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啦啦操篮抛技术动作下沉阶段运动风险规避方法研究
2022-03-08解浏丽袁静史俊李可鑫
解浏丽 袁静 史俊 李可鑫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1-119-02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视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啦啦操蓝抛技术动作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完成技巧啦啦操篮抛技术动作下沉阶段时,当运动员对下蹲幅度、沉起节奏、保护意识、给力方式与方向认知不清楚时易产生认知风险;当运动员上下肢力量不足、核心力量达不到技术动作的要求,产生体质风险;当缺乏保护方式的合理组织及尖子身体姿态不正确时,出现运动组织风险;当场地器材与医疗设备不完善时,出现其他运动风险。
关键词 技巧啦啦操 运动风险 规避方法
一、技巧啦啦操
技巧啦啦操,是指存在着技术技巧和难度动作的啦啦操。由于技巧动作都存在难度、技术、技巧和风险,因此技巧啦啦操的运动风险较高,其受伤概率也相对较高。在篮抛技术动作下沉阶段由于运动员技术动作的不规范,出现的运动风险更多。检索知网、万方数据等网站发现国内外对于篮抛技术动作下沉阶段风险规避方法的研究并不全面,所以选择继续深入研究技巧啦啦操篮抛技术动作下沉阶段运动风险及其规避方法。通过调查研究运动员在篮抛技术动作下沉阶段所存的风险,并针对风险提出有效的规避风险方法,减少发生损伤的概率,使运动员能够享受技巧啦啦操所带来的运动乐趣,从而快速有效地提高训练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我国技巧啦啦操项目的持续发展。
二、技巧啦啦操篮拋技术动作下沉阶段的运动风险规避方法
(一)技巧啦啦操篮拋技术动作运动员下沉阶段的认知风险规避方法
从尖子运动员执行动作开始,到与底座运动员一起下蹲至最低点为止,称为“下沉阶段”。在篮抛技术动作下沉阶段时,底座运动员立腰收腹,屈膝半蹲,上体微前倾,在沉起过程中,底座运动员重心下降,膝关节保持紧张,脚趾抓地站牢,然后两脚用力蹬地,以此伸展膝关节和髋关节。尖子运动员在下沉阶段时,跟随底座运动员同时完成两次下蹲。第一次下蹲是为了将站于地面的主力腿踩到轿子上,第二次下蹲是为了将身体重心调整至底座手背上,为上抛阶段做准备。后点运动员在技巧啦啦操篮抛技术动作下沉阶段时,双手扶住尖子运动员腰部,给予尖子运动员垂直向上的爆发力,借助爆发力使尖子运动员双脚离开地面,双脚踩上“轿子”。当尖子运动员离地后,后点运动员手掌朝上,迅速将双手叠放至“轿子”最下面,下肢与底座和尖子运动员同时下蹲,为上抛做好准备。
当底座运动员之间的下蹲幅度不相匹配时,尖子运动员的脚就无法踩在底座手背上,会出现尖子运动员双脚从底座手背滑落的运动风险。湖北师范大学技巧啦啦操队在某次日常训练中,尖子运动员在篮抛技术动作下沉阶段,当底座运动员在下蹲时,尖子没有同底座一起下蹲,导致底座无法继续完成第二次下蹲动作,造成动作准备阶段失误的运动风险。在下沉阶段,后点运动员没有完成下蹲动作,尖子运动员可能会因为后点运动员未下蹲,造成重心后移的运动风险。
在技巧啦啦操篮抛技术动作下沉阶段认知风险的规避方法主要是:加强底座运动员对技巧啦啦操篮抛技术动作下沉阶段下蹲幅度的配合;加强尖子下沉阶段两次蹲起的认知,与底座一起做徒手动作,结合节奏练习;加强后点运动员对下沉阶段的认知,进行徒手动作练习,结合节奏一同练习,形成正确认知。
(二)技巧啦啦操篮拋技术动作运动员下沉阶段的体质风险规避方法
在技巧啦啦操篮抛技术动作中的沉起阶段,底座运动员不能因为下蹲而导致上半身未在一条垂直线上,否则两个底座运动员的头部可能因为上半身未在一条垂直线上发生碰撞,或底座运动员头部与尖子运动员的膝关节发生碰撞,造成底座头部损伤的运动风险。尖子运动员在下沉阶段时,双手一定要始终支撑在底座的肩部上,起支撑作用,当尖子手臂未支撑住,尖子就可能从底座手上滑落,造成尖子摔落的运动风险。后点运动员在下沉阶段时,当后点运动员的下蹲动作没有与尖子和底座在最后一次下蹲的节奏完全一致时,导致后点运动员不能与底座同时发力,从而引起尖子向上动力缺失的运动风险。
在技巧啦啦操篮抛技术动作下沉阶段体质风险的规避方法主要是:加强底座运动员下肢力量的练习,在日常素质训练过程中,底座运动员多进行深蹲练习;加强尖子运动员手臂力量的练习,尖子运动员多进行静力性支撑练习;加强后点运动员腿部力量练习,后点运动员与底座一起多进行深蹲练习。
(三)技巧啦啦操籃抛技术动作下沉阶段的运动组织风险规避方法
湖北师范大学技巧啦啦队在赛前训练阶段进行篮抛技术动作训练时,尖子运动员因前一个技术动作失误,情绪受到影响,但同组底座运动员与后点运动员并未意识到。在尖子不愿意继续训练的情况下进行篮抛技术动作练习,在下沉阶段,尖子运动员未与底座运动员一同下蹲,导致动作失误,造成尖子运动员重心后移,从后面摔落的运动风险。在技巧啦啦操篮抛技术动作下沉阶段运动组织风险的规避方法主要是:在练习过程中要关注运动员的心理与情绪,规避再次出现因情绪而造成的运动风险。
(四)技巧啦啦操篮抛技术动作下沉阶段其他运动风险规避方法
1.技巧啦啦操篮抛技术动作下沉阶段中的场地器材风险规避方法。湖北师范大学技巧啦啦操队队员在长12米、宽12米的垫子上训练。但对于篮抛技术动作这样的高空抛接来说,垫子的柔软度远远不足。当技术当作处于在下沉阶段时,底座运动员之间的下蹲幅度不相匹配,尖子运动员的脚就无法踩在底座手背上,会出现尖子运动员双脚从底座手背滑落的运动风险,下落的惯性会加大,若场地器材不完善,会产生运动员受伤的运动风险。在技巧啦啦操篮抛技术动作中场地器材风险的规避方法主要是:不断完善场地设施,在练习难度动作时,借助适合的辅助设施来提高安全系数。
2.技巧啦啦操篮抛技术动作下沉阶段中的医疗风险规避方法。湖北师范大学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在完成篮抛技术动作的下沉阶段时,由于尖子运动员下落的重力与底座运动员自身动作的错误,导致尖子胳膊撑地,引起疼痛,于是送往医院检查,发现肘关节有一个阴影,经治疗后恢复正常。在技巧啦啦操篮抛技术动作中医疗风险的规避方法主要是:训练队应配备药品齐全的医疗箱,在受伤时给予及时的帮助。
三、结论与建议
(一)认知风险
在技巧啦啦操训练或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时刻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避免因注意力分散造成运动风险。当底座运动员下蹲幅度不充分、沉起节奏不一致、保护尖子摔落意识薄弱、发力方式与发力方向认知不清楚时,产生认知风险;在训练过程中,规范底座運动员技术动作,要求底座运动员下蹲幅度尽可能重充分,下沉阶段应快沉慢起,下沉阶段时应立腰收腹并时刻关注尖子运动员的安全,不断提高运动员对技巧啦啦操篮抛技术动作下沉阶段的认知,在训练和比赛中规范自己的技术动作,避免因下沉阶段技术动作不规范产生体质风险。
(二)体质风险
1.提高底座运动员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与腓肠肌、比目鱼肌的爆发力。作为啦啦操运动员,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完成难度、技巧和配合的先决条件。当底座运动员手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力量不足以支撑尖子的重量,腿部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缺乏爆发力,产生体质风险。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加强运动员上肢力量的练习,如推杠铃、引体向上、击掌俯卧撑等训练方式;加强运动员下肢力量的练习,如负重蹲起、杠铃单侧跨步、靠墙静蹲等训练方式,提高底座运动员腿部爆发力。
2.加强尖子运动员腹直肌力量训练和脊柱、骨盆的稳定性。当尖子运动员腹直肌达不到下沉阶段技术动作的要求时,尖子运动员出现上下肢脱节、身体重心前倾或后移的问题;当尖子运动员的脊柱与骨盆稳定性较弱时,出现尖子运动员身体姿态错误,从而产生体质风险。在日常训练过程加强尖子运动员腹直肌的练习,如俄罗斯转体、平板支撑、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等训练方式,提高尖子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加强脊柱与骨盆的稳定性练习,如臀桥、侧卧抬腿、蚌式开合等训练方式,避免因身体素质达不到下沉阶段技术动作要求产生体质风险。
(三)运动组织风险
1.提高底座运动员保护尖子意外摔落意识。在技巧啦啦操训练过程中,可能随时出现意外,当意外出现时,就需要底座运动员有良好的保护意识。在下沉阶段当尖子运动员的从底座运动员手背滑落时,底座运动员缺乏保护方式的合理组织,会出现运动组织风险。在训练与比赛过程中,提高底座运动员在练习难度动作时意外发生的保护意识,以及尖子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2.提高教练员对尖子运动员摔落时自我保护与底座运动员保护意识的培养。教练也应该清楚认识到每一个难度动作、环节所蕴含的风险,并将运动风险降到最低。在技巧啦啦操日常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培养尖子运动员在摔落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如从高位摔落时应打开双臂,加强肌紧张,避免双臂摆动,肌肉松弛;培养底座运动员时刻关注尖子运动员运动轨迹的保护意识。教练员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应做好正确的应急处理,力求将伤害降到最小,避免因运动组织不合理产生运动组织风险。
(四)其他运动风险
1.完善技巧啦啦操专业器材设备的配备。由于技巧啦啦操训练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不可控的因素,对运动员的安全形成隐患,当场地器材设备不完善时,进行技术技巧类动作训练,产生其他运动风险。因此,要保障良好的场地条件,如体操垫、保护带、海绵坑等,并对设备定期进行检查与维修,确保其使用安全,来降低和规避因场地器材带来的运动风险。
2.加大对运动员急性损伤及损伤后保险保障的投入。技巧啦啦操是一项高危运动项目,受伤部位多以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为主,主要是关节扭伤,挫伤。为此,在学校和比赛场所配备急性损伤的药物与医疗设备很又必要,且应加大对学生运动员的医疗保险保障的投入,建立专门针对训练受伤的保护机制,并为运动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消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避免因紧急医疗配备不完善与运动损伤处理不及时产生其他运动风险。
参考文献:
[1]秦晓君.技巧啦啦操直体篮抛技术动作质量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2]王芳.技巧啦啦操难度动作的基本技术研究[J].运动,2019(03):30-31.
[3]高雅.高校技巧啦啦操教学风险的识别于评估[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4]熊玲.技巧啦啦操基本技术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182-183.
[5]张晓芳.高校体育教学中技巧啦啦操运动风险以及防范[J].当代体育科技,2021(01):26-27+30.
★通讯作者:袁静(1984-),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