,全程无缝衔接、行云流水,耗时不到2秒钟。如此迅捷的突击速度,实属罕见。

图6 拉什克亚的快攻源于步法的高效简洁——跳步转身+起跳扣杀

如上所述,“压迫式快攻”打法贵在速度,往往在对手尚未做好防守准备时就给予致命一击。骆建佑和拉什克亚的“快”确实给传统打法带来了巨大挑战,但打法没有十全十美的,总是有利也有弊。骆建佑和拉什克亚因为在进攻速度上超越了常规进攻节奏,给对手的防守制造了很大困难,但同时也要付出巨大代价。其一,能量消耗巨大,体能是否能够支撑长达1小时以上的鏖战是一个严酷的现实问题;其二,频繁的“飞起来攻”对于单支撑腿的冲击力巨大,膝关节损伤风险很高。昔日天王陶菲克在其职业顶峰期快速隐退,与膝关节损伤有密切关系。除此之外,从战术层面讲,有三种方式可以限制“压迫式快攻”打法。

1、硬碰硬:先下手为强,以快制快,以攻制攻

2022年印度公开赛决赛,拉什克亚对阵骆建佑便是“硬碰硬”的典型案例。比赛全程,拉什克亚始终以重复搓放网前为抓手,牢牢控制进攻主动权,较多时间让对手疲于防守,最终取得胜利。这是一场教科书级的对攻战。

如图7-1所示,拉什克亚在发球后的第三拍便发动快攻,头顶杀对角(图7-3)。骆建佑倒地防守,反手挡直线。拉什克亚快速上网,正手勾对角(图7-7)。骆建佑正手推挑直线,拉什克亚又是一个漂亮的半场“飞起来攻”(图7-13),头顶杀追身。骆建佑正手挡中路,拉什克亚紧接上网,反手抢搓(图7-17),质量很高,球很贴网。骆建佑正手挑底线不到位,拉什克亚快速后撤底线,完成了一个标准的双脚起跳扣杀(图7-25/26/27),正手劈杀对角直接得分。整个回合,拉什克亚步步紧逼,寸步不让,气贯长虹,极具威慑力。

图7 拉什克亚先下手为强,以进攻限制进攻

2、以柔克刚:用过硬的网前技术限制对手进攻

“以柔克刚”顾名思义就是避开对手“攻击力”强的锋芒,以细腻的技术限制对手进攻,并以多变的线路和精准落点控制,攻击对手的防守薄弱区。这种打法的掌控难度较大,需要很强的防守能力和丰富的战术经验,往往是驰骋赛场多年的老运动员才会采用。西班牙世锦赛决赛,印度的斯里坎斯在对阵骆建佑时,这种打法的味道比较浓。

如图8-1所示,骆建佑(红衣)正手放网,然后在右侧网前远网逼压,如此站位明显偏右半场(图8-3),左侧网前便成为防守薄弱区。斯里坎斯(白衣)心知肚明,毫不犹豫地反手勾对角(图8-4),球直飞对手的左侧半区。骆建佑立马陷入被动(图8-8),无奈只能反手挑高球。斯里坎斯后撤底线,并没有急于强攻,而是耐心地吊球过渡(图8-12),试探对手。骆建佑接吊放网(图8-16)。在明知对手网前逼压较凶的前提下,斯里坎斯依然大胆重复搓网(图8-19),始终不给对手底线进攻机会。骆建佑快速上网反手快勾,斯里坎斯将计就计,再次重复搓球(图8-25)。这次搓球搓得更转、更贴网,尽管骆建佑就站在网前逼压,但因为斯里坎斯的搓球质量无懈可击(图8-26),骆建佑难以抢到高点击球,只能等到球滚落球网的下沿时才能回击。眼看大势已去,骆建佑以低点放网回击,结果以落网失误而告终。

这是一个典型的“以柔克刚”回合,骆建佑多次放网逼压,希望借此获得底线攻击机会;斯里坎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复以网前小技术与对手周旋,以巧取胜,使对手的快攻特长无从发挥。

3、刚柔并济:以过硬的控制技术限制对手,同时为自身创造进攻机会

“刚柔并济”打法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自身具有较强攻击力;二是有较好的控制技术,能够限制对手进攻。显然,这种打法的条件最为苛刻,一定是身经百战的顶级球员才能够胜任。目前,唯一具有这种打法能力的运动员就是安赛龙了。

安赛龙的攻击力之强无需多说,但在“快”的程度上還是不如上述两位年轻选手。但安赛龙另怀绝技,他的控底线能力超强,善于运用平高球、推球限制对手进攻。这是难度很高的技术,很少有运动员可以达到他那样的控制程度。

如图9-1所示,安赛龙(蓝衣)在底线被动回击平高球,球又平又贴近边线(图9-3)。拉什克亚具有很强的“飞起来进攻”能力,类似的高球被抓突击是常见的。如图9-4所示,拉什克亚的姿势表明他准备抓突击。但是安赛龙的控制水平妙就妙在出球角度、速度配合绝佳,等拉什克亚飞起来以后,球刚好过头(图9-6),因而他无法下压,只能勉强反弹高远球。因为勉强,所以击球不到位,反而给了对手机会。只见安赛龙快速回撤底线,高高跃起(图9-9),正手劈对角。拉什克亚鱼跃救球(图9-12),正手挡网质量不佳(图9-14)。安赛龙快速上网后一个轻松的反手勾对角,拉什克亚已经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看着球落地(图9-18)。

图9 安赛龙运用刚柔并济方法限制对手的快攻

综上所述,“打法”本身无所谓好与不好,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不同打法各有优点,也各有局限。压迫式快攻打法,犀在“快速”,让人防不胜防;拉吊式进攻打法,强在“控制”,让人有力难使。但是,“唯快不破”是铁律,任何一种打法要想克敌制胜,必须在整体连贯速度上与对手基本持平或者大致匹配。如果速度落差较大,那么再好的控制力、再强的攻击力也只能是昙花一现,难以持久发挥。譬如日本选手桃田贤斗,“控制力”极强,也是典型的拉吊式进攻打法,但伤病之后复出的桃田贤斗在整体连贯速度方面明显退步,与骆建佑和拉什克亚的速度差距拉大。所以,这样的拉吊式进攻打法要想赢球,在当前形势下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猜你喜欢

快攻拉什对角
试论篮球运动中快攻战术在比赛中的运
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赛队快攻能力的对比分析
拉什福德:梦想本来的模样
会变形的忍者飞镖
K—对角占优矩阵的性质
笼中虎
2008年奥运会中国男篮与美国男篮快攻战术对比与分析
匈牙利“国汤”与中国有神奇渊源
折大象
折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